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语文试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7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震悚(s6ng)荒谬(mi)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 B.瓦砾(le)尴尬(qain)惊骇(han)歼灭(jain) C.颠沛 幽咽(yain)诘问(ji)差使(chai) D.阡陌(qian)举箸(zhu)寒噤(jin)仄歪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寒噤瓦烁锐不可当穷愁缭倒B.脏物取缔长途跋涉张皇失措 C.肃穆拂晓转弯抹角大庭广众D.制裁琐屑高屋建岭情有可缘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学习交通法规。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②④⑤D.①③②④⑤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芦花荡》作者孙犁,他著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头子和 个姑娘一起打鬼子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完美高大的英雄形象
1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语文试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 27 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6 题,每题 2 分,第 7 题 8 分,共 2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震悚(sǒnɡ) 荒谬(miù)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ànɡ) B. 瓦砾(lè) 尴尬(ɡān) 惊骇 (hài) 歼灭(jiān) C. 颠沛(pèi)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āi ) D. 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 (2分) A.寒噤 瓦烁 锐不可当 穷愁缭倒 B.脏物 取缔 长途跋涉 张皇失措 C.肃穆 拂晓 转弯抹角 大庭广众 D.制裁 琐屑 高屋建岭 情有可缘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4.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学习交通法规。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 当然要观察。 ③ 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 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②④⑤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芦花荡》作者孙犁,他著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头子和 一个姑娘一起打鬼子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完美高大的英雄形象
B.《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通过写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社会底层人 物身上的善良以及他们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和怀念自己儿时保姆的文章 D.《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任何一种情况,该空 不得分) (1)《望岳》中表明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3)斯是陋室, (4)吏呼一何怒 (5)请写出你平时积累的关于写战争的两句诗: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9题)(6分)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 等都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 8.请给以上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3分) 材料一:在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是一味注重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分数 高,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 内。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ˆ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 渡,这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学校里,学生写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 的很少,老师讲课也大多以PPT为主,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 刻理解 9.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3分)
2 B.《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通过写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社会底层人 物身上的善良以及他们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和怀念自己儿时保姆的文章。 D.《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任何一种情况,该空 不得分) (1)《望岳》中表明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是 , 。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3)斯是陋室, 。 (4)吏呼一何怒, 。 (5)请写出你平时积累的关于写战争的两句诗: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9 题)(6 分)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 等都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 8.请给以上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0 字。(3 分) 材料一:在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是一味注重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分数 高,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 内。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 渡,这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学校里,学生写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 的很少,老师讲课也大多以 PPT 为主,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 刻理解。 9.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3 分)
10.请将下列诗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三、阅读(11-26题,共4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1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16题。(1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便要还家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3 10.请将下列诗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 分)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三、阅读(11—26 题,共 42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 分) 1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 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3-16 题。(12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 (2)便要还家 要.(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概括回答:(3分)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人们生活。 16.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3分) (三)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一小题。(10分) 带着伤痕飞翔 朱毅帆 (1)它出壳了。一身灰色的毛,还带着水,它顶破了蛋壳,从里面钻了出来。它抖抖 毛,似乎想站起来,但是没有成功 (2)它的父亲忧心忡忡地望着它,因为它的翅膀和脚根本不能维持平衡,这个样子 它也许就不能飞翔,也许是注定无法活下去的。 (3)因为它们是鹰,高飞于天空的鹰,没有飞翔的能力就意味着死亡的命运。 (4)它整天守在窝中,抬头望着天空。似乎有什么东西从天空中一掠而过。那是它的 同类,是它的兄弟姐妹。但是它不能飞,也就没有了捕获猎物的能力,也就没有了生存的 保障。就这样一直靠父母捕获来的食物为生?它不愿意,它努力地站起来。艰难地展开双翼 ,走到窝边。天是蓝色的。它一振翅,跳出了窝 (5)没有用,它就如一块石头一样坠落下去,掉在下面十米外的树丛中,溅起了几片 树叶和羽毛。 (6)父母把它带回了窝里。它的身上有好几处都被树枝刮破,也许这些伤永远也好不 了。它用喙梳理着羽毛,忍住了疼痛。它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自己在空中的那一瞬间,虽然 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感到自己有了一种强烈的飞上天空的渴望。它再次抬头望着天空。 (7)它向往飞翔,向往着靠自己的能力骄傲地活下去。它不断尝试着,一次次从窝边
4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概括回答:(3 分) 自然环境________,社会环境________,人们生活________。 16.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3 分) (三)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10 分) 带着伤痕飞翔 朱毅帆 (1)它出壳了。一身灰色的毛,还带着水,它顶破了蛋壳,从里面钻了出来。它抖抖 毛,似乎想站起来,但是没有成功。 (2)它的父亲忧心忡忡地望着它,因为它的翅膀和脚根本不能维持平衡,这个样子, 它也许就不能飞翔,也许……是注定无法活下去的。 (3)因为它们是鹰,高飞于天空的鹰,没有飞翔的能力就意味着死亡的命运。 (4)它整天守在窝中,抬头望着天空。似乎有什么东西从天空中一掠而过。那是它的 同类,是它的兄弟姐妹。但是它不能飞,也就没有了捕获猎物的能力,也就没有了生存的 保障。就这样一直靠父母捕获来的食物为生?它不愿意,它努力地站起来。艰难地展开双翼 ,走到窝边。天是蓝色的。它一振翅,跳出了窝。 (5)没有用,它就如一块石头一样坠落下去,掉在下面十米外的树丛中,溅起了几片 树叶和羽毛。 (6)父母把它带回了窝里。它的身上有好几处都被树枝刮破,也许这些伤永远也好不 了。它用喙梳理着羽毛,忍住了疼痛。它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自己在空中的那一瞬间,虽然 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感到自己有了一种强烈的飞上天空的渴望。它再次抬头望着天空。 (7)它向往飞翔,向往着靠自己的能力骄傲地活下去。它不断尝试着,一次次从窝边
跳下去,体会着飞翔的感觉,一次次摔在树丛中被父母带回来。 (8)这是第几道伤痕了?它自己也不记得了。这天和以前一样,它又一次掉在了树从中 。但父亲对它说:你身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是一枚勋章,它见证了鹰的勇敢和坚强,见证 了鹰的拼搏与努力。 (9)伤痕不仅留在它的肉体上,也留在它的精神上。除了身上的伤口,还有同伴的嘲 笑声和蔑视的目光。它把伤口上的羽毛梳理好,不让树枝把它们弄乱。因为它要带着这些 伤痕一这些勋章,学会在天空中飞翔 (10)有一天,它发现自己能滑翔了。它顺着风,从高高的窝里跃下,在天空中扑打 了几下翅膀,在天空中画出了一条弧线,然后缓缓地降落在了地面上,它第一次不是重重 地摔在树丛间。它的泪水第一次流淌了下来。它又想起自己身上那些累累伤痕,那些见证 了它所有梦想和一次次努力中失败的伤痕,此刻都化为了它飞翔的希望。它更理解了父亲 所说的“勋章”的含义。它把这一天永远地珍藏在心里,连同那些肉体和精神上的伤痕。 (11)从此,它每天都要跃出窝去,逆风展开那双带着无数伤痕的翅膀。终于有一天 它发现自己能飞翔了。它能熟练地扇动翅膀,能控制自己飞行的姿势和速度,虽然它知 道自己的飞翔还有一些缺陷,双翼和双脚还不能很好地配合,但是它的确开始用自己的方 式飞起来。那一次一次的努力换来的伤痕,成了它振翅蓝天的动力,真正成了父亲所说的 勋章。 (12)它把每一次练习当成自己飞翔的新开始,把每次成功的降落看成是自己飞翔的 次小结。它带着伤痕越飞越好,越飞越高。 (13)它成了一只虽不完美但却勇敢的真正的雄鹰 (转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8月) 17.本文记叙了小鹰学习飞翔的艰难历程。请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小鹰学习飞翔的其 余两个阶段。(每处用8个字加以概括)(2分) →扑打翅膀,画出弧线→ 18.文本第(4)(6)段中反复刻画小鹰“抬头望着天空”这一动作,请结合上下文细读, 说说你能从中读出它怎样的心思?(2分)
5 跳下去,体会着飞翔的感觉,一次次摔在树丛中被父母带回来。 (8)这是第几道伤痕了?它自己也不记得了。这天和以前一样,它又一次掉在了树丛中 。但父亲对它说:你身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是一枚勋章,它见证了鹰的勇敢和坚强,见证 了鹰的拼搏与努力。 (9)伤痕不仅留在它的肉体上,也留在它的精神上。除了身上的伤口,还有同伴的嘲 笑声和蔑视的目光。它把伤口上的羽毛梳理好,不让树枝把它们弄乱。因为它要带着这些 伤痕——这些勋章,学会在天空中飞翔。 (10)有一天,它发现自己能滑翔了。它顺着风,从高高的窝里跃下,在天空中扑打 了几下翅膀,在天空中画出了一条弧线,然后缓缓地降落在了地面上,它第一次不是重重 地摔在树丛间。它的泪水第一次流淌了下来。它又想起自己身上那些累累伤痕,那些见证 了它所有梦想和一次次努力中失败的伤痕,此刻都化为了它飞翔的希望。它更理解了父亲 所说的“勋章”的含义。它把这一天永远地珍藏在心里,连同那些肉体和精神上的伤痕。 (11)从此,它每天都要跃出窝去,逆风展开那双带着无数伤痕的翅膀。终于有一天 ,它发现自己能飞翔了。它能熟练地扇动翅膀,能控制自己飞行的姿势和速度,虽然它知 道自己的飞翔还有一些缺陷,双翼和双脚还不能很好地配合,但是它的确开始用自己的方 式飞起来。那一次一次的努力换来的伤痕,成了它振翅蓝天的动力,真正成了父亲所说的 勋章。 (12)它把每一次练习当成自己飞翔的新开始,把每次成功的降落看成是自己飞翔的 一次小结。它带着伤痕越飞越好,越飞越高。 (13)它成了一只虽不完美但却勇敢的真正的雄鹰…… (转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8月) 17.本文记叙了小鹰学习飞翔的艰难历程。请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小鹰学习飞翔的其 余两个阶段。(每处用8个字加以概括) (2 分) ________________→扑打翅膀,画出弧线→________________ 18.文本第(4)(6)段中反复刻画小鹰“抬头望着天空”这一动作,请结合上下文细读, 说说你能从中读出它怎样的心思? (2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