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52《鹏之徙于》同步练习 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kun)齐谐(xe) 蜩(zhou)迁徙(x1) B.泠然(ng)春粮( chong 抟(tuan)晦朔(shuo C.翱翔(ao)坳(ao)堂 仞(ren)蓬蒿(hao) D.羊角(jue)天阏(e) 恶乎待哉(e)决起ue) 【答案】B(A蜩:tiao,C,坳:ao,D恶:w,决:xue)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BCD 【答案】D(A翼:①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似的,②翅膀B①驾御,②控 制C修:①长,②修建D适:往 3.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此小大之辩也④而征一国者⑤而御六 气之辩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⑨旬 有五日而后反 A.②③④⑤B.①⑥⑦⑧ C.②③⑥⑧D.④⑤⑥⑨ 【答案】B(⑦不含通假字) 4.下列句子加点的”之”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译为”的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译为”它” D.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译为”此” 【答案】C(应为”到” 5.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 【答案】C(应为代词)
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52《鹏之徙于》同步练习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齐谐(xié) 蜩(zhōu) 迁徙(xǐ) B.泠然(línɡ) 舂粮(chōng) 抟(tuán) 晦朔(shuò) C.翱翔(áo) 坳(áo)堂 仞(rèn) 蓬蒿(hāo) D.羊角(jué) 夭阏(è) 恶乎待哉(è) 决起(jué) 【答案】 B(A 蜩:tiáo,C,坳:ào,D 恶:wū,决:xuè)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A 翼:①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似的,②翅膀 B①驾御,②控 制 C 修:①长,②修建 D 适:往) 3.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①而后乃今培风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此小大之辩也 ④而征一国者 ⑤而御六 气之辩 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⑧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⑨旬 有五日而后反 A.②③④⑤ B.①⑥⑦⑧ C.②③⑥⑧ D.④⑤⑥⑨ 【答案】 B(⑦不含通假字) 4.下列句子加点的“之”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译为“的”)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译为“它”) D.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译为“此”) 【答案】 C(应为“到”) 5.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 【答案】 C(应为代词)
6.下列句子中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沛公欲王关中 【答案】C(ABD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不是) 7.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C(C是选择问,其它是反问) 8.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 代表作 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 能存在的 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 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 阶级的思想 【答案】D(代表庄子的没落贵族思想) 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2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 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 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 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 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 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菌不知晦朔②朝<,/SPAN>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有鱼 焉,其广数千里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A.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不同 B.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也相同 C.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相同
6.下列句子中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沛公欲王关中 【答案】 C(ABD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 不是) 7.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 C(C 是选择问,其它是反问) 8.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 代表作 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 能存在的 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 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 阶级的思想 【答案】 D(代表庄子的没落贵族思想)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 9~12 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 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 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 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 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 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菌不知晦朔 ②朝<, /SPAN>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有鱼 焉,其广数千里 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A.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不同 B.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也相同 C.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相同
D.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也不同 【答案】B(①②读zhao,③④读shu)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②蟪蛄不知春秋③奚以知其然也④而彼且 奚适也 A.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B.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 C.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 D.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 【答案】C(①智慧②知道③什么④哪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树名)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 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最北的地方) 【答案】D(穷发:极偏远不生草木的地方 12.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 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B.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 C.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这段文字,用朝菌灬蟪蛄灬众人”与"冥灵^大椿灬彭祖”对比,说明"大知 与”小知的不同 【答案】D(这段文字,不是说明小知灬大知“不同的,而是说明”小年”不及 大年”的) 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约十三而遭家难,潜窜,会赦乃免既而流寓孤贫 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 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 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及为荆州,又为征西记室,带 厥西令 齐初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所奉主即齐文惠太子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 尉,管书记,直永寿省,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旦入见,景斜 方出 初,梁武在西邸,与约游旧约曰:"公初起兵樊、沔,此时应思今日王业已就, 何所复思?若天子还都,公卿在位,则君臣分定,无复异图君明于上,臣忠于下, 岂复有人方更同公作贼?“帝然之约出,召范云告之,云对略同约旨帝曰:智者乃
D.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也不同 【答案】 B(①②读 zhāo,③④读 sh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②蟪蛄不知春秋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而彼且 奚适也 A.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B.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 C.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 D.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 【答案】C(①智慧②知道③什么④哪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树名)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 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最北的地方) 【答案】 D(穷发:极偏远不生草木的地方) 12.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 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B.这段文字不是第 1 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 C.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大知” 与“小知”的不同 【答案】 D(这段文字,不是说明“小知”“大知”不同的,而是说明“小年”不及 “大年”的)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约十三而遭家难,潜窜,会赦乃免既而流寓孤贫, 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 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 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及为荆州,又为征西记室,带 厥西令 齐初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所奉主即齐文惠太子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 尉①,管书记,直永寿省,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旦入见,景斜 方出 初,梁武在西邸,与约游旧约曰:“公初起兵樊、沔,此时应思今日王业已就, 何所复思?若天子还都,公卿在位,则君臣分定,无复异图君明于上,臣忠于下, 岂复有人方更同公作贼?”帝然之约出,召范云告之,云对略同约旨帝曰:“智者乃
尔暗同,卿明早将休文更来″云出语约,约曰:"卿必待我″云许诺而约先期入,帝 令草其事约乃出怀中诏书并诸选置,帝初无所改 俄而云自外来,至殿门不得入,徘徊寿光阁外,但云咄咄”约出,云问曰:“何 以见处?"约举手向左,云笑曰:"不乖所望”有顷,帝召云谓曰:"生平与沈休文群 居,不觉有异人处,今日才智纵横,可谓明识″云曰:"公今知约,不异约今知公 帝曰:"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主将实有其劳,然成帝业者乃卿二人也 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 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奏尚书八条事 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立宅东田,瞩望郊阜,常为 《郊居赋》以序其事十二年卒官,年七十三,谥曰隐 (摘自《南史·卷五十七》,有删节) [注]①步兵校尉:一种官职,汉武帝时设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博通群籍,善属文属:连缀文字,作文章 B.每旦入见,景斜方出景:日影 C.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吊:慰问 D.云笑曰:"不乖所望”乖:分离 【答案】D(D项,"乖”意为”违背)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 【答案】B(A项,担任/治理;B项,都是"因为";C项,连词,于是/副词, 才:D项,虽然/即使) 15.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约立志好学,昼夜手不释卷母亲担心他劳累过度引起疾病,常派人到他 房里减油灭灯,限制他的夜读 B.太子入居东宫,非常器重沈约,每天天亮即宣他入见,日影西斜才肯让他 离去 C.沈约和范云谋略相似,回答不谋而合,而梁武帝认为沈约才智纵横,略高 范云一畴 D.沈约生性不喜饮酒,没有什么嗜好,虽皇上对他恩宠隆重,但他的生活 却非常节俭朴素 【答案】C(在文中梁武帝并没有对沈约与范云作孰高孰低的评价,对两人是 同样看重的)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尔暗同,卿明早将休文更来”云出语约,约曰:“卿必待我”云许诺而约先期入,帝 令草其事约乃出怀中诏书并诸选置,帝初无所改 俄而云自外来,至殿门不得入,徘徊寿光阁外,但云“咄咄”约出,云问曰:“何 以见处?”约举手向左,云笑曰:“不乖所望”有顷,帝召云谓曰:“生平与沈休文群 居,不觉有异人处,今日才智纵横,可谓明识”云曰:“公今知约,不异约今知公” 帝曰:“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主将实有其劳,然成帝业者乃卿二人也” 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 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奏尚书八条事 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立宅东田,瞩望郊阜,常为 《郊居赋》以序其事十二年卒官,年七十三,谥曰隐 (摘自《南史·卷五十七》,有删节) [注] ①步兵校尉:一种官职,汉武帝时设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属:连缀文字,作文章 B.每旦入见,景斜方出 景:日影 C.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 吊:慰问 D.云笑曰:“不乖所望” 乖:分离 【答案】 D(D 项,“乖”意为“违背”)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A 项,担任/治理;B 项,都是“因为”;C 项,连词,于是/副词, 才;D 项,虽然/即使) 15.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沈约立志好学,昼夜手不释卷母亲担心他劳累过度引起疾病,常派人到他 房里减油灭灯,限制他的夜读 B.太子入居东宫,非常器重沈约,每天天亮即宣他入见,日影西斜才肯让他 离去 C.沈约和范云谋略相似,回答不谋而合,而梁武帝认为沈约才智纵横,略高 范云一畴 D.沈约生性不喜饮酒,没有什么嗜好,虽皇上对他恩宠隆重,但他的生活 却非常节俭朴素 【答案】 C(在文中梁武帝并没有对沈约与范云作孰高孰低的评价,对两人是 同样看重的)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2)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主将实有其劳,然成帝业者乃卿二人也 (3)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 【答案】(1)此后,又流寓异乡,孤贫无靠,但他立志好学,昼夜手不释卷 (2)我起兵至今已三年了,大臣将领确有功劳,然而,帮助我建立帝王之业的, 只有你们两人而己 (3)沈约生性不喜饮酒,没有什么嗜好,虽皇上对他恩宠隆重,但他的生活却 非常节俭朴素 【参考译文】 沈约字休文,是吴兴武康人沈约十三岁时,举家蒙难,他逃走躲藏,正遇 大赦才得以免罪此后,又流寓异乡,孤贫无靠,但他立志好学,昼夜手不释卷母亲 担心他因劳累过度而生病,常派人去沈约房里减油灭灯沈约白天读的书,夜间就背 诵它,最终通晓许多书籍,擅长作文济阳蔡兴宗听说他有才华,对他印象很好,等 到兴宗任郢州刺史,引荐他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对他的几个孩子说:"沈 记室人品道德皆可为人师表,你们要像对师傅一样好好尊敬他″兴宗任荆州刺史后, 又任用沈约为征西记室,出任厥西县令 齐初沈约任征虏记室,出任襄阳县令,他所侍奉的主子是齐武帝萧赜的长子 文惠太子太子入居东宫,他又任步兵校尉,主管文书,在永寿省当职,校理四部图 书当时东宫多文士,而沈约尤其为太子所赏识,每天天刚亮即入见,日影西斜才离 去 当初,梁武帝还在竟陵王西邸,与沈约有旧交情沈约说:"明公起兵于樊城 沔水之间,那时应有所考虑现在帝业己成,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如果萧颖胄在荆 州拥立的天子返回建康,公卿各归其位,君臣名分一定,就不可能再有异谋了如果 国君圣明,居位于上,大臣忠心,尽职于下,岂有人再随同明公一起造反?梁武 帝同意他的话沈约出去后,(梁武帝)叫来范云把这事告诉了他,范云回答的和沈约 的看法差不多梁武帝对范云说:"智者所见竟然如此不谋而合,你明早约休文一同 再来“范云出外告诉沈约,沈约说:"先生一定等我”范云许诺第二天,沈约却先行 入宫,武帝命他草拟篡位的文书诏令,沈约立即从怀中拿出他预先已准备好的诏书 和各方面的人选名单,武帝一看就同意了,完全没有改动 不一会儿范云亦到,到了殿门外却不能入内,徘徊到寿光阁外,只是咄咄〃 叹息沈约出来,范云问道:"结果如何?“沈约举手向左,示意大事已定范云高兴地 笑着说:"不负所望”一会儿,梁武帝召见范云对他说:"生平与沈休文等人一起相 处,不觉得他有什么与人不同之处,今日才知道他才智纵横,可称得上贤明卓识 范云回禀说:"明公今日才了解沈约,和沈约今日才理解明公一样”武帝感慨地说 我起兵至今已三年了,大臣将领的确很有功劳,然而,帮助我建立帝王之业的, 唯有你们两人而已 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沈约母亲去世,皇上亲临悼唁,因沈约年事已高 不宜过于悲伤,武帝遣中书舍人去沈约家阻挡客人,劝沈约节哀沈约服丧期满后, 又升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兼太子詹事,以尚书八条事上奏皇上
(2)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主将实有其劳,然成帝业者乃卿二人也 (3)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 【答案】 (1)此后,又流寓异乡,孤贫无靠,但他立志好学,昼夜手不释卷 (2)我起兵至今已三年了,大臣将领确有功劳,然而,帮助我建立帝王之业的, 只有你们两人而已 (3)沈约生性不喜饮酒,没有什么嗜好,虽皇上对他恩宠隆重,但他的生活却 非常节俭朴素 【参考译文】 沈约字休文,是吴兴武康人沈约十三岁时,举家蒙难,他逃走躲藏,正遇上 大赦才得以免罪此后,又流寓异乡,孤贫无靠,但他立志好学,昼夜手不释卷母亲 担心他因劳累过度而生病,常派人去沈约房里减油灭灯沈约白天读的书,夜间就背 诵它,最终通晓许多书籍,擅长作文济阳蔡兴宗听说他有才华,对他印象很好,等 到兴宗任郢州刺史,引荐他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对他的几个孩子说:“沈 记室人品道德皆可为人师表,你们要像对师傅一样好好尊敬他”兴宗任荆州刺史后, 又任用沈约为征西记室,出任厥西县令 齐初沈约任征虏记室,出任襄阳县令,他所侍奉的主子是齐武帝萧赜的长子 文惠太子太子入居东宫,他又任步兵校尉,主管文书,在永寿省当职,校理四部图 书当时东宫多文士,而沈约尤其为太子所赏识,每天天刚亮即入见,日影西斜才离 去 当初,梁武帝还在竟陵王西邸,与沈约有旧交情沈约说:“明公起兵于樊城、 沔水之间,那时应有所考虑现在帝业已成,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如果萧颖胄在荆 州拥立的天子返回建康,公卿各归其位,君臣名分一定,就不可能再有异谋了如果 国君圣明,居位于上,大臣忠心,尽职于下,岂有人再随同明公一起造反?”梁武 帝同意他的话沈约出去后,(梁武帝)叫来范云把这事告诉了他,范云回答的和沈约 的看法差不多梁武帝对范云说:“智者所见竟然如此不谋而合,你明早约休文一同 再来”范云出外告诉沈约,沈约说:“先生一定等我”范云许诺第二天,沈约却先行 入宫,武帝命他草拟篡位的文书诏令,沈约立即从怀中拿出他预先已准备好的诏书 和各方面的人选名单,武帝一看就同意了,完全没有改动 不一会儿范云亦到,到了殿门外却不能入内,徘徊到寿光阁外,只是“咄咄” 叹息沈约出来,范云问道:“结果如何?”沈约举手向左,示意大事已定范云高兴地 笑着说:“不负所望”一会儿,梁武帝召见范云对他说:“生平与沈休文等人一起相 处,不觉得他有什么与人不同之处,今日才知道他才智纵横,可称得上贤明卓识” 范云回禀说:“明公今日才了解沈约,和沈约今日才理解明公一样”武帝感慨地说: “我起兵至今已三年了,大臣将领的确很有功劳,然而,帮助我建立帝王之业的, 唯有你们两人而已” 梁武帝天监二年(503 年),沈约母亲去世,皇上亲临悼唁,因沈约年事已高, 不宜过于悲伤,武帝遣中书舍人去沈约家阻挡客人,劝沈约节哀沈约服丧期满后, 又升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兼太子詹事,以尚书八条事上奏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