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综合性实验拉.11·3.理解各种生化反应的原理及鉴别要点。【材料】1.标本粪便标本、肛周拭子、大肠埃希菌菌种管、痢疾志贺菌菌种管及肖氏沙门菌菌种管。2.培养基、SS平板、麦康凯平板、伊红美蓝平板(EMB)、GN增菌液、单糖发酵管(乳糖/葡萄糖)或微量管、克氏双糖铁(KIA)、蛋白陈水或微量管(哚试验)、含胱氨酸(硫化氢试验)培养基、尿素培养基或微量管(尿素酶试验)、碱性蛋白陈水及副溶血弧菌选择平板等。3.试剂靛基质试剂、志贺菌属诊断血清、沙门菌属诊断血清等用于肠道病原性细菌的检测。无菌生理盐水、饱和盐水、10%甲酵溶液、乙醚、卢戈碘液、肖氏固定液、甘油-孔雀绿透明液、去氯自来水等。4.其他、酒精灯、接种针、试管架、火柴、放废弃物器皿、竹签、棉签、透明胶纸、载玻片、盖玻片、浮聚瓶、铜丝筛(60目)、尼龙绢片(100目)、定量板(40mm×30mm×1.37mm)、塑料刮片、无菌离心管、离心机、显微镜等。消化道感染标本病原体检查的一般程序见图1-3-1。粪便标本或肛周拭子→→→细菌学检查寄生虫学检查→+→+¥+→涂片、染色透明胶幼虫培养直接涂片、染色分离培养纸贴片↓→→镜检SS平板或放大镜观察麦康凯平板等+选择性培养基?初步鉴定→镜检初步鉴定菌落形态初步鉴定动力观察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1药敏试验图1-3-1消化道感染标本病原体检查的一般程序【方法】1.标本采集与处理(1)粪便标本:受检者自然排便至洁净、保温的容器中,避免混有尿液
第一章 综合性实验 ·11· 3. 理解各种生化反应的原理及鉴别要点。 【材料】 1. 标本 粪便标本、肛周拭子、大肠埃希菌菌种管、痢疾志贺菌菌种管及 肖氏沙门菌菌种管。 2. 培养基 SS 平板、麦康凯平板、伊红美蓝平板(EMB)、GN 增菌液、单 糖发酵管(乳糖/葡萄糖)或微量管、克氏双糖铁(KIA)、蛋白胨水或微量管 (吲哚试验)、含胱氨酸(硫化氢试验)培养基、尿素培养基或微量管(尿素酶 试验)、碱性蛋白胨水及副溶血弧菌选择平板等。 3. 试剂 靛基质试剂、志贺菌属诊断血清、沙门菌属诊断血清等用于肠道 病原性细菌的检测。无菌生理盐水、饱和盐水、10%甲醛溶液、乙醚、卢戈碘 液、肖氏固定液、甘油-孔雀绿透明液、去氯自来水等。 4. 其他 酒精灯、接种针、试管架、火柴、放废弃物器皿、竹签、棉签、 透明胶纸、载玻片、盖玻片、浮聚瓶、铜丝筛(60 目)、尼龙绢片(100 目)、定 量板(40mm×30mm×1.37mm)、塑料刮片、无菌离心管、离心机、显微镜等。 消化道感染标本病原体检查的一般程序见图 1-3-1。 图 1-3-1 消化道感染标本病原体检查的一般程序 【方法】 1. 标本采集与处理 (1)粪便标本:受检者自然排便至洁净、保温的容器中,避免混有尿液
·1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一—综合创新篇挑取适量粪便进行检查,尽可能挑取含有黏液或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若粪便表面无异常,应从粪便表面不同部位及粪便深处多处取材。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2)肛/肛周拭子:对不易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的患者或幼儿,可采取肛拭子。将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插人肛门内4~5cm(幼儿为2~3cm)处,轻轻转动收集直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可将标本置于专门的运送培养基或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中。对于肛周拭子,可采用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于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裂处拭取并立即送检。2.形态学检查(1)直接涂片法:黏液便、脓血便等。1)如疑似霍乱弧菌感染:将标本装人含碱性蛋白陈水的无菌容器中送至特定实验室进行检查。2)如疑似菌群失调或抗酸杆菌感染: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3)疑似寄生虫感染:用竹签挑取粪便,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虫卵、原虫的滋养体和包囊等。也可进一步进行染色,用于各种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抱子虫等病原体的鉴别诊断。另外,加藤厚涂片法或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用于端虫卵的定性、定量检查,而且可以判定人体内蠕虫的感染程度和驱虫效果。(2)浓集法:如疑似寄生虫感染,浓集法比直接涂片法检出率高,其取材量大,将病原体聚集,便于检出。常用的浓集法包括文分为饱和盐水浮聚法、自然沉淀法、离心沉淀法和醛醚沉淀法等。饱和盐水浮聚法用手钩虫卵和短膜壳虫卵等的检香:自然沉淀法和离心沉淀法用于吸虫卵和缘虫节片的观察;醛醚沉淀法多用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3)分离培养法1)如疑似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将患者的粪便标本划线接种于SS平板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37℃培养18~24h。2)如疑似寄生虫感染:采用钩蝴培养法和毛蝴孵化法诊断钩虫和血吸虫的感染。(4)生化反应:分离培养后,挑取可疑的菌落,做相应生化反应及血清学凝集试验等,进行细菌的鉴别。1)单糖管发酵试验原理: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细菌能发酵某些糖类产酸产气,有的只能产酸,有的不能分解。因此,可根据各种细菌对糖分解能力的不同来鉴别细菌,尤其是肠道杆菌。方法:将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及乳糖发酵管各1支,置于37℃恒温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若用微量发酵管,培养时须置
·12·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综合创新篇 挑取适量粪便进行检查,尽可能挑取含有黏液或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若粪 便表面无异常,应从粪便表面不同部位及粪便深处多处取材。标本采集后应立 即送检。 (2)肛/肛周拭子:对不易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的患者或幼儿,可采取肛拭 子。将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插入肛门内 4~5cm(幼儿为 2~3cm)处,轻轻转 动收集直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可将标 本置于专门的运送培养基或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中。对于肛周拭子,可采用透明 胶纸法或棉签拭子于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裂处拭取并立即送检。 2. 形态学检查 (1)直接涂片法:黏液便、脓血便等。 1)如疑似霍乱弧菌感染:将标本装入含碱性蛋白胨水的无菌容器中送至特 定实验室进行检查。 2)如疑似菌群失调或抗酸杆菌感染: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 3)疑似寄生虫感染: 用竹签挑取粪便,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蠕虫卵、原虫的滋养体和包囊 等。也可进一步进行染色,用于各种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等病原 体的鉴别诊断。另外,加藤厚涂片法或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用于蠕虫卵的定性、定 量检查,而且可以判定人体内蠕虫的感染程度和驱虫效果。 (2)浓集法:如疑似寄生虫感染,浓集法比直接涂片法检出率高,其取材 量大,将病原体聚集,便于检出。常用的浓集法包括又分为饱和盐水浮聚法、自 然沉淀法、离心沉淀法和醛醚沉淀法等。饱和盐水浮聚法用于钩虫卵和短膜壳绦 虫卵等的检查;自然沉淀法和离心沉淀法用于吸虫卵和绦虫节片的观察;醛醚沉 淀法多用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分离培养法 1)如疑似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将患者的粪便标本划线接种于 SS 平板或其 他选择性培养基,37℃培养 18~24h。 2)如疑似寄生虫感染:采用钩蚴培养法和毛蚴孵化法诊断钩虫和血吸虫 的感染。 (4)生化反应:分离培养后,挑取可疑的菌落,做相应生化反应及血清学 凝集试验等,进行细菌的鉴别。 1)单糖管发酵试验 原理: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 不相同。有的细菌能发酵某些糖类产酸产气,有的只能产酸,有的不能分解。因 此,可根据各种细菌对糖分解能力的不同来鉴别细菌,尤其是肠道杆菌。 方法:将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及乳糖发酵管各 1 支,置于 37℃恒温箱培养 18~24h 后观察结果。若用微量发酵管,培养时须置
第一章综合性实验·13·于无菌培养血内,并放进一块湿的脱脂棉或纱布,防止水分蒸发。2)靛基质(哚)试验原理:某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等)能分解蛋白陈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靛基质而呈红色。方法:将大肠埃希菌、、肖氏沙门菌分别接种到蛋白陈水中,置于37C恒温箱培养24~48h后,沿管壁缓慢加入吲哚试剂0.5ml,使哚试剂浮于培养物表面,观察结果。3)尿素分解试验原理: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等)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形成大量的氨,使培养基pH上升成为碱性,使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为红色。方法:将肖氏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分别接种到尿素斜面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4)克氏双糖铁(KIA)糖发酵试验原理:KIA试验是在一支试管培养基中检测葡萄糖和乳糖的分解情况及H2S产生的生化试验。细菌分解葡萄糖、乳糖产酸产气,使斜面和底层均呈黄色(酚红指示剂),且有气泡。若细菌只分解葡萄糖而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使pH降低,因此斜面和底层均先呈黄色。由于葡萄糖和乳糖的比例为1:10,葡萄糖含量较少,所生成的少量酸可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并因细菌生长繁殖利用含氮物质生成碱性化合物,中和斜面部分的酸又复原成红色:底层由于处于缺氧状态,细菌分解葡萄糖所生成的酸一时不被氧化而仍保持黄色。细菌产生硫化氢时与培养基中硫酸亚铁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方法:将天肠埃希菌、俏氏沙门菌及疾志贺菌分别穿刺到KIA底层,离管底3~5mm为止,再沿原穿刺线拔出,在斜面上用接种针从下而上划线,置于37℃恒温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5)血清学反应1)玻片凝集反应:经过上述实验,判断出可疑细菌,同时加做玻片凝集实验进行特异性诊断。对于疑似肠热症患者可采集血清进行肥达试验。2)肥达试验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的H抗原(PA、PB)与肠热症可疑患者血清作定量试管凝集试验,以出现“++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效价,测定相应抗体含量,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材料:伤寒沙门菌O、H抗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的H抗原、待测血清、生理盐水(NS)、康氏试管、吸管等。方法:A.准备4排康氏管,每排7支并标记,按表1-3-1进行操作,在每一排第1管加入生理盐水0.9ml,其他各管均为0.5ml
第一章 综合性实验 ·13· 于无菌培养皿内,并放进一块湿的脱脂棉或纱布,防止水分蒸发。 2)靛基质(吲哚)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等)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 (吲哚),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靛基质而呈红色。 方法:将大肠埃希菌、肖氏沙门菌分别接种到蛋白胨水中,置于 37℃恒温 箱培养 24~48h 后,沿管壁缓慢加入吲哚试剂 0.5ml,使吲哚试剂浮于培养物表 面,观察结果。 3)尿素分解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等)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形成大量的氨, 使培养基 pH 上升成为碱性,使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为红色。 方法:将肖氏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分别接种到尿素斜面培养基上,置于 37℃恒温箱培养 18~24h 后,观察结果。 4)克氏双糖铁(KIA)糖发酵试验 原理:KIA 试验是在一支试管培养基中检测葡萄糖和乳糖的分解情况及 H2S 产生的生化试验。细菌分解葡萄糖、乳糖产酸产气,使斜面和底层均呈黄色(酚 红指示剂),且有气泡。若细菌只分解葡萄糖而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使 pH 降低,因此斜面和底层均先呈黄色。由于葡萄糖和乳糖的比例为 l∶10,葡萄 糖含量较少,所生成的少量酸可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并因细菌生长繁殖利用含氮 物质生成碱性化合物,中和斜面部分的酸又复原成红色;底层由于处于缺氧状 态,细菌分解葡萄糖所生成的酸一时不被氧化而仍保持黄色。细菌产生硫化氢时 与培养基中硫酸亚铁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 方法:将大肠埃希菌、肖氏沙门菌及痢疾志贺菌分别穿刺到 KIA 底层,离 管底 3~5 mm 为止,再沿原穿刺线拔出,在斜面上用接种针从下而上划线,置 于 37℃恒温箱培养 18~24h 后,观察结果。 (5)血清学反应 1)玻片凝集反应:经过上述实验,判断出可疑细菌,同时加做玻片凝集实 验进行特异性诊断。对于疑似肠热症患者可采集血清进行肥达试验。 2)肥达试验 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 O、H 抗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的 H 抗原(PA、PB)与肠热症可疑患者血清作定量试管凝集试验,以出现“++” 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效价,测定相应抗体含量,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材料:伤寒沙门菌 O、H 抗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的 H 抗 原、待测血清、生理盐水(NS)、康氏试管、吸管等。 方法: A. 准备 4 排康氏管,每排 7 支并标记,按表 1-3-1 进行操作,在每一排第 1 管加入生理盐水 0.9ml,其他各管均为 0.5ml
·14·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一一综合创新篇B.取待测血清0.1ml,加人每一排第1管中,混匀后吸出0.5ml至第2管,待混匀后吸出0.5ml至第3管,以此类推,直至第6管吸出0.5ml弃去,至此完成血清的系列稀释(从1:10直至1:320),第7管为NS对照,不加血清。C.每排各管分别加人已知抗原0.5ml,第一排各管加伤寒沙门菌O诊断菌液即“O抗原”,第二排各管加伤寒沙门菌H诊断菌液即“H抗原”,第三排各管加甲型副伤寒沙门菌H诊断菌液即“PA抗原”,第四排各管加肖氏沙门菌H诊断菌液即“PB抗原”,血清最终稀释度第1~6管的分别为1:20、1:40、1:80、1:160、1:320、1:640,第7管为NS对照。D.振荡片刻,置37℃培养箱孵育18~24h,次日观察并记录结果。表1-3-1肥达试验单位:ml管号1234567对照NS0.50.50.50.90.50.50.50.1待测血清0.50.50.5~0.50.5弃去0.51 : 101 : 201 : 401 : 801 : 160血清稀释倍数1 : 320每排分别加入已知的抗原0.50.50.50.50.50.50.5第一排加O抗原0.50.50.50.50.50.50.5第二排加H抗原第三排加PA抗原0.50.50.50.50.50.50.5第四排加PB抗原0.50.50.50.50.50.50.51 : 40血清最终稀释度1: 201:801:1601: 3201 : 640一摇勺匀,置37℃培养箱18~24h,观察结果血清效价E.以呈现“++”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一般认为,伤寒沙门菌0抗体凝集价在1:80以上,H抗体在1:160以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凝集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结果判断参见基础篇免疫学试管凝集反应章节。注意事项:结果观察时不要振荡试管,先观察,必要时再轻摇试管使凝块从管底升起,最后按液体的清浊、凝块的大小进行记录,对照管(不凝集)与试验管同时对着光线往暗处看液体透明度和凝集块。“H”凝集呈絮状,以疏松之大团铺于管底,轻摇试管即能荡起,而且极易散开。“O”凝集呈颗粒状,以坚实凝片沉于管底,轻摇试管不易荡起,且不易散开
·14·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综合创新篇 B. 取待测血清 0.1ml,加入每一排第 1 管中,混匀后吸出 0.5 ml 至第 2 管, 待混匀后吸出 0.5ml 至第 3 管,以此类推,直至第 6 管吸出 0.5ml 弃去,至此完 成血清的系列稀释(从 1∶10 直至 1∶320),第 7 管为 NS 对照,不加血清。 C. 每排各管分别加入已知抗原 0.5ml,第一排各管加伤寒沙门菌 O 诊断菌 液即“O 抗原”,第二排各管加伤寒沙门菌 H 诊断菌液即“H 抗原”,第三排各 管加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H 诊断菌液即“PA 抗原”,第四排各管加肖氏沙门菌 H 诊断菌液即“PB 抗原”,血清最终稀释度第 1~6 管的分别为 1∶20、1∶40、 1∶80、1∶160、1∶320、1∶640,第 7 管为 NS 对照。 D. 振荡片刻,置 37℃培养箱孵育 18~24h,次日观察并记录结果。 表 1-3-1 肥达试验 单位:ml 管号 1 2 3 4 5 6 7 对照 NS 0.9 0.5 0.5 0.5 0.5 0.5 0.5 待测血清 0.1 0.5 0.5 0.5 0.5 0.5 弃去 0.5 血清稀释倍数 1∶10 1∶20 1∶40 1∶80 1∶160 1∶320 – 每排分别加入已知的抗原 第一排加 O 抗原 0.5 0.5 0.5 0.5 0.5 0.5 0.5 第二排加 H 抗原 0.5 0.5 0.5 0.5 0.5 0.5 0.5 第三排加 PA 抗原 0.5 0.5 0.5 0.5 0.5 0.5 0.5 第四排加 PB 抗原 0.5 0.5 0.5 0.5 0.5 0.5 0.5 血清最终稀释度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 摇匀,置 37℃培养箱 18~24h,观察 结果 血清效价 E. 以呈现“++”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一 般认为,伤寒沙门菌 O 抗体凝集价在 1∶80 以上,H 抗体在 1∶160 以上,甲型 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凝集价在 1∶80 以上才有诊断意义。结果判断参见基 础篇免疫学试管凝集反应章节。 注意事项:结果观察时不要振荡试管,先观察,必要时再轻摇试管使凝块从 管底升起,最后按液体的清浊、凝块的大小进行记录,对照管(不凝集)与试验 管同时对着光线往暗处看液体透明度和凝集块。“H”凝集呈絮状,以疏松之大 团铺于管底,轻摇试管即能荡起,而且极易散开。“O”凝集呈颗粒状,以坚实 凝片沉于管底,轻摇试管不易荡起,且不易散开
第一章综合性实验·15·(6)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细菌鉴定的同时加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出该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指导临床用药。【结果】1.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肠杆菌科的细菌表现为相似的形态,均为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2.SS平板上观察有无小的、透明或半透明、无色或浅黄色的可疑菌落生长,有时SS平板上可见中心黑色菌落(产HS)。3.常见的KIA的反应有以下几种:斜面变红/底层变红:不发酵糖类,为非发酵菌的特征。如产碱杆菌。斜面变红/底层变黄:葡萄糖发酵、乳糖不发酵,是不发酵乳糖菌的特征。如志贺菌。斜面变红/底层酸性(黑色):葡萄糖发酵,乳糖不发酵,产生H2S,是产生HS、不发酵乳糖菌的特征。如肖氏沙门菌。斜面变黄/底层变黄:葡萄糖和乳糖发酵。是发酵乳糖的大肠菌群的特征。如大肠埃希菌。表1-3-2肠道细菌主要生化反应试验菌名葡萄糖乳糖动力吲哚试验HaS试验尿素酶试验田田有阳性阴性阴性大肠杆菌有+阴性阳性/阴性阴性伤寒杆菌一④有阴性阴性副伤寒甲杆菌阳性/阴性-田有阴性强阳性阴性肖氏沙门菌-疾杆菌+无阴性阴性阴性I有变形杆菌+阳性强阳性阳性一4.若检出菌株的生化反应与志贺菌属符合,且与志贺菌属的某个血清型抗血清凝集,方可鉴定为“××型志贺菌感染”;如果检出菌株生化反应与沙门菌属符合,且与沙门菌属的某个血清型抗血清凝集,则可鉴定为“××型沙门菌感染”。5.疑似寄生虫感染,根据镜下虫体的大小、颜色和形态结构,进行诊断。如肝吸虫卵较小,呈瓜子状,淡黄色,有卵盖,疣状突起:姜片虫卵较大,圆形,淡黄色,卵盖小,卵壳厚薄均匀,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6.钩蝴培养时,可见到钩虫体透明,作蛇形活动。毛蝴在接近水面1cm水域处快速运动,可见针尖大小、菱形、乳白色、半透明小白点,其运动特点是直线游动,碰壁迅速拐弯。7.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和隐抱子虫等原虫需染色后镜检。溶组织内阿
第一章 综合性实验 ·15· (6)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细菌鉴定的同时加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出 该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指导临床用药。 【结果】 1.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肠杆菌科的细菌表现为相似的形态,均为中 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 2. SS 平板上观察有无小的、透明或半透明、无色或浅黄色的可疑菌落生 长,有时 SS 平板上可见中心黑色菌落(产 H2S)。 3. 常见的 KIA 的反应有以下几种: 斜面变红/底层变红:不发酵糖类,为非发酵菌的特征。如产碱杆菌。 斜面变红/底层变黄:葡萄糖发酵、乳糖不发酵,是不发酵乳糖菌的特征。 如志贺菌。 斜面变红/底层酸性(黑色):葡萄糖发酵,乳糖不发酵,产生 H2S,是产 生 H2S、不发酵乳糖菌的特征。如肖氏沙门菌。 斜面变黄/底层变黄:葡萄糖和乳糖发酵。是发酵乳糖的大肠菌群的特征。 如大肠埃希菌。 表 1-3-2 肠道细菌主要生化反应试验 菌名 葡萄糖 乳糖 动力 吲哚试验 H2S 试验 尿素酶试验 大肠杆菌 ⊕ ⊕ 有 阳性 阴性 阴性 伤寒杆菌 + 有 阴性 阳性/阴性 阴性 副伤寒甲杆菌 ⊕ 有 阴性 阳性/阴性 阴性 肖氏沙门菌 ⊕ 有 阴性 强阳性 阴性 痢疾杆菌 + 无 阴性 阴性 阴性 变形杆菌 + 有 阳性 强阳性 阳性 4. 若检出菌株的生化反应与志贺菌属符合,且与志贺菌属的某个血清型抗 血清凝集,方可鉴定为 “××型志贺菌感染”;如果检出菌株生化反应与沙门菌 属符合,且与沙门菌属的某个血清型抗血清凝集,则可鉴定为 “××型沙门菌 感染”。 5. 疑似寄生虫感染,根据镜下虫体的大小、颜色和形态结构,进行诊断。 如肝吸虫卵较小,呈瓜子状,淡黄色,有卵盖,疣状突起;姜片虫卵较大,椭圆 形,淡黄色,卵盖小,卵壳厚薄均匀,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6. 钩蚴培养时,可见到钩蚴虫体透明,作蛇形活动。毛蚴在接近水面 1cm 水域处快速运动,可见针尖大小、菱形、乳白色、半透明小白点,其运动特点是 直线游动,碰壁迅速拐弯。 7. 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原虫需染色后镜检。溶组织内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