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检测(每题4分,共计32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社稷j粢盛 zi cheng汤放桀jue伐纣zh∂ B、弑君shi走圹 kuang獭ta驱爵que鹯zhan C、溺ni谆谆chun践jian暴之于民bao D、朝觐 zhao jin讼狱song讴歌σu篡zua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 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 A、①于传有之。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①得天下有道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①以行与事示之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一、基础知识检测(每题 4 分,共计 32 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4 分) A、社稷 jì粢盛 zì chéng 汤放桀 jué伐纣 zhòu B、弑君 shì 走圹 kuàng 獭 tă驱爵 què 鹯 zhān C、溺 nì 谆谆 chún 践 jiàn 暴之于民 bào D、朝觐 zhāo jìn 讼狱 sòng 讴歌ōu 篡 zuà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 分)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 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4 分) A、①于传有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①得天下有道 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①以行与事示之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 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4分)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 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 A、为丛驱爵者,鹯也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 么就改立国君。)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 人叫残)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如果没有仁的志向, 必将终身忧愁,以致于死亡。) D、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嬴得 民心) 8、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4 分)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 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4 分) A、为丛驱爵者,鹯也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 么就改立国君。)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 人叫残)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如果没有仁的志向, 必将终身忧愁,以致于死亡。) D、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 民心) 8、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③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④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 也,非天与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课内阅读训练(共计40分) )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 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 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9、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是()(4分) 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10、与“今之欲王者”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4 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③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④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 也,非天与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二、课内阅读训练(共计 40 分) ㈠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 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 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9、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是( )(4 分) 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10、与“今之欲王者”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4 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②所欲与之聚之③民之归仁也④天下之君⑤ 诸侯皆为之驱矣⑥今之欲王者⑦三年之艾⑧此之谓也 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B、①③\④⑦⑤⑥1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13、本段采用论证方法,论证了 观 在句式上采用了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 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 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忪狱者,不之 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 后之中国,饯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14、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分) 15、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②所欲与之聚之③民之归仁也④天下之君⑤ 诸侯皆为之驱矣⑥今之欲王者⑦三年之艾⑧此之谓也 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B、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 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⑵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13、本段采用 、 论证方法,论证了 观点。 在句式上采用了 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 ㈡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 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 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忪狱者,不之 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 后之中国,饯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14、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4 分) 15、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6、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④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⑤籍吏 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⑥不之尧之子而之舜⑦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⑧使之主事而事治 A、①⑤B、③⑥C、②⑧D、④⑦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2)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18、本段文字阐述的观点是(用原文回答),在孟子看来决定 着君权的授予,这反映了孟子的思想。(3分) 、课外阅读训练(每题4分,共计28分) 郭子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 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 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 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
(4 分)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6、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 分)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④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⑤籍吏 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⑥不之尧之子而之舜⑦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⑧使之主事而事治 A、①⑤ B、③⑥ C、②⑧ D、④⑦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⑵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18、本段文字阐述的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在孟子看来 决定 着君权的授予,这反映了孟子的 思想。(3 分) 三、课外阅读训练(每题 4 分,共计 28 分) 郭子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 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 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 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