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好 课程负责人王冬梅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指导 前言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我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及《运 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制定的,为12学时,分别开设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 身体素质的测定、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的测量与 评价共计四次实验。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生理学实验的 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反映各种体育锻炼和训练对人体某些功能有影响的生理指标 的测试与评定技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事物具有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和综 合的能力,以及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 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与训练,以及开展科学实验奠定初步基础。 目录 实验一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 实验二身体素质的测定… …3 实验三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 实验四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的测量与评价…0 主要参考书 1、乔德小,沟长发,邓淑勋主编。《运动生理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第一版 2、全国体有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11第一版 3、黄海主编.《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北京:人民体有出版社,2006.9第一版
國鞋 课程负责人王冬梅 实验一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 一、目的及原理 目的:掌握Astrand-Ryhmin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的原理和方法,并用于有 氧能力的评价。 原理:本实验是按照Astrand-Ryhmin设计的方法,让受试者在自行车功率 计上以次最大强度运动,测定出当时的心率及输出功率,然后推测出该受试者的 最大摄氧量。 实验的依据是心率、功率和摄氧量之间的密切相关。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 摄氧量和心率也成比例增加,最后达到最大摄氧量与最大心率,且形成稳定状态 根据功率。摄氧量和功率。心率变化相关直线的斜率,然后通过控制自行车功率 计的输出功率,测量出心率和摄氧量,就可制定出相当精确的心率、摄氧量相关 直线,并借此准测最大摄氧量。 、实验对象 人 三、仪器、设备和材料 功率自行车、胸带遥测系统 四、实验步骤 1、佩戴胸带遥测系统:将电极用水涂湿,佩戴在胸部中间,乳头下方,调 整胸带,使心率稳定。 2、输入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身高、体重、出生日期等。 3、调整车座的高度,使受试者踏到最低点时腿略有弯曲 4、以60pm(转/分)的速度蹬踏功率自行车,女子开始负荷为300千克米/ 分,男子为600千克米/分。前3min内令受试者的心率至少达到120bpm。注意在 每一级工作负荷的间期,心率的变化小于4bpm时才能增加负荷。 5、持续运动6min。功率自行车按照设定程序进行工作时,它是自动运行的, 不需要操作者进行过多的干顶。如果第5和第6min的心率波动在4bpm以内,实验 就完成了,否则实验将继续下去,直到心率波动稳定在4bpm以内。 6、实验结束,结果直接呈现在电脑上
國鞋 课程负责人王冬梅 五、实验结果 表1 Astrand最大摄氧量等级评定表 最大摄氧量(L/min,mlg.min) 性别年龄 low fair average good high (≤)差 较差 一般 好 (≥)优 秀 女子20.29 1.69 1.70-1.992.00-2.402.50-2.792.80 28 29-34 35-43 44-48 49 男子20-29 2.79 2.80-3.093.10-3.693.70-3.994.00 38 3943 44-51 52-56 57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受试者在实验前一小时禁止饮食或吸烟。 2、此方法是一种推测方法,因此难免出现误差。 3、实验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功率自行车的蹬踏功率。 4、电磁波会干扰遥测系统,所以测试时,功率自行车附近不应使用手机。 5、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感觉到有胸痛或者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该立即停 止实验。 七、讨论及应用 最大摄氧量是有氧耐力的基础,其值越大有氧耐力水平越高。最大摄氧量用 于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和耐力运动员的选材,还可以用于制订运动强度。一般来 说,判断最大摄氧量是否达到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的基本指标是:当负荷强度继 续增加时,摄氧量不再增加,摄氧量曲线出现平台。或前一负荷和后一负荷的摄 氧量的差数不应超过2ml/kg/min,其它参考标准有心率达到180-200bpm,呼吸 商达到或超过1.15,血乳酸值高于70-80mg%
國鞋 课程负责人王冬梅 实验二身体素质的测定 一、目的及原理 目的:掌握测量肌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原理,熟悉力量素质、 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平衡的一些常用简易测定法及测量 意义。 原理:人体所有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力量是肌肉在工作时克服 内外阻力的能力,对增长肌肉耐力、发展速度、提高灵敏等素质起者重要作用。 力量测量一般采用测定肌肉的最大负荷来进行,主要是两臂、胸大肌及背部等肌 群的力量。速度在运动中表现为三种形式: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 位移速度。在体育实践中常进行位移速度的测量来反映人体的速度素质。耐力是 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可按运动时的外在表现划分为力量耐力、速度 耐力、静力耐力和一般耐力等。柔韧性是指人体某个关节或关节组的活动幅度。 灵敏是人体在复杂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变化身体姿势、随机应变的能 力。平衡是人体维持身体稳定姿势的能力,对武术、体操等运动项目非常重要。 二、实验对象 人 三、仪器、设备和材料 握力计、背力计、反应时测试仪、落尺、发令旗、秒表、哨子、冲刺带、坐 位体前屈测试仪、单脚站立测试仪 四、实验步骤 1、握力:根据受试者手学的大小,调节握力计握把的间距至感觉合适为宜。 受试者手放在体侧,握时不许挥动上肢,用最大力量紧握握力计,记录读数。左 右手各测三次,取最大值。分别将左右手的最大值除以自身体重,计算相对握力。 2、背力:受试者双足站在背力计的底盘上,调节拉杆高度至受试者膝盖上 缘。令受试者上体前倾,双手正握拉杆,身体用力上抬。要求肘、膝关节仲直 不要猛然用力。测三次,取最大值。以最大值除以体重,计算相对背力。 3、反应谏度 反应时测试仪:打开电源待仪器所有灯熄灭,LED显示0.0O0后,可按键开 始测试。按“启动”键后在0.5-3秒后反应时键1-5号中任一键发光有音响,这 时食指离开“启动”键,以最快速度按向给出信号的键,一旦食指按下键,灯光 信号随时停止,LED显示反应时,这样连续测试操作5次,显示反应时的平均
國鞋 课程负责人王冬梅 值。 反应时简易测试法:受试者手学呈微张形,拇指和食指相对。实验人员手持 落尺上端,让落尺与地面垂直,下端置于受试者测试手拇指和食指形成的水平面 上。当实验人员松手落尺下落时,受试者应尽快将落尺握住。受试者在落尺下落 时所握住的刻度就是反应时间。 4、位移速度:用60米跑测位移速度。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以站立姿势起 跑。听信号后快速跑向终点。测两次,取最短时间。 5、力量耐力:可用俯卧撑或仰卧起坐来测定受试者肌肉的力量耐力。反复 进行,至力竭为止。记录正确完成动作的次数。 6、柔韧素质: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米检测受试者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受 试者坐在垫上,两腿并拢,膝关节保持仲直状态,脚尖向上,脚底蹬于基面上, 双手尽量仲直。身体尽量前倾并缓慢以指尖推动游标。读出游标滑动的距离并记 录。测三次,取最大值。 ?、灵敏素质:用立卧撑测定受试者的灵敏素质。由站立姿势开始,受试者 听到“开始”口令后,迅速屈膝、弯腰、下蹲,两手在足前撑地,两腿向后仲直 成俯卧,然后再收腿经过屈蹲恢复成站立的姿势。以10秒钟内完成正确动作的 次数作为测验成绩。 8、平衡能力:用单脚站立测试仪检测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受试者闭眼,用 优势腿在地面上提踵站立,记录站立时间。 五、实验结果 1、握力:握力大,表明上肢肌群的力量大。 2、背力:背力大,表明腰背部肌肉力量大。 3、反应速度:反应时小,表明反应速度快。 4、位移速度:测试时间短,位移速度快。 5、力量耐力:俯卧撑或仰卧起坐次数越多,表明机体力量耐力越好。 6、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检测的数值越大,表明机体的柔韧素质就越好。 7、灵敏素质:10秒钟内完成立卧撑的次数越多,表明机体的灵敏素质越好。 8、平衡能力:站立的时间越长,机能的平衡能力就越强。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 2、让受试者先对仪器和方法熟悉后再测 3、严重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出血、急性扭伤等不得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