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2013-2014秋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3、羚羊木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 象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 形象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犄角( )寒颤( )树杈( )羚羊( )怦怦( )恶心( 脸颊 )挨揍( )着落( )攥着( )咽喉( )逮捕(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颤 3、在下列句子中的“口”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口“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 B、“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口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口“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 4、根据提示,在各句中的“说”字前填上恰当的词 坚定小声递到我手上满不在乎塞到我的手里坚强 A、“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 B、她把小刀( )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 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 我和你一起去!” 第一单元第10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第一单元 第 10 页 3、羚羊木雕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3.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 象。 重点 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 形象。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犄角( ) 寒颤( ) 树杈( ) 羚羊( )怦怦( ) 恶心( ) 脸颊( ) 挨揍( ) 着落( ) 攥着( ) 咽喉( ) 逮捕(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塞 颤 逮 藏 ( ) ( ) ( ) ( ) 3、在下列句子中的“口”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口“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 B、“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口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口“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 4、根据提示,在各句中的“说”字前填上恰当的词。 坚定 小声 递到我手上 满不在乎 塞到我的手里 坚强 A、“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 )说。 B、她把小刀( )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 )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 我和你一起去!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2013-2014秋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导入新课: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罗马)西塞罗 知识链接: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 和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 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 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在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如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 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 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 情的行为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读课文。 2.概述课文内容。抽生复述。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 情节: 妈妈追查、逼迫( )→爸爸( )→插叙回忆( )→我 合作探究: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 经过:要收回木雕(原因是 结局:收回木雕( 练习反馈 1.仿写 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 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朋友是 2.各组分角色读课文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第一单元第11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第一单元 第 11 页 导入新课: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 ----(罗马)西塞罗 知识链接: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____、____、和____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 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 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在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如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 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 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 情的行为。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 读课文。 2.概述课文内容。抽生复述。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 情节: 妈妈追查、逼迫 ( ) →爸爸 ( )→插叙回忆( )→我 ( ) 合作探究: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 )。 经过:要收回木雕(原因是: )。 结局:收回木雕( )。 练习反馈: 1.仿写 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 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组分角色读课文。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2013-2014秋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不过关的知识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读课文。 2.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3.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重点:分角色读课文,要注意感情,读出语气 难点: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3.读课文,完成下表 内容 时间 事情 叙述顺序或方法 线索 上星期 今天 结尾 今天 小结 反问句 第一单元第12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第一单元 第 12 页 不过关的知识: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读课文。 2.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3.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 难点 重点:分角色读课文,要注意感情,读出语气。 难点: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犄( )角 怦( )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 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 读课文,完成下表。 内容 时间 事情 叙述顺序或方法 线索 1 开头 今天 今天 2 上星期 3 昨天 4 今天 结尾 今天 小结 反问句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2013-2014秋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自主学习 1.分角色读课文。 2.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开篇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对话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 孩子 突然间(惊慌)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惊吓)小声地说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十分严厉(严厉) 声音有些发抖(害怕) 坚定(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反抗 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3)爸爸的语气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爸爸的态度虽与妈妈不同,在实质相 同,不同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妈妈严厉,爸爸深沉、冷酷。 (4)“我”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为什么要抹眼泪?一是心疼裤子,二是回 家挨说。可见“我”的自尊心强,也可见妈妈的严厉 (5)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说明万芳有同情心,急朋友之所急。万芳的话 多自信,对绝望的我伸出救援之手,表现万芳的“仗义”性格。她对她妈妈的惩罚满不在乎的话,更 表现万芳为朋友受过的仗义性格。 (6)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她也挺 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小朋友之间的纯洁的友情如春天美丽的花朵,鲜艳迷人。 (⑦)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到“从兜里掏出一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这一段是插叙,说 明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我”把羚羊送给她是对友谊的表示 (8)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为什么欲说而不语?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 好。”矛盾发展到高潮,奶奶不说也得说了,虽然她的话并不能扭转乾坤。用奶奶的话批评了爸爸妈 妈重财轻义的行为。 (9)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找万芳,在路上和到万芳家时的心情是多么悲伤、多么无奈,神 情是多么尴尬 (10)万芳对我的问候多么关切,听到我说把羚羊还我时,又是多么吃惊,她责备我的话说得 又是多么的婉转。 第一单元第13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第一单元 第 13 页 自主学习: 1.分角色读课文。 2.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开篇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对话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 孩子 突然间(惊慌)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惊吓)小声地说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十分严厉(严厉) 声音有些发抖(害怕) 坚定(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反抗) 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3)爸爸的语气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爸爸的态度虽与妈妈不同,在实质相 同,不同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妈妈严厉,爸爸深沉、冷酷。 (4)“我”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为什么要抹眼泪?一是心疼裤子,二是回 家挨说。可见“我”的自尊心强,也可见妈妈的严厉。 (5)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说明万芳有同情心,急朋友之所急。万芳的话 多自信,对绝望的我伸出救援之手,表现万芳的“仗义”性格。她对她妈妈的惩罚满不在乎的话,更 表现万芳为朋友受过的仗义性格。 (6)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她也挺 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小朋友之间的纯洁的友情如春天美丽的花朵,鲜艳迷人。 (7)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到“从兜里掏出——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这一段是插叙,说 明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我”把羚羊送给她是对友谊的表示。 (8)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为什么欲说而不语?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 好。”矛盾发展到高潮,奶奶不说也得说了,虽然她的话并不能扭转乾坤。用奶奶的话批评了爸爸妈 妈重财轻义的行为。 (9)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找万芳,在路上和到万芳家时的心情是多么悲伤、多么无奈,神 情是多么尴尬。 (10)万芳对我的问候多么关切,听到我说把羚羊还我时,又是多么吃惊,她责备我的话说得 又是多么的婉转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2013-2014秋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11)万芳妈妈的话也表现了对女儿的严厉,表现了她泼辣的性格 (12)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这种担心正见得“我 对友谊的珍惜,表现了“我”的绝望。 (1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寒颤,这里用景物冷冷的 月光衬托人物哀伤的心情。 (14)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们还是好朋友………”万芳一定 知道了我的难过,她还是那么活泼开朗,还是那么仗义疏财。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 心理变化 (15)结尾末两段用神态、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间友谊花朵的摧残,对孩 子纯洁心理的伤害。它给读者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合作探究: 1.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 的人”来回答 a.妈妈是一个 的人 b.爸爸是一个 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 d.奶奶是一个 的人 万芳是一个 f.“我”是一个 的人。 2.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惊 讶 练习反馈: 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找一找,用一种符号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 现了xx(谁)怎么样。 第一单元第14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第一单元 第 14 页 (11)万芳妈妈的话也表现了对女儿的严厉,表现了她泼辣的性格。 (12)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这种担心正见得“我” 对友谊的珍惜,表现了“我”的绝望。 (1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寒颤,这里用景物冷冷的 月光衬托人物哀伤的心情。 (14)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们还是好朋友……”万芳一定 知道了我的难过,她还是那么活泼开朗,还是那么仗义疏财。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 心理变化。 (15)结尾末两段用神态、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间友谊花朵的摧残,对孩 子纯洁心理的伤害。它给读者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合作探究: 1.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 ×是 的人”来回答。 a.妈妈是一个 的人。 b.爸爸是一个 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 d.奶奶是一个 的人。 e.万芳是一个 的人。 f.“我”是一个 的人。 2.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惊 讶 → → → 练习反馈: 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找一找,用一种符号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 现了 xx(谁) 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