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第2章模具型腔和轮廓建模技术教学了解模具型腔曲面建模技术方法;理解型腔曲面建模技术原理目的掌握模具型腔曲面建模技术。重点:理解型腔曲面建模技术原理。重点难点:理解型腔曲面建模技术原理。难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2.1点的建模技术教学方法2.2曲线的建模技术2.3曲线的编辑技术教学手段2.4曲面的建模技术教学方法:讲授时主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学时分配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学时分配:2学时》了解模具型腔和轮廓的建模方法》掌握模具型腔和轮廓中点、线和面得常用建模方法章思考题》具备一定的点、线和面的编辑能力》完成模具型腔和轮廓的点、线和面建模练习[1】任秉银.模具CAD/CAE/CA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主要2006.参考[2]李名尧。模具CAD/CA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资料[3]】童秉枢.现代CAD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备注
章节 第 2 章 模具型腔和轮廓建模技术 教学 目的 了解模具型腔曲面建模技术方法;理解型腔曲面建模技术原理; 掌握模具型腔曲面建模技术。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型腔曲面建模技术原理。 难点:理解型腔曲面建模技术原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2.1 点的建模技术 2.2 曲线的建模技术 2.3 曲线的编辑技术 2.4 曲面的建模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时主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2 学时 章思考题 ¾ 了解模具型腔和轮廓的建模方法 ¾ 掌握模具型腔和轮廓中点、线和面得常用建模方法 ¾ 具备一定的点、线和面的编辑能力 ¾ 完成模具型腔和轮廓的点、线和面建模练习 主要 参考 资料 [1] 任秉银. 模具 CAD/CAE/CA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 李名尧. 模具 CAD/CA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 童秉枢. 现代 CAD 技术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备注 1
第2章模具型腔和轮廓建模技术2.1点的建模技术(1)通过工具条中构造的点,是存在于模型中的实际点,是个实体。不能通过“刷新”的方式使其消失。(2)“点”的创建分“关联”和“不关联”两种方式:I关联一一其含义是将创建的“点”与某个几何对象“绑定”在一起。其作用是当系统对其中某一个几何对象进行编辑时,另一个几何元素也随之而改变,如进行删除、移动等操作,将给出提示或一起移动。II不关联一一则该点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几何元素。一、控制点:对于直线、圆弧而言,取其端点和中点,对插值样条曲线是取其插值点,对由控制顶点生成的样条曲线取其节点(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处)。二、在曲线/边上的点:通过输入参数来控制生成点在曲线上的位置(UG中曲线都是参数曲线,包括直线),参数从0~1,所以输入0~1的参数,确定点在曲线上的位置。三、通过坐标值指定点(绝对/相对坐标值)四、通过偏移方式指定点:其中沿量偏置,偏置方向由选择的直线位置确定,靠近哪一端则沿靠近一端方向进行偏置。(1)曲线上的点等弧长:等分弧长几何等比:按几何等比数列方式,需指定点数弦高公差:曲线节点间的弦与弧之间的高度(2)在曲线上加点将参考点垂直投影到一条曲线上,则投影点即为生成的点(3)曲线百分点按曲线弧长的百分比在曲线上取点(4)样条定义点单指样条的插值点(样条可通过拟合、插值方式产生,包括控制顶点、曲线节点等)(5)样条节点对于插值曲线而言是指插值点,对于拟合曲线而言是节点(段与段之间的连接点)2
第 2 章 模具型腔和轮廓建模技术 2.1 点的建模技术 (1)通过工具条中构造的点,是存在于模型中的实际点,是个实体。不能通过 “刷新”的方式使其消失。 (2)“点”的创建分“关联”和“不关联”两种方式: I 关联--其含义是将创建的“点”与某个几何对象“绑定”在一起。其作用是 当系统对其中某一个几何对象进行编辑时,另一个几何元素也随之而改变,如进 行删除、移动等操作,将给出提示或一起移动。 II 不关联--则该点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几何元素。 一、控制点:对于直线、圆弧而言,取其端点和中点,对插值样条曲线是取其插 值点,对由控制顶点生成的样条曲线取其节点(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处)。 二、在曲线/边上的点:通过输入参数来控制生成点在曲线上的位置(UG 中曲线 都是参数曲线,包括直线),参数从 0~1,所以输入 0~1 的参数,确定点在曲 线上的位置。 三、通过坐标值指定点(绝对/相对坐标值) 四、通过偏移方式指定点:其中沿矢量偏置,偏置方向由选择的直线位置确定, 靠近哪一端则沿靠近一端方向进行偏置。 (1)曲线上的点 等弧长:等分弧长 几何等比:按几何等比数列方式,需指定点数 弦高公差:曲线节点间的弦与弧之间的高度 (2)在曲线上加点 将参考点垂直投影到一条曲线上,则投影点即为生成的点 (3)曲线百分点 按曲线弧长的百分比在曲线上取点 (4)样条定义点 单指样条的插值点(样条可通过拟合、插值方式产生,包括控制顶点、曲 线节点等) (5)样条节点 对于插值曲线而言是指插值点,对于拟合曲线而言是节点(段与段之间的 连接点) 2
(6)样条极点指的是样条的控制顶点(7)曲面上的点I“百分比”形式:沿曲面参数U、V方向均匀在曲面上取出用户输入的点的个数(简单解释曲面参数的含义),点按参数U、V整个区间计算,所以点可能在曲面之外。II“对角点”形式:给定两个对角点,参数U、V按给定的曲面区间计算,参数U、V可能小于其实际的区域,点分布在对角点之间。(8)曲面的极点给出曲面的控制顶点(一般指B样条曲面)2.2曲线的建模技术直线:1)无界直线一一【无限制】为乙时,绘制一条充满屏幕的直线:2)增量模式:在对话条中输入坐标时,表示工作坐标系或上一个终点;3)线串模式:画出连续的直线;4)锁定模式:画出一条与参考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5)平行XYZ轴的直线;6)平行距离于:画出一条与两条平行线平行且与两条平行等距离的直线。圆弧:1)圆弧的生成方法也比较智能,可推断使用者的意图;2)有两种生成方式,其中【另解】是确定补圆的作用,整圆只有“点方式”一种,可以在【多个位置】处放置相同的圆。矩形:1)绘制矩形2)指点四个点定矩形椭圆/螺旋线:1)绘制椭圆2)螺旋线【半径方式】m
(6)样条极点 指的是样条的控制顶点 (7)曲面上的点 I “百分比”形式:沿曲面参数 U、V 方向均匀在曲面上取出用户输入的点的个 数(简单解释曲面参数的含义),点按参数 U、V 整个区间计算,所以点可能在 曲面之外。 II“对角点”形式:给定两个对角点,参数 U、V 按给定的曲面区间计算,参数 U、V 可能小于其实际的区域,点分布在对角点之间。 (8)曲面的极点 给出曲面的控制顶点(一般指 B 样条曲面) 2.2 曲线的建模技术 直线: 1)无界直线--【无限制】为☑时,绘制一条充满屏幕的直线; 2)增量模式:在对话条中输入坐标时,表示工作坐标系或上一个终点; 3)线串模式:画出连续的直线; 4) 锁定模式:画出一条与参考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 5)平行 XYZ 轴的直线; 6)平行距离于:画出一条与两条平行线平行且与两条平行等距离的直线。 圆弧: 1)圆弧的生成方法也比较智能,可推断使用者的意图; 2)有两种生成方式,其中【另解】是确定补圆的作用,整圆 只有“点方式”一 种,可以在【多个位置】处放置相同的圆。 矩形: 1)绘制矩形 2)指点四个点定矩形 椭圆/螺旋线: 1)绘制椭圆 2)螺旋线 【半径方式】 3
使用准则线一一①线性一一线形变化②三次一一曲线变化【定义方向】确定螺旋线的脊线及生成方向;【点构造器】确定螺旋线的“起点”位置。抛物线:【焦距长度】【最小DY】确定右半枝抛物线的长度【最大DY】确定左半枝抛物线的长度【旋转角度】对称轴的旋转角度双曲线:【实半轴】中心点到抛物线起点【虚半轴】【最小DY】确定右半枝双曲线的长度【最大DY】确定左半枝双曲线的长度【旋转角度】对称轴的旋转角度一般二次曲线:该对话框提供了五种一般二次曲线的生成方法:【5点】输入5个点,生成一条通过该5个点的二次曲线,其类型根据输入的点决定;【4点,一个切矢】给出起点处的切失方向,并通过4个点,其中“选择曲线”可以通过选择曲线的端点,以曲线端点处切线作为待确定曲线的起点处的切线:【3点,两个切矢】给出起点和末点处的切失方向,并通过3点;【3点,顶点】两切矢相交于顶点处,分别与起点和末点相切,通过三个点:【2点,2切矢,Rho】2个端点,2个切矢,一个Rho确定一条二次曲线。样条曲线:【单段】:生成的曲线是Bezier曲线次数=定点个数一1:如18个定点,则其次数就是17次:4
使用准则线--①线性--线形变化 ②三次--曲线变化 【定义方向】确定螺旋线的脊线及生成方向; 【点构造器】确定螺旋线的“起点”位置。 抛物线: 【焦距长度】 【最小 DY】确定右半枝抛物线的长度 【最大 DY】确定左半枝抛物线的长度 【旋转角度】对称轴的旋转角度 双曲线: 【实半轴】中心点到抛物线起点 【虚半轴】 【最小 DY】确定右半枝双曲线的长度 【最大 DY】确定左半枝双曲线的长度 【旋转角度】对称轴的旋转角度 一般二次曲线: 该对话框提供了五种一般二次曲线的生成方法: 【5 点】输入 5 个点,生成一条通过该 5 个点的二次曲线,其类型根 据输入的点决定; 【4 点,一个切矢】给出起点处的切矢方向,并通过 4 个点,其中 “选择曲线”可以通过选择曲线的端点,以曲线端点处切线作 为待确定曲线的起点处的切线; 【3 点,两个切矢】给出起点和末点处的切矢方向,并通过 3 点; 【3 点,顶点】两切矢相交于顶点处,分别与起点和末点相切,通 过三个点; 【2 点,2 切矢,Rho】2 个端点,2 个切矢,一个 Rho 确定一条二次 曲线。 样条曲线: 【单段】:生成的曲线是 Bezier 曲线 次数=定点个数-1;如 18 个定点,则其次数就是 17 次; 4
【多段】:生成的NURBS(非均匀B样条)曲线,其次数可由用户确定,一般常用的是3次,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曲线;【封闭曲线】:得到的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一条样条曲线一般是通过一组点来定义(产生),一般有两种方法:》插值:一条曲线严格地通过这组点,但存在以下缺点:不具有几何不变性、无局部性、不便进行坐标变换等。》逼近:曲线只是逼近或趋近,而并不一定通过这组点,更多地使用这种方法。Bezier曲线:Bezier希望得到一种更适于设计师和设计过程的数学方法,他提出一种表达式:p(u)=Zp,f,(u)ue[0,]f(u)混合函数应该具有如下性质:函数必须插值于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顶点,这使我们可以控制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当n=3时,称为三次Bezier曲线。Bezier曲线的控制顶点确定了曲线的次数,一般使用3次PoPoP2B样条曲线、曲面:以Bernstein基函数构造的Bezier曲线或曲面有许多优越性,但有两点不足:其一是Bezier曲线或曲面不能作局部修改;其二是Bezier曲线或曲面的拼接比较复杂。1972年,Gordon、Riesenfeld等人提出了B样条方法,在保留Bezier方法全部优点的同时,克服了Bezier方法的弱点。连接全部曲线段所组成的整条曲线称为n次B样条曲线。依次用线段连接点Pi+k(k=0,1,,n)所组成的多边折线称为B样条曲线在第i段的B特征多边形。5
【多段】:生成的 NURBS(非均匀 B 样条)曲线,其次数可由用户确定,一般常 用的是 3 次,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曲线; 【封闭曲线】:得到的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一条样条曲线一般是通过一组点来定义(产生), 一般有两种方法: ¾ 插值:一条曲线严格地通过这组点,但存在以下缺点:不具有几何不变性、 无局部性、不便进行坐标变换等。 ¾ 逼近:曲线只是逼近或趋近,而并不一定通过这组点,更多地使用这种方 法。 Bezier 曲线: Bezier 希望得到一种更适于设计师和设计过程的数学方法,他提出一种表达式: ∑= = n i ii ufpup 0 )()( u ∈ ]1,0[ 混合函数 应该具有如下性质: f (u) i 函数必须插值于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顶点,这使我们可以控制曲线的起点和终 点。 当 n=3 时,称为三次 Bezier 曲线。 Bezier 曲线的控制顶点确定了曲线的次数,一般使用 3 次 B 样条曲线、曲面: 以Bernstein基函数构造的Bezier曲线或曲面有许多优越性,但有两点不足: 其一是Bezier曲线或曲面不能作局部修改;其二是Bezier曲线或曲面的拼接比较 复杂。 1972 年,Gordon、Riesenfeld 等人提出了 B 样条方法,在保留 Bezier 方 法全部优点的同时,克服了 Bezier 方法的弱点。 连接全部曲线段所组成的整条曲线称为 n 次B样条曲线。依次用线段连接点 Pi+k (k=0,1,.,n)所组成的多边折线称为B样条曲线在第 i 段的B特征多边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