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位置写上学校、班 别、姓名、座位号与试室号。 3.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 指定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 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卡 、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冰霜正惨凄,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2分)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分)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分)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口囗囗[ (王安石《登飞来峰》) (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王维《终南别业》) 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1)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 guang mao wu yin )的宇宙。 (2)我们不能总想着要过一种 hun hun e e( )却又舒舒服服的日 子 (3)江南的雪,可是滋润 mel yan( )之至了。 (4)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 wan yan()游动,一晃 就消失了。 3.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 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咫尺)
1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 1.全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2.答题前,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位置写上学校、班 别、姓名、座位号与试室号。 3.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 指定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 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5.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卡。 一、基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冰霜正惨凄, 。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2 分)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分)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 分)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 (王维《终南别业》) 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 分) (1)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ɡuǎnɡ mào wú yín ( )的宇宙。 (2)我们不能总想着要过一种 hún hún è è ( )却又舒舒服服的日 子。 (3)江南的雪,可是滋润 měi yàn( )之至了。 (4)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 wān yán( )游动,一晃 就消失了。 3.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 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咫尺)
B.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 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 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终于) C.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 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稠密,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 孤雁是伤心的单身。(稠密) D.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 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为……所) 4.下列对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建德眼中,认为在漫长的20世纪,杨绛与钱钟 书一起在维护着汉语的尊严。(删去“认为”) B.中越作为传统友好邻邦,完全有智慧、有能力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 议,共同造福于两国或两国人民。(将“或”修改为“和”) C.近日,四川工商学院因为学生逃课,被班级辅导员罚抄3500遍“我错 了”,这种教育方法在网上引发热议。(将“我错了”调至“3500遍”之前) D.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有很强的食品安全意识,78.4%的中国学生“不吃 过了消费期限的食物”,高于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学生。(在“高于”前加上 安全意识”) 5.请参照画线句的句式与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四个适当的句子。(4分) 我 (2) 为着追求光和热,他们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2 B.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 20 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 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 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终于) C.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 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稠密..,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 孤雁是伤心的单身。(稠密) D.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 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为……所) 4.下列对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建德眼中,认为在漫长的 20 世纪,杨绛与钱钟 书一起在维护着汉语的尊严。(删去“认为”) B.中越作为传统友好邻邦,完全有智慧、有能力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 议,共同造福于两国或两国人民。(将“或”修改为“和”) C.近日,四川工商学院因为学生逃课,被班级辅导员罚抄 3500 遍“我错 了”,这种教育方法在网上引发热议。(将“我错了”调至“3500 遍”之前) D.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有很强的食品安全意识,78.4%的中国学生“不吃 过了消费期限的食物”,高于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学生。(在“高于”前加上 “安全意识”) 5.请参照画线句的句式与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四个适当的句子。(4 分) 例子:我怀念上古的夸父, (1) , (2) , (3) , (4) , 为着追求光和热,他们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二、阅读(46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6-18题。 (一)(10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作者少年 时“嗜学”与“家贫”的尖锐矛盾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写出了作者成年后求师问道的艰 难度 C.“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遇到老师发怒时求教的态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的 对比,进一步写出了自己的贫寒与痛苦。 (二)(9分)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斯楼也(斯,这)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请求) C.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D.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 10.文中哪一句是主旨句?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11.请用三条“/”给下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3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7.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作者少年 时“嗜学”与“家贫”的尖锐矛盾。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写出了作者成年后求师问道的艰 难。 C.“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遇到老师发怒时求教的态 度。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的 对比,进一步写出了自己的贫寒与痛苦。 (二)(9 分)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登斯.楼也(斯,这)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请求) C.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D.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 10.文中哪一句是主旨句?如何理解这句话?(3 分) 11.请用三条“/”给下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 之既上则狼已敞片肉而去。(选自《聊斋志异》) (三)(10分)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 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 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吧!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 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 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 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 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 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 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 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 责干事托辞检査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査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 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 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 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 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 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 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 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 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目离开 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 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4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 之既上则狼已龁片肉而去。(选自《聊斋志异》) (三)(10 分)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 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 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吧!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 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 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 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 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 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 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 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 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 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 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 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 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 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 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 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 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 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 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 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 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 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 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 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 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干事查看讲义, 其实是査看藤野先生是否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是否在考前漏泄题目给“我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 他的影响了。”这里称那些受军国主义影响而思想狭隘的中国留学生为“爱国 青年”,实则讽刺 C.“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 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在“漏”字旁边加上一个圈,暗中讥讽鲁迅考前 得到泄漏的试题才得到高分的。 D.“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 安他的谎话。”鲁迅之所以说谎,是不想看到关心他鼓励他的藤野先生凄然伤 1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 B.全文线索分明线与暗线,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 野先生的交往。 C.文章写了不少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4.“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文中哪 两件事促使鲁迅“弃医从文”?其中原因是什么?(4分) (四)(17分) 吊清明 戴智生
5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 “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 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 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 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 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 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干事查看讲义, 其实是查看藤野先生是否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是否在考前漏泄题目给“我”。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 他的影响了。”这里称那些受军国主义影响而思想狭隘的中国留学生为“爱国 青年”,实则讽刺。 C. “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 ‘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在“漏”字旁边加上一个圈,暗中讥讽鲁迅考前 得到泄漏的试题才得到高分的。 D.“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 安他的谎话。”鲁迅之所以说谎,是不想看到关心他鼓励他的藤野先生凄然伤 心。 1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篇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 B.全文线索分明线与暗线,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 野先生的交往。 C.文章写了不少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4.“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文中哪 两件事促使鲁迅“弃医从文”?其中原因是什么?(4 分) (四)(17 分) 吊清明 戴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