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06-07学年高三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06.09.09 第I卷选择题部分(30分) 、语言知识积累及应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雾霭船坞毋庸置疑好高骛远B.犄角稽首缉拿归案畸轻畸重 C.赦免慑服跋山涉水退避三舍D.屏障棋枰暴虎冯河贫嘴薄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撕杀 礼尚往来 义愤填膺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B.晦涩 漉漉饥肠 得鱼忘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诅咒斩钉截铁明察秋毫挟太山以超北海 暮霭缘木求鱼座右铭 一言以敝之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泂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就是真实的写照 B.如何理解这种新变化和特点,如何评价西方各种社会形态(后工业社会论、信息社会 论、知识社会论、全球社会论、消费社会论等)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 C.这个大导演的卧室和书房可谓杂乱无章,柜子、桌子、沙发、地板、窗台,所有的地 方都堆满了书报、杂志、相片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家人要帮他整理,他 却一口拒绝。 D.通过搜索,我们发现关于世界一流的大学的词条成千上万,而且很多院校一一从位于 加拿大中部的相对一般化的学术性大学到新成立的位于波斯湾的学院一一都自称为 “世界一流”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 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②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 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 ③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 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④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 笔墨。 A.空白偶尔几乎乱用 B.空缺偶然几乎滥用 C.空白偶尔简直滥用 D.空缺偶然简直乱用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 文不名的破布。 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 C.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 长一职实难胜任。 D.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定要努力学习啊。”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都说老鼠是猫的天敌,但有些养尊处优的猫,早已把抓老鼠的本领忘得一干二 净了。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高三一学部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高三一学部 临沂市 06-07 学年高三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06.09. 09 第 I 卷选择题部分(30 分) 一、语言知识积累及应用(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雾霭. 船坞. 毋.庸置疑 好高骛.远 B.犄.角 稽.首 缉.拿归案 畸.轻畸重 C.赦.免 慑.服 跋山涉.水 退避三舍. D.屏.障 棋枰. 暴虎冯.河 贫.嘴薄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撕杀 礼尚往来 义愤填膺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B.晦涩 漉漉饥肠 得鱼忘筌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C.诅咒 斩钉截铁 明察秋毫 挟太山以超北海 D.暮霭 缘木求鱼 座右铭 一言以敝之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就是真实的写照。 B.如何理解这种新变化和特点,如何评价西方各种社会形态(后工业社会论、信息社会 论、知识社会论、全球社会论、消费社会论等)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 C.这个大导演的卧室和书房可谓杂乱无章,柜子、桌子、沙发、地板、窗台,所有的地 方都堆满了书报、杂志、相片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家人要帮他整理,他 却一口拒绝。 D.通过搜索,我们发现关于世界一流的大学的词条成千上万,而且很多院校——从位于 加拿大中部的相对一般化的学术性大学到新成立的位于波斯湾的学院——都自称为 “世界一流”。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__________,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②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___________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 ③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___________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④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_________笔墨。 A.空白 偶尔 几乎 乱用 B.空缺 偶然 几乎 滥用 C.空白 偶尔 简直 滥用 D.空缺 偶然 简直 乱用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 一文不名 ....的破布。 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 ....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 C.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 ....,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 长一职实难胜任。 D.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 定要努力学习啊。”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们都说老鼠是猫的天敌,但有些养尊处优的猫,早已把抓老鼠的本领忘得一干二 净了
B.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发表了不少意见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日: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 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 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 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 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日:“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 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③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 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 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天。天之报施善 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 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 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高三一学部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高三一学部 B.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发表了不少意见。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 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 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 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 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 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 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 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 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 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 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 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 就。⑤徂:通“殂”,死亡。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具七十子之徒 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其孰能讥之乎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 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 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 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 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临沂市06-07学年高三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06.09.09 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120分) 三、简答题(16分)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 韭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刘向《说苑》) 12.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其声呜呜然, 。(苏轼《赤壁赋》) 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高三一学部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高三一学部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 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 就。⑤徂:通“殂”,死亡。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D.余甚或.焉 或:通“惑”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 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 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 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 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临沂市 06-07 学年高三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06.09. 09 第 II 卷非选择题部分(120 分) 三、简答题(16 分)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刘向《说苑》) 12.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6 分) (1).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A.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2).青鸟不传云外信, (南唐李璟《浣溪沙》) (3).渡头余落日, 。(王维《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6)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 说村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 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辩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 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 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 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 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 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 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 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 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 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 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 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 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 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 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 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 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ˆ,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 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 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 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 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 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 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ˆ,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 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 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高三一学部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高三一学部 (2).青鸟不传云外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唐 李璟 《浣溪沙》) (3).渡头余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7 题。 说村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 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辩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 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 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 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 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 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 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 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 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 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 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 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 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 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 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 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 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 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 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 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 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 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 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 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 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 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 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 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 13、文章以“说村落ˆ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ˆ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 (4分) 14、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 15、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 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16、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 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 分) 五.选做部分(24分任选两部分,多选按第一二部分计分) (一)诗歌与散文(12分)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分) 石 艾青 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精巧细致意味深长 (1).对于诗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所呈现的情景,请你作一点想象性 描绘。(60字左右) (2).艾青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情实感。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 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高三一学部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高三一学部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 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 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 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 上的,或幸或悲。 13、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 (4 分) 14、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 分) 15、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 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 分) 16、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 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 分) 五.选做部分(24 分 任选两部分,多选按第一二部分计分) (一)诗歌与散文(12 分) 1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 分) 礁 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精巧细致意味深长 (1).对于诗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所呈现的情景,请你作一点想象性 描绘。(60 字左右) (2).艾青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情实感。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 1996 年 12 月第 2 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 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