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包装实验》实验指导书 交通运输系编制 2001年3月
《运输包装实验》实验指导书 交通运输系编制 2001 年 3 月
说明 包装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非常需要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和提高 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实验室编制《运输包装实验指导书》的过程 中,考虑在运输包装实验方面,学生在掌握设备使用、实验原理的同时,应能根据 老师提供的材料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运输包装件是否合格, 从而掌握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实验室在本实验指导书中,不再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实验材 料,只给出详细的实验方法和判断准则,这些实验方法和判断准则均来自相应的国 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样编制的实验指导书,不但加强了学 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实际能力和对相关标准的理解 和掌握。 为便于实验学生更好掌握运输包装件测试的实验方法,本指导书第一章为运输 包装件的基本实验,要求学生自行学习掌握:第二章为具体的运输包装容器的测试 实验方法,第三章为运输包装件的振动实验方法,第四章为缓冲材料的实验方法, 这些实验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第五章为危险货物的实验,学生 可通过这些实验,掌握危险货物的危险性,从而确定其包装型式和方法。同时,本 指导书还增加了二个附录,为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包装测试标准,均为 英文原版标准,这些包装标准代表了国际包装测试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学生可通 过阅读理解,并比较国内的相关标准,了解国际包装测试技术的发展。 由于编写时间短,本指导书中不可避免会有误漏及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和同 学们批评指正。 交通运输学院包装实验室 2001年3月
2 说明 包装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非常需要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和提高 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实验室编制《运输包装实验指导书》的过程 中,考虑在运输包装实验方面,学生在掌握设备使用、实验原理的同时,应能根据 老师提供的材料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运输包装件是否合格, 从而掌握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实验室在本实验指导书中,不再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实验材 料,只给出详细的实验方法和判断准则,这些实验方法和判断准则均来自相应的国 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样编制的实验指导书,不但加强了学 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实际能力和对相关标准的理解 和掌握。 为便于实验学生更好掌握运输包装件测试的实验方法,本指导书第一章为运输 包装件的基本实验,要求学生自行学习掌握;第二章为具体的运输包装容器的测试 实验方法,第三章为运输包装件的振动实验方法,第四章为缓冲材料的实验方法, 这些实验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第五章为危险货物的实验,学生 可通过这些实验,掌握危险货物的危险性,从而确定其包装型式和方法。同时,本 指导书还增加了二个附录,为 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包装测试标准,均为 英文原版标准,这些包装标准代表了国际包装测试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学生可通 过阅读理解,并比较国内的相关标准,了解国际包装测试技术的发展。 由于编写时间短,本指导书中不可避免会有误漏及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和同 学们批评指正。 交通运输学院包装实验室 2001 年 3 月
目录 第一章运输包装件的基本实验 实验一包装件的部位标示 实验二温湿度的调节处理实验 实验三堆码实验 实验四跌落实验 实验五六角滚筒实验 第二章包装容器实验方法 实验一塑料编织袋及复合塑料编织袋实验 实验二 集装袋实验 实验三瓦楞纸箱实验 实验四 闭口钢桶实验 实验五纸板桶实验 实验六大型运输包装件实验 第三章 运输包装件耐振动实验 实验一正弦定频振动实验 实验二正弦变频振动实验 第四章缓冲包装材料实验 实验一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方法 实验二包装用缓冲材料静态压缩实验方法 实验三包装用缓冲材料振动传递特性实验方法 第五章 危险货物实验 实验一危险货物的特性 实验二 外界条件对危险货物的影响 实验三 易燃液体闭口(杯)闪点的测定 附录1 ASTM D4169一04a运输容器和系统性能测试的标准实施 附绿1 ASTM D4728一01运输容器随机振动标准测试方法
3 目 录 第一章 运输包装件的基本实验 实验一 包装件的部位标示 实验二 温湿度的调节处理实验 实验三 堆码实验 实验四 跌落实验 实验五 六角滚筒实验 第二章 包装容器实验方法 实验一 塑料编织袋及复合塑料编织袋实验 实验二 集装袋实验 实验三 瓦楞纸箱实验 实验四 闭口钢桶实验 实验五 纸板桶实验 实验六 大型运输包装件实验 第三章 运输包装件耐振动实验 实验一 正弦定频振动实验 实验二 正弦变频振动实验 第四章 缓冲包装材料实验 实验一 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方法 实验二 包装用缓冲材料静态压缩实验方法 实验三 包装用缓冲材料振动传递特性实验方法 第五章 危险货物实验 实验一 危险货物的特性 实验二 外界条件对危险货物的影响 实验三 易燃液体闭口(杯)闪点的测定 附录 1 ASTM D4169-04a 运输容器和系统性能测试的标准实施 附录 1 ASTM D4728-01 运输容器随机振动标准测试方法
第一章运输包装件的基本实验 实验一包装件的部位标示 在对包装件或容器作机械因素的性能影响模拟实验时,包装件或容器受力部位 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损伤情况。为了避免搞错受力点和损伤的联系,所以在实验 前应对包装件或容器各种基本形状的面、角和边进行编号,给以标示,以示区别部 位。对此,国家标准GB/T4857.1一92《包装运输包装件试验时各部位的标示方法》 中分别作了规定,实验时应按照该标准的规定对包装件进行标示。 一、平行六面体试件 1.面的编号 面的编号是将包装件按照运输时的位置放置,包装件上面标示为1,右侧面为 2,底面为3,左侧面为4,近端面为5,远端面为6。如果包装件上有接缝时,则按 该接缝垂直地置于标注人员右方放置,近端面为5。如果遇到运输状态不明确或包 装件有几个接缝时,允许任选一端作为5面,并以此为基点来确定其他各面。 2.棱的编号 棱是以两面相交形成的直线,并用两面的号码来表示。如第1面和第2面构成 的棱,其编号就是1一2棱,以此类推。 3。角的编号 角是包装件或容器三个面相交构成的,故角以三各面的号码来表示。例如面1、 面2和面5所构成的右上角的编号为1一2一5角。 如长方体试件的编号见图1。 图!长方体的部位标示 二、圆柱体试件 圆柱体包装试件部位的标示方法(见图2)是这样的:将圆柱体垂直立置,在 上圆面上作2条相互垂直交叉的直径,该2直径与圆周线就相交成4个端点,可自 标注人员的前面起,按顺时针方向分别1、3、5、7编号表示,再通过这4个端点, 在圆柱体表面作与圆柱轴平行的4条平行线。它们与圆柱体下圆面圆周线相交的端 点,分别对应编号为2、4、6、8.4条圆柱体的平行线的编号分别为1一2、3一4
4 第一章 运输包装件的基本实验 实验一 包装件的部位标示 在对包装件或容器作机械因素的性能影响模拟实验时,包装件或容器受力部位 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损伤情况。为了避免搞错受力点和损伤的联系,所以在实验 前应对包装件或容器各种基本形状的面、角和边进行编号,给以标示,以示区别部 位。对此,国家标准 GB/T4857.1-92《包装 运输包装件 试验时各部位的标示方法》 中分别作了规定,实验时应按照该标准的规定对包装件进行标示。 一、平行六面体试件 1.面的编号 面的编号是将包装件按照运输时的位置放置,包装件上面标示为 1,右侧面为 2,底面为 3,左侧面为 4,近端面为 5,远端面为 6。如果包装件上有接缝时,则按 该接缝垂直地置于标注人员右方放置,近端面为 5。如果遇到运输状态不明确或包 装件有几个接缝时,允许任选一端作为 5 面,并以此为基点来确定其他各面。 2.棱的编号 棱是以两面相交形成的直线,并用两面的号码来表示。如第 1 面和第 2 面构成 的棱,其编号就是 1—2 棱,以此类推。 3.角的编号 角是包装件或容器三个面相交构成的,故角以三各面的号码来表示。例如面 1、 面 2 和面 5 所构成的右上角的编号为 1—2—5 角。 如长方体试件的编号见图 1。 图 1 长方体的部位标示 二、圆柱体试件 圆柱体包装试件部位的标示方法(见图 2)是这样的:将圆柱体垂直立置,在 上圆面上作 2 条相互垂直交叉的直径,该 2 直径与圆周线就相交成 4 个端点,可自 标注人员的前面起,按顺时针方向分别 1、3、5、7 编号表示,再通过这 4 个端点, 在圆柱体表面作与圆柱轴平行的 4 条平行线。它们与圆柱体下圆面圆周线相交的端 点,分别对应编号为 2、4、6、8。4 条圆柱体的平行线的编号分别为 1—2、3—4
5一6、7一8。这样就将圆柱体划分为四个部分,加上上圆面和下圆面,可标出六个 区。 当圆柱体包装件表面有制造接缝(一个或几个)时,通常将一条接缝放在编号 为5一6位置上,其余部分编号仍按上述方法顺序标示并连成直线。 图2圆柱体的部位标示 图3袋状包装件的部位标示 三、袋状试件 袋状包装试件部位标示的方法(见图3),先是将袋竖直放置,若有制造接缝, 将其放置在标注人员的右方:若无制造接缝,可以选择一个起始线,标注人员位于 袋底部最短对称轴的延长线上。这样,标注人员面前的面被定为编号1,以逆时针 方向进行编号,即右侧面为2,后面为3,左侧面为4,袋底为5,袋口为6。 实验二温湿度的调节处理实验 为了评价包装件或包装容器性能或质量优劣,评价包装件与包装容器对流通环 境的适应性和对被包装物的保护效能,在模拟流通环境的机械或气候因素作用的实 验前,为了减少或消除实验场地、实验前包装件、包装容器所经受的温湿度条件的 影响,往往对包装件或包装容器先进行规定温湿度条件的调节处理,然后再进行有 关机械或气候环境参数作用实验。这样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再现性和重复性,可提高 同一类包装所进行的同类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在对同类包装件或包装容器进行质量检验时,一般取标准大气条件(通常温度 为20℃,相对湿度为65%)进行温湿度调节处理,然后再进行单项实验,以保证实 验结果的可比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再现性和重复性。 在模拟包装件储运地区的温湿度气候条件的情况下,由于世界范围的气候条件 南北是相异的,因而对包装件的影响相差很大。为了标准化,将世界范围内的温度 湿度自然气候条件,根据包装储运地区的特点归并成几种典型的标准条件(见表1), 这样包装件在不同气候地区的储运时就可以从这些标准温湿度条件中选择一种接近
5 5—6、7—8。这样就将圆柱体划分为四个部分,加上上圆面和下圆面,可标出六个 区。 当圆柱体包装件表面有制造接缝(一个或几个)时,通常将一条接缝放在编号 为 5—6 位置上,其余部分编号仍按上述方法顺序标示并连成直线。 图 2 圆柱体的部位标示 图 3 袋状包装件的部位标示 三、袋状试件 袋状包装试件部位标示的方法(见图 3),先是将袋竖直放置,若有制造接缝, 将其放置在标注人员的右方;若无制造接缝,可以选择一个起始线,标注人员位于 袋底部最短对称轴的延长线上。这样,标注人员面前的面被定为编号 1,以逆时针 方向进行编号,即右侧面为 2,后面为 3,左侧面为 4,袋底为 5,袋口为 6。 实验二 温湿度的调节处理实验 为了评价包装件或包装容器性能或质量优劣,评价包装件与包装容器对流通环 境的适应性和对被包装物的保护效能,在模拟流通环境的机械或气候因素作用的实 验前,为了减少或消除实验场地、实验前包装件、包装容器所经受的温湿度条件的 影响,往往对包装件或包装容器先进行规定温湿度条件的调节处理,然后再进行有 关机械或气候环境参数作用实验。这样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再现性和重复性,可提高 同一类包装所进行的同类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在对同类包装件或包装容器进行质量检验时,一般取标准大气条件(通常温度 为 20℃,相对湿度为 65%)进行温湿度调节处理,然后再进行单项实验,以保证实 验结果的可比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再现性和重复性。 在模拟包装件储运地区的温湿度气候条件的情况下,由于世界范围的气候条件 南北是相异的,因而对包装件的影响相差很大。为了标准化,将世界范围内的温度 湿度自然气候条件,根据包装储运地区的特点归并成几种典型的标准条件(见表 1), 这样包装件在不同气候地区的储运时就可以从这些标准温湿度条件中选择一种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