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遒劲(q1u)漪沦(yi) 蹰(chi)跫音(qing)咬文嚼字(jido) B.敛裾(lian)坍圮(pi)恪守(ke)邂逅(xie)得鱼忘荃(quan) C.耿然(geng)悬揣(chui)胡同(tong)汲取(j1)义愤填膺(jin) D.畏葸(xi)行述(xing)桌帏(wei)形骸(hai)残羹冷炙(zh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风起云涌的娱乐选秀如今成为了电视媒体吸引受众屡试不爽的招数。“红歌会”没 有排斥选秀的形式,但在内容上却独辟蹊径,重温红色记忆,激起群众的广泛参与热情 B.当年《渴望》中的刘慧芳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时代在发展,现在要塑造一个“刘 慧芳”式的形象和当年的那一个定会大相径庭,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脉相传的 C.无数人把普洱茶当成快速积累财富的投资而趋之若鹜,还有的企业和商家投机取巧 滥用古树茶、茶王茶、野生茶等概念,使一大批的普洱茶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D.胡适故居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庭,栏板隔扇,精雕细胞刻,梁 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反映胡适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世风 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共17页第1页
共17页 第1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 2008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遒.劲(qíu ) 漪.沦(yī) 踟.蹰(chí) 跫.音(qióng) 咬文嚼.字(jiáo) B.敛.裾(liǎn) 坍圮.(pī) 恪.守(kè) 邂.逅(xiè) 得鱼忘荃.(quán) C.耿.然(gěng) 悬揣.(chuǎi) 胡同.(tōng) 汲.取(jí) 义愤填膺.(jīn) D.畏葸.(xǐ) 行.述(xíng) 桌帏.(wěi) 形骸.(hǎi)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风起云涌的娱乐选秀如今成为了电视媒体吸引受众屡试不爽 ....的招数。“红歌会”没 有排斥选秀的形式,但在内容上却独辟蹊径,重温红色记忆,激起群众的广泛参与热情 B.当年《渴望》中的刘慧芳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时代在发展,现在要塑造一个“刘 慧芳”式的形象和当年的那一个定会大相径庭 ....,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脉相传的。 C.无数人把普洱茶当成快速积累财富的投资而趋之若鹜,还有的企业和商家投机取巧, 滥用古树茶、茶王茶、野生茶等概念,使一大批的普洱茶加工厂如雨后春笋 ....般冒出来。 D.胡适故居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庭,栏板隔扇,精雕细胞刻,梁 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 ....,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反映胡适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世风 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 长而又艰难的道路。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 豪与自信 B.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 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 的“内功修炼”。 C.芜湖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 将从12月第2个星期一开始至次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止,取消市区中小学冬 季早读制度。 D.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 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 的节庆活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射窗口定在凌晨。 ,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 映红了整个山谷 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 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 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①④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③⑥⑦ D.②④⑥⑧ (9分,每小题3分) 共17页第2页
共17页 第2页 A.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 长而又艰难的道路。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 豪与自信。 B.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 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 的“内功修炼”。 C.芜湖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 将从 12 月第 2 个星期一开始至次年 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止,取消市区中小学冬 季早读制度。 D.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 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 的节庆活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发射窗口定在凌晨。_____________。火箭____________,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 映红了整个山谷。__________,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 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_________________……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 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①④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③⑥⑦ D.②④⑥⑧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晒客 杨暄 晒客,源自英文“ Share(分享)”,无疑是2007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8月份教 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现在,这个群体正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 网站和各种各样的BBS之中。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展示的网友,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 工资有多少、资金是多少、年贴是多少,福利有多少等信息,引来众多应和者 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的一位热能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单,一长串的数字详实地罗 列出了他8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其中最有名的“晒工资”,当属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博 客上公布自己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家老师收入的争论。 除了工资,晒客还热衷于“晒”衣服、“晒”孩子、“晒”感情、“晒”美食,甚至“晒” 基金、“晒”股票…… 2006年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晒客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从一小 群人的词汇变成公认的新群体?一些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晒” 隐私不仅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宣泄,有时候还能得到许多网友的真诚安慰,这种 方式很好。专家认为,这就是“晒”的魅力。现代社会中,网络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一个平 台,其自由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表达渠道,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 将个人的情感,经历统统拿出来分享,“晒”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实现 了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最近,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晒客中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黑” 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是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记者在一些“晒黑”论坛上发现,“晒 共17页第3页
共17页 第3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晒 客 杨暄 晒客,源自英文“Share(分享)”,无疑是 2007 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8 月份教 育部公布的 171 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现在,这个群体正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 网站和各种各样的 BBS 之中。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展示的网友,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 工资有多少、资金是多少、年贴是多少,福利有多少等信息,引来众多应和者。 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的一位热能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单,一长串的数字详实地罗 列出了他 8 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其中最有名的“晒工资”,当属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博 客上公布自己月收入 4786 元的工资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家老师收入的争论。 除了工资,晒客还热衷于“晒”衣服、“晒”孩子、“晒”感情、“晒”美食,甚至“晒” 基金、“晒”股票…… 2006 年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晒客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从一小 群人的词汇变成公认的新群体?一些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晒” 隐私不仅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宣泄,有时候还能得到许多网友的真诚安慰,这种 方式很好。专家认为,这就是“晒”的魅力。现代社会中,网络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一个平 台,其自由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表达渠道,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 将个人的情感,经历统统拿出来分享,“晒”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实现 了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最近,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晒客中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黑” 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是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记者在一些“晒黑”论坛上发现,“晒
黑”的内容各式各样。比如,一名叫“微笑女王”的网友“晒”出了某饭店后厨的一组照片, 照片中,这家饭店的露天后厨西边是一个垃圾堆,东边是一个停车场,厨师们就在尘土飞场 中洗菜、切菜。此外,哪家超市服务态度不好,哪家商场不给发票、哪家银行办事效率低下 等,“晒黑”族都会将它们拎出来“晒晒太阳”。 针对“晒黑”,有人热烈支持,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就应该拿出来晒晒,揭露丑恶,促 进社会进步,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担心网络言论缺乏监督。“晒黑”言辞会有偏颇,夸大事 实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不利于社会和谐。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晒黑”应当秉承实 事求是的原则,紧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 山东大家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分析,网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有利 于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 “晒黑”族的做法表示担扰,认为“晒黑”最后容易演变成一场愤怒情绪的集体宣泄,并不 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 (选自《人民日报》2007年9月25日第11版,有删改) 5.从原文看,下列对“晒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工资到股票,参“晒”内容繁多,说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单一的网民群体 开始分化,出现了新“网客”。 B.“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 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 可以成为网民之间传递情感的渠道,许多在生活中不便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话 题可以贴到网上和也有陌生人交流。 D.晒客中的“晒黑”族,就是将社会中的“黑色现象”详细披露在网络上,以警醒网 民或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共17页第4页
共17页 第4页 黑”的内容各式各样。比如,一名叫“微笑女王”的网友“晒”出了某饭店后厨的一组照片, 照片中,这家饭店的露天后厨西边是一个垃圾堆,东边是一个停车场,厨师们就在尘土飞场 中洗菜、切菜。此外,哪家超市服务态度不好,哪家商场不给发票、哪家银行办事效率低下 等,“晒黑”族都会将它们拎出来“晒晒太阳”。 针对“晒黑”,有人热烈支持,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就应该拿出来晒晒,揭露丑恶,促 进社会进步,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担心网络言论缺乏监督。“晒黑”言辞会有偏颇,夸大事 实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不利于社会和谐。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晒黑”应当秉承实 事求是的原则,紧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 山东大家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分析,网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有利 于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 “晒黑”族的做法表示担扰,认为“晒黑”最后容易演变成一场愤怒情绪的集体宣泄,并不 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 (选自《人民日报》2007 年 9 月 25 日第 11 版,有删改) 5.从原文看,下列对“晒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工资到股票,参“晒”内容繁多,说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单一的网民群体 开始分化,出现了新“网客”。 B.“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 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 C.“晒”可以成为网民之间传递情感的渠道,许多在生活中不便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话 题可以贴到网上和也有陌生人交流。 D.晒客中的“晒黑”族,就是将社会中的“黑色现象”详细披露在网络上,以警醒网 民或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晒客借助网络面“晒”出来的隐私内容和真实故事,容易引起网友共鸣,实现网络 和现实的融合 B.“晒客”内容丰富多彩,但要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同时,告诚网民就事论事 不意气用事。 “晒黑”族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成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这反映了“晒黑”族 团结的力量 D.人们对“晒黑”族褒贬不一。这说明“晒客”作为新兴的网络群体,应具备最基本 的自律意识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晒客晒“私”,只要自己愿意、不去伤害别人,并且不违背法律,要“晒”什么, 当然自己可以做主 B.晒客晒“公”,只要自担责任,也可以依法包容;但“晒”过头了,会扰乱社会秩 序,引发法律纠纷 C.晒客晒“黑”,须慎重对待,因为这既涉及法律责任,也涉及隐私,机构形象和社 会和谐等问题 D.晒客不能什么都“晒”,须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网民们应理智地对所“晒”信 息进行客观分析。 (9分,每小题3分) 问题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狨 狨者,猿猱之属,其雄毫长一尺,尺五者,常自爱护之,如人披锦绣之服也。极嘉者 共17页第5页
共17页 第5页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晒客借助网络面“晒”出来的隐私内容和真实故事,容易引起网友共鸣,实现网络 和现实的融合。 B.“晒客”内容丰富多彩,但要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同时,告诫网民就事论事, 不意气用事。 C.“晒黑”族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成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这反映了“晒黑”族 团结的力量 D.人们对“晒黑”族褒贬不一。这说明“晒客”作为新兴的网络群体,应具备最基本 的自律意识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晒客晒“私”,只要自己愿意、不去伤害别人,并且不违背法律,要“晒”什么, 当然自己可以做主 B.晒客晒“公”,只要自担责任,也可以依法包容;但“晒”过头了,会扰乱社会秩 序,引发法律纠纷。 C.晒客晒“黑”,须慎重对待,因为这既涉及法律责任,也涉及隐私,机构形象和社 会和谐等问题。 D.晒客不能什么都“晒”,须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网民们应理智地对所“晒”信 息进行客观分析。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问题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狨 狨者,猿猱之属,其雄毫长一尺,尺五者,常自爱护之,如人披锦绣之服也。极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