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学生的 行动指南,坚持提倡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只有用统 一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来凝聚人心,才能使人明荣知耻,发挥其“导 向”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他明确提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 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荣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 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 荣、以骄奢淫逸为耻”。①“八荣八耻”一一这看起来简单朴实的字眼,却是马克 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练。大学 生应把坚持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明辨是非、为人行事的座 右铭。这也是检验是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 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 南。大学生要自觉地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增强为祖国和为人民服 务的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本领。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说过,我们队伍里 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 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它鞭策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 领。大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知识的佼佼者,而且要成为掌握新本领的时代先锋, 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 思考题 1.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 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 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 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 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是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 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 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 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参见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 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1995年版, ①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17
17 趋向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学生的 行动指南,坚持提倡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只有用统 一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来凝聚人心,才能使人明荣知耻,发挥其“导 向”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他明确提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 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荣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 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 荣、以骄奢淫逸为耻”。①“八荣八耻”——这看起来简单朴实的字眼,却是马克 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练。大学 生应把坚持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明辨是非、为人行事的座 右铭。这也是检验是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 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 南。大学生要自觉地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增强为祖国和为人民服 务的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本领。早在 1939 年,毛泽东就说过,我们队伍里 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 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它鞭策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 领。大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知识的佼佼者,而且要成为掌握新本领的时代先锋, 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 思考题 1.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 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 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 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2.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 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是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 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 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 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参见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 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 1995 年版, ①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 年第 9 期
第83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 直到现在还是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 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 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过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 有些地方己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己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 现成的国家的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目地。”(参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 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 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 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己 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结合马克思恩格对待自己理论的态 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统一起来。 阅读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节选),《列宁选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5.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基础》,《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8.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 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 第 83 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 直到现在还是正确的.。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 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 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过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 有些地方己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己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 现成的国家的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目地。”(参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8~249 页)恩格斯在 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 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 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 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己 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10 页)。结合马克思恩格对待自己理论的态 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统一起来。 阅读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 版社 1995 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 版社 1995 年版。 3.列宁:《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节选),《列宁选集》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4.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5.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6.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 2 卷,人 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7.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基础》,《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8.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 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9.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 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1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0
19 9.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10.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1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 ·世界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 关键词 物质实践联系发展规律矛盾方法 20
20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 ·世界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 关键词 物质 实践 联系 发展 规律 矛盾 方法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 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 长过程。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 不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搞清的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形成了其发 展的多样性。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人通过劳动使自己 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显然, 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 提和物质基础。 人类也正是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 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 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 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 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 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 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 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 题。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些哲学家曾经谈到过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例 如,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 部意义。”①费尔巴哈也说过:“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 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 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 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②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25页。 ②《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21页。 21
21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 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 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 长过程。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 不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搞清的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形成了其发 展的多样性。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人通过劳动使自己 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显然, 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 提和物质基础。 人类也正是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 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 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 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 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 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 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 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 题。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些哲学家曾经谈到过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例 如,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 部意义。”①费尔巴哈也说过:“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 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 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 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② ①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3 卷,商务印书馆 1978 年版,第 325 页。 ②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第 6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