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44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8
“歌行体 点行,或称七言歌行古代诗的一种。是唐诗的一种 重要体式。它兴起于初唐,兴盛于盛唐。清人镋良择 《唐音审体》中说:“歌行出于乐府,然描事咏物,凡 七言及长短旬不用古题者,通谓之歌行。”,汉魏以下 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虽名称 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邀有“歌行”一体。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软自由,富于变化。 日人松浦友久《中国诗歌原理》则对歉行作如下界定 一是采用的“ 歌 06 行》这样 的歌辞性诗题。二是大致采用作者个人的第一人称视点 三是作品主要表现意图大体上由作品本身来完成。表现 手法由乐府的“多用寓意”变为“多用直叙”。大体概 括出了歌行的特质
“歌行体” •歌行,或称七言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是唐诗的一种 重要体式。它兴起于初唐,兴盛于盛唐。清人钱良择 《唐音审体》中说:“歌行出于乐府,然描事咏物,凡 七言及长短句不用古题者,通谓之歌行。 ”.汉魏以下 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 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 日人松浦友久《中国诗歌原理》则对歌行作如下界定: 一是采用的“……歌,……行,……吟,……行”这样 的歌辞性诗题,二是大致采用作者个人的第一人称视点, 三是作品主要表现意图大体上由作品本身来完成,表现 手法由乐府的“多用寓意”变为“多用直叙” 。大体概 括出了歌行的特质
练物 杜萧(712770),字子美,因居 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觊 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 杜萧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 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普,被 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 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 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入 “世界文化名人”行列。 美千)售这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 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 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 称为“诗史” 。 诗风“沉郁顿 挫” ,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 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入 “世界文化名人”行列
写作背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 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 小官。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 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 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 花溪群盖真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 但生活是清苦的。两年后的 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 茅草吹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 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 赴甫感慨万分产于是写诗抒怀
写 作 背 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 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 小官。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 ,导致社会 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 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 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 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 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 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 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 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