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市中学200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上)语文 题号 四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书写(3分) 抄写下面的语句,要求书写整洁美观。 微风吹拂着他们,仿佛吹拂着深深的茂密的草丛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剽悍( piao han)萦回(yuin)B针鼹(yan)蛰伏(zhe) C翌日(yi) 蹇劣(jan)D隽逸(jun)威慑(she)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局促络驿不绝 B颠簸别具匠心 C滂沱相题并论 D诅丧鞭长莫急 3、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分) A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中畅游了 B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C无论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屈 指的 D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 4、按照课文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①采菊东篱下, (《饮酒》)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茶市中学 2005 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上)语文 题号 一 地 三 四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书写(3 分) 抄写下面的语句,要求书写整洁美观。 微风吹拂着他们,仿佛吹拂着深深的茂密的草丛。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剽悍 、、 (piāo hàn) 萦 、 回 (yún) B 针鼹 、 (yǎn) 蛰 、 伏 (zhé) C 翌 、 日 (yì) 蹇 、 劣 (jiǎn) D 隽 、 逸 (jùn) 威慑 、 (sh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局促 络驿不绝 B 颠簸 别具匠心 C 滂沱 相题并论 D 诅丧 鞭长莫急 3、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 分) A 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中畅游了。 B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C 无论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屈 一指的。 D 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 4、按照课文默写。(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①采菊东篱下, 。(《饮酒》)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④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⑤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⑥⑦⑧ 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恨别鸟惊心。(《春望》) 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陋室铭》) ⑩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爱莲说》) 5、根据规定的情景,仿照下面例句写一段话,要求套用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例句: 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礻久像飞蛾,最后 小如蚊 造句 上午第四节课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就愈来愈热闹。 三、阅读(47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一)(14分)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 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 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 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 巧地插上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
③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④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⑤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⑥ ,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 ,恨别鸟惊心。(《春望》) ⑧ ,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陋室铭》) ⑩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爱莲说》) 5、根据规定的情景,仿照下面例句写一段话,要求套用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例句: 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 、、 大小如麻雀,转眼间 、、、 有如蝴蝶,不久 、、 像飞蛾,最后 、、 小如蚊。 造句: 上午第四节课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就愈来愈热闹。 三、阅读 (47 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一) (14 分)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 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 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 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 巧地插上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
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罍一一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 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 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1、文段从哪几个方面对石榴进行描写?(3分) 答: 2、文中的“梅柳之长”“梅柳之短”分别是什么?(2分) 答: 3、“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中的“那”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3分) 答: 4、“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这里的“演艺”是指石榴生长过程中的什么变化? 答 5、从作者描写石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心情?(3分) 答: (二)(10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处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
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 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 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1、 文段从哪几个方面对石榴进行描写?(3 分) 答: 2、 文中的“梅柳之长”“梅柳之短”分别是什么?(2 分) 答: 3、“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中的“那”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3 分) 答: 4、“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 ”,这里的“演艺”是指石榴生长过程中的什么变化? (3 分) 答: 5、从作者描写石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心情?(3 分) 答: (二) (10 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处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
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櫥的(),讲 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 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 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 着“如在画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 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邱壑,才能使浏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 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有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种 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景 6、选文中括号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布局层次映衬 B布局映衬层次 C映衬布局层次 D层次布局映衬 7、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分) 8、第二段是从哪个角度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的?()(2分) 9、从全文的结构看,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 (2分
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 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 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 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 着“如在画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 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邱壑,才能使浏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 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有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种 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选文中括号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2 分) A 布局 层次 映衬 B 布局 映衬 层次 C 映衬 布局 层次 D 层次 布局 映衬 7、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 分) 答: 8、第二段是从哪个角度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2 分) 9、从全文的结构看,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 。(2 分)
1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 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和严密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这两段文字以平实为主。 D“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点 三)(13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干人大呼,百干 儿哭,百干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干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 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ll、第一段文字,口技艺人模拟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2分) 答: 12、在原文上用“∥”给第一段划分两个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大意。(4分) 答 13、描写各种声响,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14、第二段是全文结尾,再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何作用?(3分) 15、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能?(2分)
1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 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 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和严密。 C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这两段文字以平实为主。 D “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点。 (三)(13 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 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 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第一段文字,口技艺人模拟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2 分) 答: 12、在原文上用“∥”给第一段划分两个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大意。(4 分) 答: 13、描写各种声响,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 分) 14、第二段是全文结尾,再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何作用?(3 分) 15、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能?(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