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 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 彬犹不受。既而日:“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 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 来问疾。彬日:“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 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 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栳日:“煜入或不测,奈何?”彬 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 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 彬钱二十万。彬退日:“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 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i):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 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 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 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 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 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 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 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 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 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 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 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í):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 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 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 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 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参考答案: 6.C(3分)7.D(3分)8.B(3分)9.D(3分) 10.(4分)①“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 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1].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 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 /守其所志而已矣。(5分)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卷,以勉学者。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 5 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 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 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不 遇 非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参考答案: 6.C(3 分) 7.D(3 分) 8.B(3 分) 9.D(3 分) 10.(4 分)①“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 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11.世之治也 / 行善者获福 / 为恶者得祸 / 及其乱也 / 行善者不获福 / 为恶者不得 祸 / 变数也 / 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 / 故循福之所自来 / 防祸之所由至也 / 遇不遇非我也 / 守其所志而已矣。(5 分)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
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Φ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 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 “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岀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 敬恒之馈不辞,日:“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o其乏而致之,终 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 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③。敬恒对曰:“游魂③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 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颌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増益而勤施 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所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 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 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澘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 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a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 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感谢 B.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 C.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
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 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 “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 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 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 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 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 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所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 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 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 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 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感谢 B.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 C.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
D.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衰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汝亦为此恶行乎/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于是赵乃斋戒五日 D.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烟光凝而暮山紫 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通读经典,泰然自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3分)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分)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分) 参考答案: 9.A(3分)10.C(3分)11.A(3分)12.D(3分) 13.(8分) (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2)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 生气 (3)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辽宁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土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 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盜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 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 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 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 卒以恣横斥死
D.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衰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汝亦为此恶行乎 /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 于是赵乃斋戒五日 D.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 / 烟光凝而暮山紫 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通读经典,泰然自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⑴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3 分) ⑵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 分) ⑶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 分) 参考答案: 9.A(3 分) 10.C(3 分) 11.A(3 分) 12.D(3 分) 13.(8 分) ⑴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⑵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 生气。 ⑶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辽宁卷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 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 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 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 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 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 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 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 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 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 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 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公执以为不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嘲,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 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 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 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 C.多格不行 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 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 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 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 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 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 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 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 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 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 C.多格.不行 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 分)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