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审核人 亲爱的同学,今天是展示你一个月努力成果的时候,希望你保持沉着、冷静,合 理分配时间,注意卷面整洁,将自己平日里的每一份努力,注入笔端,为我们如 歌岁月,留下一份可贵的纪念,让我们开始出发吧 、积累与运用(34分)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6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ning聚着人类美好 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惠。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 了解人生的意议,是一件大有bi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 默()化的。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2)差之毫厘, 。《礼记》 (3)多行不义, 《左转》 (4)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荀子劝 学篇》 (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郑 人买履》 (6) ,不见泰山;两豆塞耳 《鹖冠子天则》 (7)为者常成, 《晏子春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还是没有悟出其中的道理。 B.他的话语一出,人们的质疑声就此起彼伏。 C.同桌和我说起他的童年趣事,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返老还童了。 D.盐城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不少优秀人物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命题人: 审核人: 亲爱的同学,今天是展示你一个月努力成果的时候,希望你保持沉着、冷静,合 理分配时间,注意卷面整洁,将自己平日里的每一份努力,注入笔端,为我们如 歌岁月,留下一份可贵的纪念,让我们开始出发吧—— 一、积累与运用(34 分)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6 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 )憬和理想,níng____聚着人类美好 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惠。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 了解人生的意议,是一件大有 bì____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 默.( )化的。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 )——( ) ( )——( )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2)差之毫厘, 。 《礼记》 (3)多行不义, 。 《左转》 (4)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荀子 劝 学篇》 资*源%库(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郑 人买履》 (6) ,不见泰山;两豆塞耳, 。 《鹖冠子 天则》 (7)为者常成, 。 《晏子春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翻来覆去 ....地想了很多遍,还是没有悟出其中的道理。 B.他的话语一出,人们的质疑声就此起彼伏 ....。 C.同桌和我说起他的童年趣事,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返老还童 ....了。 D.盐城人杰地灵 ....,历史上出过不少优秀人物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东台将建设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是一项惠民工程 B.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 C.电视节目《爸爸回来了》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走进名著。(8分) (1)冰心原名 《繁星》、《春水》中的诗篇表现出诗人对 的见解。(4分) 2)(a)聪明人!在这漠漠的世上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进行在黑暗里 (b)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一一看玫瑰的刺儿,刺 伤了你的手。 (c)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1、这个诗集的诗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上面三首诗来谈一谈。(2分 2、上面三首小诗,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分) 6、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 (1)【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2分)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东台将建设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是一项惠民工程。 B.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 趣。 C.电视节目《爸爸回来了》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走进名著。(8分) (1)冰心原名 。《繁星》、《春水》中的诗篇表现出诗人对 于 、 、 的见解。(4分) (2)(a)聪明人!在这漠漠的世上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进行在黑暗里。 (b)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看玫瑰的刺儿,刺 伤了你的手。 (c)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1、这个诗集的诗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上面三首诗来谈一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上面三首小诗,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 分) (1)【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2 分) 好 读 书 , 读 书 让 生 活 变 得 充 实 ; 读 好 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讨读书方法】请你针对以下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 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4分)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 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作业,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校 长 建 议 学 提 阅读空间(36分) (一)诗词赏析(6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 8、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探讨读书方法】请你针对以下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 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4 分)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 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作业,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① 向 校 长 提 建 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 向 同 学 提 建 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阅读空间(36 分) (一)诗词赏析(6 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分 (二)玩味古典:(12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②,亦必悖③矣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引:牵引,领着。②任物:处理事情。③悖:不合情理、荒谬。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遽契其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以此任物 (4)人问其故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11、【乙】文中小孩被投到江中的理由是: (2 分)
(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玩味古典: (12 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②,亦必悖③矣。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①引:牵引,领着。②任物:处理事情。③悖:不合情理、荒谬。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遽.契其舟 ________________ (2)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 (3)以.此任物 ________________ (4)人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1、【乙】文中小孩被投到江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2、【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2 分) (三)经典再现:(6分)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你会嗅到这才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上与膝 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上,正头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 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3、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的?请举例 简要分析。(4分) 14、对于孩子的行为,妈妈的态度怎样?(2分)
12、【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经典再现:(6 分)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你会嗅到这才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上与膝 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上,正头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 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3、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的?请举例 简要分析。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于孩子的行为,妈妈的态度怎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