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 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首先是因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 本上处在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互相隔绝的,只有到1500年左右 完成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创绕非洲的新航路、麦哲 伦等绕世界一周。一之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 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 才开始进行直接的接触。这是人类向全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1500 年是人类史上的关键性年代。 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只是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 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欧洲贸易才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 围而扩大到 全世界 新兴的资 介级开辟 新的活动 所 从而促 了 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 经济发展施加了极大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 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14一17世纪初),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 570 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的发生都受到 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 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文 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的改革:人文主义者之谴责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败,为 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论据,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圣经》的原文及 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 、地理大 发现及宗教改革,又各从不同的方面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鸣锣开道:地理大 发现为资产阶级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文艺复兴向资产阶级注入了 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在欧洲不少国家推倒了作为封 建势力顽固堡垒的天主教教会的统治, 并且为资产阶级锻炼了 象加尔文教那 样的精神 式器 16世纪也是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时期,这二者都庇 护了新生的、远非象后来那样强大的资本主义。 文样,1500一1600年在世界中上是取想重大成就的100年,在文100年 西欧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 也在文化 田相 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完 成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变革都象征着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西欧以东的许 多国家,包括东欧诸国、西亚伊斯兰诸国、南亚印度、东亚中国和日本,在 世界历史这一重大转折时期,都还不曾出现类似上述西方的变革。明代中国 正由盛转衰,郑和西航不但后继无人,而日也给不能引发商业革命。印度草 卧儿帝国虽方兴未艾 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虽正处于全盛期,但从它们 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也还看不出新时代的征兆
第一章 16 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 1500 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首先是因为 1500 年以前的世界基 本上处在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互相隔绝的,只有到 1500 年左右 完成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创绕非洲的新航路、麦哲 伦等绕世界一周——之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 才开始进行直接的接触。这是人类向全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1500 年是人类史上的关键性年代。 以 1500 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只是从 1500 年左右地理大发 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欧洲贸易才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 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 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 经济发展施加了极大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 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14—17 世纪初),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 —1570 年)。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的发生都受到 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 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文 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的改革:人文主义者之谴责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败,为 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论据,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圣经》的原文及 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地理大 发现及宗教改革,又各从不同的方面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鸣锣开道:地理大 发现为资产阶级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文艺复兴向资产阶级注入了一 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在欧洲不少国家推倒了作为封 建势力顽固堡垒的天主教教会的统治,并且为资产阶级锻炼了象加尔文教那 样的精神武器。 16 世纪也是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时期,这二者都庇 护了新生的、远非象后来那样强大的资本主义。 这样,1500—1600 年在世界史上是取得重大成就的 100 年,在这 100 年 中,西欧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完 成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变革都象征着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西欧以东的许 多国家,包括东欧诸国、西亚伊斯兰诸国、南亚印度、东亚中国和日本,在 世界历史这一重大转折时期,都还不曾出现类似上述西方的变革。明代中国 正由盛转衰,郑和西航不但后继无人,而且也绝不能引发商业革命。印度莫 卧儿帝国虽方兴未艾,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虽正处于全盛期,但从它们 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也还看不出新时代的征兆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辟绕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及麦哲伦等人之 完成环球航行,便是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内容。紧随着地理大发现,发生了商 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殖民扩张。这些划时代的大事,“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 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① 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动因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是多种因素 交错 扫促成的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16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 统。欧洲需要外来的商品,比如欧洲人在饮食上离不开香料,而香料就是从 东南亚运去的。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 的留易。这项留易到13末有很大的发展,从东方据转输入的离品比12 世纪初增长10 其中主要是香料( 肉挂 胡椒等 丝绸、宝石、布匹等等。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价格昂贵。贩运 这些商品,获利不止倍蓰。 但是,到15世纪中叶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 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 小亚细亚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 西方之间 的 要道 不但帝 军队肆意拍 劫商旅 而且帝因当局 不规定为 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 结果,欧洲市 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 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对黄金的追求,是另一经济动因。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经济日益 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 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 者侈品 ,农民也用货 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 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哥伦布对黄金着了 米,他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请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 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 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 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 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到东 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其次,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 审多地委若欺主义。应 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 《码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第252页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辟绕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及麦哲伦等人之 完成环球航行,便是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内容。紧随着地理大发现,发生了商 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殖民扩张。这些划时代的大事,“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 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① 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动因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是多种因素 交错在一起促成的。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16 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 统。欧洲需要外来的商品,比如欧洲人在饮食上离不开香料,而香料就是从 东南亚运去的。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 的贸易。这项贸易到 13 世纪末有很大的发展,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比 12 世纪初增长 10 倍,其中主要是香料(丁香、肉桂、胡椒等)、樟脑、檀香、 丝绸、宝石、布匹等等。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价格昂贵。贩运 这些商品,获利不止倍蓰。 但是,到 15 世纪中叶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145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军 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 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 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 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 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对黄金的追求,是另一经济动因。1500 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经济日益 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 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 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哥伦布对黄金着了 迷,他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 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 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 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到东 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其次,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它从 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52 页
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 ,即使使用武力 也在所不惜。这种近似好战的传教精神,在与几乎具有同一精神的穆斯林势 力长期对峙中日益滋长。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这种精神鼓舞的。从中 世纪以来,在西欧还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 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主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 力。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字 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 取香料贸易 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 世界。1500年前后完成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们之从事于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 之一,便是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 人文主义思相对欢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知极促进作用。按中 世纪天主教的神学思 人们最关 心的不应是现世 而是来世 上天 堂。天主教还认为人生而有罪,但禁欲苦行,可以赎罪。文艺复兴运动扫满 了这种神学观念。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 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 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 一种相动力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 革命的条件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发生,还因 为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 第一,航海技术的改进。在1500年以前的300年间,欧洲船舶平均每 艘的吨数增大四倍,载重量只有150一200吨的脆弱的单层甲板大帆船,让 位于载重600一800吨的圆形船体的帆船。到13世纪己在船尾安装了舵,中 因发明的罗盘针也已于 ·12世纪末13 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 大提 高了航行的效率。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 角帆,因而加快了航 行的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改进了的 帜船又可减少100一200个别手,相应地减少了为这么名人载坛的粮合,因 而也更经济了。此外1485年葡萄萄牙人第 ”不久又为更廉价的 象限仪所代替 这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 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在造船技术 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能建造多桅大船,在中间主桅上挂上更多的帆, 适应不同的风向及海流。到1500年为止,西欧人已经能建造结构结实、船 身更大的海船。 强大的龙骨 区的助是 双橡木船壳 受住重炮发射时的反跳。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夕 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西欧诸国在海外扩张时期,之所以能所 向无阻,征服一个个国家和地区,原因之一是“船坚炮利”,有先进的海上 作战的方法 在此 西欧 海战方面是落后白 ,当时的海战主要是甲板 上的短兵相接。只有到15世纪,欧洲的战舰才装备大炮。这种所谓大炮仍 是小型的,发射的石弹重只几盎司,而不是几磅。它可以杀伤敌人。但不能 伤害敌舰的舰体。因此这种小型炮的装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海上战
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即使使用武力 也在所不惜。这种近似好战的传教精神,在与几乎具有同一精神的穆斯林势 力长期对峙中日益滋长。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这种精神鼓舞的。从中 世纪以来,在西欧还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 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主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 力。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 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 世界。1500 年前后完成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们之从事于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 之一,便是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 第三,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按中 世纪天主教的神学思想,人们最关心的不应是现世,而是来世,是死后上天 堂。天主教还认为人生而有罪,但禁欲苦行,可以赎罪。文艺复兴运动扫荡 了这种神学观念。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 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 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条件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发生,还因 为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 第一,航海技术的改进。在 1500 年以前的 300 年间,欧洲船舶平均每 艘的吨数增大四倍,载重量只有 150—200 吨的脆弱的单层甲板大帆船,让 位于载重 600—800 吨的圆形船体的帆船。到 13 世纪已在船尾安装了舵,中 国发明的罗盘针也已于 12 世纪末 13 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大大提 高了航行的效率。14 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而加快了航 行的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改进了的 帆船又可减少 100—200 个划手,相应地减少了为这么多人载运的粮食,因 而也更经济了。此外,1485 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又为更廉价的 象限仪所代替。这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 14 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 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在造船技术 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能建造多桅大船,在中间主桅上挂上更多的帆, 适应不同的风向及海流。到 1500 年为止,西欧人已经能建造结构结实、船 身更大的海船。强大的龙骨、坚实的肋骨、双橡木船壳板——这一切足以经 受住重炮发射时的反跳。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外 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西欧诸国在海外扩张时期,之所以能所 向无阻,征服一个个国家和地区,原因之一是“船坚炮利”,有先进的海上 作战的方法。在此以前,西欧在海战方面是落后的。当时的海战主要是甲板 上的短兵相接。只有到 15 世纪,欧洲的战舰才装备大炮。这种所谓大炮仍 是小型的,发射的石弹重只几盎司,而不是几磅。它可以杀伤敌人。但不能 伤害敌舰的舰体。因此这种小型炮的装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海上战
态运5世纪欧洲人在陆战中已使用大型大炮。这种大型大炮太笨重,无法把 更无法把它架设在军舰上发射炮弹。 16世纪20年代出现了转变:弗兰德斯、德国的治金家发展了铸炮的技 术,铸成的新型大炮有5一12英尺长,发射的圆石弹(后来是铁球),重50 -60磅,在射程300码中能击破敌舰舰身。这种大炮可以安装在军舰上,操 纵也容易,在新设计的军舰上多的可载40门。由是海战战术也发生了变化 从甲板上短兵相接过波到用大炮轰击敌舰。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 使处 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第三,商业上的进步。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复式簿记。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路卡·帕乔利发表一部关于簿记的著作,建议商人在进 行一切交易时,都要在总帐里记入两沙 次作为贷方 一次是作为借方 这种记帐方法使人们能在任何时候都可对于 项生意的财务状况了如指 掌,也使经营者加强盈利意识。(2)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意大利商业 比较发达的城市,早在12世纪就使用简单的汇票。到1408年已出现银行 银行逐步扩大它的经营范围,包括储存、借贷、汇兑等有利资金流通的业务 这给商业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观念上的改变 在基督 教的影响下, 人们普遍谴责求利的行为。教会禁止放贷取利,认为这 个在上帝看来是可恶可厌的罪恶”。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到16世纪中 叶法国法学家查理·杜莫林已经要求人们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 行为 千是,以借带取利的活动不面被视为不义,高利佛可以杨通无阴了 经商非贱业更是理所 当 股份公司的出现 英国及法 的东印度公司,还有利凡特公司,莫斯科公司以及哈德逊湾公司等等,都员 股份公司。股份公司这个组织形式的产生,是商业上的重大变革,在这以前 商人从事商业活动,是个人负责到底的,他们从投资、转运到各种买进、卖 出等活动,都是亲预其事,合伙经营也是如此。股份公司则不同, 与经营管 商业活动 使投资 者从 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 出来 可以 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任何想把少量资金投于贸易事业的人都用 不着自己操心、,只是以认购股票的形式进行投资就可以了。股份公司在组织 上逐渐趋于完各,一切管理事务都委托给通过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由由董 洗出可靠的人管理经营业 文种商业组织形式有利干抑公的咨会佳 中起来 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冒险事业,是动员经济力量从事海外贸易的最有 效的工具。 商业上的这些进光给西欧的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 民扩张的力量。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一16 世纪。作为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过渡时期的政治上层建筑,专制制度 与新兴资产阶级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靠资产 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专制
术。15 世纪欧洲人在陆战中已使用大型大炮。这种大型大炮太笨重,无法把 它运上军舰,更无法把它架设在军舰上发射炮弹。 16 世纪 20 年代出现了转变:弗兰德斯、德国的冶金家发展了铸炮的技 术,铸成的新型大炮有 5—12 英尺长,发射的圆石弹(后来是铁球),重 50 —60 磅,在射程 300 码中能击破敌舰舰身。这种大炮可以安装在军舰上,操 纵也容易,在新设计的军舰上多的可载 40 门。由是海战战术也发生了变化, 从甲板上短兵相接过渡到用大炮轰击敌舰。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 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第三,商业上的进步。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复式簿记。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路卡·帕乔利发表一部关于簿记的著作,建议商人在进 行一切交易时,都要在总帐里记入两次,一次作为贷方,另一次是作为借方。 这种记帐方法使人们能在任何时候都可对于一项生意的财务状况了如指 掌,也使经营者加强盈利意识。(2)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意大利商业 比较发达的城市,早在 12 世纪就使用简单的汇票。到 1408 年已出现银行。 银行逐步扩大它的经营范围,包括储存、借贷、汇兑等有利资金流通的业务, 这给商业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3)观念上的改变。在中世纪,在基督 教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谴责求利的行为。教会禁止放贷取利,认为这是“一 个在上帝看来是可恶可厌的罪恶”。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到 16 世纪中 叶法国法学家查理·杜莫林已经要求人们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 行为”。于是,以借贷取利的活动不再被视为不义,高利贷可以畅通无阻了, 经商非贱业更是理所当然的了。(4)股份公司的出现。荷兰、英国及法国 的东印度公司,还有利凡特公司,莫斯科公司以及哈德逊湾公司等等,都是 股份公司。股份公司这个组织形式的产生,是商业上的重大变革,在这以前 商人从事商业活动,是个人负责到底的,他们从投资、转运到各种买进、卖 出等活动,都是亲预其事,合伙经营也是如此。股份公司则不同,它把投资 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 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任何想把少量资金投于贸易事业的人都用 不着自己操心,只是以认购股票的形式进行投资就可以了。股份公司在组织 上逐渐趋于完备,一切管理事务都委托给通过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再由董事 会选出可靠的人去管理经营业务。这种商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把分散的资金集 中起来,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冒险事业,是动员经济力量从事海外贸易的最有 效的工具。 商业上的这些进步给西欧的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 民扩张的力量。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形成于 15—16 世纪。作为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过渡时期的政治上层建筑,专制制度 与新兴资产阶级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靠资产 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