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 2019版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研究生院 二O一九年七月
北京理工大学 2019 版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北京理工大学 2019版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研究生院 二一九年七月
- 1 - 2019 版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研究生院 二〇一九年七月
北京理工大学2019版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目录) 目录 电子与信息(O85271) 先进制造(085272)… 6 电子与信息(085271非全日制) 先进制造(085272非全日制)
北京理工大学 2019 版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目录) 目录 电子与信息(085271)............................................................................ 1 先进制造(085272) ............................................................................... 6 电子与信息(085271 非全日制)............................................................. 11 先进制造(085272 非全日制)................................................................ 16
北京理工大学2019版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电子与信息 领域代码:085271 电子与信息 (085271) 、专业领域筒介 北京理工大学于2011年获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家首批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招生培养单位 电子与信息专业领域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光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和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八个一级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光学工程 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7人,聘任企业导师45人。实验室面积达5.6万平方米, 实验设备总值超过6亿元。本专业汇聚了8名两院院士、13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 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3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国家优秀青年 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获得 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7个“长江学者”创新团队、5个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已建成1个国家重点实 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引智基地、29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 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面向国际前沿和国民经济、国防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项目,本领域重点在以下 方向开展工程博士培养 1.电子信息工程 在空天智能网络、电磁计算、专用处理器设计与应用等领域已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主要 从事:空天网络信息传输与分发:多源信息感知:信号与信息处理:空天信息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 电磁仿真与天线: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与系统;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医学电子与信号处理;复杂电路 与系统;微纳光电子学与激光光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光电信息工程 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工程实际,以光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子学及精密测量技术 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高新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研究与人才培 养并重的原则,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服务。主要从事微光与超宽波段成像、混合现实与新型 显示、光学设计加工与检测、光电探测度量与对抗、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光信息处理与微纳光学、 仪器总体设计与系统集成、智能感测与新型成像、精密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光学场景仿真与系统 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工作。 3.控制科学与工程 以运动体、工业装备及人机物融合系统等为研究对象,以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为目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研究对象的领域知识,研究具 有系统建模、动态特性分析、预测、控制和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本方向 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多学科交叉和军民融合,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 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 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和 “电气工程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 2019 版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电子与信息 领域代码:085271 1 电子与信息 (085271) 一、专业领域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于 2011 年获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家首批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招生培养单位。 电子与信息专业领域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光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和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八个一级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光学工程 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97 人,聘任企业导师 45 人。实验室面积达 5.6 万平方米, 实验设备总值超过 6 亿元。本专业汇聚了 8 名两院院士、13 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 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 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 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3 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 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 名“国家优秀青年 科学基金”获得者、6 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 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获得 者、1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7 个“长江学者”创新团队、5 个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已建成 1 个国家重点实 验室、2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 个国家引智基地、29 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 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面向国际前沿和国民经济、国防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项目,本领域重点在以下 方向开展工程博士培养: 1.电子信息工程 在空天智能网络、电磁计算、专用处理器设计与应用等领域已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主要 从事:空天网络信息传输与分发;多源信息感知;信号与信息处理;空天信息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 电磁仿真与天线;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与系统;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医学电子与信号处理;复杂电路 与系统;微纳光电子学与激光光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光电信息工程 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工程实际,以光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子学及精密测量技术 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高新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研究与人才培 养并重的原则,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服务。主要从事微光与超宽波段成像、混合现实与新型 显示、光学设计加工与检测、光电探测度量与对抗、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光信息处理与微纳光学、 仪器总体设计与系统集成、智能感测与新型成像、精密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光学场景仿真与系统 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工作。 3.控制科学与工程 以运动体、工业装备及人机物融合系统等为研究对象,以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为目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研究对象的领域知识,研究具 有系统建模、动态特性分析、预测、控制和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本方向 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多学科交叉和军民融合,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 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 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和 “电气工程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2019版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电子与信息 领域代码:085271 4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工程 开展计算机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和重大应用工程技术研究。计算机技 术领域主要开展语言智能与社会计算、图像计算与感知智能、高性能计算与体系结构、软件智能与 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知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主要研究网络攻防对 抗技术、网络情报分析与决策、密码学与应用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二、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培养政治觉悟高,道德 修养好,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团结协作的敬业和创新精神,“胸怀 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高层次领军领导人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 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硏 究开发工作等能力。 三、培养方式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全日制培 养的工程博士。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 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硏究生的培养主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项目,实行校企联合培养,采取 课程学习、创新实践、项目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中由我校及企业或 工程研究院所相关工程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的指导小组共同指导。 四、学制 获得硕士学位的工程博士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6年。 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工程博士基本学制为6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8年 特别优秀并提前完成学位论文的工程博士最多可提前1年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棋块 类别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学期/是否 学分 必修要求 2700003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必修 270000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选修 270000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 1博士选修 2700002 自然辨证法概论 本博必修 公共240005* 博士公共英语中级 1/2必修 基础|240006* 博士公共英语高级 1/22选1博士≥6 模块1700003 科学与工程计算 本博≥13 1700004 近代数学基础 1700005 最优化方法 必修 5选1 1700006 随机过程 1700007 现代回归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 2019 版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电子与信息 领域代码:085271 2 4.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工程 开展计算机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和重大应用工程技术研究。计算机技 术领域主要开展语言智能与社会计算、图像计算与感知智能、高性能计算与体系结构、软件智能与 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知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主要研究网络攻防对 抗技术、网络情报分析与决策、密码学与应用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二、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培养政治觉悟高,道德 修养好,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团结协作的敬业和创新精神,“胸怀 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高层次领军领导人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 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 究开发工作等能力。 三、培养方式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全日制培 养的工程博士。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 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项目,实行校企联合培养,采取 课程学习、创新实践、项目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中由我校及企业或 工程研究院所相关工程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的指导小组共同指导。 四、学制 获得硕士学位的工程博士基本学制为 4 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 6 年。 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工程博士基本学制为 6 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 8 年。 特别优秀并提前完成学位论文的工程博士最多可提前 1 年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模块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是否 必修 学分 要求 公共 基础 模块 2700003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2 必修 博士≥6 本博≥13 270000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2 选修 27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博士选修 2700002 自然辨证法概论 18 1 1 本博必修 240005* 博士公共英语中级 32 2 1/2 必修 240006* 博士公共英语高级 32 2 1/2 2 选 1 1700003 科学与工程计算 32 2 1 必修 5 选 1 1700004 近代数学基础 32 2 1 1700005 最优化方法 32 2 2 1700006 随机过程 32 2 2 1700007 现代回归方法 3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