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我的母亲 胡适 备课者:陶素方 (第一课时) 预习题] 走近作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 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做 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 家风范。 胡适,世居安徽绩溪,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 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 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北京大学校长 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 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民国五 十一年逝世于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岁
第 2 课 我的母亲 胡适 备课者:陶素方 (第一课时) [预习题] 一、走近作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 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做 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 家风范。 胡适,世居安徽绩溪,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 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 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北京大学校长。 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 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民国五 十一年逝世于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岁
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一 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 后来的八不主义 1、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3、不用典 4、不用套语烂调 5、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6、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不摹仿古人; 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 的看法是: 1、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 故白话即是俗话 2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 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3、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 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认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及作者情感。 、扫清字词障碍
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一 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 后来的八不主义: 1、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2、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3、不用典; 4、不用套语烂调; 5、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6、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7、不摹仿古人; 8、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 的看法是: 1、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 故白话即是俗话。 2 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 “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3、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 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二、认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及作者情感。 三、扫清字词障碍
(一)把本课注释中的生字在下面抄写三遍: (二)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意思,把解释写在 后面。 教学目标] A、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认识这位母亲,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教学过程] 情感导入(1-2分钟) 孟郊有首《游子吟》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 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 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
(一)把本课注释中的生字在下面抄写三遍: (二)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意思,把解释写在 后面。 [教学目标] A、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认识这位母亲,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1-2 分钟) 孟郊有首《游子吟》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 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 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
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 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 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 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胡适的一篇文章 《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简单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先由学生介绍)(2-3分钟)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 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做 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 家风范。 胡适,世居安徽绩溪,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 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 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北京大学校长。 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 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民国五 十一年逝世于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岁。 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 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 后来的八不主义 1、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2、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 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 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 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胡适的一篇文章 《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 简单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先由学生介绍)(2-3 分钟)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 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做 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 家风范。 胡适,世居安徽绩溪,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 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 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北京大学校长。 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 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民国五 十一年逝世于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岁。 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一 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 后来的八不主义: 1、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2、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3、不用典; 4、不用套语烂调 5、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6、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7、不墓仿古人 8、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 的看法是: 1、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 故白话即是俗话。 2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 “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3、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 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 )认识母亲形象。 读课文(5-6分钟)思考: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我们 会说这是一个 的母亲。分别是通过什 么事情体现出来的?(共10-12分钟)
3、不用典; 4、不用套语烂调; 5、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6、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7、不摹仿古人; 8、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 的看法是: 1、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 故白话即是俗话。 2 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 “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3、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 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三、整体感知: (一)理清文章脉络。 (二)认识母亲形象。 读课文(5-6 分钟)思考: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我们 会说这是一个 的母亲。分别是通过什 么事情体现出来的?(共 10-12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