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7篇最新时评 1、人民网评:博士打假,让学术回归纯粹 文/田卜拉 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青年演员翟天临在小品《“儿子”来了》中塑造了一名 “打假”警察。没想到,这位高学历明星因为晒出博士后录用通知书而被网友质 疑论文抄袭、博士学位注水,“打假者”反被打假,令人始料未及。相关髙校表 示对学术不端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 序 网友持续关注,又拔出萝卜带出泥般挖出不少“黑料”,导师资质、学院优待等 问题虽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学霸明星”的人设确已轰然崩塌。在造星的链条上, “树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戏骨+博士的组合,加上知名高校的光环,无疑 提高了观众的期待。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演员应当以扎实的演技、高尚 的艺德回馈观众。尤其当学历成为人设的要素时,它就不仅仅是自我包装、形象 公关、流量变现的一部分,而势必要受到学术道德规范的严格约束。 “自古华山一条路”,学术是获得学位的唯一门径。有人认为:演员以演技为务 何必在乎学术的小节?问题在于,无论是美术、设计,还是音乐、影视,艺术类 专业虽具有实践性,但技艺不能替代理论,好演员不等于好博士。尤其自201l 年艺术学获批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以来,艺术学自当夯实理论根基,在塑造国民 精神、提高审美品位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身处娱乐圈,博士学位或许可 以充当为演员增色的手段;但立足学术界,博士理应致力于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 不能因为演员等其他身份而获得丝毫优待、降低学术“品位” 博士的水准照见着一所学校的学术成就,而学校的严格审核是把住学术尊严的最 后一把锁。在这次事件中,依照有关高校的学位授予细则中对论文发表的相关要 求,网友爆料的不少“实锤”的确有据可查。这反映出相关高校在学术成果审核、 学位授予流程上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论文抄袭、文章代写、招 生放水、学位注水等失德、违法事件挑战着教育公平的底线;而少数商界、政界 演艺界的人凭借财富、权力、影响力轻而易举地获得学位,将博士看作附丽于学 位身上的社会地位、人际资源,更是把学术矮化为“生意”。在这些事件中,有 关学校难辞其咎 高校理应是社会的一方净土,是人类精神的一片高地;它不能与世隔绝,但却要 超然物外;它要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更要塑造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当“金钱买得来文凭,买不到智商”“学历不代表学问”等说法充斥于耳时,我 们应该意识到,这些声音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学历含金量降低的隐忧,也反映出少 数髙校公信力下降的事实。如何让学位“禁得起推敲”?学校应完善考核、淘汰、 资金管理等机制,以学术作为唯一标准,把牢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教育部门 要强化监督、严格执纪。多方携手施治,高等教育的未来才更加可期。 高校决不能变为名利所、买卖场。近年来,从高校反腐势头不减到中央巡视组为 髙校开“问题清单”,从严格毕业论文査重抽检制度到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制,“铁腕”整治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令髙校风气为之一振。但“其身正,不 令而行”,让学术回归纯粹,归根结底还得靠广大师生守土有责、诚信治学。守 住学术的底线,保住学位的尊严,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撑起民族的明天
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 7 篇最新时评 1、人民网评:博士打假,让学术回归纯粹 文 / 田卜拉 在 2019 年央视春晚上,青年演员翟天临在小品《“儿子”来了》中塑造了一名 “打假”警察。没想到,这位高学历明星因为晒出博士后录用通知书而被网友质 疑论文抄袭、博士学位注水,“打假者”反被打假,令人始料未及。相关高校表 示对学术不端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 序。 网友持续关注,又拔出萝卜带出泥般挖出不少“黑料”,导师资质、学院优待等 问题虽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学霸明星”的人设确已轰然崩塌。在造星的链条上, “树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戏骨+博士的组合,加上知名高校的光环,无疑 提高了观众的期待。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演员应当以扎实的演技、高尚 的艺德回馈观众。尤其当学历成为人设的要素时,它就不仅仅是自我包装、形象 公关、流量变现的一部分,而势必要受到学术道德规范的严格约束。 “自古华山一条路”,学术是获得学位的唯一门径。有人认为:演员以演技为务, 何必在乎学术的小节?问题在于,无论是美术、设计,还是音乐、影视,艺术类 专业虽具有实践性,但技艺不能替代理论,好演员不等于好博士。尤其自 2011 年艺术学获批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以来,艺术学自当夯实理论根基,在塑造国民 精神、提高审美品位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身处娱乐圈,博士学位或许可 以充当为演员增色的手段;但立足学术界,博士理应致力于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 不能因为演员等其他身份而获得丝毫优待、降低学术“品位”。 博士的水准照见着一所学校的学术成就,而学校的严格审核是把住学术尊严的最 后一把锁。在这次事件中,依照有关高校的学位授予细则中对论文发表的相关要 求,网友爆料的不少“实锤”的确有据可查。这反映出相关高校在学术成果审核、 学位授予流程上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论文抄袭、文章代写、招 生放水、学位注水等失德、违法事件挑战着教育公平的底线;而少数商界、政界、 演艺界的人凭借财富、权力、影响力轻而易举地获得学位,将博士看作附丽于学 位身上的社会地位、人际资源,更是把学术矮化为“生意”。在这些事件中,有 关学校难辞其咎。 高校理应是社会的一方净土,是人类精神的一片高地;它不能与世隔绝,但却要 超然物外;它要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更要塑造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当“金钱买得来文凭,买不到智商”“学历不代表学问”等说法充斥于耳时,我 们应该意识到,这些声音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学历含金量降低的隐忧,也反映出少 数高校公信力下降的事实。如何让学位“禁得起推敲”?学校应完善考核、淘汰、 资金管理等机制,以学术作为唯一标准,把牢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教育部门 要强化监督、严格执纪。多方携手施治,高等教育的未来才更加可期。 高校决不能变为名利所、买卖场。近年来,从高校反腐势头不减到中央巡视组为 高校开“问题清单”,从严格毕业论文查重抽检制度到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制,“铁腕”整治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令高校风气为之一振。但“其身正,不 令而行”,让学术回归纯粹,归根结底还得靠广大师生守土有责、诚信治学。守 住学术的底线,保住学位的尊严,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撑起民族的明天
2、人民论坛:“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文/燕祖涛 《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 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 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 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坦诚对待自己的所 学所知,不在学识不及自己的人面前狂妄自大,也不超出能力范围滥竽充数,与 其说是一种谦逊,毋宁说是一种智慧。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人们也会赞美,“谦虚是最高的美德”。 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现实中,“不懂装懂”大有人在。有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 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 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也有人落入官僚主义窠臼,认为学识随官职“水涨船 髙”,级别上去了自然什么都懂了。“不懂装懂”,照见不严不实之风、浮躁浮 夸心态,不仅给自己的形象丢分,一些乱指挥、瞎比划问题甚至会耽误改革发展 各项工作。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 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 来。巧诈不如拙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标配”。学识“虚 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ˆ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人怕 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心胸 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 体利益时“装”;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决策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明明对 各项规章制度心知肚明却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线……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 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是一颗忠诚老实的敬畏之 心、干事创业的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严不实问题更严重、更恶劣,理 当严厉查摆纠正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领导干部,“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 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作为领导干 部,既要反对“不懂裝懂”,坦诚对待自己的知识存量,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 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干部;更要反对 “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事业发展的大局考 虑问题,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担责担险
2、人民论坛:“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文 / 燕祖涛 《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 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 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 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坦诚对待自己的所 学所知,不在学识不及自己的人面前狂妄自大,也不超出能力范围滥竽充数,与 其说是一种谦逊,毋宁说是一种智慧。孔子早在 2000 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人们也会赞美,“谦虚是最高的美德”。 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现实中,“不懂装懂”大有人在。有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 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 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也有人落入官僚主义窠臼,认为学识随官职“水涨船 高”,级别上去了自然什么都懂了。“不懂装懂”,照见不严不实之风、浮躁浮 夸心态,不仅给自己的形象丢分,一些乱指挥、瞎比划问题甚至会耽误改革发展 各项工作。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 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 来。巧诈不如拙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标配”。学识“虚 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人怕 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心胸 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 体利益时“装”;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决策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明明对 各项规章制度心知肚明却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线……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 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是一颗忠诚老实的敬畏之 心、干事创业的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严不实问题更严重、更恶劣,理 当严厉查摆纠正。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领导干部,“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 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作为领导干 部,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坦诚对待自己的知识存量,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 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干部;更要反对 “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事业发展的大局考 虑问题,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担责担险
《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 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共产党人最 讲认真,最推崇实事求是,最主张实干担当。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的 事业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4日04版) 人民日报大家谈:共享优质教育,我们在路上 同步上课,一起作业,共同考试……“屏幕与命运”,一对因教育信息化而联动 的组合,持续引发热议。屏幕能不能改变命运?远程教育如何更有实效?前不久,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项工作“还在路 上,还需要继续下更大的力气”。面对技术进步给教育变革带来的影响,我们邀 请了三位教育专家,与读者一起探索教育均衡问题的解决之道 教育信息化要发挥更大作用,迫切需要在建设、使用、改革、管理四个方面 协调推进 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需要硬件方面的支持,也需要软件 方面的支撑 互联网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这决定了“互联网+教育”时,只能遵从教育 的规律,而不是互联网的规律 (1)高质量发展教育信息化 瞿振元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教育领域,无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都受到高度重视,都以大量投入建 成了相当水平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但遗憾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虽有成效,但不如人们期待的那样 高。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且高质量的发展有帮助,但还没有产生“革命性的影 响”。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发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 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个问题,正是全球教育者需要深入研 究和认真回答的大课题
《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 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共产党人最 讲认真,最推崇实事求是,最主张实干担当。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的 事业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 人民日报》( 2019 年 02 月 14 日 04 版) 3、人民日报大家谈:共享优质教育,我们在路上 同步上课,一起作业,共同考试……“屏幕与命运”,一对因教育信息化而联动 的组合,持续引发热议。屏幕能不能改变命运?远程教育如何更有实效?前不久,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项工作“还在路 上,还需要继续下更大的力气”。面对技术进步给教育变革带来的影响,我们邀 请了三位教育专家,与读者一起探索教育均衡问题的解决之道。 ——编 者 教育信息化要发挥更大作用,迫切需要在建设、使用、改革、管理四个方面 协调推进 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需要硬件方面的支持,也需要软件 方面的支撑 互联网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这决定了“互联网+教育”时,只能遵从教育 的规律,而不是互联网的规律 (1)高质量发展教育信息化 瞿振元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教育领域,无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都受到高度重视,都以大量投入建 成了相当水平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但遗憾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虽有成效,但不如人们期待的那样 高。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且高质量的发展有帮助,但还没有产生“革命性的影 响”。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发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 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个问题,正是全球教育者需要深入研 究和认真回答的大课题
为什么教育信息化未能发挥期待的作用?究其实质,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并 不直接带来教育现代化,还需要一系列相协调的其他工作,诸如理念变革、课堂 革命、师生互动、制度改革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技术发挥作用。没有 这些深层次的革新,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就只会是“身外之物”“锦上添花”。 尽管未能发挥期待的作用,但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 且高质量发展是世界教育发展大势。我国顺此大势,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教育信息化要发挥更大作用,迫切需要在建设、使用、改革、管理四个方面 协调推进。建设是基础,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上信息化和现代化。使用是 关键,建设是为了使用,不用就成了摆设。改革是动力,推动教育各方面的改革, 才能建立起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新模式。而实现这一切,都需要以 管理来保障。 总之,坚持以建为基、以用为本、以改为先、以管为重,协调推进,就能在 更大程度上实现“屏幕改变命运”的梦想,教育信息化就能在推动教育均衡的进 程中发挥更加耀眼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 (2)提升教育水平仍需反求诸己 陈志文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汇聚成我国教育发展的强大推 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前行。然而,如果说一张屏同步好学校的课程,就能明显提 高农村学校、县城中学的教学水平,这个结论显然也放大了这张屏的作用。如果 按这个逻辑,我们把中国最著名的中学课程在全国直播,我们的教育资源不就均 衡了?从实践来看,显然是不可能的 10多年前,有学者联合人大附中在贵州扶贫,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把人大附 中的课程送到当地,但发现根本没有办法直接用,不得不对当地老师再培训、对 人大附中课程进行再编辑后才能用。好的未必适合所有人,直接照搬可能会产生 “南橘北枳”的效果。 事实上,每年都有一些穷且益坚的学生考进清华北大。大凡在一线的老师都 明白,支撑学校的首先是优秀的生源和优秀的老师,教学相长,良性循环,才有 整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如果仅从欠发达地区出优秀大学生的角度来说,采取 综合措施,留住优秀生源,培养优秀老师,远比仅仅寄希望于一张屏更实际。 当然,我们不能抹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的意义,教育部近年利用信息化 手段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需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教
为什么教育信息化未能发挥期待的作用?究其实质,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并 不直接带来教育现代化,还需要一系列相协调的其他工作,诸如理念变革、课堂 革命、师生互动、制度改革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技术发挥作用。没有 这些深层次的革新,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就只会是“身外之物”“锦上添花”。 尽管未能发挥期待的作用,但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 且高质量发展是世界教育发展大势。我国顺此大势,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教育信息化要发挥更大作用,迫切需要在建设、使用、改革、管理四个方面 协调推进。建设是基础,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上信息化和现代化。使用是 关键,建设是为了使用,不用就成了摆设。改革是动力,推动教育各方面的改革, 才能建立起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新模式。而实现这一切,都需要以 管理来保障。 总之,坚持以建为基、以用为本、以改为先、以管为重,协调推进,就能在 更大程度上实现“屏幕改变命运”的梦想,教育信息化就能在推动教育均衡的进 程中发挥更加耀眼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 (2)提升教育水平仍需反求诸己 陈志文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汇聚成我国教育发展的强大推 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前行。然而,如果说一张屏同步好学校的课程,就能明显提 高农村学校、县城中学的教学水平,这个结论显然也放大了这张屏的作用。如果 按这个逻辑,我们把中国最著名的中学课程在全国直播,我们的教育资源不就均 衡了?从实践来看,显然是不可能的。 10 多年前,有学者联合人大附中在贵州扶贫,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把人大附 中的课程送到当地,但发现根本没有办法直接用,不得不对当地老师再培训、对 人大附中课程进行再编辑后才能用。好的未必适合所有人,直接照搬可能会产生 “南橘北枳”的效果。 事实上,每年都有一些穷且益坚的学生考进清华北大。大凡在一线的老师都 明白,支撑学校的首先是优秀的生源和优秀的老师,教学相长,良性循环,才有 整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如果仅从欠发达地区出优秀大学生的角度来说,采取 综合措施,留住优秀生源,培养优秀老师,远比仅仅寄希望于一张屏更实际。 当然,我们不能抹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的意义,教育部近年利用信息化 手段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需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教
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需要硬件方面的支持,如提升教室、实验室、 器材的配备,也需要软件方面的支撑,如乡村教师素质的提升等。在技术不断发 展的情况下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够逐步消除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与其迷信一张屏,更需要反求诸己。要知道,高考使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 给了更多人流动上升的渠道。但最终能否改变命运,还是取决于时代发展背景下 个人的努力。 (作者为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3)避免技术异化教育 储朝晖 有了互联网技术,将它充分且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是理所当然的。但任何技术 都是把双刃剑,直播课堂也不例外。 放在教育均衡的视野下,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更大范围的信息传播,使得原 本不均衡的两地教育变得更均衡,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 如果这种技术使用的方向或者目的发生了偏差,就很可能在客观上压抑了相对落 后地区教师的自主教学和成长,一段时间后反而可能拉大了两地的教育差距。 正因如此,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运用,都要不仅仅看到 好处、看到进步,同样需要思考它可能带来的负效应,防患于未然,因为教育关 乎人的命运、关乎社会进步,容不得随意“试错”。 应该看到,教育本身的内在逻辑远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复杂。互联网是教育 的手段和工具,这决定了“互联网+教育”时,只能遵从教育的规律,而不是互 联网的规律。远程教学也好,大数据分析也好,技术手段最终都要服务于教育的 本质。 在教育领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尤其要注意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尊重天性, 教学相长,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多元的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社 会 (作者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4日05版) 4、人民时评:药品降价和保质并非不可兼得 文/李红梅
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需要硬件方面的支持,如提升教室、实验室、 器材的配备,也需要软件方面的支撑,如乡村教师素质的提升等。在技术不断发 展的情况下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够逐步消除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与其迷信一张屏,更需要反求诸己。要知道,高考使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 给了更多人流动上升的渠道。但最终能否改变命运,还是取决于时代发展背景下 个人的努力。 (作者为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3)避免技术异化教育 储朝晖 有了互联网技术,将它充分且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是理所当然的。但任何技术 都是把双刃剑,直播课堂也不例外。 放在教育均衡的视野下,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更大范围的信息传播,使得原 本不均衡的两地教育变得更均衡,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 如果这种技术使用的方向或者目的发生了偏差,就很可能在客观上压抑了相对落 后地区教师的自主教学和成长,一段时间后反而可能拉大了两地的教育差距。 正因如此,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运用,都要不仅仅看到 好处、看到进步,同样需要思考它可能带来的负效应,防患于未然,因为教育关 乎人的命运、关乎社会进步,容不得随意“试错”。 应该看到,教育本身的内在逻辑远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复杂。互联网是教育 的手段和工具,这决定了“互联网+教育”时,只能遵从教育的规律,而不是互 联网的规律。远程教学也好,大数据分析也好,技术手段最终都要服务于教育的 本质。 在教育领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尤其要注意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尊重天性, 教学相长,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多元的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社 会。 (作者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 2019 年 02 月 14 日 05 版) 4、人民时评:药品降价和保质并非不可兼得 文 /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