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县2015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星宿/宿舍角色/角逐蔓延/顺蔓摸瓜拓印/落拓不羁 B.雾霾/埋怨着想/着迷泥淖/泥古不化装载/载歌载舞 C.复辟/辟谣折腾/折耗躯壳/瓜子壳 劲旅/鼓足干劲 D.铜臭/臭名削价/削减逼迫/迫击炮 包扎/扎扎实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帖亲和力披沙拣金锐不可当 B.蜇居副作用指手画脚屈指可数 C.凑合哈密瓜眼花缭乱膏梁子弟 D.犄角嘉奖令两全齐美仗义执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作品能传达诗文、辞章的意趣,展示书者的修养和人格。通过对书法艺 术的鉴赏,人们能悟出书道之美,因而点燃心灵深处爱的火花 B.中国在东海设置防空识别区是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符合《联合国宪 章》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是完全正当、无可厚非的。 C.陕西省汉中市今年投资上百万举办“油菜花节”,甚至为了搭建会场及停车 场,撂荒50多亩农田,这种做法引起游客广泛刍议。 D.黄摩崖所著的《头颅中国》这部书,以恢弘的视野和石破天惊的洞见让惯看 白文、懒于思考的读者产生味同嚼蜡之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 因此有不少网友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B.一只从荷兰出发、去11个国家15个城市“游历”的大黄鸭突然风靡全球。 不少专家纷纷表示,大黄鸭的风靡,和炒作无关,和童年有关。大黄鸭与《致青 春》可以说是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客观验证了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即 创意是“人性的艺术”。 C.近日,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显示, 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三年问鼎冠军,包括彭丽媛在内的9名中国人榜上有名。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在风光旖旎的川西蒙顶山上,一口千年古井常年被石板盖着,很少用于饮水止 渴。因为传说,井盖“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神奇无比。据当地人讲,有一年 初夏天旱,数十天滴雨未下,人们无法下田耕种。于是,一部分村民上山求雨 另一部分人把牛牵到田地等下雨。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三声后,天上很快 下起了大雨,人们在大雨中耕种,田里的活一点儿都没耽搁。 ②除了当地人外,一些见证过“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的游人也对此感到惊奇, 迷惑不解。有外地游客到四川旅游,在得知蒙顶山上有口神奇雨井后,便想去见 识一下。走到井前,跨过雕刻精美的石栏杆,上前轻轻搬开20多千克重的石刻 井盖,眼前立时露出了一个直径为0.3米的圆形井口,俯视井内,可见井底储存
四川省双流县 2015 届高三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星宿/宿舍 角色/角逐 蔓延/顺蔓摸瓜 拓印/落拓不羁 B.雾霾/埋怨 着想/着迷 泥淖/泥古不化 装载/载歌载舞 C.复辟/辟谣 折腾/折耗 躯壳/瓜子壳 劲旅/鼓足干劲 D.铜臭/臭名 削价/削减 逼迫/迫击炮 包扎/扎扎实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妥帖 亲和力 披沙拣金 锐不可当 B.蜇居 副作用 指手画脚 屈指可数 C.凑合 哈密瓜 眼花缭乱 膏梁子弟 D.犄角 嘉奖令 两全齐美 仗义执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作品能传达诗文、辞章的意趣,展示书者的修养和人格。通过对书法艺 术的鉴赏,人们能悟出书道之美,因而点燃心灵深处爱的火花。 B.中国在东海设置防空识别区是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符合《联合国宪 章》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是完全正当、无可厚非的。 C.陕西省汉中市今年投资上百万举办“油菜花节”,甚至为了搭建会场及停车 场,撂荒 50 多亩农田,这种做法引起游客广泛刍议。 D.黄摩崖所著的《头颅中国》这部书,以恢弘的视野和石破天惊的洞见让惯看 白文、懒于思考的读者产生味同嚼蜡之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 因此有不少网友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B.一只从荷兰出发、去 11 个国家 15 个城市“游历”的大黄鸭突然风靡全球。 不少专家纷纷表示,大黄鸭的风靡,和炒作无关,和童年有关。大黄鸭与《致青 春》可以说是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客观验证了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即 创意是“人性的艺术”。 C.近日,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 2013 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显示, 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三年问鼎冠军,包括彭丽媛在内的 9 名中国人榜上有名。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①在风光旖旎的川西蒙顶山上,一口千年古井常年被石板盖着,很少用于饮水止 渴。因为传说,井盖“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神奇无比。据当地人讲,有一年 初夏天旱,数十天滴雨未下,人们无法下田耕种。于是,一部分村民上山求雨, 另一部分人把牛牵到田地等下雨。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三声后,天上很快 下起了大雨,人们在大雨中耕种,田里的活一点儿都没耽搁。 ②除了当地人外,一些见证过“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的游人也对此感到惊奇, 迷惑不解。有外地游客到四川旅游,在得知蒙顶山上有口神奇雨井后,便想去见 识一下。走到井前,跨过雕刻精美的石栏杆,上前轻轻搬开 20 多千克重的石刻 井盖,眼前立时露出了一个直径为 0.3 米的圆形井口,俯视井内,可见井底储存
的清澈泉水。井水不多,只有全部容积的1/3左右。揭开井盖后,站在井口等待 了约五六分钟,想象中的雨点并没有从空中落下。 ③就在游客准备下山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山顶上空突然云雾四合,乌云 密布,冷风骤起。此时离掀开井盖约20分钟,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 啦”砸了下来。大约过了10多分钟,云开雾散,雨滴随即无影无踪,还露出晴 朗湛蓝的天空。 ④当地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上古时孽龙撞破天宇,四处兴风作雨,人类始祖女 娲炼五彩石补天,并捉孽龙囚于蒙顶山井中,上盖大石以镇之,后历千秋万代, 孽龙虽困于井中而不得出,但若有人揭开井盖,孽龙必张开龙嘴,呼风唤雨,企 图乘大雨飞出井外,继续为恶人间,故千百年来,“雨井”一直被石板所盖,无 人敢揭而不盖。 ⑤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井周围一带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十分充足,经常处 于饱和状态,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引起了空气的震荡,使空气中的 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迅速造成连锁反应,并很快聚集成雨滴下落。专家同时 指出,古井附近的人若高声叫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的效果 这种现象在四川的甘孜、阿坝等髙原湖泊中也较为常见。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古 井有时揭盖会下雨,有时揭盖却不会下雨的现象。 ⑥对古井揭盖后能下雨的现象,还有专家给出了另一种解释:井一般有冬暖夏凉 的特点,一方面是打开井盖时产生了声音,震动了空气中丰富的水汽;另一方面, 夏天时古井内的气温比井外略低,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的冷 暖空气相互汇合,从而对下雨助了一臂之力。但这种说法也不能解开人们心中的 疑团,因为井口面积太小,不可能影响到整座山的气候变化。 ⑦据气象专家介绍,蒙顶山海拔1440米,山顶常年云遮雾绕,湿度极大,降水 日数多,自古便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年降雨量高达2200多毫米, 比“雨城”雅安的1800毫米还多400多毫米。专家分析,这么多的降水量导致 山顶一带几乎日日雨水不歇。因此,人们揭开井盖时,碰巧遇到山顶下雨的情形 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至于为何蒙顶山山顶多雨,而半山腰乃至山下的名山县城却降雨较少呢?专家 表示,这并非是古井所致,而是蒙顶山所处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蒙顶山处于气流 迎风坡,空气沿山坡爬升时,到山顶一带由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便凝结成 雨降落下来。因此,除了蒙顶山的山顶降雨较多外,山下一带的降雨相对都较少。 (节选自《百科知识·千年古井之谜》2013年第23期) 5、下列有关蒙顶山“神奇雨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川西蒙顶山上有一口千年古井,神奇无比,只要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 三声,天上很快就会下起大雨。 B.外地游客揭开井盖后,虽然没有马上下雨,但准备下山时,豆大的雨点“噼 里啪啦”砸了下来,这也令人惊奇。 C.千百年来,“雨井”一直被石板所盖,无人敢揭而不盖,是因为神话中说揭 开井盖,孽龙会飞出井外,为恶人间 D.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使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很快 聚集成雨滴下落。这其实也无法解释古井的神奇之谜。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传说川西蒙顶山上一口千年古井,井盖“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神奇 无比。所以这口古井常年被石板盖着,很少用于饮水止渴
的清澈泉水。井水不多,只有全部容积的 1/3 左右。揭开井盖后,站在井口等待 了约五六分钟,想象中的雨点并没有从空中落下。 ③就在游客准备下山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山顶上空突然云雾四合,乌云 密布,冷风骤起。此时离掀开井盖约 20 分钟,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 啦”砸了下来。大约过了 10 多分钟,云开雾散,雨滴随即无影无踪,还露出晴 朗湛蓝的天空。 ④当地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上古时孽龙撞破天宇,四处兴风作雨,人类始祖女 娲炼五彩石补天,并捉孽龙囚于蒙顶山井中,上盖大石以镇之,后历千秋万代, 孽龙虽困于井中而不得出,但若有人揭开井盖,孽龙必张开龙嘴,呼风唤雨,企 图乘大雨飞出井外,继续为恶人间,故千百年来,“雨井”一直被石板所盖,无 人敢揭而不盖。 ⑤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井周围一带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十分充足,经常处 于饱和状态,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引起了空气的震荡,使空气中的 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迅速造成连锁反应,并很快聚集成雨滴下落。专家同时 指出,古井附近的人若高声叫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的效果。 这种现象在四川的甘孜、阿坝等高原湖泊中也较为常见。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古 井有时揭盖会下雨,有时揭盖却不会下雨的现象。 ⑥对古井揭盖后能下雨的现象,还有专家给出了另一种解释:井一般有冬暖夏凉 的特点,一方面是打开井盖时产生了声音,震动了空气中丰富的水汽;另一方面, 夏天时古井内的气温比井外略低,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的冷 暖空气相互汇合,从而对下雨助了一臂之力。但这种说法也不能解开人们心中的 疑团,因为井口面积太小,不可能影响到整座山的气候变化。 ⑦据气象专家介绍,蒙顶山海拔 1440 米,山顶常年云遮雾绕,湿度极大,降水 日数多,自古便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年降雨量高达 2200 多毫米, 比“雨城”雅安的 1800 毫米还多 400 多毫米。专家分析,这么多的降水量导致 山顶一带几乎日日雨水不歇。因此,人们揭开井盖时,碰巧遇到山顶下雨的情形 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至于为何蒙顶山山顶多雨,而半山腰乃至山下的名山县城却降雨较少呢?专家 表示,这并非是古井所致,而是蒙顶山所处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蒙顶山处于气流 迎风坡,空气沿山坡爬升时,到山顶一带由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便凝结成 雨降落下来。因此,除了蒙顶山的山顶降雨较多外,山下一带的降雨相对都较少。 (节选自《百科知识·千年古井之谜》2013 年第 23 期) 5、下列有关蒙顶山“神奇雨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川西蒙顶山上有一口千年古井,神奇无比,只要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 三声,天上很快就会下起大雨。 B.外地游客揭开井盖后,虽然没有马上下雨,但准备下山时,豆大的雨点“噼 里啪啦”砸了下来,这也令人惊奇。 C.千百年来,“雨井”一直被石板所盖,无人敢揭而不盖,是因为神话中说揭 开井盖,孽龙会飞出井外,为恶人间。 D.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使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很快 聚集成雨滴下落。这其实也无法解释古井的神奇之谜。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传说川西蒙顶山上一口千年古井,井盖“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神奇 无比。所以这口古井常年被石板盖着,很少用于饮水止渴
B.专家指出,古井附近的人若高声叫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 的效果。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古井有时揭盖却不会下雨的现象 C.夏天时,井内气温比井外低得多,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 的冷暖空气相互汇合,从而引发降雨。但这只是个别专家的观点。 D.揭盖下雨其实是一种巧合,因为蒙顶山自古就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 说,雨量充沛,所以,人们揭盖时,碰巧下雨也就不足为奇了。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外地游客来川旅游,他们揭开20多千克重的石刻井盖后马上就把井盖盖好, 结果想象中的雨点才没有从空中落下。 B.蒙顶山自古便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年降雨量比几乎日日雨水不 歇的“雨城”雅安的1800毫米还多400多毫米 C.古井位于蒙顶山接近山顶处的一块凹地上,湿度大,因此,除了蒙顶山的山 顶降雨较多外,山下一带的降雨相对都较少。 D.专家表示,蒙顶山山顶多雨,而半山腰乃至山下的名山县城却降雨较少,这 是蒙顶山所处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而并非是古井所致。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 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 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 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 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 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 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 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岀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 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 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 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 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 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 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 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 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 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B.专家指出,古井附近的人若高声叫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 的效果。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古井有时揭盖却不会下雨的现象。 C.夏天时,井内气温比井外低得多,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 的冷暖空气相互汇合,从而引发降雨。但这只是个别专家的观点。 D.揭盖下雨其实是一种巧合,因为蒙顶山自古就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 说,雨量充沛,所以,人们揭盖时,碰巧下雨也就不足为奇了。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地游客来川旅游,他们揭开 20 多千克重的石刻井盖后马上就把井盖盖好, 结果想象中的雨点才没有从空中落下。 B.蒙顶山自古便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年降雨量比几乎日日雨水不 歇的“雨城”雅安的 1800 毫米还多 400 多毫米。 C.古井位于蒙顶山接近山顶处的一块凹地上,湿度大,因此,除了蒙顶山的山 顶降雨较多外,山下一带的降雨相对都较少。 D.专家表示,蒙顶山山顶多雨,而半山腰乃至山下的名山县城却降雨较少,这 是蒙顶山所处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而并非是古井所致。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 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 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 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 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 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 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 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 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 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 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 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 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 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 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 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 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 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 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持:捉拿 D.翻伏地阳醉,不持阳:假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去以六月息者也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4分)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4 分)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 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6处)(5分)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渭滨征西大将 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 仪 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 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三国志·后主传》)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该词上片前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2)有人说词人“早晚溪边去”的目的是为了盼望外出的丈夫,请结 合全词说明理由。(4分)
【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 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持:捉拿 D.翻伏地阳醉,不持 阳:假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去以六月息者也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 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 6 处)(5 分)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 八 月 亮 卒 渭 滨 征 西 大 将 军 魏 延与 丞 相 长史 杨 仪 争 权不和 举兵 相 攻 延 败 走 斩 延 首 仪 率 诸 军 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 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三国志·后主传》)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 分)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该词上片前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有人说词人“早晚溪边去”的目的是为了盼望外出的丈夫,请结 合全词说明理由。(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5)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⑦)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8),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寻找 (1)古布斯小镇地处荒漠边缘,约翰的旅店已开了多年,小镇上只有他一家。黄昏, 外面响起汽车喇叭声,约翰忙迎了出去。从车上下来一位满头白发的瘦小老头, 还有一个40岁左右、皮肤白皙的男子。 (2)约翰正准备上前寒暄几句,突然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原来老头是个盲人,他手 中有根小锁链正紧拴在那男子的脖子上,他伤心地喃喃道:“杰克,别怪爸爸心狠, 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男子小心搀扶着老头,宽慰道:“爸爸,我不会再逃 的 (3)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约翰怔了一会儿,马上腾出最好的房间,安顿下他们 又做了丰盛的晚餐,让伙计送到老头房间,自己则陪那个叫杰克的男子一边喝酒 边聊天。“杰克先生,你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你,能告诉我吗?”杰克淡然笑了 笑,没做声。约翰叹了口气又说:“我可以肯定你是个很善良的人。而且从你所开 的车及戴的名表来看,你从来就不缺钱,对吗?” (4)杰克表情迟疑了一下:“不错,我虽然算不上大富翁,却从来不会为钱发 (5)“可是,你父亲为什么说“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约翰指指杰克脖子上的 小锁链,“他这样对你,究竟为什么呢?”杰克的脸一下涨红了,欲言又止。约翰 倒上酒,长长叹了口气说:“既然您不愿说,我也不多问了。你们明天去什么地 方?需要我帮助吗? 6)杰克看着热心的约翰,说:“我想打听一下去吉斯西图的路,听说那里很偏僻, 不然今天也不会走错方向,带着这位老头住这里了。 (⑦)“什么,这位老头?”约翰的心像被什么猛击了一下,他紧紧盯着杰克,惊愕地 追问,“难道他不是你父亲吗?” (8)“我和他非亲非故。”杰克脸上流露出沉重的神色,终于道出了实情。几天前, 杰克送一个朋友从公司出来,朋友离开时喊了他的名字,被街上一名拄着手杖、蹒 跚走来的老头听到了,他浑身像触申般一震,冲他叫道∷“杰克,真是杰克吗?”没 等他回答,老头已扔下手杖扑过来,紧紧抓住他,悲愤交加∶“你这个孽种,我终于 找到你了,快跟我回去!”“放开我,你认错人了!”“不!你一定是我的儿子,爸 爸虽然瞎了,却辨得出自己儿子的声音!”杰克很生气,可当他看清老头竟是个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小题,6 分) (1)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寻 找 ⑴古布斯小镇地处荒漠边缘,约翰的旅店已开了多年,小镇上只有他一家。黄昏, 外面响起汽车喇叭声,约翰忙迎了出去。从车上下来一位满头白发的瘦小老头, 还有一个 40 岁左右、皮肤白皙的男子。 ⑵约翰正准备上前寒暄几句,突然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原来老头是个盲人,他手 中有根小锁链正紧拴在那男子的脖子上,他伤心地喃喃道:“杰克,别怪爸爸心狠, 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男子小心搀扶着老头,宽慰道:“爸爸,我不会再逃 的……” ⑶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约翰怔了一会儿,马上腾出最好的房间,安顿下他们。 又做了丰盛的晚餐,让伙计送到老头房间,自己则陪那个叫杰克的男子一边喝酒 一边聊天。“杰克先生,你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你,能告诉我吗?” 杰克淡然笑了 笑,没做声。约翰叹了口气又说:“我可以肯定你是个很善良的人。而且从你所开 的车及戴的名表来看,你从来就不缺钱,对吗?” ⑷杰克表情迟疑了一下:“不错,我虽然算不上大富翁,却从来不会为钱发 愁… …” ⑸“可是,你父亲为什么说‘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约翰指指杰克脖子上的 小锁链,“他这样对你,究竟为什么呢?” 杰克的脸一下涨红了,欲言又止。约翰 倒上酒,长长叹了口气说:“既然您不愿说,我也不多问了。你们明天去什么地 方?需要我帮助吗?” ⑹杰克看着热心的约翰,说:“我想打听一下去吉斯西图的路,听说那里很偏僻, 不然今天也不会走错方向,带着这位老头住这里了。” ⑺“什么,这位老头?”约翰的心像被什么猛击了一下,他紧紧盯着杰克,惊愕地 追问,“难道他不是你父亲吗?” ⑻“我和他非亲非故。”杰克脸上流露出沉重的神色,终于道出了实情。几天前, 杰克送一个朋友从公司出来,朋友离开时喊了他的名字,被街上一名拄着手杖、蹒 跚走来的老头听到了,他浑身像触电般一震,冲他叫道:“杰克,真是杰克吗?”没 等他回答,老头已扔下手杖扑过来,紧紧抓住他,悲愤交加:“你这个孽种,我终于 找到你了,快跟我回去!”“放开我,你认错人了!”“不!你一定是我的儿子,爸 爸虽然瞎了,却辨得出自己儿子的声音!”杰克很生气,可当他看清老头竟是个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