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费用与利润 、所得税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与所得税税法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分别 遵循不同的规范并有着不同的目的。 财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准则为指导,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 关性和可比性。 所得税税法旨在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以经济合 理、公平税负为原则,确定一定时期内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 税额。 由此,财务会计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所得税税法计算的应 纳税所得额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第十三章 费用与利润 第三节 所得税 。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与所得税税法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分别 遵循不同的规范并有着不同的目的。 财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准则为指导,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 关性和可比性。 所得税税法旨在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以经济合 理、公平税负为原则,确定一定时期内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 税额。 由此,财务会计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所得税税法计算的应 纳税所得额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第十三章费用与利润 (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会计利润属于财务会计核算的范畴,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税收的范畴。 会计利润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程序确认 的税前收益。 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国家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是以一定 期间应税收入扣减税法允许扣除的项目后计算的。 会计利润,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 税调整,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调整会计准则或制度与税法 对收入和费用不同规定的一种方法 由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依据和目的不同,二者之间又存在 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第十三章 费用与利润 第三节 所得税 。 (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会计利润属于财务会计核算的范畴,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税收的范畴。 会计利润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程序确认 的税前收益。 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国家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是以一定 期间应税收入扣减税法允许扣除的项目后计算的。 会计利润,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 税调整,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调整会计准则或制度与税法 对收入和费用不同规定的一种方法。 由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依据和目的不同,二者之间又存在 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第十三章费用与利润 1.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 法在确认收入、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 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例如企业收到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会计核算作为投资 收益计入利润总额,而所得税法规定不属于应税收入。 永久性差异的特点是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因此,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会影响以 后各期纳税额,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需将其调整应纳 税所得额
第十三章 费用与利润 第三节 所得税 。 1. 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 法在确认收入、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 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例如企业收到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会计核算作为投资 收益计入利润总额,而所得税法规定不属于应税收入。 永久性差异的特点是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因此,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会影响以 后各期纳税额,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需将其调整应纳 税所得额
第十三章费用与利润 2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 同产生的差异,该差异将影响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 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时或者列示的负债 偿还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税额。 如会计与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 及减值准备计提等规定不同,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 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 从理论上说,暂时性差异由于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计入 应税利润和计入会计利润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该差异 发生在某一时期,但在下一期或若干时期内可以转回
第十三章 费用与利润 第三节 所得税 。 2.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 同产生的差异,该差异将影响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 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时或者列示的负债 偿还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税额。 如会计与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 及减值准备计提等规定不同,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 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 从理论上说,暂时性差异由于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计入 应税利润和计入会计利润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该差异 发生在某一时期,但在下一期或若干时期内可以转回
第十三章费用与利润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如何处理所得税历来是会计界关心及有争议的问题,纵 观国内外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历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 有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规 定,企业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第十三章 费用与利润 第三节 所得税 。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如何处理所得税历来是会计界关心及有争议的问题,纵 观国内外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历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 有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规 定,企业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