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已叫学生放弃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了。 3.顺便说说附加题,实际上也是就阅读而言,只不过也包含文言文阅读而己。语文加试题考查 的能力,主要是理解(B)、分析(C)及鉴赏评价(D)等的能力,在语知、阅读、写作三个方面中, 主要是关乎阅读能力的问题。这确是抓住了一个人语文活动的主要方面。一个人的语文活动,与语 知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写作,并不是每一个人不懈地进行的事情:唯有阅读,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终身不停的事情。终身学习,某种意义上就是终身阅读。阅读,关系到终身学习的收获、终身事业 的成就、终身生活的质量 二、如果把江苏2008年《考试说明》所显示的现代文阅读方面的具体要求与过去相比,也不难 发现有重大的不同 过去《考试说明》所说的阅读方面的考试内容,不分文体,广而言之,统而言之 我省虽然2006年就提出了考查三类文体的问题,但直到2007年,《考试说明》也未就三类文体 分别提出要求。请看2007年《考试说明》所写: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作品 论述类”文本指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指新闻、通讯、科技说明文、常用应用 文等;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要注意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意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的重点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一种 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作 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②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内部层次及段与段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概括。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 断和想象 要求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要求从文本出发,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作整体感知和把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 表现力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注意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 的准确性。。 2008年《考试说明》,可就把三类文本分为两个大类来谈了。一个大类,文学类文本阅读(《考 试说明》上称之为“现代文阅读”)另一个大类,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 过去《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上关于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理解”以及“分析综合” 中除了第⑤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以外的内容,全都归结到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 阅读方面。具体比较一下,只不过把“理解”第①点中的四个“词语”都换成了“概念”:把第②点 中所说的“重要句子”扩大了一点外延,即也包括“极富表现力的句子”;把“分析综合”第②点中
学校已叫学生放弃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了。 3.顺便说说附加题,实际上也是就阅读而言,只不过也包含文言文阅读而已。语文加试题考查 的能力,主要是理解(B)、分析(C)及鉴赏评价(D)等的能力,在语知、阅读、写作三个方面中, 主要是关乎阅读能力的问题。这确是抓住了一个人语文活动的主要方面。一个人的语文活动,与语 知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写作,并不是每一个人不懈地进行的事情;唯有阅读,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终身不停的事情。终身学习,某种意义上就是终身阅读。阅读,关系到终身学习的收获、终身事业 的成就、终身生活的质量。 二、如果把江苏 2008 年《考试说明》所显示的现代文阅读方面的具体要求与过去相比,也不难 发现有重大的不同。 1.过去《考试说明》所说的阅读方面的考试内容,不分文体,广而言之,统而言之。 我省虽然 2006 年就提出了考查三类文体的问题,但直到 2007 年,《考试说明》也未就三类文体 分别提出要求。请看 2007 年《考试说明》所写: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作品。 “论述类”文本指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指新闻、通讯、科技说明文、常用应用 文等;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要注意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意。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的重点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一种 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作 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②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内部层次及段与段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概括。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 断和想象 要求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要求从文本出发,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作整体感知和把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 表现力。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注意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 的准确性。。 2008 年《考试说明》,可就把三类文本分为两个大类来谈了。一个大类,文学类文本阅读(《考 试说明》上称之为“现代文阅读”);另一个大类,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 2.过去《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上关于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理解”以及“分析综合” 中除了第⑤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以外的内容,全都归结到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 阅读方面。具体比较一下,只不过把“理解”第①点中的四个“词语”都换成了“概念”;把第②点 中所说的“重要句子”扩大了一点外延,即也包括“极富表现力的句子”;把“分析综合”第②点中
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倒为“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等等 3.过去《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上关于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鉴赏评价”自当属于文 学作品阅读方面,但2008年《考试说明》上文学作品的考查内容绝不仅仅是过去“鉴赏评价”那几 条,增加了不少内容 2008年《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内容的文字是 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 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 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 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 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 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包含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三个方面的要求,过去所说的鉴赏评价仅是 其中一个方面,具体条目还不尽相同,如增加了“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等。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也不同于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的分析综合,探究 则更是一个新的要求 三、现代文阅读赋分增加。过去是9+22=31分,现在是20+18=38分 四、综合上面所谈,关于2008年我省语文新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几个 结论: 在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更显重要,地位更高,对于获取优秀语文成绩,作用更 就具体考点而言,现代文阅读方面变化最大 3.现代文阅读方面,变化最大的又是文学作品的阅读。 4.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测试要求,要强化文体意识。不但文学作品阅读与另两类文本阅读要求不 同,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也强调“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 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种种测试要求中,有的颇为新颖,如探究就是这样;有的又颇为传统,如“分析作品结构
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倒为“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等等。 3.过去《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上关于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鉴赏评价”自当属于文 学作品阅读方面,但 2008 年《考试说明》上文学作品的考查内容绝不仅仅是过去“鉴赏评价”那几 条,增加了不少内容。 2008 年《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内容的文字是: 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 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 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 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 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 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包含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三个方面的要求,过去所说的鉴赏评价仅是 其中一个方面,具体条目还不尽相同,如增加了“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等。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也不同于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的分析综合,探究, 则更是一个新的要求。 三、现代文阅读赋分增加。过去是 9+22=31 分,现在是 20+18=38 分。 四、综合上面所谈,关于 2008 年我省语文新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几个 结论: 1.在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更显重要,地位更高,对于获取优秀语文成绩,作用更 大。 2.就具体考点而言,现代文阅读方面变化最大。 3.现代文阅读方面,变化最大的又是文学作品的阅读。 4.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测试要求,要强化文体意识。不但文学作品阅读与另两类文本阅读要求不 同,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也强调“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 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5.种种测试要求中,有的颇为新颖,如探究就是这样;有的又颇为传统,如“分析作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