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一) 试卷Ⅰ(共50分) 、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fei)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 延,湿黏黏的苔藓(xian)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 B.他们很希望能看见点什么。可是,星星太远了,月亮也未落到足够近的位置; 此外,山楂果和蔷薇子的殷(yan)红色泽(ze)也并不够。 C.早春季节,野芝麻开了,它们的花儿引来了蜜蜂,嘤(ying)嘤的蜂鸣对我 来说不啻(di)是远远的管风琴奏出的音乐。 D.立于亭中,环水如镜,实景虚影相映(yin)成趣。仰天极目苍穹,纤(qian) 云舒卷,高洁飘逸;俯看水中天宇,云影深潜,浮幻轻移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佝偻廖廓恃才傲物慷慨激越 B.遏制漫朔攀援上升膏腴之地 C.笙箫咀咒孺子可教向隅暗泣 D.悲怆枯槁戊戌变法纵横捭阖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 ②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这让人不禁“团结就是 力量”的概括。 ③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可以深入到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地方。 A.瞩目质疑反而B.瞩目置疑因而 C.注目质疑因而D.注目置疑反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巴以边界一场大火,100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世界。 B.你应该与朋友合作搞这个新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打好基础才能造房子,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得寸进尺的心态,却往往影响人 们对这一真理的认识。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 B.我校举办的物理、生物、化学三个竞赛班,获得了国家级二等级、省级一等 奖、市级一等奖等奖项。 C.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苹果、柿子… D.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 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合肥清财风暴揭出乡镇财务四大黑洞,全市107个乡镇共核减债权2.7亿元, 核减债务3亿元,追回资金9000多万元,使乡镇财务逐步走上正轨 B.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5万乡镇,平均每个乡镇负债约400万元,总计约 2220亿元,情况触目惊心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一) 试卷Ⅰ(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fēi)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 延,湿黏黏的苔藓(xiān)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 B.他们很希望能看见点什么。可是,星星太远了,月亮也未落到足够近的位置; 此外,山楂果和蔷薇子的殷(yān)红色泽(zé)也并不够。 C.早春季节,野芝麻开了,它们的花儿引来了蜜蜂,嘤(yīng)嘤的蜂鸣对我 来说不啻(dì)是远远的管风琴奏出的音乐。 D.立于亭中,环水如镜,实景虚影相映(yìn)成趣。仰天极目苍穹,纤(qiān) 云舒卷,高洁飘逸;俯看水中天宇,云影深潜,浮幻轻移。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佝偻 廖廓 恃才傲物 慷慨激越 B.遏制 漫朔 攀援上升 膏腴之地 C.笙箫 咀咒 孺子可教 向隅暗泣 D.悲怆 枯槁 戊戌变法 纵横捭阖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 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 ②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这让人不禁 “团结就是 力量”的概括。 ③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 可以深入到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地方。 A.瞩目 质疑 反而 B.瞩目 置疑 因而 C.注目 质疑 因而 D.注目 置疑 反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巴以边界一场大火,100 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世界。 B.你应该与朋友合作搞这个新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打好基础才能造房子,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得寸进尺的心态,却往往影响人 们对这一真理的认识。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 测。 B.我校举办的物理、生物、化学三个竞赛班,获得了国家级二等级、省级一等 奖、市级一等奖等奖项。 C.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苹果、柿子…… D.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 50 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合肥清财风暴揭出乡镇财务四大黑洞,全市 107 个乡镇共核减债权 2.7 亿元, 核减债务 3 亿元,追回资金 9000 多万元,使乡镇财务逐步走上正轨。 B.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 5 万乡镇,平均每个乡镇负债约 400 万元,总计约 2 220 亿元,情况触目惊心
C.《中国青年报》自1951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54年的光辉历程,她以纯正 的良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中国社会54年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人物的风云轨迹。 D.《草原之子一一牛玉儒》一书真实地再现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新 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7.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①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②因为主流是精华 ③我们的文化传统也并非尽善尽美④精华与糟粕搀杂,彼此渗透 ⑤所以中华文明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 ⑥总的说来,精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⑦如同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一样 A.⑦③①④⑥②⑤B.⑦③⑥④①②⑤ C.⑦①④③⑥②⑤D.⑦①④②⑤③⑥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溥,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 的书房为“七录斋”,著有《七录斋集》。 B.诗歌《北方》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作品。原名蒋海澄,在创作《大堰河一一我 的保姆》时开始用“艾青”作笔名。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 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郭沫若赞誉《史记》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作品,故事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 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9.下列名句的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B.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异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 记》) C.弟子,入则弟,出则孝。(《论语》)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 10.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沛公安在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C.以其无礼于晋D.夜,缒而出 13.下列《论语》中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贯穿,就是“忠恕”二字,“忠”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中国青年报》自 1951 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 54 年的光辉历程,她以纯正 的良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中国社会 54 年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人物的风云轨迹。 D.《草原之子——牛玉儒》一书真实地再现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新 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7.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①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②因为主流是精华 ③我们的文化传统也并非尽善尽美 ④精华与糟粕搀杂,彼此渗透 ⑤所以中华文明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 ⑥总的说来,精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⑦如同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一样 A.⑦③①④⑥②⑤ B.⑦③⑥④①②⑤ C.⑦①④③⑥②⑤ D.⑦①④②⑤③⑥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溥,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 的书房为“七录斋”,著有《七录斋集》。 B.诗歌《北方》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作品。原名蒋海澄,在创作《大堰河——我 的保姆》时开始用“艾青”作笔名。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 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郭沫若赞誉《史记》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作品,故事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 个人物,前后 30 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9.下列名句的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B.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异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 记》) C.弟子,入则弟,出则孝。(《论语》)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 10.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沛公安在 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C.以其无礼于晋 D.夜,缒而出 13.下列《论语》中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贯穿,就是“忠恕”二字,“忠”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句话说明孔子把人的生命,放在了绝对第一的位置。这正是孔子有“仁德” 的最好证明。)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孔子的思想里,仁还是一个表示人与人之间和 谐关系的概念。) 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对管仲的肯定,说明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 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 14.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雷雨》) (这段场景说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增强舞台气氛,暗示雷雨即将来临,有点 题作用,并且极大地增加了真实感) B.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这句话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这句话表面上是谦虚,实际上是指责郑伯一直不任用他,埋没了他的才能。 D.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 (从此句可以看出项羽心直口快,直来直去,表里如一的性格特点。)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 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 “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 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 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 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 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 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 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 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首说过“质胜文则野,文 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 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
B.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句话说明孔子把人的生命,放在了绝对第一的位置。这正是孔子有“仁德” 的最好证明。)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孔子的思想里,仁还是一个表示人与人之间和 谐关系的概念。) 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对管仲的肯定,说明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 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 14.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雷雨》) (这段场景说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增强舞台气氛,暗示雷雨即将来临,有点 题作用,并且极大地增加了真实感) B.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这句话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这句话表面上是谦虚,实际上是指责郑伯一直不任用他,埋没了他的才能。) D.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 (从此句可以看出项羽心直口快,直来直去,表里如一的性格特点。) 1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 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 “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 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 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二、选择题(本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 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 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 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 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 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首说过“质胜文则野,文 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 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
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 “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 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 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 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 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 “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 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 《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 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 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 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 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 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 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 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6.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 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 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 迸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 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 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 到向国君迸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 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 “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 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 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 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 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 “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 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 《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 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 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 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 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 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 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 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6.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 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 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 迸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 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 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 到向国君迸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 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 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 当时文坛可能己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中国动漫缺什么? 中国动画在历史上有过颇具特色的创作,比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 等水墨风格、剪纸风格的作品,在一代人的生命记忆中长久存在。但是,这些今 天被定位为艺术片的片子,都没有被现代的商业运作包装过,完全没有后续的延 伸开发,看完之后觉得很好,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们的动漫,在形成产业链和 市场方面缺少很好的机制 史努比、米老鼠、KITY猫、皮卡丘、机器猫,仅这5个可爱的“舶来”卡通, 每年就从中国市场赚走6亿元,尚未成熟的产业链,导致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 的盈利流向了日美等国。动漫要发展,它的原创能力和产业深度开发之间,要形 成互相推动、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这方面,迪斯尼的成功商业模式值得我们研 究。在这个动画王国的产业链里,有动画片的创作,还有版权代理、图书音像、 玩具、服装乃至休闲旅游等延伸产业。迪斯尼的动画明星们,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走进迪斯尼乐园;而一个迪斯尼乐园,又造就了众多需要看迪斯尼动画片的观众, 反过来刺激了迪斯尼动画片的创作。业内人士注意到,许多国外动画片以相当低 的价格向电视台出售播出版权,有些甚至是免费提供。他们算的正是后续衍生产 品开发的“大账”,看重的是动画片观众的购买力。国产原创动画,只有不停留 在播放这一环节,着力形成产业链,才可能做大做强。 据介绍,我国第一批动漫专业的本科生今年7月才能毕业,现在大部分从事动漫 事业的人都是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从动漫“发烧友”成长起来的,中国动漫产 业缺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像这样的整体状况,这样的素质,要发展中国的 动漫很困难。如果没有创造型的人才,这个产业只能是粗放型的产业。 有专家形象地说,动漫艺术是一条河,人文与技术是这条河的两道护堤。我们要 在人文关怀中关注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深化人文关怀。动漫的背后有着很 厚重的人文内涵,只有处理好人文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动漫这条河才会 充满活力 动漫是基于技术文明的产物,现代科技催生了动漫之“动”,而这种新兴的技术 文化仍然要承载人文关怀。表面看,动漫空间只是一个文化的产业空间,但是, 现代的人性在这里得到孕育,并悄然成形。动漫空间里,有人文与技术的生态关 系的综合呈现。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虽然计算机、摄影摄像等技术可以超越国度, 但是,哪怕我们拿着同样的相机,但由于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拍出来的东西也 可能不一样。同样的花木兰,美国人作了美国式的翻版和改造,如果是中国人处 理,相信从造型、音乐,到对人性的理解等都会不一样。这背后,就是人文精神 在闪耀。 1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小蝌蚪找妈妈》等艺术片后续的延伸开发今天正在进行。 B.国外厂家因看重动画片观众的购买力才免费向电视台提供播出版权 C.动漫要发展,需要它的原创能力推动产业深度开发,只有原创能力提高才能 促成产业开发。 D.国内动漫发展只要着力形成产业链、注重动漫人才培养就能做大做强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 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 当时文坛可能己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中国动漫缺什么? 中国动画在历史上有过颇具特色的创作,比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 等水墨风格、剪纸风格的作品,在一代人的生命记忆中长久存在。但是,这些今 天被定位为艺术片的片子,都没有被现代的商业运作包装过,完全没有后续的延 伸开发,看完之后觉得很好,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们的动漫,在形成产业链和 市场方面缺少很好的机制。 史努比、米老鼠、KITTY 猫、皮卡丘、机器猫,仅这 5 个可爱的“舶来”卡通, 每年就从中国市场赚走 6 亿元,尚未成熟的产业链,导致中国动漫市场 80%以上 的盈利流向了日美等国。动漫要发展,它的原创能力和产业深度开发之间,要形 成互相推动、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这方面,迪斯尼的成功商业模式值得我们研 究。在这个动画王国的产业链里,有动画片的创作,还有版权代理、图书音像、 玩具、服装乃至休闲旅游等延伸产业。迪斯尼的动画明星们,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走进迪斯尼乐园;而一个迪斯尼乐园,又造就了众多需要看迪斯尼动画片的观众, 反过来刺激了迪斯尼动画片的创作。业内人士注意到,许多国外动画片以相当低 的价格向电视台出售播出版权,有些甚至是免费提供。他们算的正是后续衍生产 品开发的“大账”,看重的是动画片观众的购买力。国产原创动画,只有不停留 在播放这一环节,着力形成产业链,才可能做大做强。 据介绍,我国第一批动漫专业的本科生今年 7 月才能毕业,现在大部分从事动漫 事业的人都是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从动漫“发烧友”成长起来的,中国动漫产 业缺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像这样的整体状况,这样的素质,要发展中国的 动漫很困难。如果没有创造型的人才,这个产业只能是粗放型的产业。 有专家形象地说,动漫艺术是一条河,人文与技术是这条河的两道护堤。我们要 在人文关怀中关注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深化人文关怀。动漫的背后有着很 厚重的人文内涵,只有处理好人文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动漫这条河才会 充满活力。 动漫是基于技术文明的产物,现代科技催生了动漫之“动”,而这种新兴的技术 文化仍然要承载人文关怀。表面看,动漫空间只是一个文化的产业空间,但是, 现代的人性在这里得到孕育,并悄然成形。动漫空间里,有人文与技术的生态关 系的综合呈现。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虽然计算机、摄影摄像等技术可以超越国度, 但是,哪怕我们拿着同样的相机,但由于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拍出来的东西也 可能不一样。同样的花木兰,美国人作了美国式的翻版和改造,如果是中国人处 理,相信从造型、音乐,到对人性的理解等都会不一样。这背后,就是人文精神 在闪耀。 1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小蝌蚪找妈妈》等艺术片后续的延伸开发今天正在进行。 B.国外厂家因看重动画片观众的购买力才免费向电视台提供播出版权。 C.动漫要发展,需要它的原创能力推动产业深度开发,只有原创能力提高才能 促成产业开发。 D.国内动漫发展只要着力形成产业链、注重动漫人才培养就能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