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荣成二中第二次模拟命题:惜花斋主人5.22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 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该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其他笔、涂改液、胶带纸和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Ⅰ卷全部为必做题,第II卷中的第六题为选做题,其他为必做题 第I卷客观题(36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角(jue)力诨号剽(pio)窃风升水起转( zhuan)弯抹角 B.弱冠(gudn)诛连拓(ta)片返修率 和(hu6)稀泥 C.行(hang)款赋予非难(nan)厉兵秣马冠(guan)盖相望 D.翘(q迫o)首糟塌桔(je)梗如既往曲肱(gong)而枕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热切地希望我们语言工作者跟社会上有关方面的人士共同努力,根据我国的 特点和,编写出一套现代汉语的礼仪模式的教材 ②网络语言的蔓延 致使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不知根在何处,无根的成 长必定结出无根的浮萍。 ③消费者协会发言人将自带酒水行为判定为一种“霸王条款”,并 呼吁消费者进行抵制。 ④ “基地”核心领导层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尚未达到此前 美国所想象的一蹶不振的地步。 A.风俗流行拒绝即使/也 B.习俗盛行谢绝尽管/但 C.习俗盛行拒绝尽管/ D.风俗流行谢绝即使电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天晚上三更时分,弘忍便单独把神秀叫进房说:“你那首偈子并没有悟到 本性,还只是到了门槛,未能登堂入室。” B.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决不能答应 C.“熊猫烧香”“熊猫影子”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 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 D.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 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2007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荣成二中第二次模拟 命题:惜花斋主人 5.22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 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该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其他笔、涂改液、胶带纸和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的答案无效。 4.第 I 卷全部为必做题,第 II 卷中的第六题为选做题,其他为必做题。 第 I 卷 客观题(36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角(jué)力 诨号 剽(piáo)窃 风升水起 转(zhuǎn)弯抹角 B.弱冠(guàn) 诛连 拓(tà)片 返修率 和(huó)稀泥 C.行(háng)款 赋予 非难(nàn) 厉兵秣马 冠(guān)盖相望 D.翘(qiáo)首 糟塌 桔(jié)梗 一如既往 曲肱(gōng)而枕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热切地希望我们语言工作者跟社会上有关方面的人士共同努力,根据我国的 特点和_____,编写出一套现代汉语的礼仪模式的教材。 ②网络语言的蔓延 ,致使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不知根在何处,无根的成 长必定结出无根的浮萍。 ③消费者协会发言人将 自带酒水行为判定为一种“霸王条款”,并 呼吁消费者进行抵制。 ④ “基地”核心领导层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尚未达到此前 美国所想象的一蹶不振的地步。 A.风俗 流行 拒绝 即使/也 B.习俗 盛行 谢绝 尽管/但 C.习俗 盛行 拒绝 尽管/但 D.风俗 流行 谢绝 即使/也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天晚上三更时分,弘忍便单独把神秀叫进房说:“你那首偈子并没有悟到 本性,还只是到了门槛,未能登堂入室 ....。” B.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 ....决不能答应。 C.“熊猫烧香”“熊猫影子”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 ....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 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 D.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 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
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胡锦涛总书记仆仆风尘来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并亲切会见台商代表, 他强调,欢迎更多的台胞前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几多 勉励,几多期望,几多嘱托,胞波情谊溢于言表。 B.在现代传播阶段,古代典籍建构社会价值体系的独一无二的“光晕”开始消 失,源自于金钱本位的消费主义价值体系不仅仅要把古代典籍包装成一种商品 而且无时无刻谋求篡改古代典籍所传达的和消费文化相抵触的传统文化精神。 C.这是个绿阴、藤萝与花树遮覆的岛屿,日光岩于岛上突兀而起,像钢琴的髙 音,在珠子般滚动的清亮的声音攀升到极致,超拔且明丽。 D.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是专家的天职,任何违背科学真理的行为都应成为其禁 区都不可踏入。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努力形成行为规 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到位、奖惩严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B.2006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教育部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管理司等共同发起了《全国报刊逻 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展现湿地之美的一幅多么动人的图画。如果这 些“河”与“洲”大量变成钢筋水泥的别墅,变成道路、工厂和农田,给人的感 觉犹如焚琴煮鹤,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不久前上海市重申:“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把体育课还 给学生。 小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平衡性基本特质 李翔海 “文化生态模式”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中 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基本的世界图式可名之为“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图式, 表现出的平衡性是其颇为独异的一个理论特质。 所谓平衡性,即将万物走向和谐看作是一个趋向于生机平衡即事物的构成要 素之间和谐共处、共生并形成相对稳定、协调之均势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方面。其一,就世间万物的基本存在要素而言,它们均是由既相区别又相渗透 从而形成两方面即阴阳构成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无一不 是阴阳二气的产物。阴阳二气又是互相渗透的。阴阳互渗互透,阴中有阳、阳中 有阴,阴阳相需、调协而生化万物,成为中国哲学世界图式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本身即是相互渗透的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看作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 本前提。其二,就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亦体现为阴阳之间在相互对峙的平 衡中通过此消彼长的不平衡而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换言之,亦即将事物的变化 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国哲学的这一理论特质在作为理解天地宇宙 之基本观念框架的“阴阳五行”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三,就对事物发展趋 势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即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均合理合度 的状态。《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尚中”的价值取向,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 成了“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如果说中国哲学中的“中
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胡锦涛总书记仆仆风尘来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并亲切会见台商代表, 他强调,欢迎更多的台胞前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几多 勉励,几多期望,几多嘱托,胞波情谊溢于言表。 B.在现代传播阶段,古代典籍建构社会价值体系的独一无二的“光晕”开始消 失,源自于金钱本位的消费主义价值体系不仅仅要把古代典籍包装成一种商品, 而且无时无刻谋求篡改古代典籍所传达的和消费文化相抵触的传统文化精神。 C.这是个绿阴、藤萝与花树遮覆的岛屿,日光岩于岛上突兀而起,像钢琴的高 音,在珠子般滚动的清亮的声音攀升到极致,超拔且明丽。 D.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是专家的天职,任何违背科学真理的行为都应成为其禁 区都不可踏入。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努力形成行为规 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到位、奖惩严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 B.2006 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教育部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管理司等共同发起了《全国报刊逻 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展现湿地之美的一幅多么动人的图画。如果这 些“河”与“洲”大量变成钢筋水泥的别墅,变成道路、工厂和农田,给人的感 觉犹如焚琴煮鹤,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不久前上海市重申:“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把体育课还 给学生。 二、小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平衡性基本特质 李翔海 “文化生态模式”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中 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基本的世界图式可名之为“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图式, 表现出的平衡性是其颇为独异的一个理论特质。 所谓平衡性,即将万物走向和谐看作是一个趋向于生机平衡即事物的构成要 素之间和谐共处、共生并形成相对稳定、协调之均势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方面。其一,就世间万物的基本存在要素而言,它们均是由既相区别又相渗透, 从而形成两方面即阴阳构成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无一不 是阴阳二气的产物。阴阳二气又是互相渗透的。阴阳互渗互透,阴中有阳、阳中 有阴,阴阳相需、调协而生化万物,成为中国哲学世界图式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本身即是相互渗透的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看作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 本前提。其二,就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亦体现为阴阳之间在相互对峙的平 衡中通过此消彼长的不平衡而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换言之,亦即将事物的变化 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国哲学的这一理论特质在作为理解天地宇宙 之基本观念框架的“阴阳五行”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三,就对事物发展趋 势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即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均合理合度 的状态。《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尚中”的价值取向,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 成了“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如果说中国哲学中的“中
和”理念是以中求和的话,那么,“中庸”则至少包含了为人处世以“适度”(无 过无不及)为原则,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和 而不同)、随时而中(时中)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其中所追求的,不仅是有机 的平衡,而且是动态的平衡 6.下面对中国哲学“阴阳”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阴阳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中共生的一对相对稳定的基本要素。 B.阴阳二气是互相渗透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C.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需、调协而产生的,概莫能外 D.阴阳之间的均势必须平衡而稳定不变,这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 提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万事万物均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协调又相互对峙。 B.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相互间由平衡到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 C.中国哲学用相生相克的“阴阳五行”论来推算事物的变化发展、包括人的命 运的发展动态。 D.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独异的一个平衡性特质,就是追求动态的平衡 8.对中国哲学“中”的理念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的“中”就是取中间路线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使事物的诸要 素构成合理合度的状态。 B.在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上,中国哲学走的是“尚中”之路,其源头可上 溯到《周易》。 C.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庸”、“中道”、“中和” “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内容极为丰富。 D.中国哲学主张以中求和,又强调和而不同,因而这样矛盾的各要素要寻求整 体的和谐统一,只能是一个矛盾互补的过程。 三、文言文阅读(9分) 游盘山记(袁宏道) 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罴虎之林。中肤,故果木 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 每十余丈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日盘 顶也 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而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 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通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 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 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奔风忽来,翻云 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日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 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 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 壁皆翠。下得枰石,方广可几筵。扶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拚命人,恶得有
和”理念是以中求和的话,那么,“中庸”则至少包含了为人处世以“适度”(无 过无不及)为原则,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和 而不同)、随时而中(时中)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其中所追求的,不仅是有机 的平衡,而且是动态的平衡。 6.下面对中国哲学“阴阳”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阴阳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中共生的一对相对稳定的基本要素。 B.阴阳二气是互相渗透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C.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需、调协而产生的,概莫能外。 D.阴阳之间的均势必须平衡而稳定不变,这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 提。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万事万物均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协调又相互对峙。 B.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相互间由平衡到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 C.中国哲学用相生相克的“阴阳五行”论来推算事物的变化发展、包括人的命 运的发展动态。 D.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独异的一个平衡性特质,就是追求动态的平衡。 8.对中国哲学“中”的理念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的“中”就是取中间路线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使事物的诸要 素构成合理合度的状态。 B.在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上,中国哲学走的是“尚中”之路,其源头可上 溯到《周易》。 C.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庸”、“中道”、“中和”、 “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内容极为丰富。 D.中国哲学主张以中求和,又强调和而不同,因而这样矛盾的各要素要寻求整 体的和谐统一,只能是一个矛盾互补的过程。 三、文言文阅读(9 分) 游盘山记 (袁宏道) 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罴虎之林。中肤,故果木 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 每十余丈。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 顶也。 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而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 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 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 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奔风忽来,翻云 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 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 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 壁皆翠。下得枰石,方广可几筵。扶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拚命人,恶得有 2 0 0 7 0 5 0 7 0 1
此奇观也。 面有洞嵌绝壁,不甚阔,一衲攀而登,如猕猴。余不住,谓导僧曰:"上山 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僧指其凸曰:“有微径 但—壁峭而油,不受履,过此虽险,可攀至脊。迂之即山行道也。”僧乃跣,蛇 矫而登。下布以缒,健儿以手送余足,腹贴石,石腻且外欹,至半,体疆,良久 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迨至脊,始咋指相贺,旦相戒也。峰名不甚雅,不 尽载。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日慧石亭。洞在下盘,道听涧声 觅之可得。石距上方百步,纤瘦丰妍不一态,生动如欲语。下临飞涧,松鬣覆之 如亭。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其石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日红 龙池。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云庵之前洞,次则中盘之后岭也。其山壁窈窕秀出 而寺废者,日九华顶,不果上。其刹宇多,不录。寄投者,日干像,日中盘,日 上方,曰塔院也 其日为七月朔,数得十。偕游者,曰苏潜夫、小修、僧死心、宝方、寂子也。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 规:圆规 B.更上下仅得度 更:交替 C.下布以缒 缒:指牵引下边的人攀登而上 D.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名:有名称 10.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山外骨血中肤 举类迩而见义远 B.间或取梨李掷以观 挟天子以征四方 C.住足不得久,乃下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D.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袁宏道“独抒性灵”的主张是以李贽“童心说”为基础的,下面几组句子中 最能体现袁氏“童心”的一项是() ①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②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 ③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笑 ④每闻笑声,皆胆落 ⑤上山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 ⑥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 ⑦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⑦D.②⑥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先以“盘山外骨而中肤”一句,概括盘山的总体风貌特色,然后有 层次地详细描摹盘泉、悬空石、盘顶等引人入胜的景点,脉络十分清楚。 B.作者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对盘泉小潭的描写,白石、金沙、纤鱼、落 花,写潭之景;尾鬣可数,花影彻底,写潭之清:落花漾而过,忽与之乱,写潭 之趣 C.本文描写攀登盘顶的惊险场面活脱传神,扣人心弦,其中穿插游者心态的细 节描写,如游泉时大呼泉水流速“奇快”,“遇绝险处,当大笑”的约定,以及攀 上险峰“咋指相贺”等,更是生动传神,妙趣横生, D.本文特点与柳宗元《小石潭记》颇为近似,却并不使人有雷同的感觉,主要 是因为作者“信腔信口,皆成律度”,文笔秀逸,自成一格。 第Ⅱ卷主观题(114分) 四、(24分)
此奇观也。 面有洞嵌绝壁,不甚阔,一衲攀而登,如猕猴。余不住,谓导僧曰:“上山 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僧指其凸曰:“有微径, 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过此虽险,可攀至脊。迂之即山行道也。”僧乃跣,蛇 矫而登。下布以缒,健儿以手送余足,腹贴石,石腻且外欹,至半,体疆,良久 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峰名不甚雅,不 尽载。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曰慧石亭。洞在下盘,道听涧声, 觅之可得。石距上方百步,纤瘦丰妍不一态,生动如欲语。下临飞涧,松鬣覆之 如亭。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其石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红 龙池。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云庵之前洞,次则中盘之后岭也。其山壁窈窕秀出 而寺废者,曰九华顶,不果上。其刹宇多,不录。寄投者,曰千像,曰中盘,曰 上方,曰塔院也。 其日为七月朔,数得十。偕游者,曰苏潜夫、小修、僧死心、宝方、寂子也。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 规:圆规 B.更.上下仅得度 更:交替 C.下布以缒. 缒:指牵引下边的人攀登而上 D.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 名:有名称 10.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山外骨而中肤 举类迩而见义远 B.间或取梨李掷以观 挟天子以征四方 C.住足不得久,乃下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D.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袁宏道“独抒性灵”的主张是以李贽“童心说”为基础的,下面几组句子中 最能体现袁氏“童心”的一项是( ) ①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 ②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 ③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笑。 ④每闻笑声,皆胆落。 ⑤上山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 ⑥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 ⑦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⑦ D.②⑥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游记先以“盘山外骨而中肤”一句,概括盘山的总体风貌特色,然后有 层次地详细描摹盘泉、悬空石、盘顶等引人入胜的景点,脉络十分清楚。 B.作者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对盘泉小潭的描写,白石、金沙、纤鱼、落 花,写潭之景;尾鬣可数,花影彻底,写潭之清;落花漾而过,忽与之乱,写潭 之趣。 C.本文描写攀登盘顶的惊险场面活脱传神,扣人心弦,其中穿插游者心态的细 节描写,如游泉时大呼泉水流速“奇快”,“遇绝险处,当大笑”的约定,以及攀 上险峰“咋指相贺”等,更是生动传神,妙趣横生。 D.本文特点与柳宗元《小石潭记》颇为近似,却并不使人有雷同的感觉,主要 是因为作者“信腔信口,皆成律度”,文笔秀逸,自成一格。 第Ⅱ卷 主观题(114 分) 四、(24 分) 2 0 0 7 0 5 0 7 0 1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3分) (2)僧乃跣,蛇矫而登。(3分) (3)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4分) 14.古诗鉴赏(8分) 书事 华子岗 王维 裴迪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阁:同“搁”,意谓停止。 (1)两首诗各用了两个字分别点明了写景的角度。两首诗是从怎样不同的角度 来写景的?分别写了怎样不同的景?(4分) (2)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却极为相似,请对此作简要分 析。(4分) 15.名句填空。(6分)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阿房 宫赋》 (2)以下任选一组 A.历代文人大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人生得意须尽 欢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 苏轼在《赤壁赋》中有“举酒属客 诗人们正是借助酒兴,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情感。 B.古诗文中,有许多感叹时间易逝的名句。如屈原《离骚》中的“唯草木之零 落兮,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今年欢笑复明 年 李商隐《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 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 五、语言运用(12分) 16.下面是北京大学两位著名教授有关文化的论述片断,请仔细阅读,用自己的 语言概括其主要观点。(不超过25个字)(4分) 袁行霈: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往来,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民族文 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生存方式趋同。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几 千年或更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尊严,是一个民族区别 于其他民族的标记。要将世界上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千差万别的文化变成单一的 文化,足不可想象的。那种失去了多姿多彩的单调文化,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楼宇烈: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意义,因为自身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3 分) (2)僧乃跣,蛇矫而登。(3 分) (3)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4 分) 14.古诗鉴赏(8 分) 书 事 华子岗 王 维 裴 迪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阁:同“搁”,意谓停止。 (1)两首诗各用了两个字分别点明了写景的角度。两首诗是从怎样不同的角度 来写景的?分别写了怎样不同的景?(4 分) (2)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却极为相似,请对此作简要分 析。(4 分) 15.名句填空。(6 分) (1)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阿房 宫赋》 (2)以下任选一组 A.历代文人大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人生得意须尽 欢,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 ”; 苏轼在《赤壁赋》中有“举酒属客, , ”。 诗人们正是借助酒兴,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情感。 B.古诗文中,有许多感叹时间易逝的名句。如屈原《离骚》中的“唯草木之零 落兮, ”; 白 居 易 《 琵 琶 行 》 中 的 “ 今 年 欢 笑 复 明 年, ”;李商隐《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 ”; 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 ”。 五、语言运用(12 分) 16.下面是北京大学两位著名教授有关文化的论述片断,请仔细阅读,用自己的 语言概括其主要观点。(不超过 25 个字)(4 分) 袁行霈: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往来,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民族文 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生存方式趋同。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几 千年或更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尊严,是一个民族区别 于其他民族的标记。要将世界上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千差万别的文化变成单一的 文化,足不可想象的。那种失去了多姿多彩的单调文化,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楼宇烈: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意义,因为自身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