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传播与APP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四号黑体) 英文名称 Mobile Interconnection 课程代码 NENM1019 Propagation APP Application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 传媒学院大三(上)学生 学分 3 学时 54 主讲教师 张可 修订日期 2023年8月6日 指定教材 自编 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 (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 基于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跨学科理论,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 特点现象和热门案例,理解移动互联媒体设计、运用、推广 不同阶段的策略方式,探究新婚 休应用(APP)受众的周求和态度,掌握测量受众使用新媒体应用行为意向的方法,阐释新 媒体技术和应用的传播效果。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 课程目标1:了解移动互联传潘热点现象 1.1了解数字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新现象、新热点,结合案例,分析新媒体应 用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基于,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2结合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从微观受众的角度,讨论 移动互联媒体设计、运用、推广不同阶段的策略方式。 课程目标2:学习受众效果研究相关理论 2.1围绕受众的媒介技术采纳行为,学习包括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 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在内的信息技术接受相关理论: 2.2结合所学理论中的相关变量, 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联和因果关系,并独立选定研 究话题,梳理文献,提出研究假设,枸建研究概念模型
《移动互联传播与 APP 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四号黑体) 英文名称 Mobile Interconnection Propagation & APP Application 课程代码 NENM1019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 传媒学院大三(上)学生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张可 修订日期 2023 年 8 月 6 日 指定教材 自编 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 (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 基于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跨学科理论,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 特点现象和热门案例,理解移动互联媒体设计、运用、推广不同阶段的策略方式,探究新媒 体应用(APP)受众的需求和态度,掌握测量受众使用新媒体应用行为意向的方法,阐释新 媒体技术和应用的传播效果。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 课程目标 1:了解移动互联传播热点现象 1.1 了解数字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新现象、新热点,结合案例,分析新媒体应 用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基于,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2 结合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从微观受众的角度,讨论 移动互联媒体设计、运用、推广不同阶段的策略方式。 课程目标 2:学习受众效果研究相关理论 2.1 围绕受众的媒介技术采纳行为,学习包括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 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在内的信息技术接受相关理论; 2.2 结合所学理论中的相关变量,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联和因果关系,并独立选定研 究话题,梳理文献,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概念模型
课程目标3:掌提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 3.1.学习实证研究相关方法,围绕定量研究,掌握通过问卷调研测量用户对新媒体应 用认知、采纳和使用的手段和过程: 3.2.学习使用SPSS软件,熟练掌握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T-test、下 tst、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检验等基础统计学分析操作。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1.1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利 初步掌握基础人文科学 课程目标】 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设计、运 与社会料学的知识 1.2 营、推广 2.1 课程目标2 第二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 2.2 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1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 3.2 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 (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实验课程可按实验模块描述) 1.教学目标 了解移动互联传播热点现象、学习受众效果研究相关理论、掌握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 2.教学内容 2.1基于传播学相关理论,结合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现象或案例,了解蝶介受 众的需求和态度,阐释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传播效果。 22学习实证研究的相关概念,掌握通过问卷调研测量用户对新媒体应用认知、采纳和 使用的方法,熟练运用SPSS进行基础统计学操作。 3.教学重难点 对受众效果和媒介技术接受的分析、建立起理解受众态采纳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态 度(意向)的学理视角
课程目标 3:掌握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 3. 1. 学习实证研究相关方法,围绕定量研究,掌握通过问卷调研测量用户对新媒体应 用认知、采纳和使用的手段和过程; 3. 2. 学习使用 SPSS 软件,熟练掌握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T-test、Ftest、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检验等基础统计学分析操作。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1.1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 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设计、运 营、推广 初步掌握基础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1.2 课程目标 2 2.1 第二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 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2 课程目标 3 3.1 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 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 基本方法 3.2 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 (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实验课程可按实验模块描述) 1. 教学目标 了解移动互联传播热点现象、学习受众效果研究相关理论、掌握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基于传播学相关理论,结合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现象或案例,了解媒介受 众的需求和态度,阐释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传播效果。 2.2 学习实证研究的相关概念,掌握通过问卷调研测量用户对新媒体应用认知、采纳和 使用的方法,熟练运用 SPSS 进行基础统计学操作。 3. 教学重难点 对受众效果和媒介技术接受的分析、建立起理解受众态采纳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态 度(意向)的学理视角
4.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操法、讨论法 四、学时分配(四号黑体)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号宋体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 3 第二章 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 12 第三章 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设计、运营、推 9 第四章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15 第五章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15 五、教学进度(四号黑体) 表3:敦学进度表(五号宋体) 作业 周次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 备 时数 及 注 移动互联传播时代受众的 讲化,受众3.0时代的媒体 绪论:移动互联传播 经营樟式,粉丝(消费者/ 发展现状 用户)经济,新媒体应用技 术进展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设计、运营、推广 社交媒体(应用)的 社交媒体应用的分类特征 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交媒体应用的开发现状 社交媒体应用的衡量指标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操法、讨论法 四、学时分配(四号黑体) 表 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号宋体)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 3 第二章 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 12 第三章 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设计、运营、推广 9 第四章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15 第五章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15 五、教学进度(四号黑体) 表 3:教学进度表(五号宋体)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 时数 作业 及要 求 备 注 1 绪论:移动互联传播 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传播时代受众的 进化,受众 3.0 时代的媒体 经营模式,粉丝(消费者/ 用户)经济,新媒体应用技 术进展 3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设计、运营、推广 2 社交媒体(应用)的 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交媒体应用的分类特征, 社交媒体应用的开发现状, 社交媒体应用的衡量指标, 3
社交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 陌生人社交媒体应用运营 国内拍照类APP市场的发 展趋势,结合传播学理论 (5围理论、“镜中我”理 拍照美图类APP的 论、拟剧理论)分析拍照类 3 传播模式和营销策略 APP传播模式、传播效果、 3 用户心理,自拍社交的表现 与特点,自拍文化的负面影 ,自拍美图类APP发展策 略 短视领类媒体应用的开发 类别、 功能及用户特点, 短视频类媒体应用 意力模式下的短视频用月 用户探析 分析,互动仪式模式下的短 视频用户分析,准社会交往 模式下的短视频用户分析 运动健身APp用户分析,心 云动肆身类App 受众使用分析 3 情感化设计的内通,情感化 6 情感化设计在APP中 设计与消费者研究,情感化 的应用 设计在旅游APP中的应用 3 情感化设计在购物APP中 的应用 APP广告涵义,APP广告形 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 7 广告投放和推广策略 式,广告效果测量指标, 3 屏广告特点,竖屏广告推) 法则,APP款性营销推厂 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 ADp坛营推广四阶段:拉符 8 广告投放和推广策略 阶段,留存阶段,促活阶段 3 营收阶段 第二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社交媒体时代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背景 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3 及模型,社交媒介中“使用
社交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 陌生人社交媒体应用运营 3 拍照美图类 APP 的 传播模式和营销策略 国内拍照类 APP 市场的发 展趋势,结合传播学理论 (5W 理论、“镜中我”理 论、拟剧理论)分析拍照类 APP 传播模式、传播效果、 用户心理,自拍社交的表现 与特点,自拍文化的负面影 响,自拍美图类 APP 发展策 略 3 4 短视频类媒体应用 用户探析 短视频类媒体应用的开发 类别、功能及用户特点,注 意力模式下的短视频用户 分析,互动仪式模式下的短 视频用户分析,准社会交往 模式下的短视频用户分析 3 5 运动健身类 APP 受众使用分析 运动健身 APP 用户分析,心 流理论与运动健身 APP 使 用,运动健身 APP 盈利模式 3 6 情感化设计在 APP 中 的应用 情感化设计的内涵,情感化 设计与消费者研究,情感化 设计在旅游 APP 中的应用, 情感化设计在购物 APP 中 的应用 3 7 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 广告投放和推广策略 (一) APP 广告涵义,APP 广告形 式,广告效果测量指标,竖 屏广告特点,竖屏广告推广 法则,APP 软性营销推广 3 8 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 广告投放和推广策略 (二) APP 运营推广四阶段:拉新 阶段,留存阶段,促活阶段, 营收阶段 3 第二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9 社交媒体时代 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背景 及模型,社交媒介中“使用 3
与满足”理论的变化,社交 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 的体现,社交媒体时代受 的选择机制 消费者态度的定义、成分 消费者态度相关概念 功能 10 、层次:消费者态度的 和测量标准 测量标准、调查问卷的基 3 构成 创新扩散理论,EEP应用对 受众态度及行为意向 11 理论与模型(一) 应创新扩散理论的案例分 3 析 受众态度及使用意向 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 12 理论与模型(二) 论,技术接受模型 受众态度及使用意向 期望确认理论,社会认知理 理论与模型(三) 论,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 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受众效果测量实证研 传播学常用的受众效果测 量实证研究方法的概念、 3 究方法介绍 种类、特性、操作过程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SPPS基础入门、定义变 操作(一) 量、变量计算、信效度分 析、描述性统计、 16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 操作(二) 析、卡方检验 3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操作(三)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 3 操作(四) 检验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四号黑体)
与满足”理论的变化,社交 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 的体现,社交媒体时代受众 的选择机制 10 消费者态度相关概念 和测量标准 消费者态度的定义、成分、 功能、层次;消费者态度的 测量标准、调查问卷的基本 构成 3 11 受众态度及行为意向 理论与模型(一) 创新扩散理论,KEEP应用对 应创新扩散理论的案例分 析 3 12 受众态度及使用意向 理论与模型(二) 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 论,技术接受模型 3 13 受众态度及使用意向 理论与模型(三) 期望确认理论,社会认知理 论,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 3 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14 受众效果测量实证研 究方法介绍 传播学常用的受众效果测 量实证研究方法的概念、 种类、特性、操作过程 3 15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操作(一) SPPS 基础入门、定义变 量、变量计算、信效度分 析、描述性统计、 3 16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操作(二)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 析、卡方检验 3 17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操作(三) 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3 18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操作(四) 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 检验 3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四号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