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 考帥钟 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须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A.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23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 1.下面这首诗是宋代思想家朱熹的《观书有感》,请判断依据拼音写汉字和为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半亩方(tang)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 A.溏weiB.塘wiC.塘weiD.溏wei 2.汉字的偏旁部首有表意功能,组合再生能力较强。下面是用“拮”和“诀”这 两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成的两个新字,请选出给两个新字注音并解释全 对的一组。(2分) A.①诘:jie、质问、追问、盘问②抉:jue、剔出、选择、挑选 B.①诘:j窘迫②抉:que、决定 C.①诘:j质问、追问、盘问②抉:que、剔出、选择、挑选 D.①诘:je窘迫②抉:jue、决定。 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其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妙趣横生。例如由反义 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如“长吁短叹”“吐故纳新”“居安思危”“博古通今” 等。请判断下面四组成语各自的构成方式不同的一组是() A.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耳闻目睹眉清目秀 B.可歌可泣任劳任怨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C.神采奕奕情意绵绵欣欣向荣文质彬彬 D.十拿九稳五光十色三心二意千姿百态 4.在年级举办的“诵读古代诗文,感受先贤情怀”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根据名 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最恰当的 项是() 上联:白居易游钱塘湖,喜看早莺争暖树下联 A.柳宗元游小石潭,凄神寒骨景幽邃B.欧阳修上醉翁亭,后天下之乐而乐 C.王安石登飞来峰,浮云难掩赤子心D.文天祥过零丁洋,甘愿丹心照汗青 5.下面是一则关于“南水北调供水进京”的新闻,请判断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 项() ①历经50年论证、规划,耗时11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丹江水进京之路走了近 半个世纪。 ②北京将逐步实现市内平原区80%-90%的南水使用覆盖率。 ③据悉,江水进京后,通过新建及改建自来水厂,为中心城、丰台、海淀及通州、 大兴、门头沟、亦庄等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
门头沟区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九年级语文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四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23 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4 分) 1.下面这首诗是宋代思想家朱熹的《观书有感》,请判断依据拼音写汉字和为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半亩方(tánɡ)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 来。” A. 溏 wéi B. 塘 wèi C. 塘 wéi D. 溏 wèi 2.汉字的偏旁部首有表意功能,组合再生能力较强。下面是用“拮”和“诀”这 两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成的两个新字,请选出给两个新字注音并解释全 对的一组。(2 分) A.①诘:jié、质问、追问、盘问 ②抉:jué、剔出、选择、挑选 B.①诘:jí 窘迫 ②抉:quē、决定 C.①诘:jí 质问、追问、盘问 ②抉:quē、剔出、选择、挑选 D.①诘:jié 窘迫 ②抉:jué、决定。 3.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其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妙趣横生。例如由反义 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如“长吁短叹”“吐 故纳新”“居安思危”“博古通今” 等。请判断下面四组成语各自的构成方式不同的一组是( ) A.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眉清目秀 B.可歌可泣 任劳任怨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C.神采奕奕 情意绵绵 欣欣向荣 文质彬彬 D.十拿九稳 五光十色 三心二意 千姿百态 4. 在年级举办的“诵读古代诗文,感受先贤情怀”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根据名 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最恰当的一 项是( ) 上联:白居易游钱塘湖,喜看早莺争暖树 下联: A.柳宗元游小石潭,凄神寒骨景幽邃 B.欧阳修上醉翁亭,后天下之乐而乐 C.王安石登飞来峰,浮云难掩赤子心 D.文天祥过零丁洋,甘愿丹心照汗青 5.下面是一则关于“南水北调供水进京”的新闻,请判断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 项( ) ①历经 50 年论证、规划,耗时 11 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丹江水进京之路走了近 半个世纪。 ②北京将逐步实现市内平原区 80%-90%的南水使用覆盖率。 ③据悉,江水进京后,通过新建及改建自来水厂,为中心城、丰台、海淀及通州、 大兴、门头沟、亦庄等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
④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 ⑤基于此,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将从此前的100立方米/年,提升到150立方米/ 年 ⑥同时,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将来水存入密云水库等已建水利工程设施 A.④①②③⑤⑥B.①④③②⑤⑥C.④①③②⑥⑤D.①④②③⑤⑥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 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 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 点缀小屋昵?④那是树!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 有了许多特点。⑥树总是轻轻摇动着。⑦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 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 绿的背景。⑧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A.文段第①句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 眉梢的“痣”,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状和颜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 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美好面容,给人一种具体、亲切之感。 B.文段第②句中加点词“点破”一词赋予小屋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小屋的 出现使山景充满生机,富有情调。 C.文段第③④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 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文段第⑧句“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一句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因为心情畅快,在“清新的空气”中作者真的闻到了香味。 7.考试结束后,初三(1)班李环宇同学获得了年级作文最高分,得到了老师的 赞赏,而成绩不理想的李明同学很不服气。在老师评析李环宇的作文时,李明不 注意听讲。如果你是李明的同桌,你会如何委婉地劝导他呢?以下劝导最准确得 体的一项是() A.李明,李环宇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应该心悦诚服! B.李明,我们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嘛 C.李明,李环宇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难道不应该心悦诚服吗? D.李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如果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学习别人的优点。 (二)填空(共9分) 8.默写(共4分) (1)蒹葭采采,。(《蒹葭》)(1分) (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3)李白在《行路难》“_,”这句诗中写出了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 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2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 颇有退心。张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 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喊声未绝 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撞到了马下……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来有 诗赞曰: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霹雳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④2014 年 12 月 27 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 ⑤基于此,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将从此前的 100 立方米/年,提升到 150 立方米/ 年 ⑥同时,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将来水存入密云水库等已建水利工程设施。 A.④①②③⑤⑥ B.①④③②⑤⑥ C.④①③②⑥⑤ D.①④②③⑤⑥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 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 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 点缀小屋呢?④那是树!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 有了许多特点。⑥树总是轻轻摇动着。⑦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 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 绿的背景。⑧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A.文段第①句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 眉梢的“痣”,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状和颜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 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美好面容,给人一种具体、亲切之感。 B.文段第②句中加点词“点破”一词赋予小屋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小屋的 出现使山景充满生机,富有情调。 C.文段第③④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 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文段第⑧句“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一句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因为心情畅快,在“清新的空气”中作者真的闻到了香味。 7.考试结束后,初三(1)班李环宇同学获得了年级作文最高分,得到了老师的 赞赏,而成绩不理想的李明同学很不服气。在老师评析李环宇的作文时,李明不 注意听讲。如果你是李明的同桌,你会如何委婉地劝导他呢?以下劝导最准确得 体的一项是( ) A.李明,李环宇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应该心悦诚服! B.李明,我们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嘛。 C.李明,李环宇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难道不应该心悦诚服吗? D.李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如果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学习别人的优点。 (二)填空(共 9 分) 8.默写(共 4 分) (1)蒹葭采采, 。(《蒹葭》)(1 分) (2)___ 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 分) (3)李白在《行路难》“ , ”这句诗中写出了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 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2 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 分) 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 颇有退心。张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 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喊声未绝, 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撞到了马下……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来有 诗赞曰: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霹雳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1)该段文字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是①。另外三部 古典名著是《_②》和《红楼梦》、《西游记》(2分) (2)《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一大批性 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或诗文 对该人物形象作简评,40字左右。(3分) 人物:③ 简评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2题。(共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足食,足兵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翻译: 12.【甲】文重点强调的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 什么?你认为【甲】【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天外财富》完成13-15题。(15分) 天外财富 (1)雨,从天外飘来 (2)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 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3)“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4)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5)“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6)“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女孩声音满含欣 慰 (7)“他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8)“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9)“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 人 (10)“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1)该段文字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是 ① 。另外三部 古典名著是《 ② 》和《红楼梦》、《西游记》(2 分) (2)《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一大批性 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或诗文 对该人物形象作简评,40 字左右。(3 分) 人物: ③ 简评: 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 10—12 题。(共 10 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 分) ①足食,足兵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翻译: 12. 【甲】 文重点强调的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 什么?你认为【甲】【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 37 分) (一)阅读《天外财富》完成 13—15 题。(15 分) 天外财富 (1)雨,从天外飘来。 (2)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 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3)“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4)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5)“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6)“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女孩声音满含欣 慰。 (7)“他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8)“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9)“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 人。” (10)“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11)“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12)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 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13)“十万?你带在身上?” (14)“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 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 “钞票” (15)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 装进了口袋。 (16)“你失望了吧?—一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17)“我读到一篇小说 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 的人,把钱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18)“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19)“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 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20)“这真悲惨。”“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21)“所以,你就试了?”我问。“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眼,那是 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 (22)雨还在下着,从雨丝里透过清香的空气 (23)“你没想过会失望?”我问。“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她的手更紧地挽 住我的胳膊,我猛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雨丝 的心,说不清的感觉扩散开去,像是在融化,又像在凝结 (24)“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歉意地说 (25)“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26)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 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27)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 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 贵 (28)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 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作者北原,有改动) 13.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地点 情节 情 路边树下 找到共伞的人 小街路上 兴奋 与“我”告别 14.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我猛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同一阵悄声无息的雨丝浸润着我的心,说 不清的感觉扩散开去,像是在融化,又像是在凝结。” 答 15.文章第(28)自然段中的“财富”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联系社会实际, 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和感悟。(150字左右7分) (二)阅读相关文段,完成16-18题(共10分)
(11)“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12)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 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13)“十万?你带在身上?” (14)“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 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 “钞票”。 (15)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 装进了口袋。 (16)“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17)“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 的人,把钱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18)“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19)“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 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20)“这真悲惨。”“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21)“所以,你就试了?”我问。“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眼,那是 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 (22)雨还在下着,从雨丝里透过清香的空气。 (23)“你没想过会失望?”我问。“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她的手更紧地挽 住我的胳膊,我猛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雨丝浸润着我 的心,说不清的感觉扩散开去,像是在融化,又像在凝结。 (24)“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歉意地说。 (25)“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26)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 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27)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 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 贵…… (28)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 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作者北原,有改动) 13.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 分) 地点 情节 心情 路边树下 找到共伞的人 ① 小街路上 ② 兴奋 ③ 与“我”告别 ④ 14.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 分) “ 我猛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同一阵悄声无息的雨丝浸润着我的心,说 不清的感觉扩散开去,像是在融化,又像是在凝结。” 答: 15.文章第(28)自然段中的“财富”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联系社会实际, 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和感悟。(150 字左右 7 分) (二)阅读相关文段,完成 16—18 题(共 10 分)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 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 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 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 其特点如下: 类型 位置 运动特点 肌纤维特点 骨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是所有肌纤维中最 骼部位,可以看到和感觉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长的,能达到40毫 肌到。 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米 平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 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长度较短,只有 滑,也感觉 肌到 人的意志而改变。 20-300微米。 心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直径比骨骼肌粗,排 肌也感觉不到 能快速收缩 列成网状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 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一一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 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 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 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 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 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 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 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 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 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 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6.请分别概括【资料一】和【资料二】所介绍的内容。(2分) 17.【资料四】中介绍的运动过程中产生酸痛感的机理是什么?(4分) 18.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 突然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就浑身肌肉酸痛。(4分) (1)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避免出现第二天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三)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共12分)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 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 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 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 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 其特点如下: 类 型 位置 运动特点 肌纤维特点 骨 骼 肌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 部位,可以看到和感觉 到。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 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 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是所有肌纤维中最 长的,能达到 40 毫 米。 平 滑 肌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 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 到,也感觉 不到。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 人的意志而改变。 长度较短,只有 20-300 微米。 心 肌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 也感觉不到。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 能快速收缩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 列成网状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 600 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 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 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 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 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 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 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 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 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 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 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 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 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6.请分别概括【资料一】和【资料二】所介绍的内容。(2 分) 17. 【资料四】中介绍的运动过程中产生酸痛感的机理是什么?(4 分) 18.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 突然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就浑身肌肉酸痛。(4 分) (1)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避免出现第二天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三)阅读下文,完成 19-22 题。(共 12 分)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 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