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28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4分) 商务印书馆今年3月付梓()出版了《草木情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 者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色彩斑lan()的植物世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jing()异名称 与寓意的植物风zi(),并追溯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 (中国社会科学 网) 注音 汉字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这B.参加了今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优,很多 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家A.食品监管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B.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C.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 D.走近造型独特的海盐博物馆,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4.默写(12分) 恨别鸟惊心。 ②鞠躬尽瘁, :③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山泉在呜咽 ④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 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⑤用典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杜牧《泊秦淮》中用典的诗句是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4 分) 商务印书馆今年 3 月付梓( )出版了《草木情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 者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色彩斑 lán( )的植物世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 jiǒng( )异名称 与寓意的植物风 zī( ),并追溯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 ),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 (中国社会科学 网) 注音 汉字□ □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 ....之势。 B. 参加了今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 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 ....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 ....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 分) A.食品监管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B.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C.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 D.走近造型独特的海盐博物馆,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4.默写 (12 分) ① ,恨别鸟惊心。 ②鞠躬尽瘁, 。 ③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山泉在呜咽, 。 ④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 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 ⑤用典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杜牧《泊秦淮》中用典的诗句是: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⑥诗人陆游在垂暮之年仍不忘收复失地,即使在梦中,也念念不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的 体现了这一点 ⑦杜甫《春望》中“ ”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 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意思表达相近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漫画《养老金》。 材料二:根据清华大学《中国老龄化社会与养 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2013年后,中国 将难以雄维持3比1的赡养比,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 龄化社会,未来的老年人因养老资金不足等问题,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材料三:杨燕绥教授强调,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如果出现公共政策失灵,缺乏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同时,社会对此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准备,一个国家会提前老化 反之,在有备而老的情况下,如:老年人有钱(消费拉动经济)没病(有生活质量)会讲 故事(与青年一代沟通),老龄社会仍然充满生机。 (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要的文字说说什么是“银发贫困”。(2分) (2)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该如何应对?请你结合材料探究,写出你的建议。(2分)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 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 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 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 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
“ , 。” ⑥诗人陆游在垂暮之年仍不忘收复失地,即使在梦中,也念念不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的 “ , ”正体现了这一点。 ⑦杜甫《春望》中“ , ”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 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意思表达相近。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 分) 材料一:漫画《养老金》。 材料二:根据清华大学《中国老龄化社会与养 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 2013 年后,中国 将难以维持 3 比 1 的赡养比,提前 20 年进入超级老 龄化社会,未来的老年人因养老资金不足等问题,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材料三:杨燕绥教授强调,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如果出现公共政策失灵,缺乏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同时,社会对此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准备,一个国家会提前老化。 反之,在有备而老的情况下,如:老年人有钱(消费拉动经济)、没病(有生活质量)、会讲 故事(与青年一代沟通),老龄社会仍然充满生机。 (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要的文字说说什么是“银发贫困”。(2 分) 答: (2)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该如何应对?请你结合材料探究,写出你的建议。(2 分) 答: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 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 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 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 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 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
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 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 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 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 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一一辩一辩了。 (1)这段文字选自《狗猫鼠》。《狗猫鼠》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 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42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7~9题。(共6分)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 维、堡三城设戍 7.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3分) 8.简要分析中间两联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3分) (二)阅读文言文《晏子使楚》和《唐雎不辱使命》,完成9~13题。(16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 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 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 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 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 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 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 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这段文字选自《狗 猫 鼠》。《狗 猫 鼠》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 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2 分) (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42 分) (一) 阅读古诗,完成 7~9 题。(共 6 分) 资*源%库野 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 维、堡三城设戍。 7.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3 分) 8.简要分析中间两联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3 分) (二)阅读文言文《晏子使楚》和《唐雎不辱使命》,完成 9~13 题。(16 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 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 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 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兔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 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 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 )(2)叶徒相似( (3)仓鹰击于殿上( )(4)今日是也( 10、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每句话一处“/”(2分) A.吏二缚一人诣王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2)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 12..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2分) 13..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 同的品格?(2分) (三)阅读说明文,完成14~16题。(6分) 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 ①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6日公布了科学家进行大象行为研究的结 果。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乔伊斯·普尔认为,大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记忆力,它 们会在遭人类虐待多年后对人类进行报复。 ②科学家介绍说,他们最初在乌干达发现,那里的象群数目从未减少,它们的食物种类 更是日益繁多,但六象挡路和践踏村庄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举动看起来似乎并无任何动 机缘由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 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 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吏二缚一人诣.王( ) (2)叶徒.相似( ) (3)仓鹰击于.殿上( )(4)今日是.也 ( ) 10、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每句话一处“/” (2 分) A.吏二缚一人诣王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 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2)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 12..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2 分) 13..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 同的品格? (2 分) (三)阅读说明文,完成 14~16 题。(6 分) 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 ①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 16 日公布了科学家进行大象行为研究的结 果。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乔伊斯·普尔认为,大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记忆力,它 们会在遭人类虐待多年后对人类进行报复。 ②科学家介绍说,他们最初在乌干达发现,那里的象群数目从未减少,它们的食物种类 更是日益繁多,但六象挡路和践踏村庄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举动看起来似乎并无任何动 机缘由
③通过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推测,20世纪70-80年代偷猎者大肆捕杀大象的行为可 能给当年的幼象们造成了心理阴影。在人们的肆意捕猎中,幼象们因为父母被捕杀而沦落为 孤儿,它们可能还目睹了亲人惨遭屠戮的情景,受到精神创伤。此后,落单的小象不得不跟 着经验欠缺的“少女妈妈”将就过活,加上缺乏成年象的成长指导,这一代小象们长大后极 易发生“青少年犯罪” ④研究表明,缺乏长辈榜样指引的幼年动物对同类以及其他动物都存在暴力倾向。南非 阿多大象国家公园就是一个例证,公园90%的公象都是遭同类袭击而亡,这一数字是正常 数值的15倍 ⑤科学家认为,大象在饱经人类长年虐待后,很可能因此“记仇”,并袭击人类的居住 区。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⑥乔伊斯说:“也许野外管理者们认为,击毙一些所谓的‘问题大象’比舒缓人们的愤 怒更简单轻松,于是射杀了这些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对大象家庭成员的影响, 这极有可能造成暴力的恶性循环。” 14.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15.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青少年犯罪”的含义,并指出这一词语使用的好处。( 分) 答 16.阅读本文“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的句子,你得到什 么启发?(2分) (四)阅读散文,完成17~20题。(共14分)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胡立是张大干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 下拜访他。 (2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 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3)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
③通过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推测,20 世纪 70—80 年代偷猎者大肆捕杀大象的行为可 能给当年的幼象们造成了心理阴影。在人们的肆意捕猎中,幼象们因为父母被捕杀而沦落为 孤儿,它们可能还目睹了亲人惨遭屠戮的情景,受到精神创伤。此后,落单的小象不得不跟 着经验欠缺的“少女妈妈”将就过活,加上缺乏成年象的成长指导,这一代小象们长大后极 易发生 “青少年犯罪”。 ④研究表明,缺乏长辈榜样指引的幼年动物对同类以及其他动物都存在暴力倾向。南非 阿多大象国家公园就是一个例证,公园 90%的公象都是遭同类袭击而亡,这一数字是正常 数值的 15 倍。 ⑤科学家认为,大象在饱经人类长年虐待后,很可能因此“记仇”,并袭击人类的居住 区。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⑥乔伊斯说:“也许野外管理者们认为,击毙一些所谓的‘问题大象’比舒缓人们的愤 怒更简单轻松,于是射杀了这些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对大象家庭成员的影响, 这极有可能造成暴力的恶性循环。” 14.本文主要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2 分) 15.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青少年犯罪”的含义,并指出这一词语使用的好处。(2 分) 答: 16.阅读本文“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的句子,你得到什 么启发? (2 分) 答: 。 (四)阅读散文,完成 17~20 题。(共 14 分)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⑴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 下拜访他。 ⑵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 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⑶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