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测绘训练教学大纲Mechanical drawingand MappingTraining课程类别专业实践课程编号1411004D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设学期2周 学数2分一、课程设计性质与任务(一)课程设计性质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实践环节对课程的学习掌握及运用尤为重要。机械制图测绘训练即是在完成机械制图1和机械制图2课程之后设置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该实践环节是以设计、测量、绘图为一体的机械设计绘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对课堂所学的制图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制图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机器或部件的测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动手能力、测绘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绘图能力、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设计任务通过机械制图测绘训练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通过对零部件的拆装测绘训练,了解部件测绘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能正确使用工具拆装机器部件,正确使用测绘工具测量零件尺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测绘零部件草图,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确定合理表达方案,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高学生查阅标准、贯彻和执行标准的能力。3.通过零部件的建模仿真以及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训练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的技能。二、教学活动目标(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对零部件的拆装测绘训练,了解部件测绘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支
机械制图测绘训练教学大纲 Mechanical drawing and Mapping Training 课程类别 专业实践 课程编号 1411004D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设学期 3 周 数 2 学 分 2 一、课程设计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设计性质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实践环节对课程的学习掌握及运 用尤为重要。机械制图测绘训练即是在完成机械制图 1 和机械制图 2 课程之后设置的集中实 践教学环节。该实践环节是以设计、测量、绘图为一体的机械设计绘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 对课堂所学的制图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制图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机器 或部件的测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动手能力、测绘能力,锻炼了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绘图能力、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 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任务 通过机械制图测绘训练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 通过对零部件的拆装测绘训练,了解部件测绘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能正确使用工 具拆装机器部件,正确使用测绘工具测量零件尺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测绘零部件草图,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确定合理 表达方案,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高学生查阅标准、贯彻和执行标准的能力。 3. 通过零部件的建模仿真以及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训练徒手绘图、仪器绘图、 计算机绘图的技能。 二、教学活动目标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对零部件的拆装测绘训练,了解部件测绘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支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课程目标2:通过使用拆卸工具拆装零部件,掌握拆卸工具的正确使用,了解零部件的用途、工作性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了解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工艺以及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使学生初步具备专业意识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1、3-5)课程目标3:通过组织分工及对拆装零部件的登记、分类、编号,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2、3-5)课程目标4:通过使用测绘工具测量零部件尺寸,掌握测绘工具的正确使用,熟悉运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基本理论知识恰当选择表达方案,锻炼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徒手绘图能力,锻炼学生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3-1)课程目标5:通过仪器绘制装配图、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提高学生的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3-5)课程目标6:通过对零部件的建模和仿真,掌握零部件构型能力,训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初步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5)(二)思政目标思政目标1:在测绘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工匠”精神,以及认真负责、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思政目标2:通过查阅标准手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思政目标3:在确定表达方案过程中,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以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思政目标4:分组讨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时,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组织,认识到恪守信用、讲究效率、尊重规则、团队协作、票尚卓越等职业道德与素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4) 课程目标 2: 通过使用拆卸工具拆装零部件,掌握拆卸工具的正确使用,了解零部件 的用途、工作性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了解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工艺以及零件常见的工艺 结构,使学生初步具备专业意识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支撑毕业 要求指标点 3-1、3-5) 课程目标 3:通过组织分工及对拆装零部件的登记、分类、编号,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 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3-2、3-5) 课程目标 4: 通过使用测绘工具测量零部件尺寸,掌握测绘工具的正确使用,熟悉运 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基本理论知识恰当选择表 达方案,锻炼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徒手绘图能力,锻炼学生初步的工程设计 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4、3-1) 课程目标 5:通过仪器绘制装配图、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提高学生的仪器绘图和计 算机绘图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4、3-5) 课程目标 6:通过对零部件的建模和仿真,掌握零部件构型能力,训练认真负责的工作 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初步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 标点 3-5) (二)思政目标 思政目标 1:在测绘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工匠” 精神,以及认真负责、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提高职业道 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思政目标 2:通过查阅标准手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思政目标 3:在确定表达方案过程中,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以利于形 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思政目标 4:分组讨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时,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组织,认识到恪守信用、 讲究效率、尊重规则、团队协作、崇尚卓越等职业道德与素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树立起自 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支撑支撑的毕业序号主要内容学时分配课程目标要求指标点1组织分工、讲课0.5天课程目标1、21-4、3-1、3-5拆装部件、绘制装配0.5天2课程目标2、33-1、3-2、3-5示意图3测绘零件草图2天课程目标2、41-4、3-1、3-5零部件三维建模、装2天4课程目标2、61-4、3-1、3-5配、仿真5仪器绘制装配图2天课程目标51-4、3-5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2天6课程目标51-4、3-5图课程目标1、2、1天7答辩1-4、3-1、3-54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机械制图测绘训练的测绘部件采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含有多个机械零件的齿轮泵、一级齿轮减速箱、台虎钳、平口钳等实体对象,其具体内容如下:机械制图测绘训练的测绘部件采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含有多个机械零件的齿轮泵、一级齿轮减速箱、台虎钳、平口钳等实体对象,其具体内容如下:1.组织分工,做好测绘前的准备,明确测绘训练任务,了解测绘的方法和步骤。2.拆卸部件,掌握拆卸工具的正确使用,对拆下的零件进行登记、分类、编号:绘制装配示意图,每人完成一张。3.零件草图的测绘,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草绘技能,每组完成一套。4.零部件建模、装配、干涉检查和仿真,每组完成一套。5.仪器绘制装配图一张(A0或A1)。6.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每组完成一套。四、课程设计步骤机械制图测绘训练是以设计、测量、绘图为一体的机械设计绘图能力的综合训练,一般按一下步骤进行:1.组织分工、讲课
三、课程设计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序号 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 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 1 组织分工、讲课 0.5 天 课程目标 1、2 1-4、3-1、3-5 2 拆装部件、绘制装配 示意图 0.5 天 课程目标 2、3 3-1、3-2、3-5 3 测绘零件草图 2 天 课程目标 2、4 1-4、3-1、3-5 4 零部件三维建模、装 配、仿真 2 天 课程目标 2、6 1-4、3-1、3-5 5 仪器绘制装配图 2 天 课程目标 5 1-4、3-5 6 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 图 2 天 课程目标 5 1-4、3-5 7 答辩 1 天 课程目标 1、2、 4 1-4、3-1、3-5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机械制图测绘训练的测绘部件采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含有多个机械零件的齿轮泵、一级 齿轮减速箱、台虎钳、平口钳等实体对象,其具体内容如下: 机械制图测绘训练的测绘部件采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含有多个机械零件的齿轮泵、一级 齿轮减速箱、台虎钳、平口钳等实体对象,其具体内容如下: 1.组织分工,做好测绘前的准备,明确测绘训练任务,了解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2.拆卸部件,掌握拆卸工具的正确使用,对拆下的零件进行登记、分类、编号;绘制 装配示意图,每人完成一张。 3. 零件草图的测绘,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草绘技能,每组完成一套。 4.零部件建模、装配、干涉检查和仿真,每组完成一套。 5.仪器绘制装配图一张(A0 或 A1)。 6. 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每组完成一套。 四、课程设计步骤 机械制图测绘训练是以设计、测量、绘图为一体的机械设计绘图能力的综合训练,一般 按一下步骤进行: 1. 组织分工、讲课
将学生分组,每组3人,每组分配一个装配实体(例如台虎钳、齿轮减速箱等),准备好有关参考资料、拆装工具、测量工具、绘图工具,明确测绘训练任务,阅读实训指导书。2.拆卸部件,绘制装配示意图(1)分析测绘部件的用途、工作性能、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了解清楚零件的组装次序,按零件组装的反顺序逐个拆卸,对拆下的零件进行登记、分类、编号,分析各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和名称。(2)坐标纸上绘制完成装配示意图,即用简单的线条和图例符号绘制出部件的大致轮廓,表达出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装配和连接关系、传动路线及工作原理。3.测绘零件草图(1)分析零件,确定表达方案,按照大致比例,用目测的方法在坐标纸上徒手绘制具有完整零件图内容的零件草图。(2)使用测量工具对非标零件进行测量,将测量的尺寸和数据标注在零件草图上。要注意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关联尺寸要一致。艺结构尺寸以及极限配合尺寸要根据错侧的尺寸进行圆整,或查表和参考资料对所测尺寸进行标准化。(3)统计标准件和常用件,测量主要尺寸,查表和和有关参考资料,确定标准值,写出代号。4.零部件三维建模、装配、仿真组内分工根据测绘的零件草图进行零件建模,并进行零部件装配,并进行仿真验证、干涉检查,对零部件草图进行修正,深化配合尺寸、关联尺寸一致的重要性,讨论确定装配图的表达方案。5.仪器绘制装配图熟悉绘装配图的步骤和方法,使用仪器绘制装配图,根据各零件相互位置、装配关系和结构尺寸绘制各视图,标注必要的尺寸,编写零部件序号,填写标题栏、明细栏和技术要求。6.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根据零件草图并结合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7.答辩(1)学生展示自己的测绘作品,分析零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主要零件视图及装配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各视图表达的主要内容;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配合尺寸的选择与表达含义;技术要求的选择及表达含义:尺寸标注基准的选择与标注方法
将学生分组,每组 3 人,每组分配一个装配实体(例如台虎钳、齿轮减速箱等),准备好 有关参考资料、拆装工具、测量工具、绘图工具,明确测绘训练任务,阅读实训指导书。 2. 拆卸部件,绘制装配示意图 (1)分析测绘部件的用途、工作性能、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了解清楚零件的组装次 序,按零件组装的反顺序逐个拆卸,对拆下的零件进行登记、分类、编号,分析各零件的作 用、结构特点和名称。 (2)坐标纸上绘制完成装配示意图,即用简单的线条和图例符号绘制出部件的大致轮 廓,表达出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装配和连接关系、传动路线及工作原理。 3. 测绘零件草图 (1)分析零件,确定表达方案,按照大致比例,用目测的方法在坐标纸上徒手绘制具 有完整零件图内容的零件草图。 (2)使用测量工具对非标零件进行测量,将测量的尺寸和数据标注在零件草图上。要 注意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关联尺寸要一致。工艺结构尺寸以及极限配合尺寸要根据错侧的 尺寸进行圆整,或查表和参考资料对所测尺寸进行标准化。 (3)统计标准件和常用件,测量主要尺寸,查表和和有关参考资料,确定标准值,写 出代号。 4. 零部件三维建模、装配、仿真 组内分工根据测绘的零件草图进行零件建模,并进行零部件装配,并进行仿真验证、干 涉检查,对零部件草图进行修正,深化配合尺寸、关联尺寸一致的重要性,讨论确定装配图 的表达方案。 5. 仪器绘制装配图 熟悉绘装配图的步骤和方法,使用仪器绘制装配图,根据各零件相互位置、装配关系和 结构尺寸绘制各视图,标注必要的尺寸,编写零部件序号,填写标题栏、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6. 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 根据零件草图并结合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 7. 答辩 (1)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绘作品,分析零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主要零件视图及装 配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各视图表达的主要内容;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配合尺寸的选择与 表达含义;技术要求的选择及表达含义;尺寸标注基准的选择与标注方法
(2)教师随机提出或学生现场抽取2-3个答辩题,学生根据题目回答问题。五、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1.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2.在测绘训练过程中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测绘训练任务,培养学生注重实际、团队协作的工作精神。4.组内讨论和教师引导确定零部件最佳表达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传统手工测绘的基础上,引入三维建模、仿真分析以及CAD绘图,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六、考核办法(一)考核办法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占50%,结果考核成绩占50%。过程考核50分,由出勤、表现、过程结果组成,出勤10分,表现20分,过程结果30分。结果考核50分,由作品展示和答辩组成,作品展示40分,答辩10分。总成绩按五级制计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89分)、中等(70分-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59分以下)五个等级。(二)成绩评定标准1.过程考核评价方法与标准过程考核总计50分,由出勤、表现、过程结果组成。出勤10分,每天记1分,共10天。表现满分记20分,从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独立完成程度、承担工作量情况为标准,分为18分、15分、12分、10分、5分、0分六个档。过程结果30分,从按时完成任务程度为标准,分装配示意图、零件草图、三维零件模型、三维装配图、二维装配图、零件工作图六个阶段计分,每阶段5分。2.结果考核评价方法与标准结果考核计50分,由作品展示和答辩组成
(2)教师随机提出或学生现场抽取 2-3 个答辩题,学生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五、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 在测绘训练过程中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3.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测绘训练任务,培养学生注重实际、团队协作的工作精神。 4. 组内讨论和教师引导确定零部件最佳表达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5. 在传统手工测绘的基础上,引入三维建模、仿真分析以及 CAD 绘图,提高学生的计 算机绘图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六、考核办法 (一)考核办法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占 50%,结果考 核成绩占 50%。 过程考核 50 分,由出勤、表现、过程结果组成,出勤 10 分,表现 20 分,过程结果 30 分。 结果考核 50 分,由作品展示和答辩组成,作品展示 40 分,答辩 10 分。 总成绩按五级制计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0 分以上)、良好(80 分-89 分)、中等(70 分-79 分)、及格(60-69 分)和不及格(59 分以下)五个等级。 (二)成绩评定标准 1. 过程考核评价方法与标准 过程考核总计 50 分,由出勤、表现、过程结果组成。 出勤 10 分,每天记 1 分,共 10 天。 表现满分记 20 分,从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独立完成程度、承担工作量情况为标准,分 为 18 分、15 分、12 分、10 分、5 分、0 分六个档。 过程结果 30 分,从按时完成任务程度为标准,分装配示意图、零件草图、三维零件模 型、三维装配图、二维装配图、零件工作图六个阶段计分,每阶段 5 分。 2. 结果考核评价方法与标准 结果考核计 50 分,由作品展示和答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