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日居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渊明画像 图
归园田居(其三) 陶 渊 明 画 像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阶级子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 勋,官至大司 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 类的官 因此他从小就过 困的生消 向远大。他接 儒家的世 活的 ,很希望 他曾 独行 壮时无乐自欣豫猛 得都非常 门阀制 ,无法施展他的政治 a 不通和悲剧的原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 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 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 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 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 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 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 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 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 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归园田居(其三)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 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 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 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 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 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 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 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 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 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 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 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 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 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 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归园田居(其三)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 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 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 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 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 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 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 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 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 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 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 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 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 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 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经去职。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 篇传世之作。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他十分 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 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 病”。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 司而混迹官场了。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 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 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经去职。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 篇传世之作。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他十分 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 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 病”。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 司而混迹官场了。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 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 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