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积累运用(29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幅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B、这幅作品多数笔画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遒劲、稳健 C、该书法中,字的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甚至有许多横扁字、瘦高字。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用正楷或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3分)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荫庇(yin)瞥见(pie)襁褓( qiang)混为一谈(hun) B、顷刻(qing)剽悍(piao)执拗(ni)文绉绉(zhou) C、炽痛(zhi)更定(geng)逾约(yu) 玄虚(xian) D、校补(xido)诘责(jie)绮户(yi)度德量力(duo)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辗转反侧相形见绌不可明状杀戮 B、一蹴而就红妆素裹 返既往绥靖 C、越俎代庖神色张皇得意洋洋蓦然 D、恃才放旷不容质疑翻来复去蓬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 湖北省随州市 2018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运用(29 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幅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B、这幅作品多数笔画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遒劲、稳健。 C、该书法中,字的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甚至有许多横扁字、瘦高字。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用正楷或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3 分)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荫.庇(yīn) 瞥.见(piē) 襁.褓(qiáng) 混.为一谈(hùn) B、顷.刻(qǐng) 剽.悍(piāo) 执拗.(niù) 文绉绉.(zhōu) C、炽.痛(zhì) 更.定(gēng) 逾.约(yú) 玄.虚(xián) D、校.补(xiào) 诘.责(jié) 绮.户(yǐ) 度.德量力(duò)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辗转反侧 相形见绌 不可明状 杀戮 B、一蹴而就 红妆素裹 一返既往 绥靖 C、越俎代庖 神色张皇 得意洋洋 蓦然 D、恃才放旷 不容质疑 翻来复去 蓬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晩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没有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足以杀死很多生物,让动物 失明,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 B.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 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界限上 直很模糊。 C.公安部称,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通过国际执法的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 人缉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不再发生。 D.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 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说”,在古代是一种表明自己观点的文体,比如《马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 C、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一重要一最重要”的 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8、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如寒食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 除夕、七夕节等。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 依次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 ....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 ....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没有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足以杀死很多生物,让动物 失明,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 B.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 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界限上一 直很模糊。 C.公安部称,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通过国际执法的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 人缉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不再发生。 D.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 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说”,在古代是一种表明自己观点的文体,比如《马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 C、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 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 20 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8、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如寒食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 除夕、七夕节等。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 依次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 ②③①④ 9、名著阅读。(4分)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 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 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的小说《 》。(2分) (2)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 10、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至少用上两种 修辞手法。(2分) 11、古诗词名句默写。(6分) 山岛竦峙。《观沧海》曹操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李白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⑤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关雎》 ⑥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 、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5分) 送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 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色,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
3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9、名著阅读。(4 分)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 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 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___________的小说《 》。(2 分) (2)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至少用上两种 修辞手法。(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词名句默写。(6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观沧海》曹操 ②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白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⑤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⑥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 二、阅读(41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13 题。(5 分)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 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 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2 分) A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色,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
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感叹 B.诗歌一、二句写景叙事,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诗人与友人严士元在水国江边偶然相 遇,驻桨停船,短暂停留 C诗人善于写景,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的听无声 可见诗人观察入嫩,下笔精细。 D.诗人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细雨”“闲花”是近景,“斜日”“绿草”是远景,描 写出水国阖闾城的春日风光 E.诗人善用婉曲,表面写春寒,实际写心寒:表面写静景,实际写心境:表面写江水,实 际写相思:皆为双关意。 13、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①。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 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 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④日益甚, 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⑤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⑥自外至, 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 社稷,吾头颅如许⑦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偏:固执。②韩侂(tuo)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 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僭(jian):超越本分。⑤邸(di):此指官府。⑥族子: 宗族里的年轻人。⑦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4、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15、下列句中的“之”与“皆其柄国之日也”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辍耕之垄上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怅恨久之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2分) (2)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2分)
4 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感叹。 B .诗歌一、二句写景叙事,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诗人与友人严士元在水国江边偶然相 遇,驻桨停船,短暂停留。 C 诗人善于写景,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的听无声, 可见诗人观察入嫩,下笔精细。 D .诗人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细雨” “闲花”是近景,“斜日”“绿草”是远景,描 写出水国阖闾城的春日风光。 E .诗人善用婉曲,表面写春寒,实际写心寒:表面写静景,实际写心境;表面写江水,实 际写相思:皆为双关意。 13、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2 分)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①。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 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 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④日益甚, 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⑤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⑥自外至, 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 社稷,吾头颅如许⑦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偏:固执。 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 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 ④僭(jiàn):超越本分。⑤邸(dǐ):此指官府。⑥族子: 宗族里的年轻人。⑦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4、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吾 头 颅 如 许 报 国 无 路 惟 有 孤 愤 15、下列句中的“之”与“皆其柄国之日也”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辍耕之垄上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怅恨久之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2 分)
17、文段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9分)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 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 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 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 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 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 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 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 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 实吾之大耻。”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 进步。(选文有改动) 18.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19.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3分) 21.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 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7题。(15分) 蜜蜂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段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9 分)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 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 家塾,而且还办学 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 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 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 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 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 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 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 实吾之大耻。”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 进步。(选文有改动) 18.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 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7 题。(15 分)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