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E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辛味药的范畴:B.行气药A.解表药C.活血化瘀药D.祛风湿药E.止咳平喘药答案E29、下列何味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性等作用:B. 甘D.苦E.咸A.辛C.酸答案B30、咸味药物不能用于下列哪一种病证:A. 療病B.痞块C.癜瘦D.风寒表证E.瘀血答案D二、B,型题A.发汗、解表、行气、活血B.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泻下通便E.渗湿利水、利尿通淋1、甘味药的作用是:2、辛味药的作用是:答案(1)B(2) AA.苦B. 甘C.辛D.咸E.酸3、五味中能缓、能和的是:4、五味中能燥、能泄的是:答案(3)B(4) AA.通泄作用B.发散作用C.升提作用D.收敛作用E.补益作用5、苦味药的作用是:6、酸味药的作用是:(37) D答案(36)AA.能散、能行B.辟移、化湿、开窍C.能燥、能泄D.能缓、能和E.能软坚、润下7、咸味药的作用为:8、甘味药的作用为:答案(7)E(8) DA.发散B.固精C.生津D.降火E.降气9、涩味药的作用为:10、辛味药的作用为:答案(9B(10)A第三节升降浮沉一、A1型题(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A.药物有无毒副作用B.作用部位的选择性C.作用趋向性D.药物有无补泻作用E.药物作用的峻猛与否答案:C(2)下列哪一组药物的性、味,其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A.甘、辛,凉B.辛、苦,热C.辛、甘,温D.甘、淡,寒E酸、咸,热答案:C(3)作用趋向于沉降的药物气味多是:A.苦、甘,温B.酸、苦,寒C.辛、苦,热6
6 答案 E 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辛味药的范畴: A.解表药 B.行气药 C.活血化瘀药 D.祛风湿药 E.止咳平喘药 答案 E 29、下列何味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性等作用: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答案 B 30、咸味药物不能用于下列哪一种病证: A.瘰疬 B.痞块 C.癥瘕 D.风寒表证 E.瘀血 答案 D 二、B1 型题 A.发汗、解表、行气、活血 B.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E.渗湿利水、利尿通淋 1、甘味药的作用是: 2、辛味药的作用是: 答案 (1)B (2)A A.苦 B.甘 C.辛 D.咸 E.酸 3、五味中能缓、能和的是: 4、五味中能燥、能泄的是: 答案 (3)B (4)A A.通泄作用 B.发散作用 C.升提作用 D.收敛作用 E.补益作用 5、苦味药的作用是: 6、酸味药的作用是: 答案 (36) A (37) D A.能散、能行 B.辟秽、化湿、开窍 C.能燥、能泄 D.能缓、能和 E.能软坚、润下 7、咸味药的作用为: 8、甘味药的作用为: 答案 (7) E (8) D A.发散 B.固精 C.生津 D.降火 E.降气 9、涩味药的作用为: 10、辛味药的作用为: 答案 (9) B (10) A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 A1 型题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 A. 药物有无毒副作用 B. 作用部位的选择性 C. 作用趋向性 D. 药物有无补泻作用 E. 药物作用的峻猛与否 答案:C (2)下列哪一组药物的性、味,其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A.甘、辛,凉 B.辛、苦,热 C.辛、甘,温 D.甘、淡,寒 E. 酸、咸,热 答案:C (3)作用趋向于沉降的药物气味多是: A.苦、甘,温 B.酸、苦,寒 C.辛、苦,热
D.甘、咸,温E.辛、甘,寒答案:B(4)酒炙药物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A.有收敛作用B.有降下作用C.有升提作用D.有下行作用E.无影响答案C(5)醋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A.有收敛作用B.有降下作用C.有升提作用D.有下行作用E.无影响答案A(6)盐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A.升提B.下行C.发散D.收敛E.无影响答案B(7)升浮药的作用趋向是:A.向上、向外B.向下、向里C.向气、向血D.向阴、向阳E.以上都不是答案A(8)沉降药的作用趋向是:A.表示发散、上升B.表示能降逆、泄利C.表示向气、向血D.表示向阴、向阳E.以上均不是-答案B)者:(9)病变在上在外在表时一般宜选用药性属(B.降C.升浮D.沉降A.沉E.以上都不是答案C)者:(10)病势下陷者宜选用药性属(C.降A.凉B.寒D. 升E.以上均不宜答案D(11)升降浮沉的理论形成于:A.明朝时代C.魏晋时期D.金元时代B.秦汉时期E.宋朝时代答案D(1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升降浮沉是说明作用趋向的性能B.沉表示收敛固藏C.升浮属阳,沉降属阴D.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E.升降之性是由药物性状决定的答案E(13)肝火上炎时宜选用药性属()的药物:C.降逆A.上浮B.发散D.升提E.以上都不宜答案C二、B,型题A.病势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逆B.病势表现为向下,如泄利、脱肛、子宫下垂C.病势表现为向外,如自汗、盗汗D.病势表现为向内,如表证不解E.以上均不是(1)具有降的作用趋向的药物能治疗:(2)具有升的作用趋向的药物能治疗:7
7 D.甘、咸,温 E.辛、甘,寒 答案:B (4) 酒炙药物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有收敛作用 B.有降下作用 C.有升提作用 D.有下行作用 E.无影响 答案 C (5) 醋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有收敛作用 B.有降下作用 C.有升提作用 D.有下行作用 E.无影响 答案 A (6)盐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升提 B.下行 C.发散 D.收敛 E.无影响 答案 B (7)升浮药的作用趋向是: A.向上、向外 B.向下、向里 C.向气、向血 D.向阴、向阳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8)沉降药的作用趋向是: A.表示发散、上升 B.表示能降逆、泄利 C.表示向气、向血 D.表示向阴、向阳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B (9)病变在上在外在表时一般宜选用药性属( )者: A.沉 B.降 C.升浮 D.沉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10)病势下陷者宜选用药性属( )者: A.凉 B.寒 C.降 D.升 E.以上均不宜 答案 D (11)升降浮沉的理论形成于: A.明朝时代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金元时代 E.宋朝时代 答案 D (1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升降浮沉是说明作用趋向的性能 B. 沉表示收敛固藏 C.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D. 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 E. 升降之性是由药物性状决定的 答案 E (13)肝火上炎时宜选用药性属( )的药物: A.上浮 B.发散 C.降逆 D.升提 E.以上都不宜 答案 C 二、B1 型题 A.病势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呃逆 B.病势表现为向下,如泄利、脱肛、子宫下垂 C.病势表现为向外,如自汗、盗汗 D.病势表现为向内,如表证不解 E.以上均不是 (1) 具有降的作用趋向的药物能治疗: (2) 具有升的作用趋向的药物能治疗:
答案(1)A(2)BA.病变在上在表的疾病,如头痛、头晕B.病变在下在里的疾病,如腹痛、腹泻C.病势逆上者,如肝火上炎头痛、目赤D.病势陷下者,如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E.以上都不是(3)升浮药可治:(4)沉降药可治:答案(3)D(4) C第四节归经、A型题(1)中药归经指的是:B.药物寒热温凉四性A.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C.药物的五种滋味D.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E.药物对于机体有无毒副作用答案A(2)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学说B.寒热温凉四性C.脏腑经络学说D.药物的四气五味E.药物质地轻重升降浮沉趋向答案C(3)归经的依据是:A.脏腑经络学说B.所治的具体病证C.辛甘酸苦咸五味D.炮制所用的辅料E.寒热温凉四气答案B(4)酸枣仁具有较好的安神功效,能治失眠、心悸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A.归肝经E.归肺经B.归心经C.归肾经D.归脾经答案B(5)麻黄能发汗、平喘,用以治疗外感风寒、喘咳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A.归肝经B.归心经C.归肾经E.归肺经D.归脾经答案E(6)柴胡能疏肝解郁,用以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A.归肝经B.归心经C.归肾经D.归脾经E.归肺经答案A(7)白术能补气健脾,用以治疗食少便,皖腹胀满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A.归肝经B.归心经C.归肾经D.归脾经E.归肺经答案D(8)善治少阴头痛的药是:D.吴茱萸E.白芷A.羌活B.柴胡C.细辛答案C(8)善治阳明经头痛的药是:E.白芷A.独活B.柴胡C.细辛D.吴茱英答案E(9)善治厥阴肝经头痛的药是:A.独活B.羌活C.菓本E.白芷D.吴茱英答案D第五节毒性8
8 答案 (1)A (2)B A.病变在上在表的疾病,如头痛、头晕 B.病变在下在里的疾病,如腹痛、腹泻 C.病势逆上者,如肝火上炎头痛、目赤 D.病势陷下者,如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 E.以上都不是 (3) 升浮药可治: (4) 沉降药可治: 答案 (3) D (4) C 第四节 归经 一、A1 型题 (1)中药归经指的是: A.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B.药物寒热温凉四性 C.药物的五种滋味 D.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 E.药物对于机体有无毒副作用 答案 A (2)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 B.寒热温凉四性 C.脏腑经络学说 D.药物的四气五味 E.药物质地轻重升降浮沉趋向 答案 C (3)归经的依据是: A.脏腑经络学说 B.所治的具体病证 C.辛甘酸苦咸五味 D.炮制所用的辅料 E.寒热温凉四气 答案 B (4)酸枣仁具有较好的安神功效,能治失眠、心悸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 A.归肝经 B.归心经 C.归肾经 D.归脾经 E. 归肺经 答案 B (5)麻黄能发汗、平喘,用以治疗外感风寒、喘咳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 A.归肝经 B.归心经 C.归肾经 D.归脾经 E.归肺经 答案 E (6)柴胡能疏肝解郁,用以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 A.归肝经 B.归心经 C.归肾经 D.归脾经 E.归肺经 答案 A (7)白术能补气健脾,用以治疗食少便溏,脘腹胀满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 A.归肝经 B.归心经 C.归肾经 D.归脾经 E.归肺经 答案 D (8) 善治少阴头痛的药是: A.羌活 B.柴胡 C.细辛 D.吴茱萸 E.白芷 答案 C (8) 善治阳明经头痛的药是: A.独活 B.柴胡 C.细辛 D.吴茱萸 E.白芷 答案 E (9) 善治厥阴肝经头痛的药是: A.独活 B.羌活 C.藁本 D.吴茱萸 E.白芷 答案 D 第五节 毒性
一、Ai型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毒性是指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B.“毒药”历来是总括药饵之词C.无毒药用量过大也可能产生中毒反应D.毒药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甚大E.毒药一般没有利用价值答案D2、以下说法中错误者是:A.临床应用有毒药时要特别慎重B.要避免盲目使用有毒药物C.无毒药用量过大或使用过久也可能产生中毒反应D.毒药一般要经过炮制后才使用E.所有个体用药后的反应都是相同的答案E第五章中药的配伍一、A型题1.中药配伍中的相畏指的是:A.治疗目的相同的药物配伍应用B.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C.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或降低的配伍D.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功效降低或丧失的配伍E.以上都不是。答案B2.中药配伍中的相杀指的是:A.一种药物和另一种药有某些相同功效的配伍B.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配伍C.两种性能或功效相似药物的配伍D.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或消失的配伍E.以上均不是。答案B3.相须、相使配伍的共同点是什么:A.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B.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C.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D.产生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答案A4.大黄与芒硝的配伍关系属于: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E. 相反答案A5.一味药的毒副效应会被另一味药降低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是: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答案C6.一种药物的毒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关系,称为:A.相使C.相杀E.相反B.相畏D.相恶答案E7.药物的“七情”最早见于: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名医别录》D.《新修本草》E.《证类本草》9
9 一、A1 型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毒性是指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 B.“毒药”历来是总括药饵之词 C.无毒药用量过大也可能产生中毒反应 D.毒药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甚大 E.毒药一般没有利用价值 答案 D 2、以下说法中错误者是: A.临床应用有毒药时要特别慎重 B.要避免盲目使用有毒药物 C.无毒药用量过大或使用过久也可能产生中毒反应 D.毒药一般要经过炮制后才使用 E.所有个体用药后的反应都是相同的 答案 E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一、A1 型题 1.中药配伍中的相畏指的是: A.治疗目的相同的药物配伍应用 B.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C.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或降低的配伍 D.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功效降低或丧失的配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2.中药配伍中的相杀指的是: A.一种药物和另一种药有某些相同功效的配伍 B.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配伍 C.两种性能或功效相似药物的配伍 D.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或消失的配伍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B 3.相须、相使配伍的共同点是什么: A.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 B.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 C.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D.产生毒副作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4.大黄与芒硝的配伍关系属于: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E.相反 答案 A 5.一味药的毒副效应会被另一味药降低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答案 C 6.一种药物的毒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关系,称为: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恶 E.相反 答案 E 7.药物的“七情”最早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名医别录》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答案A二、B1型题A.性能功效相似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B.性能功效有部分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C.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D.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毒性的配伍E.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或消失的配伍(1)相恶的定义是:(2)相须的意义是:答案(1)E(5) AA.生南星与生姜配伍B.黄芪与茯苓配伍C.石膏与知母配伍D.黄芩与生姜配伍E.以上都不是(3)相使配伍是:(4)相恶配伍是:答案(3)B(4) DA.药物配伍时能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B.药物配伍时能互相拮抗而抵消、消弱原有功效C.药物配伍时能减轻或消除原有毒副作用D.药物配伍时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5)在用药时应避免的是:(6)在用药时属于配伍禁忌的是:答案(5)B(6) DA.石膏配知母B.当归配桂枝C.乌头配半夏D.干姜配细辛E.黄芪配茯苓(7)属相须配伍的是:(8)属相使配伍的是:(8) E答案(7)A第六章用药禁忌一、Ai型题(1)脾胃虚弱患者应忌食:A.鱼、虾、蟹等腥腹发物B.油炸粘腻食物、寒冷固硬食物、不易消化食物C.胡椒、辣椒、大蒜D.脂肪、动物内脏E.葱、蒜、萝卜答案B(2)临床应用属禁忌的是:A.相使B.相畏C.相杀D.相恶E.单行答案D(3)为配伍禁忌的是:A.甘草与芜花B.大戟与海藻C.贝母与半夏D.大戟与芜花E.白及与瓜萎答案A(4)中药配伍禁忌包括:A.相畏C.相须D.相杀E.相使B.十九畏答案B(5)与乌头相反的药:A.白及C.大戟D.甘草B.天南星E.瓜萎答案E10
10 答案 A 二、B1 型题 A.性能功效相似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B.性能功效有部分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 C.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D.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毒性的配伍 E.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或消失的配伍 (1)相恶的定义是: (2)相须的意义是: 答案 (1) E (5) A A.生南星与生姜配伍 B.黄芪与茯苓配伍 C.石膏与知母配伍 D.黄芩与生姜配伍 E.以上都不是 (3)相使配伍是: (4)相恶配伍是: 答案 (3) B (4) D A.药物配伍时能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 B.药物配伍时能互相拮抗而抵消、消弱原有功效 C.药物配伍时能减轻或消除原有毒副作用 D.药物配伍时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E.以上都不是 (5)在用药时应避免的是: (6)在用药时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答案 (5) B (6) D A.石膏配知母 B.当归配桂枝 C.乌头配半夏 D.干姜配细辛 E.黄芪配茯苓 (7) 属相须配伍的是: (8)属相使配伍的是: 答案 (7) A (8)E 第六章 用药禁忌 一、A1 型题 (1)脾胃虚弱患者应忌食: A.鱼、虾、蟹等腥膻发物 B.油炸粘腻食物、寒冷固硬食物、不易消化食物 C.胡椒、辣椒、大蒜 D.脂肪、动物内脏 E.葱、蒜、萝卜 答案 B (2)临床应用属禁忌的是: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恶 E.单行 答案 D (3)为配伍禁忌的是: A.甘草与芫花 B.大戟与海藻 C.贝母与半夏 D.大戟与芫花 E.白及与瓜蒌 答案 A (4)中药配伍禁忌包括: A.相畏 B.十九畏 C.相须 D.相杀 E.相使 答案 B (5)与乌头相反的药: A.白及 B.天南星 C.大戟 D.甘草 E.瓜蒌 答案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