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2.5 考1.本试卷共8页,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生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须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 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宇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蓓蕾(bei) 和煦(x) 碰撞( chuang) 无边无垠(yin) B.拮据(j 活泼(p) 执拗(m) 高屋建瓴(lng) C.胆怯(que) 避讳(hu) 允许(yn) 买楼还珠(d) D.倾注(qng) 魁梧(wa) 濒临(bin) 茅塞顿开(si) 2.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 神气一心旷神怡 解释:“神”有“精神”的意思。 判断:“神气”指精神饱满;“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B.绝境一络绎不绝 通的;没有出路”的意思 判断:“绝境”指没有出路的境地;“络绎不绝”指(人、马、车 不通 C.奥妙—莫名其妙 解释:“妙”有“美妙”的意思 判断:“奥妙”指深奥、美妙;“莫名其妙”指不知道它有多么的美妙 强壮一自强不息 解释:“强”有“力量大”的意思 判断:“强壮”指力量大、健壮;“自强不息”指自己不断使自己力量大,永远不懈。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才与常人在智力上有区别,在非智力方面有区别。通常情况下,在 非智力方面,天才往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这使命感究竟是 始终存在着,通过其言行体现出来,这种使命感就是他对自己生命 的责任心。 A如果就与其不如B.不是而是只要就 仅也但是并且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4.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娘子关的飞泉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涧泉,飞泉从山顶突出的山嘴上飘然而下,泉后的 山石在流水的浸涡下满是苔藓、葛藤。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 挂珠帘,靠着石壁悬垂下来;①,贴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就专等谁 来作画题诗了。飞泉流到谷底,如银河泻地,云翻水怒 掬拢成一泓清潭 再转山绕石,悠然而去 A.①又像是一轴素组 ②飞珠碎玉 B.①又像是一幅挂毯 ②珠飞玉碎 C.①又像是一幅挂毯 ②飞珠碎玉 D.①又像是一轴素绢 ②珠飞玉碎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与古人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了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对于后人而言 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我们 B.罗布泊在遥远的过去曾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激的生命绿洲,罗布泊的 “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C一个人从小到大,要上学,要交友,要找工作,……没有哪一样离得开与人交流,因 此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D.我国古代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 “长虹卧波。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车行在千里一色的大戈壁上,无言的大自然是那么的寥廓!这时候怎能不感觉到戈 璧的大美呢?或见一只苍鹰,盘旋在天,孤独而自在,俯看绝璧荒漠风动沙流;或见三 五峰駝,散立荒野,悠然而傲慢,根本不把人间几个世纪放在眼里;或见大片羊群,低 头疾进,像是迅遠移动着的散兵线,紧张而肃穆。戈壁如铁,茫无边际,高天地的美 在一瞬间给人一种震撼,一种提升,一种精神上的大享受。 A选段中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出车行在戈壁时,人们一定会对寥廓戈壁展现出来 的大美有所感觉 B.选段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骆驼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骆驼散立于荒野时 自在而孤高的形象 C.选段中把低头疾进的大片羊群比喻成“迅速移动着的散兵线”,形象地描绘出羊群前 进时,快速无声,惊恐不安的状态。 D.选段中三个“或见……”构成排比句,将苍鹰、骆驼、羊群放到戈壁的大背景中,描 绘出一幅高天阔地的壮美画面。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揭示忧患对国家命运重要性的语 句是: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8.名著阅读(3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①尊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 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 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 ,就是用③起兴, 引出④ 三、綜合性学习(共11分) 今年的5月4日,是我国第17个“科技传播日”。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科普意识,班 准备开展主题为“参与科普活动,增强科学精神”的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概括说明北京市科普工作的现状。(4分) 【材料一】 近年来北京市为了让科普工作更妤地走进城市社区,走近居民生活,加大了科普基 地的建设力度。已建成台湖科普园等市区科普示范基地180余个,科普示范村300余个, 金鱼池等社区重点科普项目330余个,杜区青少年“动手做”科学俱乐部29个。同时, 还希望通过科普活动,让居民能够直接受益,因此又出台了“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材料二】 0l年“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中,科普专家和志愿者走进社区,为居民演示“纱窗 托水”的科实验,使居民近距离地接触专家,学习掌握节水小窍门。有的居民说:“这回 可尝到‘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甜头儿了。”活动中还展出了许多节水节能的创意产品,例 如“雨水收集与利用”“脚踏节能环保阀门装置”“环保减排抽油烟机”,这些产品貼近老 百姓的生活。 【材料三】 2011年北京市民参与科普活动情况调查表 参与情况 参与过 听说但未参与 没听说过 活动项目 科技墙训 24.6% 48.8% 25.8% 科技展览 23.8% 46.1% 29.5% 科技咨询 2.2% 47.7% 29.3% 科普讲座 21.6% 49.1% 28.6% 科技周(日) 15.7 54.9% 9.3% 答: 10.你所在的小组还搜集到了以下材料。根据材料一请你概括说明科普工作在农村起到了 哪些作用;综合这两则材料,你又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4分) 【材料-】 自2006年以来,北京市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在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农业生产节能增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直接、间 接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如“山区板乘菇林下仿生态种植技术”的使用,就是利用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废弃的板粟枝权做原料种植板乘菇,实现了板乘、蘑菇双丰收。该项技术通过“科技团 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推广,目前已使农民累计增收800多万元。有关部门还 创建了农村人员培训基地,组建乡土人才资源库,致力于实现科技专家本地化、技术知 识本土化,最终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材料二】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 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 摘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1)作用: (2)结论 1l.班级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学科学,用科学”的倡议,请你为其拟写出三条具体可行的 建议。(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2-1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字,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续。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彼竭我最,故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偏 玉帛 (3)牺牲玉 鄙偏牺盈 牲 (4)彼竭我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 (2)一鼓作气 翻译: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敌作战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对 于曹列来说,作出可以追击齐军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 (1)条件: (2)过程: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一)阅读《苏醒中的母亲》,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苏醒中的母亲 张抗抗 ①年近八十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2002年秋天的一个凌晨, 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猝发脑出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准备手 米。 ②飞机在黑暗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 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我只是躯体在飞行,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③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一仅仅只是一天,脑部手 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了管 子,头顶上教着大面积的厚纱布…手术威功地清除了母亲大脑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 都松了口气。然后是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等 待是如此漫长,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 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④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秉。那个瞬间,脚下的地板也 随之战乘了。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阴郡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 突然一扇一扇地敞开。然而她不能说话,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她的意识是模糊的,只 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我们,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都与她一同沉默了。 ⑤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杋停用后的第二天夜晚。我悄悄走到妈妈床边,说:“妈 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⑥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妈妈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迷了一遍我的话,那句话却 变成了:“妈妈来了。” ⑦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⑧她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⑨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妈妈来了 那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业年时代传 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 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⑩媧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 ①母亲的语言功能一天天开始恢复。在病床上长久地输液保持一个姿势让她觉得难受, 她便不停地转动头部,企图挣脱鼻管。输氧的胶管常常从她鼻孔中脱落,护士一次次为她粘 贴胶布,并嘱咐她不要乱动。她惭愧地说:“是啊,我怎么……怎么老是要做……这个动作 呢。”她断断续续地用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⑩若是问她:“妈妈,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她总是回答说:“我没有不舒服。”真是 难以想象母亲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她只是静静地忍受着病痛,我从未听到过她抱怨,或是表 现出病人通常的那种烦躁。灾难过后的母亲,意识与语言的康复依然十分艰难缓慢。她明明 是醒过来了,但我时常觉得她好像还在一个长长的梦里游弋。但她天性里那种純真、善良, 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 03一天,母亲也许是听见了不知何处传来的乐曲声,她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 了。” ⑩母亲要做脑部CT,她躺在可移动的病床上,护工推着床下楼,经过医院的小花园。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