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译文: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 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 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 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 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 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 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 土谷之神
参考译文: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 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 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 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 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 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 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 土谷之神
原文2】齐宣王问 曰:“汤放桀,武文意疏通 王伐纣,有诸?” 汤放桀:放,流放 孟子对曰:“于传2、有诸:诸,兼词,相 有之。” 当于“之乎”,有这回事 曰:“臣弑其君,吗。 可乎?” 3、于传有之:传,指传 曰:“贼仁者谓之记 贼,贼义者谓之残。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残贼之人,谓之 夫,即独夫,指残暴无 夫。闻诛一夫纣矣,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未闻弑君也
【原文2】齐宣王问 曰:“汤放桀,武 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 有之。” 曰:“臣弑其君, 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 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 夫。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 ——————————————— 文意疏通 1、汤放桀:放,流放 2、有诸:诸,兼词,相 当于“之乎”,有这回事 吗。 3、于传有之:传,指传 记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 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参考译文:齐宜王问道:“商汤流放夏 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 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 齐宣王说:“臣子杀害君王,可以 吗?”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 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 做独夫。我听说武王诛灭了纣(商汤 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 杀君
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 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 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 齐宣王说:“臣子杀害君王,可以 吗?”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 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 做独夫。我听说武王诛灭了纣(商汤 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 杀君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原文】3孟子曰这是个判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 “桀纣之失天下也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表示 失其民也;失其民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 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 天下有道:得其民独立性 句子与此相同。“之”,取消句子 斯得天下矣;得其2、得天下有道:道,古文中常 民有道:得其心,出现这个词,不同语境中有不同 斯得民矣;得其心意思,此处译为“方法” 有道:所欲与之聚3、斯得天下矣:斯,那么,就 之,所恶勿施,尔|4、所欲与之聚之;第二个“之 也。 代词,代“所欲”。全句“(百姓 想要的,给他们积蓄起来
【原文】3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失其民 者,失其心也。得 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 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 有道:所欲与之聚 之,所恶勿施,尔 也。 —————————————— 1、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这是个判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 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表示 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 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 句子与此相同。“之”,取消句子 独立性。 2、得天下有道:道,古文中常 出现这个词,不同语境中有不同 意思,此处译为“方法”。 3、斯得天下矣:斯,那么,就。 4、所欲与之聚之:第二个“之, 代词,代“所欲”。全句 “(百姓) 想要的,给他们积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