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 新课标卷1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 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 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 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 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 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土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 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 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 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 镇,外国皆间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 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2013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 新课标卷 1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 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 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 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 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 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 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 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 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 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 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 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 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参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5.B(3分)6.D(3分) 7.(10分) (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5分)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5分) 新课标卷2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 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 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土文章,曰:“大国选士,但 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 京师多盜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土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 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 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 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 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参考答案: (一)(19 分) 4.A(3 分) 5.B(3 分) 6.D(3 分) 7.(10 分) 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5 分) 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5 分) 新课标卷 2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 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 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 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 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 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
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 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 竟不引进。同列吕誣,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 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誣管内拘求誣过失。誣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 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 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 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 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 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 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 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 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 利。他嫉妒吕誣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 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 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 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 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 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 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 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 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 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 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 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 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 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 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参考答案: (一)(19分) 4.(3分)C5.(3分)A6.(3分)C 7.(10分) (1)(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译 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译 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 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遁之 当至,分遺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 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 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 以瑷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遺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士接寇,不 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 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 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 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 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干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 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参考答案: (一)(19 分) 4.(3 分)C 5.(3 分)A 6.(3 分)C 7.(10 分) ⑴(5 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 出大意给 2 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⑵(5 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译 出大意给 2 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 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遁之 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 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 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 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 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 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 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 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 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 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
由是威惠沽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茎: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 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 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 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 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5分) 译文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B(3分)9.B(3分)10.D(3分) 11.(10分) (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译出大 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 分。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盜”、“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3 分)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 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 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 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 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B(3 分) 9.B(3 分) 10.D(3 分) 11.(10 分) ⑴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 分。译出大意 给 2 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⑵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