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一一混凝土 混凝土广义的定义是由胶凝材料将其它散状、块状或纤维材料胶结而成的固体复合材料, 根据所用胶凝材料的不同分为水泥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树脂 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普遍的是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又按其体积密 度的大小,分为重混凝土(p.>2600kg/m)、普通混凝土(p。=2000~2500kg/m3)和轻混 凝土(p。<1950kg/m),其中用量最大的为普通混凝土,简称为“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是水泥、粗骨料(又称粗集料或石子)、细骨料(又称细集料或砂 子)和水(及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掺入的外加剂)。混合后的四种材料,在凝结前称为混凝土拌 合物,又称新拌混凝土。 四种材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 粗骨料起总的骨架作用,砂和水泥浆(水泥砂浆)填充粗骨料的空隙、包裹粗骨料的表 面。 在水泥砂浆中,砂起骨架作用,水泥浆填充砂的空隙、包裹砂的表面,从而使混凝土拌 合物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即在混凝土凝结前(施工成型阶段),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浆起 到了粘结和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和易性:在硬化后,水泥浆变成水泥石,则起 到了胶结作用,将粗、细骨料胶结为一整体,成为固体复合材料。粗、细骨料在混凝土起到了 骨架作用,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并可减小混凝土的变形和降低造价。 工程上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有:(1)满足施工所需的和易性:(2)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 (3)满足与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4)变形值应较小以满足抗裂性等性能的要求;(5)经济 上应合理,即水泥用量应少。 要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就必须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此外,还必须合 理地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正确、合理地施工以及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一)水泥 水泥主要考虑二个方面: 一是:水泥的品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混凝土所处环境来进行选择: 二是: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来选择。即水泥的强度等级应 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适应。对于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水泥标号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一 2.5倍为宜:对于高强度混凝土,水泥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比值可以小于1,但一般也不 宜小于0.8。因为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较少的水泥用量(较大的水 灰比)即可满足强度要求,但水灰比过大,会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耐久性带来 不利影响:而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士时,会因水灰比/C太小而影响混凝 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因水泥用量大而显著增加水化热和混凝土的各种变形,同时混凝土的强度 也不易得到保证,经济上也不合理
学习指导——混凝土 混凝土广义的定义是由胶凝材料将其它散状、块状或纤维材料胶结而成的固体复合材料。 根据所用胶凝材料的不同分为水泥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树脂 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普遍的是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又按其体积密 度的大小,分为重混凝土(ρo>2600 ㎏/m3)、普通混凝土(ρo = 2000~2500 ㎏/m3)和轻混 凝土(ρo<1950 ㎏/m3),其中用量最大的为普通混凝土,简称为“混凝土”。 一、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是水泥、粗骨料(又称粗集料或石子)、细骨料(又称细集料或砂 子)和水(及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掺入的外加剂)。混合后的四种材料,在凝结前称为混凝土拌 合物,又称新拌混凝土。 四种材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 粗骨料起总的骨架作用,砂和水泥浆(水泥砂浆)填充粗骨料的空隙、包裹粗骨料的表 面。 在水泥砂浆中,砂起骨架作用,水泥浆填充砂的空隙、包裹砂的表面,从而使混凝土拌 合物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即在混凝土凝结前(施工成型阶段),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浆起 到了粘结和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和易性;在硬化后,水泥浆变成水泥石,则起 到了胶结作用,将粗、细骨料胶结为一整体,成为固体复合材料。粗、细骨料在混凝土起到了 骨架作用,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并可减小混凝土的变形和降低造价。 工程上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有:(1)满足施工所需的和易性;(2)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 (3)满足与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4)变形值应较小以满足抗裂性等性能的要求;(5)经济 上应合理,即水泥用量应少。 要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就必须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此外,还必须合 理地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正确、合理地施工以及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一) 水泥 水泥主要考虑二个方面: 一是:水泥的品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混凝土所处环境来进行选择; 二是: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来选择。即水泥的强度等级应 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适应。对于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水泥标号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 1.5~ 2.5 倍为宜;对于高强度混凝土,水泥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比值可以小于 1,但一般也不 宜小于 0.8。因为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较少的水泥用量(较大的水 灰比)即可满足强度要求,但水灰比过大,会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耐久性带来 不利影响;而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会因水灰比 W/C 太小而影响混凝 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因水泥用量大而显著增加水化热和混凝土的各种变形,同时混凝土的强度 也不易得到保证,经济上也不合理
(二)粗、细骨料 1、粗、细骨料中的杂质含量要少。 粘土等粉状物(淤泥、砂粉、石粉)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增加用水量,同时, 由于它们对骨料的包复,可大大降低骨料与水泥石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降低,变形增大。 泥块,即块状的粘土或淤泥等,其对混凝士性质的影响与粘士相同,但影响程度更大, 因其颗粒不易散开,给混凝土带来的缺陷大于粉状的粘土。 氯盐对钢筋有锈蚀作用。 硫酸盐、硫化物、有机质对水泥石具有腐蚀作用。 云母、轻物质等本身强度低,并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 性、变形等均不利。 粗骨料和细骨料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易和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N,0、K,0)起反应,即碱 骨料反应。该反应生成吸水膨胀的凝胶,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粗骨料中所含杂质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大于细骨料中所含杂质。 2、粗、细骨料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总体要求是总的表面积小、总的空隙率小。总表面积小,用于包裹的水泥(砂)浆少、总 的空隙率小(砂石的填充程度高)则用于填充的水泥浆少,可提高混凝士的性能,节省水泥的 用量 (1)粗细程度 细骨料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米表示,此值越大,砂越粗。 砂过粗时,因其总的表面积减少明显,吸附水份的能力显著降低,会引起混凝士拌合物离 析、分层。砂过细,则又会增加水泥用量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也不利。故对于配制各种流动性的混凝土,特别是流动性大的混凝土(如流态混凝土、泵送混 凝士等),宜优先采用中砂。配制低流动性的混凝士或富混凝士(水泥用量多的混凝士)宜选 用粗砂。 粗骨料的粗细用最大粒径来表示,即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来表示。最大粒径大,粗骨料总 体上粗。 配制中等以下强度的混凝土,应尽量选择最大粒径较大的粗骨料。但最大粒径不是越大越 好。规范要求:应满足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对混 凝土实心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但配制高强度混凝土 时,则必须限制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16m或20m。 (2)粗、细骨料的级配。 级配表示大小颗粒的搭配程度。级配好,即搭配好,亦即大小颗粒间的空隙率小。因此, 级配好的骨料可降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有利于改善混凝士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
(二)粗、细骨料 1、粗、细骨料中的杂质含量要少。 粘土等粉状物(淤泥、砂粉、石粉)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增加用水量,同时, 由于它们对骨料的包复,可大大降低骨料与水泥石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降低,变形增大。 泥块,即块状的粘土或淤泥等,其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与粘土相同,但影响程度更大, 因其颗粒不易散开,给混凝土带来的缺陷大于粉状的粘土。 氯盐对钢筋有锈蚀作用。 硫酸盐、硫化物、有机质对水泥石具有腐蚀作用。 云母、轻物质等本身强度低,并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 性、变形等均不利。 粗骨料和细骨料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易和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Na2O、K2O)起反应,即碱 骨料反应。该反应生成吸水膨胀的凝胶,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粗骨料中所含杂质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大于细骨料中所含杂质。 2、粗、细骨料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总体要求是总的表面积小、总的空隙率小。总表面积小,用于包裹的水泥(砂)浆少、总 的空隙率小(砂石的填充程度高)则用于填充的水泥浆少,可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节省水泥的 用量。 (1)粗细程度 细骨料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来表示,此值越大,砂越粗。 砂过粗时,因其总的表面积减少明显,吸附水份的能力显著降低,会引起混凝土拌合物离 析、分层。砂过细,则又会增加水泥用量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也不利。故对于配制各种流动性的混凝土,特别是流动性大的混凝土(如流态混凝土、泵送混 凝土等),宜优先采用中砂。配制低流动性的混凝土或富混凝土(水泥用量多的混凝土)宜选 用粗砂。 粗骨料的粗细用最大粒径来表示,即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来表示。最大粒径大,粗骨料总 体上粗。 配制中等以下强度的混凝土,应尽量选择最大粒径较大的粗骨料。但最大粒径不是越大越 好。规范要求:应满足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 3/4。对混 凝土实心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2,且不得超过 50mm。但配制高强度混凝土 时,则必须限制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 16mm 或 20mm。 (2)粗、细骨料的级配。 级配表示大小颗粒的搭配程度。级配好,即搭配好,亦即大小颗粒间的空隙率小。因此, 级配好的骨料可降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
度、耐久性,减小混凝土的变形。粗骨料级配对性质的影响大于细骨料级配的影响。 细骨料的级配用级配区来表示,并主要以0.63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有三个级配 区,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应完全处于三个级配区中的任意一个级配区以内(或除5.00mm、 0.63m筛的累计筛余外,其它各筛的累计筛余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百分率不得大于 5%)。否则为级配不合格. 粗骨料的级配有:连续级配、间断级配和单粒级。连续级配是粒径由大至小为连续变化, 各粒径均含有相当的数量。连续级配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为工程中最常用的级配形式: 间断级配是以二个或二个以上粒径相差较大的颗粒组成,即粒径变化为间断式。理论上讲,间 断级配可获得较小的空隙率,但因大小粒径相关悬殊,易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尤其是流动性 大的混凝土:单粒级是仅以一个粒径为主,因空隙率太大,不使用。只用于配制间断级配或连 续级配。 级配不合格的骨料应进行调整,即以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骨料按适当比例混合,使级配合 (3)粗、细骨料的粒形与表面状况根据骨料的表面状况,将粗骨料分为碎石和卵石, 细骨料分为破碎砂、山砂与河砂、海砂。 碎石、破碎砂、山砂较卵石、河砂、海砂的棱角多,表面粗糙,比表面积较大,拌制混凝 土时用水量较多(流动性相同时)或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小(用水量相同时),但由于它们与水 泥石的界面粘结较牢,故混凝土强度较高。上述差异在水灰比(W/C)<0.65时出现,当水灰 比(W/C)<0.40时上述差异特别明显。且粗骨料的影响大于细骨料。 针状或片状粒形的粗骨料,其比表面积大,特别是它们的内摩擦力大、也易折断,故含量 多时会增大粗骨料的表面积和空隙率,从而会降低混凝士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增加用水量和水 泥用量,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大变形。故应限制它们的含量,特别在配制高强度 混凝土对。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山砂表面粗糙,有利于粘结,但其含有的粘土等杂质量较多,故用山 砂拌制的混凝土的性能较差,一般不宜选用山砂或需按专门的有关规定使用。 (4)粗骨料的强度。粗骨料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碎石的强度用岩石 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表示,卵石的强度用压碎指标值表示。压碎指标值越小,粗骨料的强 度越高。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以上 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5)粗、细骨料的坚固性。粗、细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 裂的能力称为坚固性。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或有抗疲劳、耐磨、 抗冲击、抗冻等要求的混凝土中使用的粗、细骨料的坚固性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坚固性用硫酸 钠饱和溶液法检验。 (三)水
度、耐久性,减小混凝土的变形。粗骨料级配对性质的影响大于细骨料级配的影响。 细骨料的级配用级配区来表示,并主要以 0.63mm 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有三个级配 区,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应完全处于三个级配区中的任意一个级配区以内(或除 5.00mm、 0.63mm 筛的累计筛余外,其它各筛的累计筛余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百分率不得大于 5%)。否则为级配不合格。 粗骨料的级配有:连续级配、间断级配和单粒级。连续级配是粒径由大至小为连续变化, 各粒径均含有相当的数量。连续级配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为工程中最常用的级配形式; 间断级配是以二个或二个以上粒径相差较大的颗粒组成,即粒径变化为间断式。理论上讲,间 断级配可获得较小的空隙率,但因大小粒径相关悬殊,易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尤其是流动性 大的混凝土;单粒级是仅以一个粒径为主,因空隙率太大,不使用。只用于配制间断级配或连 续级配。 级配不合格的骨料应进行调整,即以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骨料按适当比例混合,使级配合 格。 (3)粗、细骨料的粒形与表面状况 根据骨料的表面状况,将粗骨料分为碎石和卵石, 细骨料分为破碎砂、山砂与河砂、海砂。 碎石、破碎砂、山砂较卵石、河砂、海砂的棱角多,表面粗糙,比表面积较大,拌制混凝 土时用水量较多(流动性相同时)或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小(用水量相同时),但由于它们与水 泥石的界面粘结较牢,故混凝土强度较高。上述差异在水灰比(W/C)<0.65 时出现,当水灰 比(W/C)<0.40 时上述差异特别明显。且粗骨料的影响大于细骨料。 针状或片状粒形的粗骨料,其比表面积大,特别是它们的内摩擦力大、也易折断,故含量 多时会增大粗骨料的表面积和空隙率,从而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增加用水量和水 泥用量,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大变形。故应限制它们的含量,特别在配制高强度 混凝土时。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山砂表面粗糙,有利于粘结,但其含有的粘土等杂质量较多,故用山 砂拌制的混凝土的性能较差,一般不宜选用山砂或需按专门的有关规定使用。 (4)粗骨料的强度。粗骨料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碎石的强度用岩石 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表示,卵石的强度用压碎指标值表示。压碎指标值越小,粗骨料的强 度越高。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 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 以上 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5)粗、细骨料的坚固性。粗、细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 裂的能力称为坚固性。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或有抗疲劳、耐磨、 抗冲击、抗冻等要求的混凝土中使用的粗、细骨料的坚固性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坚固性用硫酸 钠饱和溶液法检验。 (三)水
拌合及养护混凝土用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凝结、有损于强度发展、降 低混凝土耐久性、加快钢筋腐蚀及导致预应力钢筋脆断、污染混凝土表面等酸类、盐类及其它 物质。有害物质(主要指硫酸盐、硫化物、氯化物、不溶物等)的含量及H值需满足标准的 要求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如自来水)或清洁的地下水、地表水均可以使用。海水可 用于拌制素混凝士土(不配钢筋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也 不宜拌制有饰面要求的混凝土。工业废水、水质不明的地下水、地表水等其它水,需检验合格 后方能使用。 二、混凝土的和易性 1、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的含义。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并能获得均匀密实结构 的性能。主要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易与产生流动、易于输送 和易于充满混凝土模板的性质。是混凝土和易性中最重要的性质。一定的流动性保证了混凝土 构件或结构的形状与尺寸以及构件或结构的密实性。对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2)粘聚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其整体均匀一致的能力。粘聚性好可保 证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浇灌、成型等过程中,不发生分层、离析,即保证硬化后混凝土内部 结构均匀。此项性质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较大的影响。 分层有外分层和内分层。外分层是从结构断面上看,粗的在下方,越向上越细,最上方 为水及水泥浆:内分层是在钢筋或较粗的骨料下方,形成的由水及水泥稀浆所填充的空窝。 离析也常有二种情况,一是水泥浆从中分离出来,对于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士易发生,若 成型时模板漏浆,则会形成“蜂窝”;另一种是干硬性混凝土中,粗骨料易从中分离出来。 (3)保水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的能力。保水性好可保证混凝土拌 合物在输送、成型及凝结过程中,不发生大的或严重的泌水,既可避免由于泌水产生的大量的 连通毛细孔隙,又可避免由于泌水,使水在粗骨料和钢筋下部聚积所造成的界面粘结缺陷。如 水份积聚在模板附近,则会出现“麻面”。保水性对混凝士的强度、耐久性及表面质量有较大 的影响。 2、和易性的测定与表示 目前,仅能测定拌合物的流动性,而粘聚性和保水性则凭经验观察和评定。混凝土拌合物 的流动性常用下述二种方法来测定。 (1)坍落度法:该法测定的是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作用下坍落的尺寸(m),称为坍 落度。坍落度越大则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该法适合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40(37.5) mm,且坍落度大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 (2)维勃稠度法:用来测定混凝士拌合物在机械振动力作用下的流动性,适用于流动性
拌合及养护混凝土用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凝结、有损于强度发展、降 低混凝土耐久性、加快钢筋腐蚀及导致预应力钢筋脆断、污染混凝土表面等酸类、盐类及其它 物质。有害物质(主要指硫酸盐、硫化物、氯化物、不溶物等)的含量及 pH 值需满足标准的 要求。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如自来水)或清洁的地下水、地表水均可以使用。海水可 用于拌制素混凝土(不配钢筋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也 不宜拌制有饰面要求的混凝土。工业废水、水质不明的地下水、地表水等其它水,需检验合格 后方能使用。 二、混凝土的和易性 1、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的含义。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并能获得均匀密实结构 的性能。主要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流动性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易与产生流动、易于输送 和易于充满混凝土模板的性质。是混凝土和易性中最重要的性质。一定的流动性保证了混凝土 构件或结构的形状与尺寸以及构件或结构的密实性。对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2)粘聚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其整体均匀一致的能力。粘聚性好可保 证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浇灌、成型等过程中,不发生分层、离析,即保证硬化后混凝土内部 结构均匀。此项性质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较大的影响。 分层有外分层和内分层。外分层是从结构断面上看,粗的在下方,越向上越细,最上方 为水及水泥浆;内分层是在钢筋或较粗的骨料下方,形成的由水及水泥稀浆所填充的空窝。 离析也常有二种情况,一是水泥浆从中分离出来,对于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易发生,若 成型时模板漏浆,则会形成“蜂窝”;另一种是干硬性混凝土中,粗骨料易从中分离出来。 (3)保水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的能力。保水性好可保证混凝土拌 合物在输送、成型及凝结过程中,不发生大的或严重的泌水,既可避免由于泌水产生的大量的 连通毛细孔隙,又可避免由于泌水,使水在粗骨料和钢筋下部聚积所造成的界面粘结缺陷。如 水份积聚在模板附近,则会出现“麻面”。保水性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表面质量有较大 的影响。 2、和易性的测定与表示 目前,仅能测定拌合物的流动性,而粘聚性和保水性则凭经验观察和评定。混凝土拌合物 的流动性常用下述二种方法来测定。 (1)坍落度法:该法测定的是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作用下坍落的尺寸(mm),称为坍 落度。坍落度越大则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该法适合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 40(37.5) mm,且坍落度大于 10mm 的混凝土拌合物。 (2)维勃稠度法:用来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在机械振动力作用下的流动性,适用于流动性
较小的混凝土拌合物。该法测定的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机械振动力作用下,下坍到规定程度时的 时间(s),称为维勃稠度。维勃稠度越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小。该法适合粗骨料最大粒 径小于40(37.5)mm,且维勃稠度在5~30s的混凝土拌合物。 用插捣棒轻轻敲击已坍落的混凝土拌合物,若该混凝土拌合物整体缓慢下沉,则为粘聚 性良好,若该混凝土拌合物突然倒坍或部分崩坍或产生离析则为粘聚性不良。若坍落度筒提起 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好。 3、流动性指标的选择 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拌合物,施工容易,但水泥浆用量多,不利于节约水泥,且易产生离析 和泌水现象,对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质也不利。流动性小的混凝土拌合物,施工较困难,但水泥 浆用量少有利于节约水泥,且对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质较为有利。因此在不影响施工操作和保证 密实成型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流动性。流动性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断面的大小 配筋的疏密程度,及施工条件(免振捣、人工成型或采用机械振捣等)合理确定。 2、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1)水泥浆用量多则流动性好。但水泥浆过多会造成流浆、泌水、分层和离析,即粘聚 性和保水性变差,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而使变形增加。即水泥浆过多时对混凝土的 性质并非有利。水泥浆过少,则不能充满骨料的空隙或不能很好地包裹骨料颗粒表面,润滑和 粘结作用差,使流动性和粘聚性降低,易出现崩坍现象。故水泥浆的用量应以满足流动性为准 不宜过多。 (2)水泥浆的稠度水泥浆稠度取决于水灰比。水灰比过小,水泥浆稠度过大,则流动 性过小,使得难以成型或不能密实成型。水灰比过大,则水泥浆较稀,流动性大,但粘聚性和 保水性较差。水灰比过大,则造成流浆、离析,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应强调的 是水灰比是由强度要求确定的,并需满和耐久性要求,而不是由和易性要求确定的。要保证有 较好的和易性,水灰比要适当,既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这一点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水泥强度 等级来保证。 水泥浆的数量和稠度取决于用水量和水灰比。实际上用水量是影响混凝土流动性最大的因 素。并且当用水量一定时,水泥用量适当变化(增减50~100kg/m)时,基本上不影响混凝土 拌合物的流动性,即流动性基本上保持不变。这种关系称为固定用水量法则。由此可知,在用 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水灰比可配制出流动性相同而强度不同的混凝土。该法则在配 合比的调整中会经常用到。 (3)砂率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率称为砂率。砂率对混凝士的和易性影响 较大。砂率过小,则水泥砂浆总的量少,不足以填充粗骨料的空隙、并有富余来包裹粗骨料的 表面,造成流动性变差,特别是粘聚性和保水性也差,即易崩坍、离析,此外对混凝土的其它 性能也不利。砂率也不能过大,砂的空隙需由水泥浆来填充,砂的表面也需有一定厚度的水泥 浆包裹层,砂率大,则在水泥浆数量一定时,相对减薄了起到润滑骨料作用的水泥浆层厚度
较小的混凝土拌合物。该法测定的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机械振动力作用下,下坍到规定程度时的 时间(s),称为维勃稠度。维勃稠度越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小。该法适合粗骨料最大粒 径小于 40(37.5)mm,且维勃稠度在 5~30s 的混凝土拌合物。 用插捣棒轻轻敲击已坍落的混凝土拌合物,若该混凝土拌合物整体缓慢下沉,则为粘聚 性良好,若该混凝土拌合物突然倒坍或部分崩坍或产生离析则为粘聚性不良。若坍落度筒提起 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好。 3、流动性指标的选择 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拌合物,施工容易,但水泥浆用量多,不利于节约水泥,且易产生离析 和泌水现象,对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质也不利。流动性小的混凝土拌合物,施工较困难,但水泥 浆用量少有利于节约水泥,且对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质较为有利。因此在不影响施工操作和保证 密实成型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流动性。流动性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断面的大小、 配筋的疏密程度,及施工条件(免振捣、人工成型或采用机械振捣等)合理确定。 2、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1)水泥浆用量多则流动性好。但水泥浆过多会造成流浆、泌水、分层和离析,即粘聚 性和保水性变差,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而使变形增加。即水泥浆过多时对混凝土的 性质并非有利。水泥浆过少,则不能充满骨料的空隙或不能很好地包裹骨料颗粒表面,润滑和 粘结作用差,使流动性和粘聚性降低,易出现崩坍现象。故水泥浆的用量应以满足流动性为准, 不宜过多。 (2)水泥浆的稠度 水泥浆稠度取决于水灰比。水灰比过小,水泥浆稠度过大,则流动 性过小,使得难以成型或不能密实成型。水灰比过大,则水泥浆较稀,流动性大,但粘聚性和 保水性较差。水灰比过大,则造成流浆、离析,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应强调的 是水灰比是由强度要求确定的,并需满和耐久性要求,而不是由和易性要求确定的。要保证有 较好的和易性,水灰比要适当,既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这一点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水泥强度 等级来保证。 水泥浆的数量和稠度取决于用水量和水灰比。实际上用水量是影响混凝土流动性最大的因 素。并且当用水量一定时,水泥用量适当变化(增减 50~100kg/m3)时,基本上不影响混凝土 拌合物的流动性,即流动性基本上保持不变。这种关系称为固定用水量法则。由此可知,在用 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水灰比可配制出流动性相同而强度不同的混凝土。该法则在配 合比的调整中会经常用到。 (3)砂率 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率称为砂率。砂率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 较大。砂率过小,则水泥砂浆总的量少,不足以填充粗骨料的空隙、并有富余来包裹粗骨料的 表面,造成流动性变差,特别是粘聚性和保水性也差,即易崩坍、离析,此外对混凝土的其它 性能也不利。砂率也不能过大,砂的空隙需由水泥浆来填充,砂的表面也需有一定厚度的水泥 浆包裹层,砂率大,则在水泥浆数量一定时,相对减薄了起到润滑骨料作用的水泥浆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