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为秋风所破 杜 甫歌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 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 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 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 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导镇
导 读
作者简介 杜萧(712-770),字子美,因居少 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 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鄧员外郎,称 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作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 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 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 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舌 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 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 “诗圣”。《尊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字子萸) 选自《社工部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 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 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 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 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 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 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 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 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 “诗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选自《杜工部诗》。 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 怀有“致君尧舜上” 的理想,却因奸臣李 林甫当道,屡试不第 756年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时被俘, 757年逃出虎口,投奔 肃宗,任左拾遗。759 年,关内大饥,遂弃 官西行至成都,在西 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 栖身。后遇大风吹破 此屋,乃作此歌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 怀有“致君尧舜上” 的理想,却因奸臣李 林甫当道,屡试不第, 756年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时被俘, 757年逃出虎口,投奔 肃宗,任左拾遗。759 年,关内大饥,遂弃 官西行至成都,在西 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 栖身。后遇大风吹破 此屋,乃作此歌。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