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科技文阅读 吉林省特级教师赵秋羽 现代文科学类文章的分类:大纲卷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新课标卷分为说 明类和论述类文章 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列入必考范围。如2008年的全国课 标卷,选材注重文化因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人文情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导 (一)2010年考什么类型的科技说明文? 1.科技说明文的类型:社会科学类与自然科学类往往交错考查。 全国I卷 全国Ⅱ卷 新课标卷·宁夏 2005年 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 2006年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 007年 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论述类(社会科学类) 2008年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说明类(社会科学类) 2009年 社会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论述类(社会科学类) 2010年 (二)科技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各类考题,它是解题思路的载体,是我们抽象思维的具体化,是教 师思想与学生思想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进步的阶梯:我们离不开各类考题。所 以,有针对性的做各类考题,是我们复习的重要方法。 般科技说明文是思路和结构是这样
2010 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科技文阅读 吉林省特级教师 赵秋羽 现代文科学类文章的分类:大纲卷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新课标卷分为说 明类和论述类文章。 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列入必考范围。如 2008 年的全国课 标卷,选材注重文化因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人文情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导 向。 (一)2010 年考什么类型的科技说明文? 1.科技说明文的类型:社会科学类与自然科学类往往交错考查。 卷 全国 I 卷 全国Ⅱ卷 新课标卷·宁夏 2005 年 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2006 年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2007 年 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论述类(社会科学类) 2008 年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说明类(社会科学类) 2009 年 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论述类(社会科学类) 2010 年 (二)科技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各类考题,它是解题思路的载体,是我们抽象思维的具体化,是教 师思想与学生思想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进步的阶梯;我们离不开各类考题。所 以,有针对性的做各类考题,是我们复习的重要方法。 一般科技说明文是思路和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段:大多介绍说明对象,提出主要观点 第二段:大多按时间顺序说明实验、研究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 第三段:大多解释科学原理; 第四段:大多展望未来前景,或说明科学将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或说明我们将面临哪 些任务 【示例一】2008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 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 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 介绍和探讨。(点明说明对象)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 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 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于盖相同。 故有“盖笠”一词。但签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 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解的器具。这种图,天区 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 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 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 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 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交代实验过程)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 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其实
第一段:大多介绍说明对象,提出主要观点; 第二段:大多按时间顺序说明实验、研究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 第三段:大多解释科学原理; 第四段:大多展望未来前景,或说明科学将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或说明我们将面临哪 些任务。 【示例一】2008 年全国 1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 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 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 介绍和探讨。(点明说明对象)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 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 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于盖相同。 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 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 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解的器具。这种图,天区 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 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 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 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 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交代实验过程)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 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其实
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 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介绍科学原理)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 的忽视。今天再进行浑天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 依然是很有意义的。(展望未来前景)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示例二】 007年全国2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①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 总称。(点明说明对象)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 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 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 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 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 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②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 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 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介绍科学原理) ③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 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 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交代实验 过程)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 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 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 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介绍科学原理)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 的忽视。今天再进行浑天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 依然是很有意义的。(展望未来前景)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示例二】 2007 年全国 2 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①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 总称。(点明说明对象)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 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 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 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 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 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 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②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 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 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介绍科学原理) ③自从 35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 现存的 500——1000 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 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交代实验 过程)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 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 10—30 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 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 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展望未来前景) 1.介绍说明对象,提出主要观点 2按时间顺序说明实验研究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 3.解释科学原理 4展望未来前景,或说明科学将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或说明我们将面临哪些任务 科技说明文问题设置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几种 1无中生有: 009年全国I卷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各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 子的王“(图1-3),见于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 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基藏龟》以武丁卜辞最 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 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 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点明 说明对象)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 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 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 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 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交代实验过程)
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 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展望未来前景) 总结: 1.介绍说明对象,提出主要观点; 2.按时间顺序说明实验研究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 3.解释科学原理; 4.展望未来前景,或说明科学将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或说明我们将面临哪些任务。 科技说明文问题设置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几种: 1.无中生有: 2009 年全国Ⅰ卷试题: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各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 子的王“(图 1--3),见于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 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基藏龟》以武丁卜辞最 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 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 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点明 说明对象)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 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 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 1936 年,吴其昌根据青 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 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交代实验过程)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 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 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 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 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 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 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 大,亚里士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 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介绍科 学原理)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边其中 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请看: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 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 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啊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 这种威力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期中三横代表了天 【简析】原文有““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 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 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句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 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 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 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 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 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 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 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 大,亚里士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 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介绍科 学原理)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边其中 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请看: 6.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 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 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啊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 这种威力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期中三横代表了天、 地、人三者。 【简析】原文有““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 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 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