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阻共轭是指共轭链分子轨道上不存在“缺陷”, 整个共轭链的π电子离城不受响。因此,这类聚合物 是较好的导电材料或半导体材料。例如反式聚乙炔, 聚苯撑、聚并苯、热解聚丙烯腈等,都是无阻共轭链 的例子。顺式聚乙炔分子链发生扭曲,π电子离域受 到一定阻碍,因此,其电导率低于反式聚乙炔。 聚乙炔 顺式:0=107Q1cm-1 CH=CH一CH=CH 反式:0=103Q1cm1 聚苯撑 g=10-301.cm-1 聚并苯 0=10401.cm-1 热解聚丙烯腈 0=10101cm-1
22 无阻共轭是指共轭链分子轨道上不存在“缺陷” , 整个共轭链的π电子离城不受响。因此,这类聚合物 是较好的导电材料或半导体材料。例如反式聚乙炔, 聚苯撑、聚并苯、热解聚丙烯腈等,都是无阻共轭链 的例子。顺式聚乙炔分子链发生扭曲,π电子离域受 到一定阻碍,因此,其电导率低于反式聚乙炔。 CH CH CH CH 聚乙炔 顺式:σ=10-7Ω-1·cm-1 反式:σ=10-3Ω-1·cm-1 聚苯撑 σ=10-3Ω-1·cm-1 聚并苯 σ=10-4Ω-1·cm-1 N N N N N 热解聚丙烯腈 σ=10-1Ω-1·cm-1
2.2.2共轭聚合物的掺杂及导电性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尽管共轭聚合物有较强的导 电倾向,但电导率并不高。反式聚乙炔虽有较高的电 导率,但精细的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电子受体型的聚 合催化剂残留所致。如果完全不含杂质,聚乙炔的电 导率也很小。然而,共轭聚合物的能隙很小,电子亲 和力很大,这表明它容易与适当的电子受体或电子给 体发生电荷转移。例如,在聚乙炔中添加碘或五氧化 砷等电子受体,由于聚乙炔的π电子向受体转移,电 导率可增至1021cm1,达到金属导电的水平。另一 方面,由于聚乙炔的电子亲和力很大,也可以从作为 电子给体的碱金属接受电子而使电导率上升。这种因 添加了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而提高电导率的方法称为 掺杂
23 2.2.2 共轭聚合物的掺杂及导电性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尽管共轭聚合物有较强的导 电倾向,但电导率并不高。反式聚乙炔虽有较高的电 导率,但精细的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电子受体型的聚 合催化剂残留所致。如果完全不含杂质,聚乙炔的电 导率也很小。然而,共轭聚合物的能隙很小,电子亲 和力很大,这表明它容易与适当的电子受体或电子给 体发生电荷转移。例如,在聚乙炔中添加碘或五氧化 砷等电子受体,由于聚乙炔的π电子向受体转移,电 导率可增至104Ω-1·cm-1 ,达到金属导电的水平。另一 方面,由于聚乙炔的电子亲和力很大,也可以从作为 电子给体的碱金属接受电子而使电导率上升。这种因 添加了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而提高电导率的方法称为 “掺杂”
共轭聚合物的掺杂与无机半导体掺杂不同,其掺 杂浓度可以很高,最高可达每个链节0.1个掺杂剂分子 随掺杂量的增加,电导率可由半导体区增至金属 区。掺杂的方法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前者 有气相掺杂、液相掺杂、电化学掺杂、光引发掺杂等 后者有离子注入法等。掺杂剂有很多种类型,下面是 一小 些主要品种。 (1)电子受体 卤素:C2,Br2,2,ICl,ICL3,IBr,Fs 路易氏酸:PFs,As,SbFs,BF3,BCL3,BBr3,SO3 质子酸:HF,HCl,HNO3,H2SO4,HCIO4, FSOH,CISOH,CFSOH 过渡金属卤化物:TaFs,WFs,BiFs,TiCL4,ZrCl4, MoCls,FeCls
24 共轭聚合物的掺杂与无机半导体掺杂不同,其掺 杂浓度可以很高,最高可达每个链节0.1个掺杂剂分子。 随掺杂量的增加,电导率可由半导体区增至金属 区。掺杂的方法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前者 有气相掺杂、液相掺杂、电化学掺杂、光引发掺杂等, 后者有离子注入法等。掺杂剂有很多种类型,下面是 一些主要品种。 (1) 电子受体 卤素:Cl2,Br2,I2,ICl,ICI3,IBr,IF5 路易氏酸:PF5,As,SbF5,BF3,BCI3,BBr3,SO3 质子酸:HF,HCl,HNO3,H2SO4,HCIO4, FSO3H,ClSO3H,CFSO3H 过渡金属卤化物:TaF5,WFs,BiF5,TiCl4,ZrCl4, MoCl5,FeCl3
过渡金属化合物:AgCIO3,AgBF4,H2IrCl6, La(NO:)3,Ce(NO3)3 有机化合物;四氰基乙烯(TCNE), 四氰代二次甲 基苯醌(TCNQ),四氯对苯醌、二氯二氰代苯醌 (DDQ (2)电子给体 碱金属:Li,Na,K,Rb,Cs。 电化学掺杂剂:RN,RP*(R=CH3,C,H等) 如果用P表示共轭聚合物,P表示共轭聚合物的 基本结构单元(如聚乙炔分子链中的一CH=),A 和D分别表示电子受体和电子给予体,则掺杂可用下 述电荷转移反应式来表示: Px+xyA (P+A) Px+xyD (P'D)
25 过渡金属化合物: AgClO3 , AgBF4 , H2 IrCl6 , La(NO3 )3,Ce(NO3 )3 有机化合物;四氰基乙烯(TCNE),四氰代二次甲 基苯醌(TCNQ),四氯对苯醌、二氯二氰代苯醌 (DDQ) (2) 电子给体 碱金属:Li,Na,K,Rb,Cs。 电化学掺杂剂:R4N+ ,R4P+(R= CH3,C6H5等)。 如果用Px表示共轭聚合物,P表示共轭聚合物的 基本结构单元(如聚乙炔分子链中的-CH=),A 和D分别表示电子受体和电子给予体,则掺杂可用下 述电荷转移反应式来表示:
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分别接受或给出一个电子变 成负离子A或正离子D*,但共轭聚合物中每个链节 (P)却仅有y(y≤0.1)个电子发生了迁移。这种部 分电荷转移是共轭聚合物出现高导电性的极重要因素。 从图6一3、图6一4可见,当聚乙炔中掺杂剂含量y从0 增加到0.01时,其电导率增加了7个数量级,电导活 化能则急剧下降。 0.5 0.3 0.2 0.020.040.060.080.1 0.020.040.060.080.10 掺杂剂浓度(y) 势杂剂浓度〔) 图6一3聚乙炔电导率与 图6一4 聚乙炔电导活化能 掺杂剂浓度的关系 与掺杂剂浓度的关系 29
26 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分别接受或给出一个电子变 成负离子A-或正离子D+ ,但共轭聚合物中每个链节 (P)却仅有y(y≤0.1)个电子发生了迁移。这种部 分电荷转移是共轭聚合物出现高导电性的极重要因素。 从图6—3、图6—4可见,当聚乙炔中掺杂剂含量y从0 增加到0.01时,其电导率增加了7个数量级,电导活 化能则急剧下降。 图6—3 聚乙炔电导率与 图 6—4 聚乙炔电导活化能 掺杂剂浓度的关系 与掺杂剂浓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