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计算机的起源 ■1.早期的计算方法或工具: ●结绳、垒石、枝条、算盘、计算尺、计算器。 : ■2.计算机诞生的理论基础: ●1854年,英国数学家布尔一提出了符号逻辑的思想; ●19世纪中期,英国数学家巴贝奇(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提出了 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3.埃尼克ENIAC: ●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缩写。ENIAC的诞生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 发展基础,开辟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是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 志。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后退 退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3-
《计算机 应用基础 》课程 - 3 - 1. 早期的计算方法或工具: 结绳、垒石、枝条 、算盘、计算尺、计算器。 2. 计算机诞生的理论基础: 1854年,英国数学家布尔——提出了符号逻辑的思想; 19世纪中期,英国数学家巴贝奇(被称为“计算机之父”)——提出了 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3. 埃尼克ENIAC: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缩写。ENIAC的诞生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 发展基础,开辟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是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 志。 1.1.1.1 计算机的起源
1.1.1.1计算机的起源 EN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研制成功并运行, 共使用了约18800个真空电子管,重达30吨,耗电174千瓦,占地约140平 方米,用十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000次加法。它没有今天的键盘、鼠标等 设备,人们只能通过扳动庞大面板上的无数开关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录 下一页 后退 退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4-
《计算机 应用基础 》课程 - 4 - 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研制成功并运行, 共使用了约18 800个真空电子管,重达30吨,耗电174千瓦,占地约140平 方米,用十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 000次加法。它没有今天的键盘、鼠标等 设备,人们只能通过扳动庞大面板上的无数开关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1.1.1.1 计算机的起源
1.1.1.2 计算机的发展 1946-1958 1959-1964 1965-1970 1971以后 今天及未来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阶段5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 智能化、网络化。 目录 上一页○下-页 后退 退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5-
《计算机 应用基础 》课程 - 5 - 1.1.1.2 计算机的发展 阶段1 阶段 2 阶段3 阶段4 阶段5 晶体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 智能化、网络化。 电子管 1946-1958 1959-1964 1965-1970 1971以后 今天及未来
1.1.1.2 ,计算机的发展 年代 名称 元件 语言 应用 第一代 机器语言 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 科学计算 1946×1957 汇编语言 第二代 高级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 数据处理 1958~1964 设计语言 第三代 中小规模 高级程序 广泛应用到各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1970 集成电路 设计语言 个领域 第四代 面向对象的高 集成电路计算机 集成电路 网络时代 1971年~现在 级语言 第五代 未来计算机 光子、量子、 DNA等 返回 下一页 后退 退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6-
《计算机 应用基础 》课程 - 6 - 1.1.1.2 计算机的发展 年代 名称 元件 语言 应用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 高级程序 设计语言 数据处理 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计算机 中小规模 集成电路 高级程序 设计语言 广泛应用到各 个领域 第四代 1971年~现在 集成电路计算机 集成电路 面向对象的高 级语言 网络时代 第五代 未来计算机 光子、量子、 DNA等 返 回
1.1.2.1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 存储 通用 工作 精确 速度快 容量大 性强 自动化 性高 目录 上一页○下-页后退 退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7-
《计算机 应用基础 》课程 - 7 - 1.1.2.1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特点 存储 容量大 通用 性强 工作 自动化 精确 性高 运算 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