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导学案 高考真题导入 1、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2017年新课标3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 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 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 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14.CD 15.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 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2015新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 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问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6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 情却难以控制 3、(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 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题: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述。(3分) 【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忙中偷闲的快乐 二、解题规律及方法 (一)常见提问方式:
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导学案 一、高考真题导入 1、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2017 年新课标 3 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 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 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 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 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答案】14.CD 15.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 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2015 新课标全国 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 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问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6 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 情却难以控制。 3、(2015 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 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题: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述。(3 分) 【答案】 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 忙中偷闲的快乐。 二、解题规律及方法 (一)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诗歌的“X”句、“XX 联”“XX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3、结合诗人的情感,印证前人的评价 4、比较两首诗的不同情感。5、这首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 概括?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 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 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 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归类 高考即将来临,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更准确与简洁的记忆,特对高考诗歌 鉴赏题中有关诗歌的内容与感情进行了精缩。 思家之诗:离家日久,思乡情深,有家难回,归家无期,盼望团圆,孤独寂寞, 烦闷无奈,。 送别之诗:离愁之浓,相思之继,关心之切,友情之深,孤独寂寞,感慨深沉 贬谪之诗:昔景优美,今景凄凉,沧桑悲痛,离京情伤,来日无望,一步三顾, 人生无常。 闲赋之诗:景幽气和,闲适平淡,内心愤闷,壮志难酬,报国无望,不同流合污。 欲隐之诗:风景优美,风习朴厚,尘世庸俗,内心惆怅,归隐心切,官场黑暗。 已隐之诗:风景优美,风习朴厚,从容赏景,乐于民谈,乐于劳动,远离红尘, 平和情趣。 思人之诗:离别日久,渴望团圆,时间特定,独立某地,久望无人,孤独寂寞, 思苦景凄,望眼欲穿 遭遇之诗:人生无常,人生易(已)逝,韶华将逝,怀才不遇,壮志难(未)酬, 寄情山水,情苦心怨,旷达豪放,沉郁悲怆。 爱国之诗:收复中原,知音难觅,难赋心情,渴望战场,韶华已逝,人生已老, 岁月磋跎,壮志难酬,矢志不渝 诗歌分类鉴赏知识汇总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 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 进行批评。 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 非正义性。 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 验和认识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诗歌的“XX”句、“XX 联”“XX 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3、结合诗人的情感,印证前人的评价。 4、比较两首诗的不同情感。 5、这首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 概括?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 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 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 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归类 高考即将来临,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更准确与简洁的记忆,特对高考诗歌 鉴赏题中有关诗歌的内容与感情进行了精缩。 思家之诗:离家日久,思乡情深,有家难回,归家无期,盼望团圆,孤独寂寞, 烦闷无奈,。 送别之诗:离愁之浓,相思之继,关心之切,友情之深,孤独寂寞,感慨深沉。 贬谪之诗:昔景优美,今景凄凉,沧桑悲痛,离京情伤,来日无望,一步三顾, 人生无常。 闲赋之诗:景幽气和,闲适平淡,内心愤闷,壮志难酬,报国无望,不同流合污。 欲隐之诗:风景优美,风习朴厚,尘世庸俗,内心惆怅,归隐心切,官场黑暗。 已隐之诗:风景优美,风习朴厚,从容赏景,乐于民谈,乐于劳动,远离红尘, 平和情趣。 思人之诗:离别日久,渴望团圆,时间特定,独立某地,久望无人,孤独寂寞, 思苦景凄,望眼欲穿。 遭遇之诗:人生无常,人生易(已)逝,韶华将逝,怀才不遇,壮志难(未)酬, 寄情山水,情苦心怨,旷达豪放,沉郁悲怆。 爱国之诗:收复中原,知音难觅,难赋心情,渴望战场,韶华已逝,人生已老, 岁月磋跎,壮志难酬,矢志不渝 诗歌分类鉴赏知识汇总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 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 进行批评。 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 非正义性。 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 验和认识
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 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 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三)答题方法: (1)划题审题:抓标题、作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题材等 (2)按部就答 1、点出诗中人物的情感2、指出表达式情感的特点(手法) 3、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表达情感 (3)联系原诗 (四)答题步骤 1、先点出作者情感。 2、指出表达情感的特点、手法 (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3、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诗歌的事物、景物、诗歌内容概括、描述、翻译等) 【注意】 (1)若是简要概括情感,只需依次列出情感要点即可 (2)规范答题常用格式:1、抒发了 情感2、表达了-—追求 3、反映了 社会现实4、流露了一—倾向5、表现了 情趣 6、发出了 感慨、寄托了 情怀8、袒露了 心迹 (3)怎么问,就怎么答,即:问情感,先答出情感,再简析。表现手法不明确 时,只需答出情感,结合原句,作内容上的分析。 【应试技巧点拨】 1.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培养扎实基本功。 平时复习中只有广泛阅读和积累古诗词,培养诗词鉴赏扎实的基本功,考场上才 能快速悟得所考诗词中的真谛,准确地理解原作的精髓,提髙答题准确率。对于 “鉴赏诗歌情感内容”这一考点,要多积累各类诗歌常见情感主旨,为高考做充 分的准备。 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掌握答题方法。 历年高考诗词鉴赏中的“鉴赏诗歌情感内容”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髙 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诗词鉴赏“鉴赏 诗歌情感内容”类试题的考查频率和选材热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髙考 诗词鉴赏题目,可了解一些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掌握常规的出题角度,在备 考中加以强化训练,提高复习的效率。 3.掌握要领,科学审读诗歌。 知人论世,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 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 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 豪放悲慨,如《破阵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 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 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
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 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 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三)答题方法: (1)划题审题:抓标题、作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题材等 (2)按部就答: 1、点出诗中人物的情感 2、指出表达式情感的特点(手法) 3、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表达情感。 (3)联系原诗 (四)答题步骤 1、先点出作者情感。 2、指出表达情感的特点、手法。 (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3、 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诗歌的事物、景物、诗歌内容概括、描述、翻译等) 【注意】 (1)若是简要概括情感,只需依次列出情感要点即可 (2)规范答题常用格式:1、抒发了------情感 2、表达了------追求 3、反映了------社会现实 4、流露了------倾向 5、表现了------情趣 6、发出了------感慨、寄托了------情怀 8、袒露了------心迹 (3)怎么问,就怎么答,即:问情感,先答出情感,再简析。表现手法不明确 时,只需答出情感,结合原句,作内容上的分析。 【应试技巧点拨】 1.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培养扎实基本功。 平时复习中只有广泛阅读和积累古诗词,培养诗词鉴赏扎实的基本功,考场上才 能快速悟得所考诗词中的真谛,准确地理解原作的精髓,提高答题准确率。对于 “鉴赏诗歌情感内容”这一考点,要多积累各类诗歌常见情感主旨,为高考做充 分的准备。 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掌握答题方法。 历年高考诗词鉴赏中的“鉴赏诗歌情感内容”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 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诗词鉴赏“鉴赏 诗歌情感内容”类试题的考查频率和选材热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 诗词鉴赏题目,可了解一些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 ,掌握常规的出题角度,在备 考中加以强化训练,提高复习的效率。 3.掌握要领,科学审读诗歌。 知人论世,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 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 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 豪放悲慨,如《破阵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 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 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 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
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 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 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 愁多了 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意象则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鸦、 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 中所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 可“略知一二”。 理解和挖掘“序”与“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 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 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如姜夔的《扬州慢》、白居易的《琵琶行》等。有的试题中有注释,这是出题人 “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 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 收获。 三、演练真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2016年高考江苏卷) 八声甘州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 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 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 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 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 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 微小。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3、(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髙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
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 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 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 愁多了。 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意象则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鸦、 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 中所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 可“略知一二”。 理解和挖掘“序”与“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 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 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如姜夔的《扬州慢》、白居易的《琵琶行》等。有的试题中有注释,这是出题人 “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 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 收获。 三、演练真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2016 年高考江苏卷)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 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 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 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 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2、【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 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 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 微小。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 分) 3、(2010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
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问题:结合全诗,简要概述结尾“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 4、(201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5、(2013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问题: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答: 6、(2013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问题: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 7、(2014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 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问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问题:结合全诗,简要概述结尾“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4、(2011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5、(2013 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问题: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6、(2013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问题: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 分) 答: 7、(2014 新课标卷 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 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问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