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的博来分新/2 易想起同样是源自于数学的控制论、系统论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 响。 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院长拜尔教投与格特纳教授、皮克教授合 善的(法律的博弈分析》是国际上第一部系统地运用博奔理论与信 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来研究法律及法律问题的著作。该书运用真 实的案例与假想的前提,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博奔理论的基本 思想和规范的分析工具,同时将这些思想、工具与对法律及法律问 题的分析结合起来,从而使读者既掌握了现代博奔理论的基本内 容,又对博弈理论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会,这 对于提高法学工作者的分析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对于我国法学界来说,经济分析法学已不再陌生,但是从本质 上看,本书很难划归经济分析法学,因为博奔理论是对人们行为规 律的系统研究,这种行为不必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它还可以是政治 行为、社会行为等,甚至现代博弈理论的发展还把这种行为的范围 扩大到了非人类行为的领域,比如说生物进化行为。相应地,博奔 理论不但对法学研究的彩响日益加深,而且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也与日剧增。实际上自70年代中期以来,博弈理论就开始广泛地 渗入经济学领域,到现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被博奔理论极大地 改写了,以致于目前在欧美大学的绕济系中,没有博弈理论专家将 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承蒙美国斯坦福大学蔡洪滨博士的大力推荐、法律出版社总 编辑贾京平先生的积极肯定以及成晓幕女士的多方努力才得以有 本书的出版,作为译者,莲在此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敬意!
前言/1 前 必 本书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博奔理论能为那些希望理解法律是 如何彩响入们行为的人提供洞察力。法律常常同一个人的行为与 公众意愿相掉的场合相联系。因为战略行为是常见的行为,所以 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行为的博弈理论规范工具就是重要的。通过 本书,我们试图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对于关注从侵权和合同法律 到劳动法律、环境规则及反垄断等大量传统法律问题的渎者,我门 想向他们介绍现代博弈理论的规范工具。受过法学训练的人对这 些何题是熟悉的,没有受过法学训练的人对这些问题也不陌生。 第二,问样重要的是,我们想展现现代博奔理论如何能使我们的直 觉更加敏锐并为我们观察熟悉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总之,我们 试图通过本书为那些对法律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一种思考法使规则 的新方法,同时也向那些对博奔理论感兴趣的人们展示一片肥沃 的处女地,在这片土地上,博奔理论的工具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本书大部分分析大量地使用了最近十年来刚刚发展起只的一 系列概念,同时我们没有放弃这些锐利的概念所要求的严格性。 然而,姜理解这些概念在法学中的应用,并不要求读者熟悉徽积 分、概奉论或其他正式的数学工具,仅需要简单的算术。实际上, 算术也只是在少数场合需要用到,而微积分则在正文中根本不出 现,只在注释中用到。从这个角度卷,本书与那些展示近年来博弈 理论进展的书是不同的。我们只要求读者具有逻辑地、仔细地思 考复杂问题的意愿
法#的连弈分斯2 本书是第一本使用一殷化术语来闲明博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 的正规工具在法学分析中运用的节,许多模型和思想都是新的。 当然,法学学者思考战略行为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我们在本书中 吸收了他们的成果。而且,已有很多的论文利用这些工具的优势 来研究广泛的特定法学问题,如程序问题、合司问题、法律冲突问 题,破产问题,税收问题以及公司问题等,本书从这些论文中获益 不少。我们间时也借重于经济分析法学以及博奔理论的研究工 作,每章末尾的文献索引表明了相应知识的广度及其与本章所讨 论问题之间的联系。考虑到学术发展的程度,这些索引显然是不 完备的。术语表对本书所使到的基本的法学及经济学术语给出了 定义。 我们想对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提供了帮助的许多人士表示感 谢。来自林德与哈里·布拉德利基金会(Lynde and Harry Bradley Foundation)、约翰,M·奥林基金会(John M.Olin Foundation)、萨 拉·斯卡夫基金会(Sarah Scaife Foundation)以及芝加哥大学商业 研究生院的研究支助使本书的写作成为可能。我们从乔治·梅隆 大学、纽约大学、密执安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弗吉尼亚大学 的研究班上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评论。 赵因库(In-Koo Cho)、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和艾伦·赛 克斯(Alan Sykes)?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帕特 里克·樽尔顿(Patrick Bolton)、弗兰克·伊新特布鲁克(Frank East erbrook)、理查德·爱泼斯坦(Richard Epstein)、大卫·弗雷德曼 (David Friedman)以及米切尔·波林斯基(Mitchell Polinsky)为我 们仔细阅读了几个章节。安妮·M:哈姆(Anne Marie Harm)作了 图表的绘制工作。我们还要特别对伊恩·埃勒斯(Ian Ayres))、乔恩 ,埃尔斯特(Jon Elster)、丹尼尔·法伯(Daniel Farber)、马克·费雪 (Mark Fisher).、特德·弗兰克(Ted Frank)、贾森·约翰斯频(Jason Johnston)、威廉·兰德斯(William Landes)、理查德·波斯纳
前主/3 (Richard Posner)、马克·拉姆塞耶(Mark Ramseyer)、罗伯特·拉斯 遂森(Robert Rasmussen),伊丽莎白·罗森布拉特(Elizabeth Rosen blatt)、尤恩·辛(Eun Shin)、大卫·斯基尔(David Skeel)和拉斯·斯 托尔(Lars Stole)表示感谢,他们对手稿提出了广泛的书面建议
孚论人1 导论 理解战咯行为 战略行为出现于两个或多个个体相互作用的场合,这时每个 个体的决策取决于他对其他个体行动的预测。法学专家很早就认 识到考虑战略行为的必要性,然而他们常常没有利用博弈理论规 范工具的优势来分析战略行为,也没有借助于简单的博弈,比如说 用囚徒困境来比照集体行动问题。当然仅作这样的比照不能为我 们提供显著的帮助,我们称事物是一个集体行动问题或是一个多 人囚徒困徒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没能充分利用博奔理论是不 幸的,因为现代博奔理论为人们理解法律规则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提供了非常深刻的洞察力。我们面临的桃战是将博弈理论高度技 术化的工具应用于一个新的领域,这些工具中的大多数是近十年 来刚发展出来的。 在第一章中,我们从一个大家熟知的问题开始,这就是调整涉 及到司机和行人交通事故的侵权规则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要展示 即使在这么简单的问题中,严格聚焦于战略行为能提高我们对法律 规则的理解。在这一章的第二部分,我们考察博弈理论最常见的范 例一牡鹿符猎、囚徒困境和匹配硬币,以展示它们如何能应用于 法律问题的分析以及有什么局限。在第二章中,我们考察当事人是 如向相互作用的,通过利用反垄断法中的市场先占问题以及债权债 务和合同法律中的几个问题来介绍其他的博弈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