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视觉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New Media&Visual Culture Studies 课程代码NENM1017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传媒大三学生 学分 2 学时36 主讲教师 周舒燕 修订日期2021年9月23日 指定教材 自编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从视觉文化与媒介变革的历史发展入手,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媒介技术而发 展起来的视觉文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影像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来讨论新 媒体与视觉文化的关系。课程将从媒介与观看的发展进程、视觉表征与文化身份建构、视觉 文化与日常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来展开教学。教学目的主要是:首先,使学生了解从现代主义 到后现代主义的脉络下,视觉文化研究的历史、各学派及重要理论家的基本观点:其次,了 解自身文化经验中影像的建构性,以及它们与身份认同、空间、历史记忆、意识形态、权力 儒之的关系。鼓后。学习从理论视角米对面蝶体时代的悦发文化现象进行提同。思考与分 (二)课程目标: 在课程结束时,学生拟掌握以下内容,并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 课程目标1:对视觉文化理论发展脉络及主要概念的掌握。 1.1二十世纪以来媒介变革对视觉观看方式造成的改变和影响。 1,2视觉文化研究理论中的关键词概念,包括表征、电影装置、凝视、景观、奇观、 拟像等,以及主要理论家对这些概念的解释。 课程目标2:从理论视角对当代视觉文本进行解读与分析, 2.1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视角 下的视觉文化分析以及批判性的思考方式: 2.2从视觉文化的建构特征来理解和阐释视觉文本,并将理论与当下的文化实践相结 合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New Media & Visual Culture Studies 课程代码 NENM1017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 传媒大三学生 学 分 2 学 时 36 主讲教师 周舒燕 修订日期 2021 年 9 月 23 日 指定教材 自编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从视觉文化与媒介变革的历史发展入手,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媒介技术而发 展起来的视觉文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影像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来讨论新 媒体与视觉文化的关系。课程将从媒介与观看的发展进程、视觉表征与文化身份建构、视觉 文化与日常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来展开教学。教学目的主要是:首先,使学生了解从现代主义 到后现代主义的脉络下,视觉文化研究的历史、各学派及重要理论家的基本观点;其次,了 解自身文化经验中影像的建构性,以及它们与身份认同、空间、历史记忆、意识形态、权力 等概念的关系。最后,学习从理论视角来对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行提问、思考与分 析。 (二)课程目标: 在课程结束时,学生拟掌握以下内容,并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 课程目标 1:对视觉文化理论发展脉络及主要概念的掌握。 1.1 二十世纪以来媒介变革对视觉观看方式造成的改变和影响。 1.2 视觉文化研究理论中的关键词概念,包括表征、电影装置、凝视、景观、奇观、 拟像等,以及主要理论家对这些概念的解释。 课程目标 2:从理论视角对当代视觉文本进行解读与分析。 2. 1 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视角 下的视觉文化分析以及批判性的思考方式; 2.2 从视觉文化的建构特征来理解和阐释视觉文本,并将理论与当下的文化实践相结 合。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1.1 第一部分媒介变革与观看之道 课程目标 初步掌握基础人文科学与 1.2 第二部分视觉文化中的时间与 社会科学的知识。 空间 2.1 第三部分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 政治与身份建构 系统堂据新闻传播学基础 课程目标? 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2.2 第三部分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 法 政治与身份建构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媒介变革与观看之道 1.教学目标:掌握视觉文化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与媒介技术变革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难点:对理论概念的讲解和对文化实例的分析。 3.教学内容:通过媒介技术变革的历史脉络来介绍视觉文化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从绘 画、摄影、电影以及数字媒体来看视觉文化的变迁。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视觉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1.教学目标:从历史与空间的角度来掌握视觉文化理论的四个相关专题研究, 2,教学重难点:将理论运用于当代文化现象与文化实践的分析。 3.教学内容:影像与历史记忆:观看中国的多种方式:城市景观的视觉生产:新媒 体、乡村与土味文化的视觉再现。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第三章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政治与身份建构 1.教学目标:从新媒体语境下视觉政治与身份的角度来掌握视觉文化理论的五个相关 专颗研究。 2.教学重难点:将理论运用于当代文化现象与文化实践的分析。 3,教学内容:视频新闻报道中的身份政治:真人秀、流行音乐与网络直播中的身体表 演:短视须与青年亚文化I:亚文化社群与自我表达:短视频与青年亚文化山:社会批判 与媒介行动主义:二次元文化中的影像艺术。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1.1 第一部分 媒介变革与观看之道 初步掌握基础人文科学与 社会科学的知识。 1.2 第二部分 视觉文化中的时间与 空间 课程目标 2 2.1 第三部分 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 政治与身份建构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 2.2 第三部分 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 政治与身份建构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媒介变革与观看之道 1.教学目标:掌握视觉文化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与媒介技术变革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难点:对理论概念的讲解和对文化实例的分析。 3.教学内容:通过媒介技术变革的历史脉络来介绍视觉文化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从绘 画、摄影、电影以及数字媒体来看视觉文化的变迁。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 视觉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1. 教学目标:从历史与空间的角度来掌握视觉文化理论的四个相关专题研究。 2.教学重难点:将理论运用于当代文化现象与文化实践的分析。 3.教学内容:影像与历史记忆;观看中国的多种方式;城市景观的视觉生产;新媒 体、乡村与土味文化的视觉再现。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第三章 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政治与身份建构 1.教学目标:从新媒体语境下视觉政治与身份的角度来掌握视觉文化理论的五个相关 专题研究。 2.教学重难点:将理论运用于当代文化现象与文化实践的分析。 3.教学内容:视频新闻报道中的身份政治;真人秀、流行音乐与网络直播中的身体表 演;短视频与青年亚文化 I:亚文化社群与自我表达;短视频与青年亚文化 II:社会批判 与媒介行动主义;二次元文化中的影像艺术。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四、学时分配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媒介变革与观看之道 12 第二章 视觉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12 第三章 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政治与 12 身份建构 五、教学进度 表3:敢学进度表 授课 作业及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时数 要求 备注 介绍课程大纲:认识 绪论:视觉文 并理解视觉文化研究 的基本理论范式及研 9.8 化研究与当 2 究路径:强调视觉文 代中国 化研 与当代中国文 化语境的关系。 斯图亚特·霍尔,《表 2 9.15 传统绘画中 的视觉文化 征》。约翰·伯格,专题 2 片《观看之道》(1972) 9.22 摄影的现代 苏珊·桑塔格,《论摄 性 影》 2 维尔托夫,《电影眼: 场革命》。 4 9.29 早期电影的 兴起 埃森斯坦,电影《战 2 舰波将金号》,1925 10.6 电影装置理 雅克·拉康,《镜像阶 段》。麦茨,《想象的能 论 指》
四、学时分配 表 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媒介变革与观看之道 12 第二章 视觉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12 第三章 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政治与 身份建构 12 五、教学进度 表 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 时数 作业及 要求 备注 1 9.8 绪论:视觉文 化 研 究 与当 代中国 介绍课程大纲;认识 并理解视觉文化研究 的基本理论范式及研 究路径;强调视觉文 化研究与当代中国文 化语境的关系。 2 2 9.15 传统绘画中 的视觉文化 斯图亚特·霍尔,《表 征》。约翰·伯格,专题 片《观看之道》(1972) 2 3 9.22 摄影的现代 性 苏珊·桑塔格,《论摄 影》。 2 4 9.29 早期电影的 兴起 维尔托夫,《电影眼:一 场革命》。 埃森斯坦,电影《战 舰波将金号》,1925 2 5 10.6 电影装置理 论 雅克·拉康,《镜像阶 段》。麦茨,《想象的能 指》。 2
凯瑟琳海勒,《我们何 6 10.13 数字化影像 以成为后人类》。罗德 小组报 2 维克,《电影的虚拟生 告 命》 结合纪实摄影的发展 10.20 影像与历史 历程来看影像如何介 2 小组报 记忆 入历史并建构历史 从西方凝视和国家的 8 10.27 观看中国的 自我再现等不同的视 小组 2 多种万式 觉框架下来考察围 告 身份认同的问题。 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看 城市景观的 来全球化背景下都市 小组报 11.3 2 视觉生产 的视觉文化再现和自 我身份书写。 从媒介技术变革与乡 新媒体、乡 村文化再现中考察在 村与土味文 10 11.10 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 2 小组报 化的视觉再 告 现 化的“乡村”如何重现 于新媒体视觉文化中。 从女性主义与后殖民 主义等理论视角来讨 视栀新闻报 11 11.17 道中的身份 论主流视频新闻报道 2 小组报 政治 中关于性别、种族、民 族等身份议题的媒介 形象再现。 讨论当代流行文化消 真人秀、流 费中包括直人秀、主播 11.24 行音乐与网 带货、健身等对身体的 2 再现,以及身体和权力 话语的关系。 短视频与青 讨论新媒体平合与亚形 年亚文化 文化社群、青少年身 13 12.1 工:亚文化材 认同的关系,以及者年 2 小组报 群与自我表 亚文化的权力抵抗与 共谋。 通过短视频中的知识 短视频与青 12.8 教有与媒介行动等内 年亚文化 容来思考新媒体时代 2 II:社会批 的社会介入
6 10.13 数字化影像 凯瑟琳·海勒,《我们何 以成为后人类》。罗德 维克,《电影的虚拟生 命》。 2 小组报告 7 10.20 影像与历史 记忆 结合纪实摄影的发展 历程来看影像如何介 入历史并建构历史 。 2 小组报告 8 10.27 观看中国的 多种方式 从西方凝视和国家的 自我再现 等不同 的 视 觉框架下来考察国族 身份认同的问题 。 2 小组报告 9 11.3 城市景观的 视觉生产 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看 来全球化背景下都市 的视觉文化再现和自 我身份书写 。 2 小组报告 1 0 11.10 新媒体、乡 村与土味文 化的视觉再 现 从媒介技术变革与乡 村文化再现中考察在 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 化的“乡村”如何重现 于新媒体视觉文化中。 2 小组报告 1 1 11.17 视频新闻报 道中的身份 政治 从女性主义与后殖民 主义等理论视角来讨 论主流视频新闻报道 中关于性别、种族、民 族等身份议题的媒介 形象再现。 2 小组报告 1 2 11.24 真人秀、流 行音乐与网 络直播中的 身体表演 讨论当代流行文化消 费中包括真人秀、主播 带货、健身等对身体的 再现,以及身体和权力 话语的关系。 2 小组报告 1 3 12.1 短视频与青 年亚文化 I:亚文化社 群与自我表 达 讨论新媒体平台与 亚 文化社群、青少年身份 认同的关系,以及青年 亚文化的权力抵抗与 共谋。 2 小组报告 1 4 12.8 短视频与青 年亚文化 II:社会批 通过短视频中的知识 教育与媒介行动等内 容来思考新媒体时代 的社会介入。 2 小组报告
判与媒介行 动主义 二次元文化 以动漫及游戏为例,考 12.15 中的影像艺 察当代视觉幻想文化 2 小组报 告 术 的创造、发展与反思 概括课程主要内容: 总结:如何 梳理观看和分析视觉 6 12.22 阅读视觉材 文本的主要方法:交 2 料 待课程论文的基木结 构和要求。 12.29 期末考核 论文写作 2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罗岗、顾铮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法]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著,吴琼译,《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 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英]约翰·博格(John Berger)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4.[英]马尔科姆·巴纳德(alcolm Barnard)著,常宁生译,《理解视觉文化的方 法》,商务出版社,2013. 6。吴靖,《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周完编,《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译林出版社,2017. 8.唐小兵,《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9.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肖铁译,上海人民出 版社,2015. 10.段炼,《视觉文化:从艺术史到当代艺术的符号学研究》,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课堂集中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点。 2.讨论法:以学生在研究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答疑的形式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
判与媒介行 动主义 15 12.15 二次元文化 中的影像艺 术 以动漫及游戏为例,考 察当代视觉幻想文化 的创造、发展与反思。 2 小组报 告 16 12.22 总结:如何 阅读视觉材 料 概括课程主要内容; 梳理观看和分析视觉 文本的主要方法;交 待课程论文的基本结 构和要求。 2 17 12.29 期末考核 论文写作 2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罗岗、顾铮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 [法]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著,吴琼译,《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 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英]约翰·博格(John Berger)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4. [英]马尔科姆·巴纳德(Malcolm Barnard)著,常宁生译,《理解视觉文化的方 法》,商务出版社,2013. 5. [英] 吉莉恩·罗斯(Gillian Rose)著,肖伟胜译,《观看的方法:如何解读视 觉材料》,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6. 吴靖,《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 周宪编,《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译林出版社,2017. 8. 唐小兵,《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9. 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肖铁译,上海人民出 版社,2015. 10.段炼,《视觉文化:从艺术史到当代艺术的符号学研究》,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8.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课堂集中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点。 2.讨论法:以学生在研究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答疑的形式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