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丢了。屠夫听罢,也 无懊悔,只笑日: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 此不疲 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日: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 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看似简洁平淡,但不乏作者对人物的肯否 B.小说按照时间顺序铺排情:肖,塑造人物形象运川了环境描写、语言描 写、肖像描写以及细致的心理描写 C.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屠夫生活在氏风淳朴环境中,其形象令人敬佩,其古 朴性情与“老者”多疑心态构成了对比 D.小说在前面进行了合理铺垫,使情节发展合理、不牵强,具有很强的可 读性与耐读性 E.屠夫对祖传下来的杀猪用的案板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但是因 为知道里面有一蜈蚣,所以把它劈了。 答案:B(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E(错,劈开后才知道里面有蜈 蚣 (2)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屠夫的性格。(6分) 答:(1)勤劳能干(“每日里杀头肥猪”,“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 到城去卖”):(2)乐于助人,人缘极好(“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乐 此不疲”):(3)人粗心细(“把它们用信包包了,做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 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4)朴实公道(“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 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5)仗义无私(“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 吧”,“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1点 分,答出4点即满分。) (3)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6分)
16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丢了。屠夫听罢,也 无懊悔,只笑日: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 此不疲。 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日: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 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看似简洁平淡,但不乏作者对人物的肯否。 B.小说按照时间顺序铺排情:肖,塑造人物形象运川了环境描写、语言描 写、肖像描写以及细致的心理描写。 C.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屠夫生活在氏风淳朴环境中,其形象令人敬佩,其古 朴性情与“老者”多疑心态构成了对比。 D.小说在前面进行了合理铺垫,使情节发展合理、不牵强,具有很强的可 读性与耐读性。 E.屠夫对祖传下来的杀猪用的案板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但是因 为知道里面有一蜈蚣,所以把它劈了。 答案:B (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E(错,劈开后才知道里面有蜈 蚣。) (2)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屠夫的性格。 (6 分) 答:(1)勤劳能干(“每日里杀头肥猪”,“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 到城去卖”);(2)乐于助人,人缘极好(“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乐 此不疲”);(3)人粗心细(“把它们用信包包了,做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 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4)朴实公道(“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 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5)仗义无私(“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 吧”,“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1 点 1 分,答出 4 点即满分。) (3)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6 分)
小镇上的屠夫生意极好;老者来到镇上,原买屠夫的旧案桌并赔 新案桌:不知情的屠夫劈开旧案桌与送给这老者一新案桌;老者感慨说出定风 珠可治百病内情并离去;屠夫继续杀猪卖肉,乐此不疲:老者自悔扁狭,不再 行医。(1点1分) (4)小小说以情节取胜,本文开头却就小镇的背景、地理等因素作了详尽 的说明,这样写是否赘余?请结合文本探究。(8分) 参考:不赘余。(1分)这是一处绝妙的伏笔。它文下文的民风淳朴,为 屠夫的古朴性情和都市人“老者”多疑心态间的对比作了强有力的埋伏。(2 分)文章的发展因此而显得合理、不牵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耐读性。(2 分)结合文本3分。如说赘余并言之成理也可。 (5)小说中的“老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老者”乃名中医。①有见识,有私心,有心计。经过观察,他知 道杀猪案桌内有蜈蚣,有定风珠,但怕“敲竹杠”,便不动声色地要出钱套购 杀猪案桌。(3分)②坦直爽快,能自省自律自励,颇具风骨。见杀猪案桌已 毁,便告知屠夫案桌秘密,且自剖“褊狭”、“心不达,艺不精”,“大笑而 归”;在屠夫言行的感召下,更是“摘牌罢医”,表现出对做人境界的极高追 求。(3分)(意思对即可) (6)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请列举两例加以赏析。(6分) 答:示例:(1)将屠夫的真诚淳朴、坦荡无私与老者的谋取私利,猜疑屠夫敲 竹杠的“偏狭之心”进行对比。 (2)将老者的穿着、外貌等,如“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 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与老者想骗取名贵中药“定风珠”的肮脏 内心形成鲜明的对照 (3)老者前后的言行形成对比,如开始想蒙住屠夫购买案桌,还担心屠夫“敲 竹杠”,后来“汗颜”自己“这等偏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看来仍是心不 达,艺不精矣”,到最后叹道:“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 不如一屠夫矣! 并“摘牌罢医,不再悬壶”。非常传神地表现了老者的精 神蜕变。这些对比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让故事情节更具有 可读性,而且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一例一析各1分,总析2分) (⑦)这篇小说以“定风珠”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 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17 小镇上的屠夫生意极好;老者来到镇上,原买屠夫的旧案桌并赔一 新案桌;不知情的屠夫劈开旧案桌与送给这老者一新案桌;老者感慨说出定风 珠可治百病内情并离去;屠夫继续杀猪卖肉,乐此不疲;老者自悔扁狭,不再 行医。(1 点 1 分) (4)小小说以情节取胜,本文开头却就小镇的背景、地理等因素作了详尽 的说明,这样写是否赘余?请结合文本探究。(8 分) 参考:不赘余。(1 分)这是一处绝妙的伏笔。它文下文的民风淳朴,为 屠夫的古朴性情和都市人“老者”多疑心态间的对比作了强有力的埋伏。(2 分)文章的发展因此而显得合理、不牵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耐读性。(2 分)结合文本 3 分。如说赘余并言之成理也可。 (5)小说中的“老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老者”乃名中医。①有见识,有私心,有心计。经过观察,他知 道杀猪案桌内有蜈蚣,有定风珠,但怕“敲竹杠”,便不动声色地要出钱套购 杀猪案桌。(3 分)②坦直爽快,能自省自律自励,颇具风骨。见杀猪案桌已 毁,便告知屠夫案桌秘密,且自剖“褊狭”、“心不达,艺不精”,“大笑而 归”;在屠夫言行的感召下,更是“摘牌罢医”,表现出对做人境界的极高追 求。(3 分)(意思对即可) (6)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请列举两例加以赏析。(6 分) 答:示例:(1)将屠夫的真诚淳朴、坦荡无私与老者的谋取私利,猜疑屠夫敲 竹杠的“偏狭之心”进行对比。 (2)将老者的穿着、外貌等,如“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 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与老者想骗取名贵中药“定风珠”的肮脏 内心形成鲜明的对照。 (3)老者前后的言行形成对比,如开始想蒙住屠夫购买案桌,还担心屠夫“敲 竹杠”,后来“汗颜”自己“这等偏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看来仍是心不 达,艺不精矣”,到最后叹道:“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 不如一屠夫矣!”,并“摘牌罢医,不再悬壶”。非常传神地表现了老者的精 神蜕变。这些对比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让故事情节更具有 可读性,而且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一例一析各 1 分,总析 2 分) (7)这篇小说以“定风珠”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 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
答案:观点一:使小说主题思想集中、鲜明。 ①定风珠和当地民风相因相生,是淳朴民风的象征;至定风珠现形,小说 主题也由隐而显:②题目一语双关,定风珠“治百种之疾”,也医治了贪念, 并将做人的淳朴之风“定格”在这个古朴的小镇;③通过定风珠,表现了作者 对小镇淳朴民风、屠夫的古朴性情及“老者”的自省自励品质的赞美之情。 观点二: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①定风珠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之物:②定风珠使小 说人物“屠夫”“老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古朴淡然,后者心有贪欲之念 ③定风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屠夫的豪爽,使有贪念之人幡然自省,返璞归 真:屠夫的淡然,使老者放弃悬壶,追求更高的做人境界。 观点三:使小说情节结构巧妙、高明。 ①定风珠有结构全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 待定风珠现形,前面老者“起早看杀猪”,又“不看杀猪看案桌”得以揭谜, 令读者拍案惊奇;③屠夫面对“到手的富贵”(定风珠),淡然无悔,使老者 “摘牌罢医”,结构上异峰突起,突然收束全篇。 (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 给6分) (⑧8)本文主要写了定风珠的故事,请探究深蕴其中的作者的情感取向。(6 答:(1)小镇、小镇上的人们:对民风淳朴的赞美;(2)面对陌生人的 索求,屠夫愿意让出自己十分钟爱的每天用得顺手的案桌:对坦荡无私品质的 赞美;(3)老者购买“案桌”:对谋取私利以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多 疑之心的厌弃。(4)老者面对案桌,面对屠夫时的心态:对现代都市人的心态 因商品经济风潮的侵染而悄然改变的担忧以及对我们作为人应该持有的宝贵品 质应当坚守或者应当回归的期待。(答对3点即满分) 第 一节鉴赏人物形象
18 答案:观点一:使小说主题思想集中、鲜明。 ①定风珠和当地民风相因相生,是淳朴民风的象征;至定风珠现形,小说 主题也由隐而显;②题目一语双关,定风珠“治百种之疾”,也医治了贪念, 并将做人的淳朴之风“定格”在这个古朴的小镇;③通过定风珠,表现了作者 对小镇淳朴民风、屠夫的古朴性情及“老者”的自省自励品质的赞美之情。 观点二: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①定风珠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之物;②定风珠使小 说人物“屠夫”“老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古朴淡然,后者心有贪欲之念; ③定风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屠夫的豪爽,使有贪念之人幡然自省,返璞归 真;屠夫的淡然,使老者放弃悬壶,追求更高的做人境界。 观点三:使小说情节结构巧妙、高明。 ①定风珠有结构全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 待定风珠现形,前面老者“起早看杀猪”,又“不看杀猪看案桌”得以揭谜, 令读者拍案惊奇;③屠夫面对“到手的富贵”(定风珠),淡然无悔,使老者 “摘牌罢医”,结构上异峰突起,突然收束全篇。 (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 给 6 分) (8)本文主要写了定风珠的故事,请探究深蕴其中的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答:(1)小镇、小镇上的人们:对民风淳朴的赞美;(2)面对陌生人的 索求,屠夫愿意让出自己十分钟爱的每天用得顺手的案桌:对坦荡无私品质的 赞美;(3)老者购买“案桌”:对谋取私利以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多 疑之心的厌弃。(4)老者面对案桌,面对屠夫时的心态:对现代都市人的心态 因商品经济风潮的侵染而悄然改变的担忧以及对我们作为人应该持有的宝贵品 质应当坚守或者应当回归的期待。(答对 3 点即满分) 第 一节 鉴赏人物形象
(一)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 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 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3)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 4)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 用? (二)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 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 语言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 节入手,据情论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了人物 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变化过程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 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 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 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 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 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 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19 (一)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 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 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3)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 4)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 用? (二)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 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 语言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 节入手,据情论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了人物 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变化过程。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 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 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 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 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 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 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举例:《林黛玉进贾府》王熙风一一语言、外貌、动作、侧面(察言观色 机变逢迎):林黛玉一一心理(寄人篱下的谨慎)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 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 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 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环 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 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 露出性格。 举例:《祝福》祥林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借助作者感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 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 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 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 人物便不可能消失。《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 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 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 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三)从哪些方面鉴赏人物形象 1、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 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现实人物的性格变化等。 2、心理描写
20 举例:《林黛玉进贾府》王熙风——语言、外貌、动作、侧面(察言观色、 机变逢迎);林黛玉——心理(寄人篱下的谨慎)。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 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 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 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环 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 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 露出性格。 举例:《祝福》祥林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借助作者感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 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 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 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 人物便不可能消失。《阿 Q 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 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 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 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三)从哪些方面鉴赏人物形象 1、外貌描写 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 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现实人物的性格变化等。 2、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