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 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 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的确发人深思。在人 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仍能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50多年了,随 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我 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①马克 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 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与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本 质相适应,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 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 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 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 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 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 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 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在研究 上述相应领域的普遍规律中产生而又为深化这种研究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 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 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对此作了说明。他说:“我不 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 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 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明确的表 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2 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 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 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的确发人深思。在人 类社会刚刚走过的 1 000 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马克思逝世已 100 多年了,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仍能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 150 多年了,随 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我 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①马克 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与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本 质相适应,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 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 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 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 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 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 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 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在研究 上述相应领域的普遍规律中产生而又为深化这种研究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 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 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 1886 年曾经对此作了说明。他说:“我不 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 40 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 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 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明确的表 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82 页
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站得高些, 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 我们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人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 的”。①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 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 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 时期。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活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 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地促进 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过 程。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 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大大 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 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 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工场手工业的长时 间发展,分工日益发达和深化,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在这样的基础上,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的约翰·凯伊发明的纺织机的普遍采 用,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 有很大的提高。到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英国己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 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在工业占优势的国家。182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 占世界工业产量的一半,1830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从1770年到1840年70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注①
3 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站得高些, 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 我们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人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 的”。①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 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 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 时期。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 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活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 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地促进 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过 程。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 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大大 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 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 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工场手工业的长时 间发展,分工日益发达和深化,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在这样的基础上,18 世纪 60 年代后,英国的约翰·凯伊发明的纺织机的普遍采 用,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 有很大的提高。到 19 世纪 30 年代末 40 年代初,英国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 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在工业占优势的国家。1820 年英国的工业产量 占世界工业产量的一半,1830 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从 1770 年到 1840 年 70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2 页注①
年间,英国工人每一个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法国于19世纪初开始 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迅速增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快。德国的 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落后于英国和法律,但到了19世纪30年代,也开始进入了工 业革命的阶段。此外,欧洲其他国家如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等国,由于资本主 义大工业的发展,到了19世纪上半叶也都先后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的这种巨大发展,既造成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确立和巩固, 也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不仅表现为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 而且表现为以机器大生产和雇用劳动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古老、陈旧的生产方 式,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 力巨大的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这种矛手工艺直的突出表现。在英国,自工业革 命开始后,就先后于1778、1793、1797、1810、1815、1819年多次发生过局部 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则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此后于1836年和 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 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 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 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 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 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 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①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 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 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 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 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一一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 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 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 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 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和发 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在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进, 也创造出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工厂制度的建立,不仅使无产阶级数量迅速扩大,而且使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278页
4 年间,英国工人每一个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0 倍。法国于 19 世纪初开始 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迅速增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快。德国的 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落后于英国和法律,但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也开始进入了工 业革命的阶段。此外,欧洲其他国家如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等国,由于资本主 义大工业的发展,到了 19 世纪上半叶也都先后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的这种巨大发展,既造成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确立和巩固, 也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不仅表现为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 而且表现为以机器大生产和雇用劳动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古老、陈旧的生产方 式,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 力巨大的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这种矛手工艺直的突出表现。在英国,自工业革 命开始后,就先后于 1778、1793、1797、1810、1815、1819 年多次发生过局部 性的经济危机,1825 年则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此后于 1836 年和 1847 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 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 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 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 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 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 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①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 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 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 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 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 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 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 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 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和发 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在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进, 也创造出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工厂制度的建立,不仅使无产阶级数量迅速扩大,而且使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7-278 页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机器在工业在资本主 义基础上的发展,不仅没有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境遇得到改善,相反地,却 使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延长劳动时 间、增大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等手段,拼命压榨工人 血汗。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工人们不甘心这种境遇,他们开 始采取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形式进行反抗和斗争。然而,破坏机器的运动遭到 政府和资本家的残酷镇压,而且带来的是机器更加广泛的采用。斗争的实践使工 人进而采取罢工等形式,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展开经济 斗争。但初期的这种斗争也还只是自发的、零散的。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一是1825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 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又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 盾。马克思指出,从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 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①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 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 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 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议;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 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一一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 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 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 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 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 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在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 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 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 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 践基础。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 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 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5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机器在工业在资本主 义基础上的发展,不仅没有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境遇得到改善,相反地,却 使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延长劳动时 间、增大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等手段,拼命压榨工人 血汗。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工人们不甘心这种境遇,他们开 始采取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形式进行反抗和斗争。然而,破坏机器的运动遭到 政府和资本家的残酷镇压,而且带来的是机器更加广泛的采用。斗争的实践使工 人进而采取罢工等形式,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展开经济 斗争。但初期的这种斗争也还只是自发的、零散的。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西欧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一是 1825 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 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又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 盾。马克思指出,从 30 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 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①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 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 世纪 30 至 40 年代,英国、 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 年在法国里昂 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 年举行第二次起议;1838 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 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 年在德国西 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 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 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 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 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在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 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 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 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 践基础。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 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 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7 页
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这种基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样的时 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但是,只有这些客观条件还不够, 还只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 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才变成了现实。 马克思(1818-1883)诞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家乡茵省是当时德国经 济和政治最发达的省份,他后来上大学的波恩和柏林也是当时普鲁士专制政府的 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地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 职业”①:1841年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在《莱茵报》上撰写和发展多篇论文,就 积极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进行辩护:而当他实现由激进 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就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就对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②的现状作了有力的鞭挞,对“把 我们文明社会的这些‘野蛮人’变成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充满了信心。 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莱菌省的一个工厂主家庭。在17岁时,由于父 亲的坚持而轰学习商,这使恩格斯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穷苦的工人群众。1842年 他写作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群众的残酷剥削。1845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时,他更是深情地告诉工人们:“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 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 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各级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次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 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 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 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恩格 斯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经过60年代中期创立和和领导第一国际;一 直到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开创和 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半争所具有 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 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 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一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73页。 6
6 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这种基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样的时 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但是,只有这些客观条件还不够, 还只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 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才变成了现实。 马克思(1818-1883)诞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家乡茵省是当时德国经 济和政治最发达的省份,他后来上大学的波恩和柏林也是当时普鲁士专制政府的 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地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 职业”①;1841 年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在《莱茵报》上撰写和发展多篇论文,就 积极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进行辩护;而当他实现由激进 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就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就对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②的现状作了有力的鞭挞,对“把 我们文明社会的这些‘野蛮人’变成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充满了信心。 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莱菌省的一个工厂主家庭。在 17 岁时,由于父 亲的坚持而轰学习商,这使恩格斯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穷苦的工人群众。1842 年 他写作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群众的残酷剥削。1845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时,他更是深情地告诉工人们:“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 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 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③ 马克思恩格斯各级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次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 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 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 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 19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马克思恩格 斯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经过 60 年代中期创立和和领导第一国际;一 直到 90 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开创和 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半争所具有 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 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 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 19 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459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43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第 27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