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复习作者讲课小结升华圆作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复习 作者 讲课 小结 升华 作业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 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 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 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 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 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 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 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 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 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 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 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 此屋,乃作此歌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 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 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 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 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 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 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 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 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 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 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 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 此屋,乃作此歌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 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行 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 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 推背 大雨又接踵而至 难眼 感慨万 的诗篇 的是自已的数间 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 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 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 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 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 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 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 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hao juan chang bi 怒号挂置长林梢护 chong ao 突兀布衾三重茅沉塘坳 zhuan ng sang sha xian t 飘转俄顷丧乱广厦见此屋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 飘 转 zhuǎn 俄 顷 广 厦 qǐng shà xiàn sāng 丧 乱 见 此屋 háo juàn cháng bì wù chóng qīn ào 检查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