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风向标 自录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必考部分 专題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专题二十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題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专題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选考部分 专題四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題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专题二 小说阋读 专題六辨析并修改病句 专题二十二散文阅读 专题七扩展语句 专题二十三现代诗歌、戏剧阅读 专题八压缩语段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九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专题二十四传记阅读 专题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专题二十五新闻阅读 专题十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专题二十六报告阅读 鲜明、生动 专题二十七科普文章阅读 专題十二图文转换 四部分写作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读 专题二十八阅卷评分:老师中意什么样的作文? 专题十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专题二十九审題立意:文由心造,意在笔先 专題十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专题三十结构布局: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专题十五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专题三十一选材用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法 专题三十二语言表达:以言动人,魅力无穷 专題十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专题三十四精品点评:优中选精,分点剖析 专题十七文言断句和翻译 专题三十五热题导练:主题集训,有的放矢 专题十八筛选文中的信息与分析综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 第五部分2010年广赤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三部分瑰代文阅读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屠纲解析 考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1.字音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字形言文字。就是要准确识记祖国的常对字音的考查基本上立足“常用字”。复习时应重点 用字字音、字形 关注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字 重点考查“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书写”应 是指写作题错别字加重扣分,但是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不写错别字,仍然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 能力层级:AE级(识记)
1 2010 高考语文风向标 目 录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专题二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专题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专题六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专题七 扩展语句 专题八 压缩语段 专题九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专题十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专题十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鲜明、生动 专题十二 图文转换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专题十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专题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专题十六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专题十七 文言断句和翻译 专题十八 筛选文中的信息与分析综合 专题十九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必考部分 专题二十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选考部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十一 小说阅读 专题二十二 散文阅读 专题二十三 现代诗歌、戏剧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十四 传记阅读 专题二十五 新闻阅读 专题二十六 报告阅读 专题二十七 科普文章阅读 第四部分 写作 专题二十八 阅卷评分:老师中意什么样的作文? 专题二十九 审题立意:文由心造,意在笔先 专题三十 结构布局: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专题三十一 选材用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专题三十二 语言表达:以言动人,魅力无穷 专题三十四 精品点评:优中选精,分点剖析 专题三十五 热题导练:主题集训,有的放矢 第五部分 2010 年广东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0 年广东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0 年广东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考纲解析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1.字音 2.字形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就是要准确识记祖国的常 用字字音、字形。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对字音的考查基本上立足“常用字”。复习时应重点 关注 2500 个常用字和 1000 个次常用字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字 重点考查“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书写”应该 是指写作题错别字加重扣分,但是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不写错别字,仍然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 能力层级:A-E 级(识记)
3.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各种标号和点号,能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词语够熟练运用词语造句,能够辨析并(1)点号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 5.病句修改有毛病的句子 号、冒号 (2)标号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 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 2004年开始成为轮专题。关注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 规律和特殊用法,注意几种标点的混用情况。可以是 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特别易与语病修改结合考查 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近义实词、近 虚词。(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格言、警句等。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 语(包括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 更好的问题。 5.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 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 能力层级:E级(表达运用) 6.扩展和困对文句的理解能力:根据提示进6扩展语句即根据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加以扩展, 行联想、想象的能力,即创新能力:丰富、完善其表达内容。 语言的应用表达能力。提炼、概括、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 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 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 7.选用、明确句式类型,把握句式的表迟7.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用和变换句式特点。根据表达目的而变换句子的(1)选用 表述形式 (3)变换句式。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 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常式句和复式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 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 8.简明连贯匚准确要求用词准确、规范,不生8.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得体,准确鲜明误解,不生歧义。鲜明要求色彩分(1)准确表 明,观点明确。生动要求有文采。(2)观点明确 简明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3)具体形象 尽可能多的信息。连贯要求话题 (4)简要明白 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5)衔接通畅 得体要求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6)和谐一致 境,包括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 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等 9.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9.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 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反复、设问、反问八种。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 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粤考趋势】 、语言基础知识 1.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专题未变,但部分内容会轮空。 2从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并没有减少,即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字音及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实词、虚词和熟语,辨析病句,语句衔接、语言表达得体等基本内 容依然是考查内容。语文复习对基础知识部分要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来对待,既要注意复习时间分配 的均衡,也要注意适当取舍,明确主次关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层次脉络,从而高效有序地完成复习 任务。 3注重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考查,选取贴近生活的题材出题 高考语文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语言特色的神圣使命。基础知识作为识记与应用语 言的“前沿阵地”,必然要从生活实际选取题材,促进语文的生活化,彰显语文基础学科的特质。所
2 3.标点符号 4.词语 5.病句 能正确使用各种标号和点号,能 够熟练运用词语造句,能够辨析并 修改有毛病的句子。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点号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 号、冒号。 (2)标号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 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 2004 年开始成为轮专题。关注 16 种标点符号的基本 规律和特殊用法,注意几种标点的混用情况。可以是客 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特别易与语病修改结合考查。 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近义实词、近义 虚词。(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格言、警句等。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 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 语(包括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 5.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考 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 能力层级: E 级(表达运用) 6.扩展和压 缩 对文句的理解能力;根据提示进 行联想、想象的能力,即创新能力; 语言的应用表达能力。提炼、概括、 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6.扩展语句即根据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加以扩展,以 丰富、完善其表达内容。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 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 能力层级 E 级:(表达应用) 7.选用、仿 用和变换句式 明确句式类型,把握句式的表达 特点。根据表达目的而变换句子的 表述形式。 7. 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1)选用。 (2)仿用。 (3)变换句式。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 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常式句和复式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 能力层级:E 级(表达应用) 8.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 生动 准确要求用词准确、规范,不生 误解,不生歧义。鲜明要求色彩分 明,观点明确。生动要求有文采。 简明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 尽可能多的信息。连贯要求话题统 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得体要求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 境,包括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 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等。 8.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准确表达 (2)观点明确 (3)具体形象 (4)简要明白 (5)衔接通畅 (6)和谐一致 能力层级:E 级(表达应用) 9.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 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 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 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9.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八种。能力层级:E 级(表达应用) 【粤考趋势】 一、语言基础知识 1.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专题未变,但部分内容会轮空。 2.从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并没有减少,即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字音及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实词、虚词和熟语,辨析病句,语句衔接、语言表达得体等基本内 容依然是考查内容。语文复习对基础知识部分要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来对待,既要注意复习时间分配 的均衡,也要注意适当取舍,明确主次关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层次脉络,从而高效有序地完成复习 任务。 3.注重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考查,选取贴近生活的题材出题。 高考语文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语言特色的神圣使命。基础知识作为识记与应用语 言的“前沿阵地”,必然要从生活实际选取题材,促进语文的生活化,彰显语文基础学科的特质。所
以,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以侧重生活层面的内容进行试题设置。涉及到贴近民生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因而,有必要在日常学习中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有序的精读,尤其 是对经典作品的示范意义要有足够的重视。在平日的阅读中我们要留意于表述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逐 步培养正确的语感 42010年,广东高考应是围绕语音(字)、词语(词)、病句(句)和连贯(段)等出题 二、语言运用 1.广东卷语言运用的命题,形式自由,创新度高,常考常新。 (1)分值。近几年分值呈波浪起伏后渐趋平稳:2004年12分,2005年13分,2006年15分, 2007年12分,2008年12分 (2)难度。 难度稳中有升。2004年的对联仿写题,2005年的复句仿写题,2006年的写出关键词题、图文 转换题,07、08年的图文联想题的难度又明显高于06年图文转换题。注意其他题型:推荐语、解说 辞、邀请语、欢迎辞、人物评价、主题口号、画外音、颁奖辞、答谢辞、广告语、关键词、网络留言、 手机短信、人物介绍、临别赠言、赞美辞等等。 2稳中有“变”。情景材料变化、命题角度变化、载体样式变化越来越多。 2007年广东卷的第22题,要求学生围绕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内容,紧扣动 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 该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要求图文转换,又要求学生联想;既要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又有 字数限定。这相对2006年的图文转换题,难度是直线上升。本题力求做到一题多考,既考查了学生 的形象思维,又考查了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是试题命制中的“变”,即创新点。然而,语用题的命制依然保持着本质上的稳定“不变”。首 先,语用题的命制方向“不变”,能力、素质立意为先,语言表达为本。如,2007年广东卷的第23 题是2004年和2005年都出现的一道语段语义概括题,语段的内容有浓郁的广东地方特色,但题型没 有变化,是一种延续和继承,也是实现2007年新课改后广东高考的平稳过渡的一种表现。其次,考 査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不变”,依然考查句式、修辞、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 体等知识点,只是多以知识点综合为主;依然考查分析归纳、推敲语言、表达应用等能力。例如上述 三题,一题考査对漫画寓意的理解,简明、生动的表达,图文转化的能力等:一题考查简明、连贯、 得体的知识,语境(即上下文)的意识,语言的表达等:一题考查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准确、 鲜明、生动、连贯等知识点。 3.语言表达命题更加综合。特别是“准确、鲜明、生动”既可以综合考査,也可以单项考査。 可以在语段压缩、图表转述、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综合考查。“简明、连贯、得 体”的“简明”会呈现综合性命题趋势,在“仿用”、“句式变换”的题干里出现“语言简明”的要求 等:“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句子顺序调整,会向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 得体”的考査多以主观表述题形式出现,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如串台词、写广告语、情境对话等。 4.语用题的“变”侧重于“形”,而“不变”则立足于“本”,这个“本”就是考纲所说的学生 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因此语用题的复习应以“不变”应“万变”。北京卷写一段介绍文化观光景点 特色的文字,江苏卷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湖北卷结合节徽图案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 主会场拟写一副对联,浙江卷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广东考粤剧和奥运会标识图形等等。 这些题源于日常生活,强调了语言运用的现实意义。同时,主持人、编辑这些角色,虽离学生生活较 远,但这些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能力,也开阔了学生模拟想象的空间。这些出题形式都要引起我们 广东考生的注意。 语言运用题是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容易检测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广 东卷语言运用的命题,形式自由,创新度高,常考常新。 关注对联仿写、复句仿写、写出关键词题、图文转换,推荐语、解说辞、邀请语、欢迎辞、人物 评价、主题口号、画外音、颁奖辞、答谢辞、广告语、关键词、网络留言、手机短信、人物介绍、临 别赠言、赞美辞等形式 应考方法盘点 复习策略及解答基础题的基本技巧 1.字音、字形 重点识记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以及生活中常用而易错的字音、字形。对于课本中
3 以,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以侧重生活层面的内容进行试题设置。涉及到贴近民生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因而,有必要在日常学习中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有序的精读,尤其 是对经典作品的示范意义要有足够的重视。在平日的阅读中我们要留意于表述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逐 步培养正确的语感。 4.2010 年,广东高考应是围绕语音(字)、词语(词)、病句(句)和连贯(段)等出题。 二、语言运用 1.广东卷语言运用的命题,形式自由,创新度高,常考常新。 (1)分值。近几年分值呈波浪起伏后渐趋平稳:2004 年 12 分,2005 年 13 分,2006 年 15 分, 2007 年 12 分,2008 年 12 分。 (2)难度。 难度稳中有升。2004 年的对联仿写题,2005 年 的复句仿写题,2006 年的写出关键词题、图文 转换题,07、08 年的图文联想题的难度又明显高于 06 年图文转换题。注意其他题型:推荐语、解说 辞、邀请语、欢迎辞、人物评价、主题口号、画外音、颁奖辞、答谢辞、广告语、关键词、网络留言、 手机短信、人物介绍、临别赠言、赞美辞等等。 2.稳中有“变”。情景材料变化、命题角度变化、载体样式变化越来越多。 2007 年广东卷的第 22 题,要求学生围绕 2008 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内容,紧扣动 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 40 字。 该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要求图文转换,又要求学生联想;既要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又有 字数限定。这相对 2006 年的图文转换题,难度是直线上升。本题力求做到一题多考,既考查了学生 的形象思维,又考查了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是试题命制中的“变”,即创新点。然而,语用题的命制依然保持着本质上的稳定“不变”。首 先,语用题的命制方向“不变”,能力、素质立意为先,语言表达为本。如,2007 年广东卷的第 23 题是 2004 年和 2005 年都出现的一道语段语义概括题,语段的内容有浓郁的广东地方特色,但题型没 有变化,是一种延续和继承,也是实现 2007 年新课改后广东高考的平稳过渡的一种表现。其次,考 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不变”,依然考查句式、修辞、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 体等知识点,只是多以知识点综合为主;依然考查分析归纳、推敲语言、表达应用等能力。例如上述 三题,一题考查对漫画寓意的理解,简明、生动的表达,图文转化的能力等;一题考查简明、连贯、 得体的知识,语境(即上下文)的意识,语言的表达等;一题考查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准确、 鲜明、生动、连贯等知识点。 3.语言表达命题更加综合。特别是“准确 、鲜明 、生动”既可以综合考查,也可以单项考查。 可以在语段压缩、图表转述、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综合考查。“简明、连贯、得 体”的“简明”会呈现综合性命题趋势,在“仿用”、“句式变换”的题干里出现“语言简明”的要求 等;“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句子顺序调整,会向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 “得体”的考查多以主观表述题形式出现,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如串台词、写广告语、情境对话等。 4.语用题的“变”侧重于“形”,而“不变”则立足于“本”,这个“本”就是考纲所说的学生 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因此语用题的复习应以“不变”应“万变”。北京卷写一段介绍文化观光景点 特色的文字,江苏卷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湖北卷结合节徽图案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 主会场拟写一副对联,浙江卷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广东考粤剧和奥运会标识图形等等。 这些题源于日常生活,强调了语言运用的现实意义。同时,主持人、编辑这些角色,虽离学生生活较 远,但这些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能力,也开阔了学生模拟想象的空间。这些出题形式都要引起我们 广东考生的注意。 语言运用题是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容易检测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广 东卷语言运用的命题,形式自由,创新度高,常考常新。 关注对联仿写、复句仿写、写出关键词题、图文转换,推荐语、解说辞、邀请语、欢迎辞、人物 评价、主题口号、画外音、颁奖辞、答谢辞、广告语、关键词、网络留言、手机短信、人物介绍、临 别赠言、赞美辞等形式。 应考方法盘点 复习策略及解答基础题的基本技巧 1.字音、字形 重点识记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以及生活中常用而易错的字音、字形。对于课本中
出现的字音、字形,要养成勤查字典、多加整理的好习惯,提高复习的效率。广东高考的字形在作文 中考查 2实词、虚词 要从词语本身的语法功能角度进行有效记忆。实词要以拆分法进行近义辨析,明确实词的使用对 象、感情色彩、词义轻重等;虚词要注意前后表意的连接关系、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以及虚词在句中 的位置等 3熟语 熟语是固定化的实词,在应用上要注意几种常错类型:褒贬不明、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谦辞敬 用(或敬辞谦用)、语境不合等病句 4病句 病句考査的基本类型是: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歧义、句式杂糅等。熟 悉了这些设题类型,我们就能够较好地“对号入座”,选出正确的答案。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的熟语 考查题A选项: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己做了周密安排,他们 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这里的“无所不至”是指“凡是能做到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是明 显的褒贬误用 5句子衔接 衔接题要根据所给题干确定衔接内容的选择,包括语序排列、话题统一、语境相合、前合一致等 语言表达连贯方面的多种内容。答题时要先览读整个语段,找出叙写的话题,然后根据文意选择语言 表达先后的次序,再根据关联词语等标志性词语进行印证,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6加强审题训练。 从学生参考情况来看,由于审题不全面而失分的人数不在少数。从卷面上看,这些学生有的表达 能力不错,只是忽略了题目的个别要求,而造成了失误,很可惜。如2007年第22题,有学生就答成: 游泳很讲究的是协调性,而游泳要出色非一日之寒,中国选手身体协调,在水里展现出了一种线条, 而且节奏很平均,犹如一条鱼。”这位考生就没有紧扣运动员的动态特征来描写,0分;只是选取 了一个图形,1分;运用了一个修辞,1分;语意不连贯,用词不准确,0分。最后得分2分。看来 学生必须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才能更加准确地答题。认真阅读题干,了解题目的每一个要求及其细节。 只有做到全面审题,才能合理答题,获得更好的分数 7.强化答题时的语境意识和文体意识 语言运用是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来表达的。“语境”是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大前提。没有具 体语境的语言表达是没有评判的标准的。不同的文体对于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回答语 言运用题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做相应的调整 8.关注生活,广泛阅读。 “关注生活”是“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一大要求,也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07年高考的二道题 语言运用题均与时代和生活紧密相关,如第22题是2008年北京奧运会的比赛图标,学生如果缺少 生活的体验,阅读面不够,对生活没有感悟,缺乏对生活积累,就很容易造成答题时束手无策,或脱 离生活,或词不达意,或空洞无物 9.立足常规题,关注新题型 我们除了训练常规的语用题外,如08年第23题就是语用题中的常规题型,也是一种有效的考査题 型,在近四年的广东语文高考中都出现了。我们还必须选择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性强的题目 进行训练。如:广告词、对联、节目串词、物品介绍、图文转换以及各种形式的仿写,同时还应注意 些应用文体的训练,如:协议、合同、通知、申请书等。 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释 考点分布
4 出现的字音、字形,要养成勤查字典、多加整理的好习惯,提高复习的效率。广东高考的字形在作文 中考查。 2.实词、虚词 要从词语本身的语法功能角度进行有效记忆。实词要以拆分法进行近义辨析,明确实词的使用对 象、感情色彩、词义轻重等;虚词要注意前后表意的连接关系、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以及虚词在句中 的位置等。 3.熟语 熟语是固定化的实词,在应用上要注意几种常错类型:褒贬不明、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谦辞敬 用(或敬辞谦用)、语境不合等病句。 4.病句 病句考查的基本类型是: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歧义、句式杂糅等。熟 悉了这些设题类型,我们就能够较好地“对号入座”,选出正确的答案。如 2006 年高考广东卷的熟语 考查题 A 选项: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 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这里的“无所不至”是指“凡是能做到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是明 显的褒贬误用。 5.句子衔接 衔接题要根据所给题干确定衔接内容的选择,包括语序排列、话题统一、语境相合、前合一致等 语言表达连贯方面的多种内容。答题时要先览读整个语段,找出叙写的话题,然后根据文意选择语言 表达先后的次序,再根据关联词语等标志性词语进行印证,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6.加强审题训练。 从学生参考情况来看,由于审题不全面而失分的人数不在少数。从卷面上看,这些学生有的表达 能力不错,只是忽略了题目的个别要求,而造成了失误,很可惜。如 2007 年第 22 题,有学生就答成: “游泳很讲究的是协调性,而游泳要出色非一日之寒,中国选手身体协调,在水里展现出了一种线条, 而且节奏很平均,犹如一 条鱼。”这位考生就没有紧扣运动员的动态特征来描写,0 分;只是选取 了一个图形,1 分;运用了一个修辞,1 分;语意不连贯,用词不准确,0 分。最后得分 2 分。看来 学生必须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才能更加准确地答题。认真阅读题干,了解题目的每一个要求及其细节。 只有做到全面审题,才能合理答题,获得更好的分数。 7.强化答题时的语境意识和文体意识。 语言运用是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来表达的。“语境”是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大前提。没有具 体语境的语言表达是没有评判的标准的。不同的文体对于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回答语 言运用题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做相应的调整。 8.关注生活,广泛阅读。 “关注生活”是“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一大要求,也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07 年高考的二道题 语言运用题均与时代和生活紧密相关,如第 22 题 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图标,学生如果缺少 生活的体验,阅读面不够,对生活没有感悟,缺乏对生活积累,就很容易造成答题时束手无策,或脱 离生活,或词不达意,或空洞无物。 9.立足常规题,关注新题型。 我们除了训练常规的语用题外,如 08 年第 23 题就是语用题中的常规题型,也是一种有效的考查题 型,在近四年的广东语文高考中都出现了。我们还必须选择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性强的题目 进行训练。如:广告词、对联、节目串词、物品介绍、图文转换以及各种形式的仿写,同时还应注意 一些应用文体的训练,如:协议、合同、通知、申请书等。 专题 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识记现代汉1.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1)多音字,包括多音多义字和同义多 语普通话常用考查重点 字的字音。2.字音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2)形似字,包括声旁相同的形似字和笔 能力层级:A|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课本中容易读错的字,画差极小的形似字。 级(识记)以3500个常用字为主 (3)易读错字,这类字在口头语言中用得 较少,但在书面语中又较常用,而且按 般的读音规律,我们往往容易读错它们。 这类字是命题者常选用的对象,也是学生 最容易出错的字 最新《考试说明》中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即语音考查只要求识记而不要 求拼写,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和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就是指在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正确地拼读 汉字,确定汉字字音,兼有考查汉字识字量的意义。 此外,还要关注方音辨正,知晓本地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不同并加以纠正:多注意辨析常用多音 字、异读字、形声字和形近字的读音 【粤题精讲】 1.(2008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赡养/瞻仰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竣工/英俊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堤岸/提拔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怄气/枢纽阻塞/边塞 名师剖析:本题既考了形近字,又考了多音字,还考了易混字。一题多点,要求比较高。A项和 B项考生容易判错。A项分别是rn/ yun shan/ zhan tigo/tio:B项zhi/ shi jun/jn qiang/ Jiang:C项yi/yiti/timb/ma:D项pan/ ban ou/shse/sdi。】 答業:D。 2.(2007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峥嵘狰狞慎重缜密周全B.诅咒趔趄狙击神情沮丧 C.讥诮眉梢俏丽峭拔刚劲D.辍笔啜泣拙劣相形见绌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各选项注音分别 A: Azheng zheng shen zhen Bzu qie juju: C qiao shao qiao qiao; D chuo chuo zhuo chu。广东考生对这些词语基本上不会陌生,但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普通话里的书面用语,与广 东考生平时的表达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趔趄”,广东考生即使是在平时的写作中都是很少 用到的,相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都是形近字的读音,不涉及音调、前鼻音、后鼻音等难度较大的 考查。广东考生的普通话水平历来不甚理想,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总体来说是与《考试 大纲》规定的的要求是符合的。) 答案:B 3.(2006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广东卷 A.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 B.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 C.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D.湍流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名师剖析:考査对形近异读字的读音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A项“禅”和“嬗”均读“shdn” “煽”和“潸”均读“shan”,“阐”读“chdn”;B项“庇”“筚”均读“bi”,“纰”读“p”, “毗”“蚍”均读“pi”;C项“侍”“噬’,“恃”“舐”均读“sh”,“峙”读“zhi”:D项 “湍”读“tuan”,“瑞”读“ru”,“揣”读“ chua i”,“惴”读“zhui”“喘”读“ chuan 读音都不相同的是D项。 【答案】D 【粤考趋势】
5 识记 现代 汉 语普通话常用 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A 级(识记) 1.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 考查重点。 2.字音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 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课本中容易读错的字, 以 3500 个常用字为主。 (1)多音字,包括多音多义字和同义多音 字。 (2)形似字,包括声旁相同的形似字和笔 画差极小的形似字。 (3)易读错字,这类字在口头语言中用得 较少,但在书面语中又较常用,而且按一 般的读音规律,我们往往容易读错它们。 这类字是命题者常选用的对象,也是学生 最容易出错的字。 最新《考试说明》中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即语音考查只要求识记而不要 求拼写,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和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就是指在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正确地拼读 汉字,确定汉字字音,兼有考查汉字识字量的意义。 此外,还要关注方音辨正,知晓本地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不同并加以纠正;多注意辨析常用多音 字、异读字、形声字和形近字的读音。 【粤题精讲】 1.(2008 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名师剖析:本题既考了形近字,又考了多音字,还考了易混字。一题多点,要求比较高。A 项和 B 项考生容易判错。A 项分别是 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 项 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 项 yì/yì tī/tí mǒ/mā;D 项 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答案:D。 2.(2007 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峥.嵘 狰.狞 慎.重 缜.密周全 B.诅.咒 趔趄. 狙.击 神情沮.丧 C.讥诮. 眉梢. 俏.丽 峭.拔刚劲 D.辍.笔 啜.泣 拙.劣 相形见绌.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 A 级。各选项注音分别 为:A.zhēng zhēng shèn zhěn ;B.zǔ qiè jū jǔ ;C.qiào shāo qiào qiào;D.chuò chuò zhuō chù。广东考生对这些词语基本上不会陌生,但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普通话里的书面用语,与广 东考生平时的表达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趔趄”,广东考生即使是在平时的写作中都是很少 用到的,相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都是形近字的读音,不涉及音调、前鼻音、后鼻音等难度较大的 考查。广东考生的普通话水平历来不甚理想,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总体来说是与《考试 大纲》规定的的要求是符合的。) 答案:B 3.(2006 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广东卷) A.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 B.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 C.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D.湍.流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名师剖析:考查对形近异读字的读音的识记,能力层级为 A 级。A 项“禅”和“嬗”均读“shàn”, “煽”和“潸”均读“shān”,“阐”读“chǎn”;B 项“庇”“筚”均读“bì”,“纰”读“pī”, “毗”“蚍”均读“pí”;C 项“侍”“噬’,“恃”“舐”均读“shì”,“峙”读“zhì”;D 项 “湍”读“tuān”,“瑞”读“ruì”,“揣”读“chuǎi”,“惴”读“zhu씓喘”读“chuǎn”, 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D 项。 【答案】D 【粤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