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夕日欲颓,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④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⑦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做到“淡定与从容”,需 要有“ ”的豁达胸襟。(范仲淹《岳阳楼记》)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踌chu ②寸积zhu 累 ③明 善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锡市政府别出心裁设立“蜗牛奖”,可谓单位考核机制上的一大创举 B.近期,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着一篇文章《素颜江苏》,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江苏的众多美食。 C.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在湖中,昔日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罗马尼亚艺术家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迄今为止,志愿者共走访了二十多个地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C.正方一号选手两撇眉毛仿佛两把横刀,眼神犀利,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 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欧阳修,他们都 属于“唐宋八大家
1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8 分) 1.根据课文默写。(8 分) ①夕日欲颓, 。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 《出师表》 ) ③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④纷纷暮雪下辕门,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李煜《相见欢》)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⑦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做到“淡定与从容”,需 要有“ , ”的豁达胸襟。 (范仲淹《岳阳楼记》) 2.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①踌 chú ② 寸积 zhū 累 ③明 móu 善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无锡市政府别出心裁 ....设立“蜗牛奖”,可谓单位考核机制上的一大创举。 B.近期,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着一篇文章《素颜江苏》,言简意赅 ....地介绍了江苏的众多美食。 C.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在湖中,昔日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 分) A. 罗马尼亚艺术家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 迄今为止,志愿者共走访了二十多个地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C. 正方一号选手两撇眉毛仿佛两把横刀,眼神犀利,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 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欧阳修,他们都 属于“唐宋八大家
C.“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而“陛下”则是对皇帝的 敬称 D.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所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6.下列选项中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一书中,《父亲的病》一文,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亡父的怀念之情,同时,也 揭露了中华民族医学落后的事实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泛滥 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因为飞岛国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他对 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所以受到轻视 C.《西游记》中,乌鸡国国王被狮子精推入井内淹死,狮子精变成国王。国王的鬼魂求告唐 僧搭救,沙僧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那里讨来金丹,救活国王 D.《水浒传》里浪里白条张顺曾率梁山水军凿破海鳅船,大破高俅官军,并生擒高俅本人, 一时梁山声威大震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到得底下,A爬将出箩去,却把柴大官人抱在箩里,摇动索上铜铃。上面听得,早扯起 来。到上面,众人看了大喜。宋江见柴进头破额裂,两腿皮肉打烂,眼目略开又闭。宋江心 中甚是凄惨,叫请医生调治。A却在井底下发喊大叫。宋江听得,急叫把箩放将下去,取他 上来。A到得上面,发作道:“你们也不是好人,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宋江道:“我们 只顾看顾柴大官人,因此忘了你,休怪。”宋江就令众人把柴进扛扶上车睡了。 选文中的A是 (人名),该好汉的绰号是,概述选文的故事情 结合全书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二、阅读与赏析(42分) )(12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 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平,使平得 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 “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 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
2 C.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而“陛下”则是对皇帝的 敬称。 D. 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所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6.下列选项中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朝花夕拾》一书中,《父亲的病》一文,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亡父的怀念之情,同时,也 揭露了中华民族医学落后的事实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泛滥。 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因为飞岛国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他对 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所以受到轻视。 C.《西游记》中,乌鸡国国王被狮子精推入井内淹死,狮子精变成国王。国王的鬼魂求告唐 僧搭救,沙僧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那里讨来金丹,救活国王。 D.《水浒传》里浪里白条张顺曾率梁山水军凿破海鳅船,大破高俅官军,并生擒高俅本人, 一时梁山声威大震。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 分) 到得底下,A 爬将出箩去,却把柴大官人抱在箩里,摇动索上铜铃。上面听得,早扯起 来。到上面,众人看了大喜。宋江见柴进头破额裂,两腿皮肉打烂,眼目略开又闭。宋江心 中甚是凄惨,叫请医生调治。A 却在井底下发喊大叫。宋江听得,急叫把箩放将下去,取他 上来。A 到得上面,发作道:“你们也不是好人,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宋江道:“我们 只顾看顾柴大官人,因此忘了你,休怪。”宋江就令众人把柴进扛扶上车睡了。 选文中的 A 是 (人名),该好汉的绰号是 ,概述选文的故事情 节: ,结合全书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 。 二、阅读与赏析(42 分) (一)(12 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 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 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 “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 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
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 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 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8.下列各句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怅恨久之 B.乃记之而去 C.小大之狱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宰相陈平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家存薄田,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 B.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得到了父老乡亲们一致称赞。 C.孝文帝即位后,有次询问周勃和陈平相关政事,只有陈平的回答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D.由于在皇帝面前失了面子,周勃非常惭愧,立刻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 丞相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天下一岁决狱几何狱 ②勃又谢不知谢 ③出而让陈平 让: ④君独不素教我对素: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2分) 译 (2)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2分) 译: (二)(6分)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1)第一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3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分)
3 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 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 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8.下列各句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怅恨久之. B.乃记之.而去 C.小大之.狱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宰相陈平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家存薄田,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 B.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得到了父老乡亲们一致称赞。 C.孝文帝即位后,有次询问周勃和陈平相关政事,只有陈平的回答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D.由于在皇帝面前失了面子,周勃非常惭愧,立刻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 丞相。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狱: ②勃又谢.不知 谢: ③出而让.陈平 让: ④君独不素.教我对 素: 11.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2 分) 译: (2)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2 分) 译: (二)(6 分)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 (1)第一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3 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 分) 答:
(三)(9分)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①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 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 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 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 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 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 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 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 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 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 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⑤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 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 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⑥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 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 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 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 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⑦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 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 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 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 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 性的轨道上运行
4 (三)(9 分)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①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 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 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 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 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 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 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 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 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 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 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⑤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 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 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⑥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 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 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 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 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⑦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 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 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 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 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 性的轨道上运行
⑧当社会具备诚信、善良、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华的条件,社会的水土就是好 水土”,就能养人 ⑨“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13.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⑤⑥⑦⑧段作者的论述思路。(3分) (四)(15分) 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①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 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②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只有这唯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 传家宝哩!”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 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 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岀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 件艺术品哩! ③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右拐子支在左腿上, 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犹如行云 流水 ④在地坪河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十三叔曾以五块大洋为 代价,想换下这个“宝物”。父亲却说:破“四旧”那会儿,他提着篮子收“银器”,大洋 手镯子、项圈满满一篮子,白花花地耀人眼目,他都不曾动过心哩。四爹仗着长辈的份上, 拿出一个铝嘴的烟杆子和一个墨黑墨黑的烟斗跟父亲周旋,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也没有夺 走父亲之爱 ⑤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 样哩!如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杄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⑥父亲晚年得子。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
5 ⑧当社会具备诚信、善良、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华的条件,社会的水土就是好 “水土”,就能养人。 ⑨ “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13.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 14.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⑤⑥⑦⑧段作者的论述思路。(3 分) (四)(15 分) 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①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 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②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只有这唯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 传家宝哩!”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 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 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 一件艺术品哩! ③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右拐子支在左腿上, 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犹如行云 流水…… ④在地坪河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十三叔曾以五块大洋为 代价,想换下这个“宝物”。父亲却说:破“四旧”那会儿,他提着篮子收“银器”,大洋、 手镯子、项圈满满一篮子,白花花地耀人眼目,他都不曾动过心哩。四爹仗着长辈的份上, 拿出一个铝嘴的烟杆子和一个墨黑墨黑的烟斗跟父亲周旋,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也没有夺 走父亲之爱。 ⑤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 一样哩!如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⑥父亲晚年得子。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