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关于淀粉酶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淀粉酶可分离为胰腺淀粉酶(Pam)和唾液腺淀粉酶(Sam)两种同工酶 B急性胰腺炎时Pam升高常早于总淀粉酶增高,且持续时间更长 C若Sam明显升高而Pam不升高,应考虑腮腺疾病、肺癌等 D严重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者Sam降低 E亚重胰腺外分必功能意碍者Pam降低 2.关于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不正确的为 A.幽门螺杆菌感染B.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C.胃黏膜血供障碍D.非甾体消炎药的损伤作用 E.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增强 3.EGF属于 A生长因子族 B.胃泌素族 C.胰岛素族 D.胰多肽族 E.速激肽族 4。在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中,能促进壁细胞泌酸的物质为 A.组按、5-羟色按、目泌素 B.组胺、5-羟色胺、胃蛋白酶 C.组胺、乙酰胆碱、胃蛋白酶 D.组胺、乙酰胆碱、胃蛋白酶原 E.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 5.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可见于除以下哪一项外的疾病 A.恶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胃菱缩性病变 D.卓-艾综合征 E。肾功能衰竭 6.检测胆汁性胰腺炎比较灵敏和特异的指标为 A.血清弹性蛋白酶 B.血、尿淀粉酶 C.脂肪酶 D.胰多肽 E。原降钙素 7.以下何种疾病有高胃泌素血症且BA0>15mmol/h A.卓-艾综合征 B.胃溃疡 C.胃癌 D.茅宿性胃炎 E.恶性贫血 8。胰腺可分泌多种消化酶,包括 A。糖类消化酶 B.蛋白消化酶 C.脂肪水解酶 D.核酸水解酶 E以上皆是 9.以下除哪项外皆属于促胰液素族的胃肠激素 A.胰高血糖素 B.肠抑胃肽 C.胰多肽 D.血管活性肠肽 E.胆囊收缩寄 10.有诊断价值的血淀粉酶值应超过 A.200U/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关于淀粉酶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淀粉酶可分离为胰腺淀粉酶(Pam)和唾液腺淀粉酶(Sam)两种同工酶 B 急性胰腺炎时Pam升高常早于总淀粉酶增高,且持续时间更长 C若Sam明显升高而Pam不升高,应考虑腮腺疾病、肺癌等 D严重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者Sam降低 E严重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者Pam降低 2.关于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不正确的为 A.幽门螺杆菌感染 B.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C.胃黏膜血供障碍 D.非甾体消炎药的损伤作用 E.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增强 3.EGF属于 A.生长因子族 B.胃泌素族 C.胰岛素族 D.胰多肽族 E.速激肽族 4. 在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中,能促进壁细胞泌酸的物质为 A. 组胺、5-羟色胺、胃泌素 B. 组胺、5-羟色胺、胃蛋白酶 C. 组胺、乙酰胆碱、胃蛋白酶 D. 组胺、乙酰胆碱、胃蛋白酶原 E. 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 5.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可见于除以下哪一项外的疾病 A.恶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胃萎缩性病变 D.卓-艾综合征 E. 肾功能衰竭 6.检测胆汁性胰腺炎比较灵敏和特异的指标为 A. 血清弹性蛋白酶 B. 血、尿淀粉酶 C. 脂肪酶 D. 胰多肽 E. 原降钙素 7.以下何种疾病有高胃泌素血症且BAO>15mmol/h A.卓-艾综合征 B.胃溃疡 C.胃癌 D.萎缩性胃炎 E.恶性贫血 8. 胰腺可分泌多种消化酶,包括 A. 糖类消化酶 B. 蛋白消化酶 C. 脂肪水解酶 D. 核酸水解酶 E. 以上皆是 9.以下除哪项外皆属于促胰液素族的胃肠激素 A.胰高血糖素 B.肠抑胃肽 C.胰多肽 D.血管活性肠肽 E.胆囊收缩素 10.有诊断价值的血淀粉酶值应超过 A. 200U/L
B.350U/L C.400U/L D.500U/L E.1000U/L 1山.以下关于胃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A.消化 B吸收 C.排泄 D.杀菌E.造血 12.胃液中可保护胃黏膜不受胃蛋白酶消化分解的成分是 A.盐酸 B.内因子C.乙酰胆碱 D.组胺E.黏液 13.属于蛋白消化酶的是 A.碱性磷酸酶 B.核糖核酸梅C.氨基肽酶 D.淀粉酶 E.磷脂酶A 14.淀粉酶/肌酐清除率(%)值大于多少有临床意义 A.2 B.3 C.5 D.12 E.15 15.以下关于胃腺各分泌细胞的分泌,错误的是 A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主细胞分泌内因子 D.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E.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16.以下能够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为 A.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 B。乙酰胆碱、胰高血糖素、内啡肽 C.胃泌素、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 D.胰高血糖素、乙酰胆碱、生长抑素 E.生长抑素、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 17.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尿中淀粉酶活性一般在几小时后增高? A.2h~6h B.6h~10h C.24h-28h D.30h~36h E.12h~24h 18.哪种酶不是胰腺的外分泌酶? A。淀粉酶 B.脂肪酶 C.寡糖酶 D.磷脂酶 E.核糖核酸酶 19.SP属于 A,速激肽族 B.胃泌素族 C.胰多肽族 D.胰岛素族 E.生长因子族 20关于脂肪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脂肪酶活性升高与淀粉酶基本平行,但特异性大于淀粉酶
B. 350U/L C. 400U/L D. 500U/L E. 1000U/L 11. 以下关于胃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A. 消化 B. 吸收 C. 排泄 D. 杀菌 E. 造血 12.胃液中可保护胃黏膜不受胃蛋白酶消化分解的成分是 A.盐酸 B.内因子 C.乙酰胆碱 D.组胺 E.黏液 13.属于蛋白消化酶的是 A.碱性磷酸酶 B.核糖核酸酶 C.氨基肽酶 D.淀粉酶 E. 磷脂酶A 14.淀粉酶/肌酐清除率(%)值大于多少有临床意义 A. 2 B. 3 C. 5 D. 12 E. 15 15. 以下关于胃腺各分泌细胞的分泌,错误的是 A. 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 主细胞分泌内因子 D.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E.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16.以下能够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为 A.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 B.乙酰胆碱、胰高血糖素、内啡肽 C.胃泌素、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 D.胰高血糖素、乙酰胆碱、生长抑素 E.生长抑素、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 17.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尿中淀粉酶活性一般在几小时后增高? A. 2h~6h B. 6h~10h C. 24h~28h D. 30h~36h E. 12h~24h 18.哪种酶不是胰腺的外分泌酶? A. 淀粉酶 B. 脂肪酶 C. 寡糖酶 D. 磷脂酶 E. 核糖核酸酶 19.SP属于 A.速激肽族 B.胃泌素族 C.胰多肽族 D.胰岛素族 E.生长因子族 20关于脂肪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脂肪酶活性升高与淀粉酶基本平行,但特异性大于淀粉酶
B.脂肪酶活性升高与淀粉酶基本平行,但特异性小于淀粉酶 C.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后期的诊断 D.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持续升高的时间比淀粉酶长 E.腮腺炎伴发腹痛时,只表现为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正常,可用脂肪酶作鉴别诊断 21.下列哪种胃液成分的缺乏可引起恶性贫血 A,胃必索 B.内因子C.胃蛋白酶 D.叶酸E.盐酸 22.胃酸的功能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激活胰蛋白酶原 C.抑菌、杀菌 D.以上皆是 E,仅AC正确 23.胰外分泌功能试验不包括 A.BT-PABA式验 B.胰多肽试验C.促胰液素试验 D.Landh餐试验 E.胰液淀粉酶测定 24.胃中的粘液具有以下哪项功能? A.中和、缓冲胃酸:抵抗胃蛋白酶的侵蚀:润滑作用 B.中和、缓冲胃酸:动同胃蛋白露的作用:润滑作用 C.中和、缓冲胃酸:抵抗胃蛋白酶原的侵蚀:润滑作用 D.中和缓冲十二指肠液:抵抗胰蛋白海的侵蚀:润滑作用 E. 中和缓冲十二指肠液;抵抗胰蛋白酶原的侵蚀:润滑作用 25.以下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的物质是 A,乙酰胆碱和胃泌素 B.前列腺素E2和胃泌素 C.组胺和生长抑素 D.前列腺素E2和生长抑素 E.组胺和乙酰胆碱 26.以下关于内因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与itB2结合,从而保护VitB2在小肠不被破坏,并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B.可与VitB6结合,从而保护VitB6在小肠不被破坏,并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C.可与VitB12结合,从而保护VitB12在胃中不被破坏,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D.可与VitB12结合,从而保护VitB12在小肠不被破坏,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E.可与VitC结合,从而保护VitC在小肠不被破坏,并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27.卓-艾综合征患者 A.胃蛋白酶活性增高 B。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C.胃酸分泌减少 D.胃泌素分泌显著增多E.胃液尿素减少或缺如 28.关于胃酸的分泌调节,正确的一项是 A.壁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WP与Ca2+对H-K*-AT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B.壁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DP与Ca2+对H-K-AT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C.壁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MP与Ca2+对H-Ca2+-AM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D.主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TP与Ca2对H-K*-AT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E.主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一信使cAMP与Ca+对Hr-K*-AM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29.CCK属于 A。胰多肽族B.胰岛素族 C.速激肽族
B. 脂肪酶活性升高与淀粉酶基本平行,但特异性小于淀粉酶 C. 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后期的诊断 D. 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持续升高的时间比淀粉酶长 E. 腮腺炎伴发腹痛时,只表现为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正常,可用脂肪酶作鉴别诊断 21.下列哪种胃液成分的缺乏可引起恶性贫血 A.胃泌素 B.内因子 C.胃蛋白酶 D.叶酸 E.盐酸 22. 胃酸的功能 A. 激活胃蛋白酶原 B. 激活胰蛋白酶原 C. 抑菌、杀菌 D. 以上皆是 E. 仅AC正确 23.胰外分泌功能试验不包括 A.BT-PABA试验 B.胰多肽试验 C.促胰液素试验 D.Landh餐试验 E.胰液淀粉酶测定 24. 胃中的粘液具有以下哪项功能 ? A. 中和、缓冲胃酸;抵抗胃蛋白酶的侵蚀;润滑作用 B. 中和、缓冲胃酸;协同胃蛋白酶的作用;润滑作用 C. 中和、缓冲胃酸;抵抗胃蛋白酶原的侵蚀;润滑作用 D. 中和缓冲十二指肠液;抵抗胰蛋白酶的侵蚀;润滑作用 E. 中和缓冲十二指肠液;抵抗胰蛋白酶原的侵蚀;润滑作用 25.以下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的物质是 A.乙酰胆碱和胃泌素 B.前列腺素E2和胃泌素 C.组胺和生长抑素 D.前列腺素E2和生长抑素 E.组胺和乙酰胆碱 26. 以下关于内因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可与VitB2结合,从而保护VitB2在小肠不被破坏,并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B. 可与VitB6结合,从而保护VitB6在小肠不被破坏,并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C. 可与VitB12结合,从而保护VitB12在胃中不被破坏,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D. 可与VitB12结合,从而保护VitB12在小肠不被破坏,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E. 可与VitC结合,从而保护VitC在小肠不被破坏,并促进肠对其的吸收 27.卓-艾综合征患者 A.胃蛋白酶活性增高 B.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C.胃酸分泌减少 D.胃泌素分泌显著增多 E.胃液尿素减少或缺如 28. 关于胃酸的分泌调节,正确的一项是 A. 壁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MP与Ca2+对H +-K+-AT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B. 壁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DP与Ca2+对H +-K+-AT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C. 壁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MP与Ca2+对H +- Ca2+-AM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D. 主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TP与Ca2+对H +-K+-AT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E. 主细胞泌酸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一信使cAMP与Ca2+对H +-K+-AM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29.CCK属于 A.胰多肽族 B.胰岛素族 C.速激肽族
D.胃泌素族E.生长因子族 30. 关于胃黏膜屏障,正确的是 A.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的筋膜层,及中性粘液 B.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内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的脂蛋白层,及酸性料 液 C.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的脂蛋白层,及碱性粘 举 D.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内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形成的筋膜层,及酸性粘液 E.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形成的脂蛋白层,及碱性粘 液 31.以下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包括 A.胃酸、内源性前列腺素、幽门螺杆菌 B.胃酸、非甾体消炎药、幽门螺杆菌 C.旧童收缩素、内原性前列腺素、尿素 D.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非甾体消炎药 E.内源性前列腺素、非甾体消炎药、幽门螺杆菌 32.关于胃黏膜屏障,正确的是 A.紧密的黏膜上皮及其表面的疏水脂蛋白层、粘液-碳酸氢盐屏意、肾上腺素 B.疏松的黏膜上皮及其表面的亲水脂蛋白层、粘液-碳酸盐屏障、前列腺素 C.琉松的黏膜上皮及其表面的疏水脂蛋白层、粘液-碳酸盐屏障、前列腺素 D.紧密的黏膜上皮及其表面的疏水脂蛋白层、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前列腺素 E.以上皆不正确 33.属于脂肪水解酶的是 A.氨基肽酶B.淀粉酶C.碱性磷酸酶 D.磷脂酶A E. 核糖核酸酶 34.每日胰液分泌量为 A.1ml 2ml B.100ml200ml C.1000ml^2000ml D.10L.20L. E.100L200L 35.十二指肠溃疡时常见 A.胃泌素分泌显著增多 B.胃蛋白酶活性增高 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D.胃液尿素减少或缺如 E.胃酸分泌减少 36.作为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为 A.幽门螺杆菌 B.胃黏膜屏障C.前列腺素 D.生长抑素 E.表皮生长因子 37.胰液中主要含有 A。水、盐酸、各种消化酶 B.水、碳酸氢盐、各种消化酶 C.酸性粘被、碳酸盐、各种消化趣 D.酸性粘液、碳酸氢盐、各种消化酶 E.碱性粘液、碳酸盐、各种消化酶
D.胃泌素族 E. 生长因子族 30. 关于胃黏膜屏障,正确的是 A. 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的筋膜层,及中性粘液 B. 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内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的脂蛋白层,及酸性粘 液 C. 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的脂蛋白层,及碱性粘 液 D. 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内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形成的筋膜层,及酸性粘液 E. 其基本结构包括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形成的脂蛋白层,及碱性粘 液 31.以下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包括 A.胃酸、内源性前列腺素、幽门螺杆菌 B.胃酸、非甾体消炎药、幽门螺杆菌 C.胆囊收缩素、内源性前列腺素、尿素 D.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非甾体消炎药、 E.内源性前列腺素、非甾体消炎药、幽门螺杆菌 32. 关于胃黏膜屏障,正确的是 A. 紧密的黏膜上皮及其表面的疏水脂蛋白层、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肾上腺素 B. 疏松的黏膜上皮及其表面的亲水脂蛋白层、粘液-碳酸盐屏障、前列腺素 C. 疏松的黏膜上皮及其表面的疏水脂蛋白层、粘液-碳酸盐屏障、前列腺素 D. 紧密的黏膜上皮及其表面的疏水脂蛋白层、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前列腺素 E. 以上皆不正确 33.属于脂肪水解酶的是 A.氨基肽酶 B.淀粉酶 C.碱性磷酸酶 D.磷脂酶A E. 核糖核酸酶 34. 每日胰液分泌量为 A. 1ml ~2ml B. 100ml ~200ml C. 1000ml ~2000ml D. 10L ~20L E. 100L ~200L 35.十二指肠溃疡时常见 A.胃泌素分泌显著增多 B.胃蛋白酶活性增高 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D.胃液尿素减少或缺如 E.胃酸分泌减少 36.作为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为 A.幽门螺杆菌 B.胃黏膜屏障 C.前列腺素 D.生长抑素 E.表皮生长因子 37. 胰液中主要含有 A. 水、盐酸、各种消化酶 B. 水、碳酸氢盐、各种消化酶 C. 酸性粘液、碳酸盐、各种消化酶 D. 酸性粘液、碳酸氢盐、各种消化酶 E. 碱性粘液、碳酸盐、各种消化酶
38.PP属于 A.胃泌素族B.胰岛素族 C.胰多肽族 D.速激肽族 E.生长因子族 39.用于诊断胰腺癌较理想的糖蛋白抗原标志物组合包括 A.CA19-9,CA27-29,CA242 B.CA19-9,CA242,CA494 C.CA19-9,CA72-4,CA153 D.CA125, CA242,CA494 E.CA153、CA242,CA494 40.胰液的pH为 A.7.08.0 B.7.2-8.2 C.7.48.4 D.7.5-8.5 E.8.49.4 41.用于诊断胃癌的糖蛋白类抗原标志物有 A.CA15-3、CA19-9 B.CA15-3、CA125 C.CA125、CA19-9 D.CA19-9、CA72-4 E.CA27-29、CA125 42. 关于胰液中的消化酶,不正确的是 A.淀粉酯 B.脂肪 C.蛋白酶 D.糜蛋白酶 E.ABC正确 43.胃癌常导致 A.胃泌素分泌显著增多 B.胃液尿素减少或缺如 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D.胃蛋白酶活性增高 E.胃酸分泌减少 44.胰腺疾病时 A.消化尊进入血液循环增多,导致血液中酶活性火活 B。消化酶进入淋巴循环增多,导致胰腺中酶活性升高 C.消化酶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导致血液中酶活性降低 D.消化酶进入血液循环增多,导致血液中酶活性升高 E,消化酶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导致血液中酶活性升高 45.与急性胰腺炎的自身消化作用无关的是 A.弹力蛋白酶 B.淀粉酶 C.胰蛋白酶D.磷脂酶A2 E.胰血管舒缓素 46.胰腺疾病检测淀粉酶时 A.淀粉酶检测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首选指标 B.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都是常用的检测指标 C.因为尿淀粉酶水平波动较大,所以用血清淀粉酶检测为好 D.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一12h活性开始升高 E.以上皆是 47.属于糖类消化酶的是
38.PP属于 A.胃泌素族 B.胰岛素族 C.胰多肽族 D.速激肽族 E. 生长因子族 39.用于诊断胰腺癌较理想的糖蛋白抗原标志物组合包括 A.CA19-9,CA27-29,CA242 B.CA 19-9,CA 242,CA 494 C.CA 19-9,CA72-4,CA153 D.CA125, CA242,CA 494 E.CA153、 CA 242,CA 494 40. 胰液的pH为 A. 7.0~8.0 B. 7.2~8.2 C. 7.4~8.4 D. 7.5~8.5 E. 8.4~9.4 41.用于诊断胃癌的糖蛋白类抗原标志物有 A.CA15-3、CA19-9 B.CA15-3、CA125 C.CA125、CA19-9 D.CA19-9 、CA72-4 E.CA27-29、CA125 42. 关于胰液中的消化酶,不正确的是 A. 淀粉酶 B. 脂肪酶 C. 蛋白酶 D. 糜蛋白酶 E. ABC正确 43.胃癌常导致 A.胃泌素分泌显著增多 B.胃液尿素减少或缺如 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D.胃蛋白酶活性增高 E.胃酸分泌减少 44. 胰腺疾病时 A. 消化酶进入血液循环增多,导致血液中酶活性灭活 B. 消化酶进入淋巴循环增多,导致胰腺中酶活性升高 C. 消化酶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导致血液中酶活性降低 D. 消化酶进入血液循环增多,导致血液中酶活性升高 E. 消化酶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导致血液中酶活性升高 45.与急性胰腺炎的自身消化作用无关的是 A.弹力蛋白酶 B.淀粉酶 C.胰蛋白酶 D.磷脂酶A2 E.胰血管舒缓素 46. 胰腺疾病检测淀粉酶时 A. 淀粉酶检测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首选指标 B. 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都是常用的检测指标 C. 因为尿淀粉酶水平波动较大,所以用血清淀粉酶检测为好 D.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h活性开始升高 E. 以上皆是 47.属于糖类消化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