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二部分 题号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总分 三四五 得分 第一部分(1~5题,21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8分) (1)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李白《峨眉山月歌》)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词语注音。(4分)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徽润湿的空气里( yunxiang) (2)我如饥饿的瘦狼 ( tanlan)地吞读下去。 (3)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4)那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 )的,今晨却开满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第 一 部 分(1~5题,21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8 分) (1) , 。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李白《峨眉山月歌》) (2)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词语注音。(4 分)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yùnniàng)。 (2)我如饥饿的瘦狼, (tānlán)地吞读下去。 (3)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 (4)那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 )的,今晨却开满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 ....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 ....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 ....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om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花香鸟语、草长鸢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 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3分)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 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 语言: 第二部分(6~23题,4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8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这首诗的作者是: (1分) 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高别伤感的愁绪?(2分) 谷 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 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2题。(13分) 《论语》十二章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 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3 分)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 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 语言: 第 二 部 分(6~23题,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6——8 题。(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这首诗的作者是: (1 分) 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 分) 答: 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 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9——12 题。(13 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3)择其普者而从之 普者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仁: 11.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文: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 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 (l)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 11.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文: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12.请你结合学习实际,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11分) 济南的冬天(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 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 冬天是响睛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 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 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 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 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 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 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 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 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 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 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着: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 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2.请你结合学习实际,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3——16 题。(11 分) 济南的冬天(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 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 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 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 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 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 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 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 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 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 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 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 ................ 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 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 出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核的垂柳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 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 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3.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2分) 谷 14.阅读第④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2分) 答 15.本文作者擅长用比喻,在文中,作者分别将阳光下的老城、雪后的山坡和村庄比成什么? 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4分) 16.赏析句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8题。(5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 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 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 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 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 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 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3.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2 分) 答: 14.阅读第④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2 分) 答: 15.本文作者擅长用比喻,在文中,作者分别将阳光下的老城、雪后的山坡和村庄比成什么? 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4 分) 答: 16.赏析句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3 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7——18 题。(5 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 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 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 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